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不是血虛?也不是疲勞,中醫專家告訴你如何看舌辯證


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動不動就說自己氣血不足,之所以這樣說的原因就是經常感覺勞累。對於經常忙碌與工作的人來說,出現容易疲勞顯得理所當然。當是不是氣血不足就應另當別論,因為疲勞與否與氣血不足沒有必然的聯繫。

氣血是中醫的概念,西醫裡只有血液的概念,沒有氣的概念。對於血的認識,從中醫歷代古籍的描述中來看,中西醫幾乎是一樣的。而氣是中醫所獨有的。舌象、脈象是中醫的重要診斷手段。

氣血不足:不是血虛?也不是疲勞,中醫專家告訴你如何看舌辯證


那麼,如何從舌象上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氣血不足呢?

首先,從舌頭的生理構造來說,舌頭是一個包含眾多微小血管的肌肉組織。其血流量異常豐富,而中醫認為血液運行依靠氣的推動,所謂氣行則血行氣停則血滯,所以從舌頭的變化就能反映出氣血的變化。

那麼,當氣血不足時,舌頭上會出現哪些變化呢?

首先,在形態上,由於舌頭上缺乏血液充盈,舌頭會癟軟,立體感會減弱。因此,舌頭會變得矮而胖大。此時看到的就是胖大舌。舌頭胖大之後就難免與周圍的牙齒產生擠壓,日久就會再舌頭的兩邊形成齒痕。此時看到的就是齒痕舌


氣血不足:不是血虛?也不是疲勞,中醫專家告訴你如何看舌辯證

其次,在顏色上,由於舌頭上缺乏血液充盈,而我們知道血液是紅色的,因此氣血不足時舌頭上的血色就會減少,表現出淡粉紅色,甚至淡白色。


氣血不足:不是血虛?也不是疲勞,中醫專家告訴你如何看舌辯證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能知道氣血不足時的典型舌象是舌淡粉或者淡白,胖大,甚至有齒痕。

或許有一些朋友對中醫的舌象也有研究,認為這個舌象和脾虛的舌象很像。

的確是這樣——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人出生之後體內的氣血來源均是由脾胃運化食物後所得。因此,當人體出現氣血不足時,脾胃的運化功能一般都是低下的,也就是處於脾虛的狀態。


氣血不足:不是血虛?也不是疲勞,中醫專家告訴你如何看舌辯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那麼,氣血不足的其它常見症狀有哪些呢?

氣血不足時會有氣短、乏力、易疲倦、語聲低微、肢體麻木、唇色淡白、女性月經量少等表現。臉色上來看,如果是氣不足較嚴重時就是萎黃色,而如果是血不足時就是蒼白色。這個蒼白色也是面部皮膚血液不充盈導致的。

氣血不足:不是血虛?也不是疲勞,中醫專家告訴你如何看舌辯證

如何補氣血?

當你出現氣血不足時,就應該考慮補氣血了。日常生活當中,補氣血最有名氣的就是阿膠了,它是一種名貴藥材,補血的效果尤其好。

氣血不足:不是血虛?也不是疲勞,中醫專家告訴你如何看舌辯證


另外,我們熟知的當歸、參三七、白芍等補血效果都很強,而補氣的例如黨參、人參、黃芪、西洋參等,都可以用來煲湯使用。而作息上,應該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熬夜。運動上,應該注意避免高強度、劇烈的運動,以柔和的瑜伽、啞鈴、慢跑等為主。而在中成藥的選擇上,歸脾丸、十全大補丸等都是氣血雙補的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