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上的內耗,95%出在這裡

本文源起一個案例,先為你講述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在過去經常在為人妻、為人母、父母的女兒、公婆的兒媳、自己是誰這幾種身份之間迷茫。

由於找不到幾種身份的平衡點而時常讓自己陷入憤怒情緒中不可自拔,感覺每天的精力都用在處理這些情緒問題上,渾渾噩噩的生活著。


情緒上的內耗,95%出在這裡


下面分析一下她(以下簡稱小A)面臨的問題:

比如妻子身份和自我身份的衝突:

在妻子身份中,小A因為不能和自我身份形成整合,總認為自己付出多不平衡,就會帶來行為層面和愛人吵架、情緒波動等耗費精力的事情;

而當協調好後,她既可以盡到作為妻子的責任和義務,又能同時完成自我價值整合,那就不會糾結付出多少。

因為找到了作為妻子在付出背後想要的價值和這些行為背後的正面意義。

媽媽身份和自我身份的衝突:

孩子降生後小A就會多出為人母這個新的身份,這個身份會為生活帶來兩方面的改變:

一方面是多出這一身份使人的能力、行為都需要發生改變。即需要學習護理、照顧、培養孩子的能力和技能;

行為也會發生轉變,比如需要根據孩子吃奶時間來調整自己的時間、不能再像原來一樣想幾點起幾點起、想幹什麼幹什麼;

這就是由於身份的變化帶來的能力、行為層面的變化。

這時候可能就會出現情緒,比如好累好煩啊,一天24小時沒有自己時間,憑什麼愛人可以正常生活,而她卻要全身心投入到照顧孩子中,於是各種不平衡和情緒內耗就出現了。

而當完成這兩個身份整合是什麼樣子的呢,即認識到作為孩子媽媽,她意識到這個身份帶給自己全新的改變和成長,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這時她就看到作為孩子媽媽背後的積極正面意義,也悅納了這個身份,這個身份就不會再帶給自己煩惱了。

女兒身份和自我身份的衝突:

從童年到中年,最困擾小A的就是和母親的衝突。而隨著視野和知識的豐富,她慢慢開始直面現實:降生在什麼樣背景家庭、有什麼樣的父母這是自己無法決定的,是現實。

當她認識到這是自己無法改變的現實時,她就開始整合過往,生長出作為女兒的一個全新身份。

她開始接納母親的一切,履行作為女兒的職責和義務,這個時候困擾她三十幾年的親子關係終於得到了化解。

當過往煩惱不再佔用她寶貴精力時,她就可以把時間用在發展自己身份上,逐漸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自己。

身份衝突帶來煩惱背後原因:

為什麼身份衝突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煩惱,而當把一個個身份整合後,衝突就會化解,給我們帶來的煩惱就會解決?

當我們日常生活扮演的幾種身份可以相互支持,就會相互促進,一起成長。生活層面也就井然有序,相互增值。

而如果像上面案例中相互衝突,就容易帶來行為層面的情緒煩惱,影響生活方方面面。總感覺不舒服,不開心。

希望以上案例和分析能為閱讀文字的你帶來幾種不同的視角,來分析自己目前有哪幾種身份,這些身份之間是相互激勵的還是相互衝突的。

如果衝突,梳理衝突點,制訂如何解決的目標,把衝突化解,找到幾種身份的平衡點,整合身份、化解衝突。也歡迎來找我一起探索~

邏輯層次模型


情緒上的內耗,95%出在這裡


P2週週四晚上是常歸的教練導師demo示範,當時作為觀察者只是覺得這個案例好挑戰。當我週五再次覆盤時,感覺到了這個demo的強大。

結合當天讀書的內容,彷彿一下把昨天demo和前天做的一個客戶帶給我的具身體驗和書中內容結合在一起,感受到了【知行合一】。

讓我對【邏輯層次模型】在尋找價值觀、身份的作用及如何用身份整合幫助到客戶有了新的感知,瞬間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感謝永澄老師當時用覺察創造了客戶的身份整合,因為有了這些身臨其境的身體感受和體驗,讀書中的這段內容才會有這麼強的認知和打通感。

每個人每天的困擾大多來自於【邏輯層次模型中】環境、行為、能力下面三層的問題,而解決之道並不是在這些層上尋找答案。

而是和客戶一起通過提問來澄清價值、身份,願景上三層的問題,當做到了這些當下遇到的挑戰也就有了新的解決思路。

有句話大概意思是,當在困擾中找解決問題答案時,是永遠找不到的。拿【邏輯層次】來詮釋這句話含義即當我們遇到環境、行為、能力方面的問題,如果我們在本層找解決方案是找不到的。

而當我們向上思考自己生活中認可哪些價值觀、自己是誰、自己活著為了什麼這些平時很少思考的問題時,再回頭看環境、行為、能力方面的問題帶給自己的困擾,就會有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句詩這樣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在情境中去找解決方案,是找不到的,因為我們是【景】中的人。

而當我們登到【廬山】頂向下俯瞰時,才能看到此山此景的全貌,縱覽全局時會有不一樣的視野和高度。


情緒上的內耗,95%出在這裡


教練與邏輯層次模型

關於教練是什麼請點擊歷史文章:一個神奇的方法,改善親密、親子、同事關係

我發現當一個人經過幾次教練澄清自己在這個世上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時,當把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每個身份在衝突中梳理出方向、完成各種身份的整合時,就像一個學科完成了該學科領域核心理念、原理層面的構建工作。

這時每天遇到的現象層面的問題就不再難了,只需要用方法、工具來解決。比如可以用目標管理的三大利器【結果導向】、【專注當下】、【設計行為】穩步推進自己一個又一個目標。(此方法出自易仁永澄老師目標管理營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假如碰到意志力薄弱時

,可以用冥想、運動、調整作息等精力管理的方法來恢復意志力;

遇到情緒內耗時情緒管理的方法來梳理卡頓,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執行的任務中;

發現思想和行為溜號,偏離目標時可以用【設計行為】來增加環境中更多的觸發因素、減少環境中更多的誘惑因素,讓行動回到正軌。

這個時候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變得如何純粹、簡單、安寧和平和。

結語

每個人每天的困擾大多來自於沒有思考澄清【我是誰】

而澄清【我是誰】第一利器是【邏輯層次模型】

煩惱大多來自於環境、行為、能力下面三層的問題,而解決之道並不是在這些層上尋找答案,而是和客戶一起通過提問來澄清價值、身份,願景上三層的問題,當做到了這些當下遇到的挑戰也就有了新的解決思路。

感謝

感謝永澄老師的教練技術目標管理技術從內、外兩方面幫我找到【回家】的路。

在大師級教練共修的路上,作為教練我不僅幫助我的客戶探索到屬於他們的豐盈綻放的人生、還幫助自己突破了一個又一個行為模式、探索到一個又一個人生圖景:在未來路上,我是那個跨越艱難險阻,一路向前的【取經人】形象。

教練之路不僅僅是教練過程中的雙人起舞,更是人生路途中的結伴而行。就像客戶說的那樣:有你在,人生真美~

後記


情緒上的內耗,95%出在這裡


另附一張圖,這是雨悅晚上拍的上海夜灘的景色。我當時還和她玩笑說:你拍的簡直太美了,去過外灘那麼多次,沒發現這麼美。

說完後當我再次打開這張圖,忽然發現她是站在高處向下俯瞰拍的,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這張圖這麼美。

也瞬間領悟了要在邏輯層的上三層解決問題的魅力所在。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下面,才看的更清楚也更無死角。

邏輯層次,為我打開了另一片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