唐朝全盛時的版圖,是以開元盛世為最遼闊嗎?

遼威


唐朝版圖最盛時並不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年間,而是唐高宗李治的總章年間(一說唐高宗龍朔年間),幅員遼闊,國土面積為1237萬平方公里左右。

唐朝不僅取得了隋朝的全部國土,而且在此基礎上戰勝了隋朝時期存在於周邊的強大少數民族,獲得了北部和西部大片遊牧地區,並且恢復了漢朝時期的西域地帶(新疆)。

隋煬帝大業8年形勢(公元612年)

唐朝前期,軍事力量空前龐大。在唐太宗、唐高宗兩朝,唐朝先後攻滅了東突厥汗國、吐谷渾汗國、薛延陀汗國、西域諸國、百濟王國、高句麗王國,平定了契丹、鐵勒九姓、室韋等部族。同時,吐蕃尚未完全崛起,對唐朝的西部壓力不算太大。

在唐高宗總章年間,唐朝軍事全盛,版圖全盛,南至越南順化,西達中亞鹹海,北越貝加爾湖,東抵朝鮮半島,國內有突厥、回鶻、鐵勒、室韋、契丹等眾多少數民族。

唐高宗總章2年形勢(公元669年)

為了管理邊疆地區,唐朝在漢地關內十道以外分別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六個大都護府以及大量的少數民族羈縻州,遙控邊遠地區。

不過到了唐高宗後期,吐蕃王朝全面崛起。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先後在大非川之戰、青海之戰擊敗唐軍,威懾到唐朝的隴右、劍南、安西等地,使得唐朝不得不集結重兵全力防禦吐蕃。

到了武則天時期,版圖開始崩盤。由於武則天不斷鎮壓唐朝宗室和邊將、任用親信、戰略失誤等原因,武周王朝(李唐王朝)在安西四鎮與吐蕃陷入苦戰,漠北地區失陷於後突厥汗國(突厥復國)、遼西走廊被契丹切斷,疆域已經大幅度收縮。至唐中宗時期,又割讓黃河九曲之地給吐蕃。

唐玄宗開元29年形勢(公元741年)

唐玄宗繼位後,軍事實力雖然已經不如唐太宗、高宗時期,但人口、經濟、財富均遠勝貞觀年間。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唐朝的綜合實力達到全盛,收復了武周時期失陷於契丹的遼西走廊(王忠嗣攻契丹之戰)、奪回了割讓給吐蕃的黃河九曲之地、重創了咄咄逼人的吐蕃王朝(王忠嗣攻吐蕃之戰)、聯合回鶻人攻滅了後突厥汗國。

因此,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唐朝版圖有所恢復,但唐朝的軍事全盛期、版圖全盛期已經過去了。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唐朝版圖為1076萬平方公里,比起唐高宗總章年間仍有所不及。不過,開元年間的唐朝在與吐蕃的爭奪中已經佔了較大的優勢,如果不是安史之亂突然爆發,吐蕃難以攻入內地。


歷史的荒野


唐朝疆域最大之時,在唐高宗年間,並非唐玄宗開元年間。


公元630年,李靖滅東突厥

公元657年,蘇定方滅西突厥,使大唐版圖的西部達到了鹹海之濱(另一說是裡海之濱)

公元660年,蘇定方滅朝鮮半島的百濟。

公元668年,李績和薛仁貴滅高句麗。


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都在唐高宗年間,此時大唐版圖達到了最大,約有1237萬平方公里。

至武則天之時,東突厥復國,史稱後突厥,大唐從此失去蒙古高原。


唐玄宗時期,回紇和大唐一起滅了後突厥,但蒙古高原又成為回紇的地盤,所以沒有唐高宗年間版圖大。

所以,唐高宗李治是大唐一位被低估的皇帝,因為他前有李世民,後有武則天、李隆基,導致李治聲名不顯。

歷史上與其相似的還有漢朝的漢宣帝,漢朝的版圖也是在漢宣帝時期達到了最大,可是由於漢武帝巨大的名聲導致漢宣帝在漢武帝的光芒之下顯得黯淡無光。


心向青山


唐朝極盛時期版圖1237萬平方公里,確定在高宗李治龍朔年間,只維持了32年,因此唐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樣,在這三百年的國運裡是唯一疆域變化最大的王朝,相對而言極不穩定性因素存在,也涉及它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一種由內部因素導致譬如安祿山叛亂,由於唐玄宗晚年不思正業,寵信楊貴妃,導致對安祿山的提防,一直於這個愛在皇帝面前裝傻子變成了唐帝國衰落的肇事者,還有一種由外部因素,譬如於唐同樣崛起的吐蕃,突厥和阿拉伯帝國的威脅,一直是威脅西北的一方勢力,導致唐朝連年對西北用兵,也出了不少邊塞詩人。所以它也是最動盪不安的時期,也維持一定的時間有限,最後越守越小。
相比於漢朝而言穩固方面還是有差距的,漢朝恰恰做得不錯,能將漢武帝劉徹打下的疆域保持下來,由河西走廊向西推進的第一步,在漢宣帝劉病己繼續經營下擴展,設立西域都護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至於東漢全盛時期記在了宣帝頭上,而不是漢武帝一人功勞,所以這是誤解。東漢同樣也是,繼續原基礎上擴展,並不像漢武帝因匈奴而奮鬥一生而絞盡腦汁,仍未解決自秦以來的北方遊牧鐵蹄的威脅。


長城因此成了西漢的最大保障,在秦基礎上沿著河西走廊還得繼續修,延展到新疆的玉門關,所以東漢創造了最好的周邊國際環境,由於外面太過於安靜,從而導致它內部事多,最終因內因走向滅亡。



因此唐朝相比於兩漢而言,最缺乏的就是穩定性,它的極盛疆域只是撿了某個時期而已,而且這個時間很短,而有人說開元盛世最為遼闊,其實說得並無道理,開元盛世是延續貞觀之治,永微之治的結果,這個時期唐朝已達到鼎盛時期。唐玄宗李隆基也把祖父輩留下的江山進行了相當長的時間鞏固,也保持很長時間這樣原有規模。


而對於經常擺在面前的唐極盛時期大版圖,只是維持短暫的一個時期而已,很快又丟掉了,它和後來元,清兩大疆域遼闊王朝相比還是不能同日而語的,最起碼和明朝一樣,只是後來由過大變成過小。這樣的劃分就是從開元盛世之後說起,天寶年間,安祿山叛亂,導致唐朝一致對內全面收縮。加上恆羅斯之戰,高仙芝在中亞被阿拉伯帝國聯軍擊敗,退出中亞,內亂加劇從而導致後來唐朝防務空虛,西域和河西走廊的丟失,它可以說這樣龐大疆域只維持前半個唐朝,後半個就是一步步將它帶向滅亡的時期。

而相比而言唐朝雖然沒穩固這麼大的疆域,可卻創造了歷史上空前的盛世,導致當時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唐朝,這也讓其他王朝刮目相看。它疆域穩固時間雖然很短,可卻影響力很大,是自秦漢以來最大的時期,在漢朝基礎上進行再擴展。第一次把與中原對立的漠北遊牧文明納入版圖之內,徹底解決了自秦漢以來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自此長城也不再起作用,這還得歸唐太宗李世民功勞,漠北突厥頡利可汗曾屢次犯境,趁他登基之日殺到渭水。唐太宗扭轉了唐與突厥的劣勢,定襄之戰基本確定了南北的政局,由於漠北群龍無首,不得不歸唐太宗腳下,後來就有安北都護府的設立,在裡面設有都督府,州,予以管轄。



除此之外,唐朝也在西面疆域推倒極致,這是中原歷朝絕無僅有,這一階段恰恰是貞觀之後,唐高宗繼承了太宗遺志,他做為皇帝雖然被看成在武則天背後的庸碌帝王,可卻雄心萬丈,原因他將唐朝繼續拓展,他也要像父親那樣在對待遊牧民族事務上下功夫,從此了唐朝一發不可收拾,疆域推到裡海,在中亞北部設置大宛都護府,南部設置條支都護府,由於唐朝已與波斯接壤,互相彼此交往不少,後來就連波斯薩珊王朝也極力想歸附唐朝,目的還不是受阿拉伯帝國威脅,想找東方大國唐朝庇護,所以唐朝輝煌就在這個亮點上。



同時唐朝在東面也是不甘落後,也是歷史絕無僅有,高宗李治在位,為了完成自隋煬帝,父親李世民的遺願,於是把主要目標對準高麗,奪回遼東。由於唐朝實力的存在,自此唐朝與日本碰撞,在白江口之戰,瞭解了唐朝實力,已至日本百年不敢犯境,。所以唐朝在歷史地位是相當重要,它雖然極盛疆域維持很短可卻是絕無僅有,所以它應被歷史銘記,就在唐高宗總章年間。


龍文說史


最大在高宗總章年間,國力巔峰在開元,天寶年間





泰歌😎


唐朝分為三個時期,唐朝疆域最大是在唐高宗李治,唐朝鼎盛是在唐玄宗,但是唐初才是唐朝武功興旺的時期。

在漠南漠北方面,在唐高祖建立唐朝對突厥做出戰略防守退讓求和之後開始反擊。貞觀四年(630年),唐軍滅亡東突厥,漠南成為唐勢力範圍。貞觀二十年(646年),又聯手鐵勒部落一舉消滅薛延陀汗國,至此大漠南北廣大地區皆為唐的勢力範圍。唐朝廷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建立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後改名餘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區)、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但永淳元年(682年),突厥復國,漠北等地遂為其佔,後直到後突厥滅亡為止唐朝的北方邊患都很嚴峻。天寶三載(744年),回紇建國,佔據漠南漠北。安史之亂後,邊患再起,但唐朝與回紇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唐朝不同時期的領土變化,動圖!

在西北,貞觀四年,唐朝廷在伊吾七城設立西伊州,開始經營西域。貞觀十九年(645年),唐朝廷移安西都護府到龜茲。顯慶四年(659年),唐軍又滅西突厥,勢力及鹹海到裡海一帶。但唐朝廷對蔥嶺以西地區的統治始終不穩固,乾封二年(662年),阿史那彌射死,阿史那步真統領西突厥十姓,此後蔥嶺以西一直為唐朝臣屬國,尤其是吐火羅。[1]:274。安史之亂爆發後的三十六年時間內,唐朝陸續失去原安西都護府所轄地區

英文版唐朝與其勢力範圍和藩屬國

在東北,顯慶五年(660年),唐軍聯合新羅滅亡百濟。總章元年(668年)八月,唐軍與新羅又滅高句麗,並設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但由於當地人民反抗激烈及新羅勢力的北進,咸亨元年(670年)安東都護府內遷遼東。開元元年(713年)安東都護府移到遼西。天寶年間(742年—756年)安東都護府廢,安史之亂後唐朝逐漸失去對遼東半島的直接控制。武周聖曆元年(698年)其首領大祚榮建立震國,唐朝稱之為渤海國;號為“海東盛國”,但與唐朝的關係友好,大部分時間向唐朝稱臣

教科書上的唐朝領土其中橙色為較為穩固的疆域

在青藏高原上,吐蕃日漸興起,至6世紀末與吐谷渾、蘇毗為高原上三大勢力。7世紀初,贊普松贊干布即位,統一高原,又征服位於西藏西部的蘇毗、阿里地區的羊同和尼婆羅(今尼泊爾)。龍朔三年(663年),吐蕃滅吐谷渾,盡有其地。後又多次佔領唐朝的安西四鎮,為唐朝最大敵國。安史之亂後,由於大量河隴邊兵參與平亂(主要為隴右節度使、河西節度使所部)導致邊防空虛,吐蕃趁勢進逼,佔領原屬於唐朝的隴西,黃河以西甘、涼皆不可得,隴山以西為吐蕃佔據。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甘肅敦煌)人張議潮發動起義,唐人群起響應,很快佔領沙州。接著,張議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以上地區在今甘肅、新疆、青海境內)等十州。大中五年(851年),張議潮遣其兄張議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圖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歸義軍,以張議潮為節度使,河隴地區又重新為唐朝廷所控制。890年,河西、隴右又被党項族佔據。但終唐之世已完全喪失對於敦煌以西的控制

日本版的唐朝疆域,其包括了伊朗東部的波斯都護府,還有藩屬國新羅

在西南雲貴高原,天寶七載(748年)南詔建國,與唐時戰時和,也削弱唐朝的國力。同時,自漢武帝平南越後的相當長時間內是中國領土的安南(越南北部),唐代統治時先後設立“交州總管府”、“安南都護府”(唐肅宗改名鎮南,唐代宗複稱安南)、“靜海軍節度使”等官署,唐末時開始藩鎮割據,土豪興起,至北宋初完全脫離中原王朝而獨立!


通古斯專家


唐朝全盛時期的版圖,不是開元盛世時期,而是唐高宗李治時期。如圖:


哎呀,發錯了,下面才是:



不,這是後唐,下面是真的了:


這時期,唐朝已經滅了東突厥、西突厥、百濟,但還沒滅高句麗。


這時期,唐朝滅了高句麗,領土達到了全盛,大約有1237萬平方千米的領土。但只維持了3年。這時侯,唐朝設置了安東、安西、北庭、單于、安北、安南六大都護府。而到了唐玄宗時期:


這時候,唐朝被武則天瞎搞,丟了北庭都護府,撤出了蔥嶺,熊津都督府也丟了但第一次將東北納入了版圖,國入濃縮為854萬平方千米。所以,開元盛世時期並不是唐朝版圖最大的時候。

我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帶你一起揭開歷史的真相。😁😁



千古一帝秦始皇


唐高宗李治總章二年年間,公元669年,唐帝國的疆土最遼闊,達1270萬平方公里。


天授大業-告成


最大疆域只維持了三年


相約奈何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那唐朝國立最強盛的時期到底有多強?

唐朝最為強盛的時期應該是在開元盛世期間,開元盛世或稱開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後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趨於穩定。為以後經濟的發展和恢復奠定了基礎。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 ,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萬國來朝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 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 ,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不僅是在亞洲,就在遙遠的歐洲大陸也有著許多的國家與唐朝都有著往來。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唐朝版圖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謂是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詩人。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緻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全唐詩》收錄數量最多的大城市為洛陽、長安、金陵。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唐朝的李家皇親和隋朝的楊家皇親更有親戚關係,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歷代史學家常把它和隋朝合併成“隋唐”。所以說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可是說不管在國力,兵力,文化,道教,經濟等發麵都是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一流的,所以也就會有萬國來朝的景象發生。

滿城盡帶黃金甲

慎獨164165614


唐朝時期疆域面積最大為唐高宗龍朔年間,面積大約為1800萬平方公里(一說1576萬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