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的南潯古鎮美嗎?是否值得前去遊玩?

小神燒香


南潯是一箇中西合璧的江南古鎮,非常獨特,非常值得前去遊玩。

明清古宅中混雜著近代洋樓,中式園林裡安置著西式別墅,建築既傳承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自然精神,又引入了西歐園林的元素,而這種“混搭”型的建築風格很快就風靡古鎮,成為南潯絲商富豪們所追崇的時尚。為了減少這種西洋建築和異國情調對於傳統人們的刺激,他們把西式紅樓掩映在花木之間,封閉在高聳的馬頭牆的粉牆黛瓦之中。

在清末民初湖絲全盛時期,每年春季都會有2000-3000萬銀元匯入湖州各大錢莊票號,用於收買蠶繭、絲綢,這些財富很多轉化為湖州的地方財富。南潯在同治、光緒年間,逐漸形成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富商群體,他們的財產總額相當於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這些中西合璧的摩登建築都是南潯富商的傑作,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劉氏梯號“紅房子”都是“四象”之首劉鏞後代所建。“張石銘舊宅”是江南鉅富,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之孫張均衡所建。穎園是“八牛”之一的陳熊的住宅花園。

小蓮莊,又稱“劉園”,位於鎮南鷓鴣溪畔,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劉鏡和次子劉錦藻所營建,前後費時四十年,於1924年建成。小蓮莊因慕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而名為“小蓮莊”。和許多南潯商人一樣,劉氏家族在傳統上是正宗的儒學世家,而後由於長年在外經商,又接受了西方文化的薰染。這種文化認知上的多樣性,體現在小蓮莊的建築中,遂創造出一種土洋並舉的風格來。園林以荷花池為中心,依地形設山理水,形成內外兩園。外園以十畝荷池為中心,荷葉田田,綽約多姿,荷池東側還有百年紫藤,紫色的綵帶盤繞在橋頂,猶如瀑布,美不勝收,小蓮莊荷花池邊亭臺樓閣廊榭軒橋環繞,移步換景為典型的江南園林。內園是一座園中園,處於外園的東南角,以山為主體。仿唐代詩人杜牧《山行》之意,鑿池栽芰,疊石成山。山道彎彎,半山蒼松,半山紅楓,楓林松徑,山路迴轉,小巧而又曲折,宛然一座大盆景。此園與外園以粉牆相隔,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內外園山色湖光,相映成趣。荷池西岸較高的建築“東昇閣”,是座西洋式的樓房,俗稱“小姐樓”。室內用雕花圓柱裝飾,壁爐取暖,窗的外層用百葉窗遮光,為法式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異國情調。東端還建有西式牌坊一座,門額上的“小蓮莊”三字為著名學者鄭孝胥所書,荷池東岸,原建有收藏古物的“七十二鴛鴦樓”,亦是西洋風格,可惜毀於1937年的日軍戰火。五曲橋旁有一處聽雨亭,名字和造型都非常典雅的中式,它又一個名字叫鐵皮亭,因為亭子的頂是用從法國進口白鐵皮打造的。

藏書樓與小蓮莊毗鄰,劉氏家廟甬道的古樟樹邊,一條窄窄的鷓鴣溪是兩者的分界線。嘉業堂藏書樓也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建造藏書樓的劉承幹是“四象”之首劉鏞的孫子,於1920年至1924年建成的,也是中國近代傳統藏書樓中興建最晚、藏書最多、規模最大、結局最圓滿的絕唱。嘉業堂藏書樓的大門就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門頭,其外觀東立面是歐式的風格,朝內的西立面卻是青瓦覆頂的中式風格。嘉業堂藏書樓是一座迴廊式的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共五十二間。樓上樓下的都是進口鐵欄,分別嵌以樓堂名“希古”與“嘉業”作花飾,巧思匠心,殊饒別緻。嘉業堂藏書樓不僅僅是一座規模宏大古書數量豐富的藏書樓,而且它的整體建築還處於幽雅的中西合璧的園林之中,書樓與園林合為了一體。

懿德堂又稱“張石銘舊宅”建於光緒25年至31年(1899-1905),前臨古潯溪,坐西朝東,佔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進和中、西式各式樓房244間。從牆外看就是大宅府邸,一切都是最傳統的中式風格,但是走到牆內,卻是來自歐洲的巴洛克風格,整個大宅由典型的江南傳統建築格局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建築群組成,相互聯通,巧妙結合,風格獨待,可稱江南最大的中西合璧式的民居建築,反映了主人在十九世紀未與西方在經濟、文化、藝術中的聯繫與溝通。 懿德堂有磚雕、木雕、石雕和玻璃雕四絕,磚雕是蘇式的,木雕是東陽的,石雕是徽派的,彩色玻璃雕卻是法國進口的,以藍色為主,雕的花卉、農作物、瓜果等圖案的又是中國傳統的。在這裡,中式廳堂裡鋪設著法國進口的地磚,懸吊著西洋畫裝飾的天花板;而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物上卻鑲嵌著中國傳統的花卉雕刻。第四進大廳甚至是設有更衣間、化妝間的豪華舞廳,地磚及油畫均從法國進口,牆面屋頂由紅色磚瓦砌築。從壁爐、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鐵柱等,均體現經典歐洲的建築風格。100多年前,絕大多數中國人還穿著長袍馬褂,這裡的主人已經穿著西式禮服,翩翩起舞了。懿德堂主人張均衡,生平好石,故字取“石銘”。清光緒二十年(1874)舉人,思想開放,主張維新,是“公車上書”參與者之一。他除繼承祖業經營絲綢、鹽業外,還在上海開設錢莊和信託公司,並經營房地產。張石銘不僅經營成功,還酷愛碑石、古籍,是南潯晚清四大藏書家之一。是杭州西泠印社的發起人和贊助人,並與吳昌碩等文人名士過從甚密。

“劉氏梯號”也稱崇德堂,俗稱“紅房子”,是南潯“四象”之首富劉鏞的三子劉安泩(號悌青)的居處。建於1905-1908年,是南潯古鎮又一處經典的中西合璧式建築群。崇德堂整座建築由南、中、北三部分組成。它南部在1937年的時候被日軍燒燬,現在只剩下依稀可見的地基。中部建築以傳統江南風格的廳、堂、樓、廂為主體,梁坊、雀替、軒廊、落地長窗、等均刻有精美吉祥圖案,最具特色的是“清醒書屋”的篆文窗欞,體現出劉氏家族的傳統風範與品位。然後慢慢由中式建築過渡到西式建築,後部則呈現歐式建築特色,歐式建築立面尤為壯觀,大宅高敞恢宏,羅馬石柱、拱形窗彩色玻璃、落地長窗、鐵欄杆、百葉窗,處處透出與眾不同的洋派。“紅房子”除了外表西化以外,內部的裝飾和陳設也是如此,房間擺佈歐式傢俱,壁爐邊圍著沙發,門窗上鑲嵌彩色玻璃,地面鋪設色彩悅目的地磚。房子前這片羅馬廣場最為搶眼,羅馬立柱成弧形排列,長廊下欣賞歐式的建築,賞心悅目,中間有西式噴水泉,前方有西式的圓形涼亭。主人劉梯青不僅在建築上與西式相融,骨子裡也悄然融進了許多西方人的生活理念,他在房子周邊還建起網球場、奶牛場。


江南鄉村影像


我是一位旅遊愛好者,上週剛去過南潯。南潯的景色非常美,值得前去。


相比其他的江南古鎮,南潯清秀、安靜,像一個大家閨秀。清晨走在南潯的小巷裡,看岸邊人家在自家門前的河邊淘洗衣服,那才是真正的人間煙火。

白天,可以坐船遊南潯,聽船孃邊哼唱當地小調,邊講解南潯風情。除此之外,南潯有很多著名的建築:小蓮莊、劉氏宅弟、嘉業藏書樓等,非常值得一看。

南潯還有很多著名的美食,萬山蹄最有名了,幾乎每家店鋪都會賣,可以嘗一嘗哦。

總之,南潯是江南古鎮中景美、人少的一處,一年四季都可以去玩。


退休大姐走中國


去了十幾個古鎮,南潯古鎮還是很美的。相比於其他古鎮,人稍微少一點,商業氣息也有,但是稍淡。古居很多,而且保存比較好。我去的時候是十月份,古鎮內依然綠意盎然,建築的牆面上爬著綠色的青苔,小蓮莊的池塘內荷葉叢叢,古樹高大茂盛,小河裡來往小船,河道邊上還有居住的人家,閒適又愜意。景區內很有民國風味,在景區內遊覽很有穿越感,有中式古建築,也有漂亮的小洋樓。

南潯古鎮的門票為100元每人,提前在網上買會稍微便宜一點,跟團的話就更便宜了。個人感覺景區不是很大,遊玩的話一天時間足夠了,半天玩也來得及全都逛一遍。主要是南北兩個景區,南邊為小蓮莊、藏書樓、劉氏梯號、張氏舊居,北邊的主要景點為百間樓,從南邊走到北邊需要走一段時間,北邊就更具有生活氣息了。

除了景點,還有部分人文景觀,可以體驗水上婚禮,乘坐花船,我去的時候剛好看到一大撥老年夫婦穿著古時候的婚服在體驗,我作為看的人覺得挺新奇的,去體驗的老爺爺、老奶奶也很歡快,就覺得如果能找到一個人就算白髮蒼蒼了,還願意一起體驗新鮮的事情,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整個景區的老年團比較多,所以在遊玩上體力是沒有很多要求,比較輕鬆!景區內有不少小吃,可以嚐嚐桔紅糕、雙澆面等。

對於喜歡拍照的人來說,也挺值得去的,愛臭美的請一定要穿上漂亮的衣服,拍出來的照片都比較漂亮!


羽羽煙


先回答前部分問題,南潯古鎮很美,是我覺得在國內保存非常好的水鄉古鎮,可以排進我心中的TOP3,所以南潯古鎮當然是一個理想的旅行目的地。

位於湖州市東側的南潯古鎮是一個景色優美的典型江南水鄉,古鎮雖然不大,但河流密集,大部分建築都臨河修建,河道之上橫臥著眾多古典橋樑,給古鎮增添了更多的水鄉韻味。這裡在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古鎮。素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出現過許多著名人物,如民國奇人張靜江,這裡仍舊有他的故居可以參觀。

古鎮有許多可參觀的景點組成,比如小蓮莊,每到夏季荷花盛開,這裡就成了一片花的海洋,沿著荷花塘有許多的涼亭可以小憩飲茶。小蓮莊內還有一處保存完好的祠堂建築群,裡面的磚雕藝術很出色。小蓮莊與嘉業藏書樓毗鄰,嘉業堂是中國七大藏書樓之一,中西合璧園林式佈局,口字型迴廊式廳堂建築,所有木窗都鏤空雕刻著篆字“嘉業堂藏書樓”字樣。

我最喜歡的一片區域是百間樓,百間樓因兩岸傍河建樓百間,又架長板石橋連接兩岸故稱為“百間樓”。沒有什麼特別的具體參觀點,但整體建築非常和諧,高低錯落的白牆灰瓦下,是靜靜流淌的小河,河水中有沿岸建築的倒影。百間樓長約400米,為明代萬曆(1573-1620)禮部尚書,南潯人董份所建。


張小中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云“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在眾多文人墨客的筆下,中國江南彷彿一幅水墨畫,小橋流水的人家,撐著油紙傘走在雨巷的姑娘,南宋之後,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逐漸移到南方,古時江南的富裕,現代人無緣親眼得見,但是南潯古鎮卻可以讓我們從中窺見千百年前這裡曾有過的輝煌。

南潯鎮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雖說古鎮建於南宋淳佑季年(1252年),距今僅有766年,但是根據南潯境內發現的洪城、花城、上石等文化遺址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這裡已有人類生息繁衍。自南宋起,南潯出了41位進士,56名京官,至民國時期,在全國有影響的學者有80餘人,南潯也因此被世人稱為“詩書之綁”、“鎮志之綁”。

南潯除了文人學者之外,還是江南富甲一方的商業重鎮。“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清朝時期,這裡是中國最大的蠶絲貿易中心。說起蠶絲貿易,就必須提到輯裡湖絲,這個世界最好的蠶絲可是南潯的特產,據史料記載,康熙的九件皇袍就是用輯絲作經線製成的。1851年,輯裡湖絲在首屆世博會上一舉奪得金、銀大獎。

南潯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黃金狗”一說,當地人用動物的大小來來比喻財富多少,據統計,當時南潯“四象”的資產總額,超過了清政府一年的國庫收入。既然商業盈利,肯定少不了建宅修祠,所以如今的南潯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建築。

光緒十四年,南潯四象之首的劉墉,在故鄉修建了劉氏家廟,其規模在江南首屈一指,當代著名作家黃裳,曾將劉氏家廟與紅樓夢中的賈氏宗祠相提並論。1920年,劉鏞的孫子劉承幹修建了以收藏古籍聞名的嘉業堂,這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南潯“四象”之一張靜江的故居,於清光緒24年(1898年)年始建,2001年,張氏建築群以及南潯“八牛”之一陳熊的住宅——穎園一同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了商人住宅的故事外,這裡還有凸顯士大夫智慧的民居。明朝時候,被罷黜歸鄉的禮部尚書董份為了安排女眷的住所,沿河修建了“百間樓”,為了節省用地且不影響百姓出行,經過思考,董份採用“借天讓地”的方式,建了100座騎樓,上面是樓,供人居住,下面是路,方便百姓行走。歷經300多年時光,如今的百間樓烏瓦粉牆,木柱廊簷,宛如一幅錯落有致的江南水墨。

在南潯還有一個道觀——廣惠宮,俗稱張王廟,距今已有900多年曆史,也就是說建觀歷史長於建鎮歷史。當然南潯古鎮不止留下這些古蹟,在這裡還留下來了眾多的傳說,作為江南六大名鎮之一的南潯鎮,有更多的故事等著你去挖掘,歡迎在評論中留下的觀點。


夢與視界


說起南潯 也是近年才火起來的古鎮,其實南潯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人在此生存棲息。也算是歷經千年的滄桑變化。


其實我們每次出行只是為放鬆自己還有就是接觸新鮮事物,只講這兩點南潯絕對是一個值得去的地方。

如今南潯規劃在湖州市的管轄範圍內,成為湖州的--南潯區

南潯也是湖州首個國家5A級景區,在明清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名鎮、旅遊地。南潯區是範圍很大,但是古鎮範圍集中,古鎮中建築古樸,看到這邊居住人們的生活,也是一種欣賞。

也有一些不得不去的景色,如南潯百間樓,位南潯古鎮東北側,沿老運河東、西兩岸建造。相傳是明代禮部尚書董份為他家的保姆僕人居家而建。始建時約有樓房百間,故稱“百間樓”。

小蓮莊是晚清劉墉說吧築的私家花園,欣賞南潯的江南庭院

劉氏梯號是劉鏞的三子劉安泩的居處,當時熱衷於採納西洋文化所建造的中西式建築群。也俗稱紅房子。


美宿集結號


小橋流水,青石板街,木製搖櫓船,這是水鄉古鎮獨有的韻味。與傳統的古鎮不同的 是, 南潯古鎮裡面有許多西式的建築,中西結合非常獨特,值得一去。南潯古鎮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地處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南潯自古以來便是湖州的經濟文化重鎮,自兩宋時期便以盛產優質生絲而聞名,明清時期成為典型的江南絲綢市鎮。古鎮內河流遍佈、縱橫交錯,街道和民居沿河分佈,隨河而走,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與大宅園林交相輝映的特色水鄉風貌。古鎮內景色優美、人文薈萃,其建築風格有點類似徽派,粉牆黛瓦,從遠處看猶如水墨畫一般。

古鎮內的小蓮莊是必去的景點之一。小蓮莊是晚清南潯 “四象”之首劉鏞的私家花園,“小蓮莊”這三個字是著名學者鄭孝胥所寫的。如果您是盛夏前往,那正是荷花盛開的時候,荷花池大約有10畝,悠然漫步在荷花池旁,欣賞著滿塘花色,看魚兒在池裡游來游去,非常的賞心悅目。

南潯古鎮最有名的莫過於嘉業堂藏書樓了。這個藏書樓是劉墉的後代所建,所以是劉家專門藏書的地方,因為有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皇帝題贈的“欽若嘉業” 九龍金匾,而且裡面還保存了百年以上的一些古書,在全國絕無僅有,所以非常有名。

古鎮的百間樓也非常值得一去。它距離南潯古鎮的主景區需要步行800多米的樣子,百間樓是至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並留有傳統風貌的沿河居民群落。因為它距離主景區有些距離,所以遊客比較少,非常原生態,這裡才是真正的古鎮原貌。如果您喜歡安靜的遊走在古鎮的大街小巷,那這裡一定不要錯過。木橋上偶遇一窈窕淑女,輕裹一襲旗袍,撐一把油紙傘,低眸淺笑,迤邐而行,彷彿瞬間穿越,回到那風花雪月的年代。


寒殘一葉


南潯,依然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格局,搖櫓船、石拱橋、縱橫交錯的水道和巷弄,相比烏鎮,西塘等水鄉的過商業化開發,南潯沒有摩肩接踵的遊客和過多迎合世俗喜好的商業街區,悠閒漫步其中,更顯古鎮原始的清淨 清朝時期,南潯湖絲業發達,湧現了不少的商業政治領域士族和大家,說道南潯名人,坐鎮小蓮莊的劉墉就不得不提,作為劉鏞的私家花園,湖水山石、蓮花魚池,碑刻長廊、帝王詩詞文人墨客題記隨處可見,其建築也頗有南潯特色,如生鐵做頂的扇亭,劉氏家廟前的御賜牌坊,蓮花式樣的藻井,西洋式門樓等,嘉業堂藏書樓的古籍和書架陳列,建築形式和陳列展品可謂是全國絕無僅有,見證了這位善始善終的清代政治家傳奇的人生 要說南潯與其他水鄉有何不同,不得不提的就是古鎮內形態各異,數量頗多的西洋樓了,這座二十世紀初就有電燈和發電機的古鎮可謂是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張石銘故居、劉氏梯號內矗立了不少西式洋樓,紅磚雕飾、羅馬立柱、歐式欄杆、西洋舞廳,碎花地磚等裝飾令人驚訝,其建築風格不僅讓人聯想到上海思南路的歐式建築群,而在江南古鎮中,擁有如此規模的歐式建築也是難以想象和絕無僅有的。 要說此次南潯之旅印象最深的景點,要數古鎮北區的百間樓了,搭乘搖櫓船穿過石橋倒映的平靜水面,踏上游客罕至的碼頭,映入眼簾的是長達數百米,由數百間門洞串聯起來的廊道,百間樓可以說是迄今為止個人見過最原生態和令人由衷讚歎的水鄉風光了,保存完整,並留有傳統風貌的沿河居民群落鱗次櫛比,居住在這裡的大多都是本地老人,偶爾也能見到彈著吉他在河邊浮生的藝術家,安靜的河水,偶爾經過響著鈴鐺的自行車,百間樓的青瓦白牆無限縱深,倒映在如鏡子一般的水面上,一幅水岸棲居詩意生活呈現在眼前 走在鋪著光滑石板的南潯石板路上,沿街人家的家裡飄出了菜籽油煙,臨河而行,每家每戶似乎過著日復一日的平靜生活,依水而居,生活的悠閒,這才是古鎮水鄉原來的樣子


紀錄商丘


江南的幾個古鎮中,南潯是最知名的古鎮之一,如果說其他幾個古鎮相似度很高的話,南潯則是別具特色,與另外幾個古鎮不太一樣,很值得去。

1. 名人故居保留完整而且數量多

在清末民初,南潯的富商是以做絲綢生意為主的,當時的南潯鎮上湧現出“四大家族”,掌控著鎮上大半的財產,他們紛紛在古鎮上建起了私宅院落,至今仍然保留完整,成了遊客必到的景點。南潯的首富劉鏞,建造了一座小蓮莊,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園林,位於古鎮的一角,古時來這裡需乘船前往,半個湖面都是荷花。劉家的子孫也紛紛在古鎮上建起宅院,這些“富二代”們思想新潮,建築風格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有別於傳統的江南古建築。

南潯古鎮

2.特色的建築風格

一般的江南古鎮都是小橋流水,粉牆黛瓦,不過在南潯,你會發現許多西洋風格的建築,或者是中西結合,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上海開埠以後,南潯的生絲商人從當地收購生絲後與洋人做生意,接觸多了,文化上也受到洋人的影響,自己家建的房子上也出現了羅馬柱,玻璃窗這樣的西方風情,張石銘故居窗戶上用的玻璃就是從法國進口的,在當時算得上是思想開放。

古鎮上的西方風格建築

3. 壯觀的百間樓建築群

古鎮北部是一片叫做百間樓的古建築群,說起百間樓還有個故事,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的禮部尚書董份是南潯人,為了給孫子娶親,沿著河邊建起了百餘間房子,給丫鬟僕人們居住,到了今天,這一片老房子成了江南古鎮中最壯觀的古建築群,有不少當地的老人生活在這裡,每天早晨他們在河邊洗衣做飯,也開了不少小飯館,遊客可以品嚐當地特色美食。

清晨的百間樓,當地人在河邊洗衣做飯


river2014大河


南潯相比於其他古鎮,或許她才是你記憶中曾經安靜的夢中水鄉、煙雨江南的的模樣吧。南潯古鎮的白天是安靜的,漫步於青石鋪就的小鎮街道中,與許多建築物在不經意間遇見。走進這些曾經的昔日豪宅中,門前的牌坊,池塘邊的小亭,屋簷與牆上的精美牆磚,還有房屋的門窗,無不體現著濃濃的歷史厚重感與一份古韻,它們不張揚,就在原地靜靜的等待著遊人們的發現,等待著你為它駐足攝影。南潯的夜晚更是不同於其他古鎮。昏暗的燈光照射在青石路上,古橋隱匿於黑暗之中,沒有吵鬧不休的遊人,沒有霓虹閃爍的燈光,摒棄了喧譁吵鬧的夜生活,它就像一位內心純淨、養在深閨中的姑娘,不隨大流,只在等待懂她的人來到,露出絕世的美顏......

在臨古潯溪邊,有著一處高高的白牆,牆面上掛滿了大紅燈籠的大宅,這便是號稱“江南第一民宅”的張石銘舊宅。千萬不要因為眼前這落落無華的素白的高牆就忽略了它,它的內裡是別有洞天。眼前的紅木大門上還有一對獸首銅環,學著古人的樣子輕輕叩了叩大門上的獸首銅環,門便應聲從裡被打開。走進屋內,眼前出現的便是有著精緻木雕、石雕、磚雕的古典世界。青灰色的門樓、白牆、門、窗構思巧妙且風格高雅,若是細心,便會發現窗戶邊,白牆上,木門上都留下了技藝高超的雕刻作品,令人歎為觀止。往後繼續參觀,就到了當年的舞廳,這兒是到處都是當年空運而來的法式花格門窗、彩繪玻璃、地磚,為整座古色古香的老宅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法式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