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狀元府(大夫第)


冬天的南京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陰冷。

今日陰有小雨,寒風颼颼,出門辦事回來的路上,恰好路過秦狀元府(大夫第,也稱秦大士故居),記得路過這裡很多次,卻從來沒有進去看過。

秦狀元府門面很小,而且沿街,無法從更遠的角度正面取景,當然是從現代的眼光來看,這要是在古時,絕對是大戶了。

問了下門票只要5元錢(票面寫的是8元),這恐怕在南京城已經找不到這麼低價格的景點門票了吧?當然免費的除外。

正好我有個習慣,就是隨身帶個卡片機,於是決定進去看看,到底能探訪到什麼?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第一進院落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第一進院落

第一進,呈現在面前的是個很小的院落,但顯得古樸安靜,其實我個人並不喜歡那些點綴的燈籠,以及牆上各種電線,總覺得破壞了原貌,哪怕是仿的古建築,我也更希望看到最為純粹的東西。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秋田堂

進了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匾上“秋田堂”幾個大字,秦大士,字魯一,又字鑑泉,號磵泉,又號秋田老人,所以這裡題名“秋田堂”。這是典型中國傳統的佈局,色調古樸,左右對稱,等級嚴格,如果我回到古代,如果讓我選個座位的話,我可能都不知道應該坐哪把椅子更合適……這些傳統禮儀方面的東西我確實不太懂。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秋田堂(局部)

中國江南一帶的建築,尤其是大戶人家的建築是很有特色的,除了石基、承重部分的圓木、榫卯這些常規結構以外,進門抬頭看頂部可以發現是做成了拱頂,據說這種拱頂可以調節氣流,一方面可以避免穿堂風(聽說穿堂風是很傷身體的),能夠改變氣流的流向;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一個自然空調的效果,就是熱氣上升到拱頂變冷再下降,保證冬暖夏涼(當然實際效果可能沒那麼好,畢竟房間那麼大。)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大士簡介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大士畫像

看了秦大士的簡介,雖然短短几百字,但真的讓人看到一個學霸的誕生和成長之路。秦大士祖籍安徽當塗。明崇禎末年,秦大士的曾祖父秦應瑚從當塗到南京避亂,住在聚寶門(今中華門)內的一條巷子中。其父親秦有倫生了七個兒子,秦大士排行第二。他自幼聰明好學,10歲便能寫詩作文,少年時書法就小有名氣,以至所得潤筆能養活家人。23歲時在江南貢院考中舉人。38歲進京趕考,在皇太后60聖誕的萬壽恩科中,大魁天下,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的第43位狀元。按慣例,秦大士誕生的小巷就由地方官命名為秦狀元巷。

八歲能寫八股文,十歲能寫詩作文,少年時就是聞名遐邇的書法家……我八歲的時候在幹嘛?真的應了那句老話,三歲看老,有成就的人,必然有其不尋常的經歷,還有很多外人看不到的努力和辛苦!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氏家譜(簡)1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氏家譜(簡)2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氏家譜(簡)3

東晉秦穆之的後人,祖上大部分都有當官的經歷,可想而知,在中國古代要當官首先就是“文”要好,然後就是代代相傳的家風、門風,這似乎就是中國人傳統的、深入骨髓的東西,按西方的說法就是有這樣的血統。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荷花條屏

繼續看能看到三幅荷花條屏,我估計是為官清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吧。

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皇帝對他的身世有所疑惑。問他:“你果真是秦檜的後代嗎?”他回答:“一朝天子一朝臣”。

追查的結果:秦大士是宋朝清官秦梓的後代。也許正因為這樣的家族背景,秦家在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達到鼎盛,子孫中不泛朝中重臣。秦大士為人清正,在外只做了十來年的官,乾隆二十八年,就退休迴歸金陵。時任陝西巡撫的大兒子秦承恩買下了何如寵的府邸,供養父親。何如寵是明崇禎時期的宰相,門前那段街道由此而叫大夫第(這裡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秦狀元府原名大夫第的由來)。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百子嬉戲圖(我自己起的名字)

與荷花對應的是百子嬉戲圖,當然這個名字是我自己起的。

秦大士退任移居大夫第後,於園中種植柏、梓、桐、椐四木,取意“百子同居”,這四幅百子條屏應該是對應百子同居之意。花園取名瞻園(不是現在的瞻園),世代書香相承。園中至今還剩一棵玉蘭樹,每到盛開之日花白如雪,美麗異常,也是當年大士手植。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大士書法石刻1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大士書法石刻2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大士書法石刻3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大士書法石刻4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大士書法石刻5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大士書法石刻6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大士書法石刻7

大堂兩側有不少秦大士書法的石刻,雖然不像手稿版能看到筆力、轉折以及筆墨的濃淡,但僅從石刻上顯現的這些字,就能看出秦大士深厚的書法功底,篆、楷、行楷、行書、隸書,無一不精,所以說好不好不是自己說出來的,是別人看出來的,並且能夠流傳下來,能被後人認可並學習的才是真的好!這裡必須大讚一下!狀元不是蓋的(這句話好像不太通,大概就這意思吧)!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左右立柱對聯

上聯: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學者

下聯:頌其詩讀其書友天下之士尚論古人

如果我看錯了請大家糾正。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聖旨碑1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聖旨碑2

聖旨碑,這在古代好像很少見,或者是這類的碑在歷史長河中大部分都損壞了?通常只見過聖旨、尚方寶劍等等。不過這塊碑看新舊程度應該是現代仿製的。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東山樓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東山樓前小院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東廂房(起居室)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西廂房(書房)

後一進是東山樓,有兩層,不過二層現在是辦公室不能上去,這裡被改造成是秦大士的起居場所,分東西廂房,東廂房佈置成了起居室,西廂房則是書房,雖然看上去不大,但挺舒服的,我也夢想有這麼大一間書房啊……雖然是白日做夢,但人總歸要有夢想不是嗎?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五斗櫃局部

中廳有些物件,這是雕花五斗櫃的局部照片,看不出是不是老物件,但我揣摩著不像,真的老物件不會擺放這麼隨意吧。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大士故居復原圖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現存的部分大概區域,左綠色部分還在裝修,而開放的只有前兩進


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秦狀元府外牆局部

目前秦狀元府只開放了兩進,所以很快就逛完了,其他的地方還在裝修中,無法窺全貌,從大夫第內展示的復原圖來看,原址佔地面積還是很大的,不過周邊都改成商業建築了,這很可惜。

後面還有些場地不能參觀,所以……5元錢實際上前後也就走了幾十米,難怪便宜~~~

從新裝修的外牆來看,整體規模應該還說得過去,但確實可挖掘的商業亮點不是很多,這恐怕也就是為什麼秦狀元府成了南京城南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的原因吧!

希望能夠一點點挖掘南京本地的人文歷史,哪怕留個紀念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