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是多大的官?

遷客暮天鍾


兩江總督是多大的官呢,這麼說吧,當年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後,本來是兩江總督的曾國藩被慈禧調回京城做了直隸總督,這在當時被看作是明升暗降的操作,經李鴻章插了一腳後又由馬新貽接任,他上任不久便被刺殺,成為清朝四大疑案之一的“刺馬案”。可見這個位置有多重要,而在整個大清王朝,歷任者如於成龍、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皆是肱骨之臣。



督撫制度

清朝實行“督撫制”的地方行政制度,也就是設總督和巡撫管理省一級地方,類似於明朝設立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之外又增設軍務總管如三邊總督、薊遼總督,這個地方行政制度的設立從根源上講,就是古代地方諸侯或者節度使性質。


清朝全國劃分23個省,每省設一名巡撫,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主管全省的財政、民政、司法,教育等;總督則是兩省或多省為一大區的最高軍政長官,其權力比巡撫大,但又與巡撫相互獨立,沒有隸屬關係,總督與巡撫都直接對皇帝負責。放到今天,可以將巡撫理解為省長,總督理解為軍區司令員。

“今日之封疆大吏,以地方多事,喜用精明強幹之員,而不求愷悌循良之吏。”——《清史稿.毛昶熙傳》

清朝乾隆之後形成定製設八大總督,分別為直隸、兩江、閩浙、湖廣、陝甘、四川、兩廣、雲貴總督。清末又增設東三省總督,這就是所謂的清朝九大封疆大吏。專管某具體事務的總督與此不為一談,如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等均無地方職責。這些總督的任用上多以實幹家為主,坐而論道者幾乎當不上這個職位,當然也不排除清中期以前的八旗宗室多擔任此職,隨著宗室的一代不如一代,眾多漢人官員開始走向總督要職。


“總督。從一品。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清史稿.職官志三》

清朝總督一般為正二品,通過加授兵部尚書以及督察院右都御史銜,升為從一品,如果再兼大學士銜,則為正一品。各省總督兼銜也是按照律例進行,雍正元年(1723年)還做出明文規定:“除授為尚書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外,其餘各省總督,俱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也就是說做上了總督,基本上從一品就沒得跑了,而這些總督一般都是在部院正官中推選,品階本身也就不低,故而當上總督之後還有“督憲”、“制臺”等尊稱。相比較而言,巡撫一般就是從二品官員,與總督還是有差距的。



兩江總督

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清史稿.職官志》

明朝南直隸轄地基本包含了江蘇、安徽以及上海,清順治二年(1645年)時,就是基於這個地區設立了江南省,治所為江寧(南京)。順治四年時又設置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仍以江寧為治所,這就是兩江總督的前身。康熙元年設江南總督“操江事務”,康熙六年又將江南省一分為二,設江蘇省和安徽省,各增設巡撫一員,以江南總督兩省,所以兩江總督管理的是安徽、江蘇、江西三省。而兩江總督的命名是在康熙二十一年,這一年康熙下令將江西總督與江南總督合二為一,形成定製,仍“操江事務”。


這個“操江事務”簡簡單單四個字,卻蘊含了很大的權力。這是由順治元年所置, 駐守安慶,防護長江中下游地方兼巡撫安、徽、寧、池、太、廣地方事務。康熙元年以江南總督操江事務時,是將“操江巡撫”所部的十二營改隸江南總督的,隨後的變遷中,兩江總督就成為這十二營的督統。從正面說,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沿江防務的重要職位,從反面說,整個長江中下游的航道、商船、軍餉皆由兩江總督管理調配,就連清後期的長江水師軍餉也是兩江總督節制,這裡的油水有多大不言而喻。


“交兩江總督琦善、南河河道總督張進、副總河潘錫恩虔赴河神廟代朕敬謹祀,著琦善、張井、潘錫恩俱著交部議敘,其在工出力人員等擇其尤為出力者秉公酌保。”——《清史稿》

同理,統轄南河事務也是關乎國運的要職,清朝受益於前朝對於京杭大運河的維護,使江南財富能夠順利運往京城,但黃河下游的泥沙沉積是常常致使大運河堵塞,治理河道就成為曠日持久的政務,這個政務也確實利國利民,但也確實油水夠肥。治理河道只是工程,但南河事務就不是簡簡單單的治理河道,其中還包括漕運碼頭治理,往來商船查驗,這其中就包括不少走私食鹽和糧食的船隻。另外整個河道的防洪、賑災款項也一併監管。道光時期大力治理初見成效,道光大肆嘉獎,其中以兩江總督為首,可見河道總督也是給兩江總督打工。但咸豐時期,海運逐步取代漕運,這個肥差也逐漸衰落。道光十一年,清廷還以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這在當時更是為兩江總督一職加餐,只是後來由於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致使鹽運秩序被破壞,才導致停兼鹽政。


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令兩江總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務,同治十二年,又以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這裡雖然喪權辱國,但對於兩江總督來說,卻是權力與利益共存的。通商口岸的自由貿易皆由總督管轄,面子上照顧洋人的利益,但對於朝廷,他是與洋人交往的核心人物,又是採辦西洋、南洋大宗商品或者軍備的重要環節。遠了不說,清廷後來為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時,進口南陽木材實用十萬兩白銀,但國庫支出六十萬兩,剩餘那五十萬不知落到了誰的口袋,當時李鴻章正愁沒錢買炮彈,知道此事後氣的破口大罵,矛頭直指三個人,一是戶部尚書翁同龢、二是大太監李蓮英、三就是兩江總督劉坤一。


綜上,按理說直隸總督是九大封疆大吏之首,但畢竟在皇帝眼皮子下邊,權力是大,卻也是最為掣肘。而兩江總督地處江南富庶之地,又有河海之便,大權在握且天高皇帝遠。這就好比清末大搞洋務的李鴻章和張之洞,李鴻章位高權重,身在北京,辦個北洋水師還要受聽太監和王爺左一嘴右一嘴,張之洞雖名分不及李鴻章,卻天高皇帝遠,即使漢陽鐵廠辦的一塌糊塗,一張萬壽貼就能贏得慈禧的歡心。


棍哥觀史


哈哈,兩江總督是很大的官。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行政區上也包括了今天的上海市。因為最初是設有江南省,清初分開為江蘇省和安徽省,所以稱為兩江。

江南省,原為明朝南京地區,與北京相對應,也稱南直隸。清初時,江南一省的賦稅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舉考試,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就佔了全國的近一半,於是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一說。


直隸總督號稱總督之首,因為地域在京畿。但以對朝廷財政的貢獻,兩江是第一。

見《清史稿》的解釋:

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操江、統轄南河事務一人。順治二年,以內閣大學士洪承疇總督軍務,招撫江南各省。尋改應天府為江寧,罷南直隸省府尹。四年,置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駐江寧。九年,徙南昌,時號江西總督;已,復駐江寧。十八年,江南、江西分置總督。康熙元年,加江南總督操江事務。初置鳳廬巡撫,駐淮安,以操江管巡撫事領之。六年省歸漕督。至是始來隸。四年,復併為一。十三年,復分置。二十一年仍合。尋定名兩江總督。雍正元年,以綜治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道光十一年,兼兩淮鹽政。同治五年,加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與北洋遙峙焉。


因為兩江的重要性,太平天國之前兩江總督職位多由滿人(旗人)擔任,之後漢人漸多。著名的一些兩江總督:于成龍、噶禮、史貽直、尹繼善、高晉、陳輝祖、孫士毅、陶澍、林則徐(未到任改兩廣)、鄧廷楨(未到任改雲貴)、耆英、何桂清、曾國藩、李鴻章、馬新貽、劉坤一、沈葆楨、彭玉麟、左宗棠、張之洞、...

從制度上,總督是正二品官,因為兼職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使,而為從一品。但其中一些極特殊的重臣,也會被授予大學士的頭銜,而為正一品。


幾葦渡


清朝的兩江總督,通常被認為是僅次於直隸總督,坐穩疆臣第二把交椅的要員。其本官加兵部尚書銜,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是從一品的封疆大吏。

清朝的兩江,即江南和江西的合稱,康熙年間,原江南省被拆分為江蘇和安徽省,到了現代,江蘇省又分出了上海直轄市。所以兩江,就是今天的江蘇、江西、安徽和上海市這三省一市之地。

坐鎮江寧(南京)的兩江總督,理論上管轄江蘇、江西、安徽三個省的軍政大權, 但不同於其他總督,兩江官制經過一番別出心裁的設置,彼此互相牽制和制衡。要作為總督的官員個人有足夠能力和威望,才真正抓得住權。

如湖北巡撫和湖廣總督的駐地都在武昌,廣東巡撫和兩廣總督的駐地都在廣州,雲南巡撫和雲貴總督的駐地都在昆明,正所謂“督撫同城”,實際上這種和總督同城的巡撫,都是總督的直接下屬。

而江蘇巡撫駐地卻在蘇州,並不受駐江寧(南京)的兩江總督管轄,直接掌控蘇南各府軍政大權。 所以若是皇帝更寵信的蘇撫,完全可以不理會江寧的總督。而天高地遠的安徽巡撫、江西巡撫更不用說,兩江總督對他們的節制,也就是個名義。


甚至管理江蘇、安徽兩省綠營兵的江南提督,也並不駐節江寧,而在松江府,同樣與其他各省提督駐節省城,受督撫節制大不相同。

所以若是皇帝寵臣擔任的兩江總督,本身又有能力與威望,方可以名副其實壓制三省巡撫與江南提督,成為軍民兼管的三省之主,如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曾國藩,否則就僅僅是個政令只行於蘇北、蘇中各府與江寧一城的地方民政官罷了。

清代二百餘年,最有名的兩江總督,莫過於曾國藩。他剛剛鎮壓太平天國之後,封“兩江總督,並以欽差大臣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 ,有二十萬湘軍為輔翼,真正在蘇、皖、浙、贛四省說一不二的藩鎮,幾類於裂土封王了。 並獲得世襲罔替的一等侯爵位,並加首席大學士頭銜,被稱為元輔,雖然他的本官還是兩江總督,卻已是無可爭議的當朝第一大臣,遠非其他任何總督、朝官可比。

只是曾國藩年事已高,加上嫡系子孫也無帝王才,長子曾紀澤本是一介書生,即使起事成功,也不過是給自己的弟弟曾國荃,或者是李鴻章作嫁衣,才寧可自減羽翼,裁撤湘軍,效忠清朝到底,以全一時令名。豈料還是終究難得滿清皇室信任,被慈禧巧借天津教案,輕輕鬆鬆毀其一世英名,淪為舉國皆唾罵之“漢奸”。


狐狸晨曦


兩江總督的全稱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管轄江蘇、江西、安徽三省,駐地江寧。

兩江總督的歷史源流

順治初年,以內閣大學士洪承疇總督軍務,招撫江南各省。後改應天府為南京,罷南直隸省府尹,於1647年置江南、河南、江西三省總督,駐江寧;

  • 1649年,朝廷將河南併入直隸,改稱江南江西總督;

  • 1661年,江南、江西分設總督;

  • 直到康熙二十一年,正式合併江南和江西的總督,定名為兩江總督。

  • 兩江總督因綜合治理江蘇、江西、安徽三省,雍正元年特別加銜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 1831年,兼管兩淮鹽政;

  • 1866年,加五口通商事務,授南洋通商大臣。

整個清代,兩江總督的職權在不斷加大,在“八大總督”裡面始終都位列前茅。

開牙建府,起居八座,權利很大,責任也很重

兩江總督為兩江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不僅節制所管地方的提督、總兵以及其統領的官兵,還能節制巡撫所轄的直屬軍隊。總督也有自己的直屬軍隊,叫“督標”。兩江總督統轄本標官兵和分防各營,兼節制撫標三、提標一、鎮標五。

  • 兩江都標二營:中營、左營;

  • 兩江分防各營:江寧城守營、揚州營、鹽捕營、奇兵營、浦口營、溧陽營、青山營、瓜州營;

與其他總督一樣,兩江總督擔負的職責是:

“掌總治軍民,統轄文武,考核官吏,修飭封疆——《清朝通典》”

區別在於,兩江是大清財賦的根本,控制這塊區域相當於握住了大清錢袋子,因此,兩江總督在財政方面的地位就顯得比較突出。尤其是後來還要負責五口通商,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任何時候,兩江總督都是朝廷的肥缺,也是許多官員夢寐以求的職位。

兩江總督的待遇

兩江總督是從一品職位,頭頂珊瑚,朝帶鏤金銜玉方板四,每具裝飾一顆紅寶石;朝服的補子上可以繡專屬標誌——鶴。

在收入方面,最能體現兩江總督的“肥”,首先是每年180兩的俸銀;其次是每年最少2萬兩的養廉銀;再次還有公費、役食等收入。

此外,重點是數量不菲的“孝敬銀子”,這在當時已經是朝堂的公開潛規則。1881年9月,慈禧任命左宗棠為兩江總督時曾當面對他說:你年事已高,不必要事事躬親,派下面人去辦就行了,兩江是富庶地段,你的兒孫多,平時又不存錢,這次去多少留點錢給後人吃飯,也是為國操勞,留點餘蔭。

毫不誇張地說,兩江總督在和平時期,是一個發家致富的職位。

建功立業的舞臺

在太平天國起義期間,兩江大部分地區被洪秀全佔領,兩江總督頻繁走馬換將,何桂清在此位置上還被朝廷革職。此時的兩江總督,對於庸人是燙手山芋,但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對於曾國藩這樣的奇才,就是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

在兩江總督任上,曾國藩攻破天京,平定了太平天國,也奠定了自己在大清的地位。

兩江總督於個人而言,位高權重,榮華富貴集於一身;同時,它也是朝廷設在東南的一顆關鍵棋子,牽動著大清的財源以及地方權力格局;在晚晴,時刻還要與列強斡旋。


秋媚讀史


瞭解清朝後期歷史之後,我們知道了兩江總督,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形成兩江總督的主要原因,兩江總督在當時官居一品,就我們所熟知的代表有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幾人。

“兩江總督管轄的是: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而不是江蘇,浙江的兩江”——《中國曆代改革者》。

所以兩江總督是統管江南(江蘇和安徽)和江西兩處地方。因此被稱為兩江總督。兩江總督總督署處於南京中心。兩江總督是從順治四年所設置的三省總督(統管江南、江西、河南三省)延伸而來,當時和兩江總督在一個地方平起平坐的就是巡撫,兩江總督與巡撫都是直接聽命於皇帝的,互不干擾,互不牽制,但是一個巡撫只能管轄一個省,而一個兩江總督可以同時管轄幾個地區,兩江總督所管轄之地也是重中之重,是清朝的財政收入最大的地方,所有在當時除了兩江總督之外還另外設立了其他七個總督,其中直隸總督最大,無可厚非我們可以看出兩江總督就是其中的老二了。清朝任命於兩江總督的總計多達八十人,清朝前期多是滿人擔任兩江總督,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擔任兩江總督的漢人也逐漸增多。就像上文說過我們熟知的幾人分別在道光、咸豐、同治在任期間擔任過兩江總督。

林則徐,我們所熟知的他莫過於道光十七年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期間的“虎門銷煙”。但是在道光十二年時候林則徐曾兩次任命於兩江總督,他在修水利,處理錢漕,救震救災方面有巨大貢獻。也因此深得百姓的愛戴。

曾文正者,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梁啟超

曾文正即是曾國藩,文正乃是他的諡號。曾國藩的一生也很傳奇,他在咸豐年間創辦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等,後再同治元年,任命為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後又任命為直隸總督,但因為後來當時的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之後,又重新被朝廷任命為兩江總督,去往南京調查馬新貽被殺一事。這時的曾國藩已經右目完全失明,但在此期間他也督促了“派遣留學生”一事,繼續發展洋務運動。

李鴻章,是其中爭議最大的人,他揹負的罵名也有很多,大多數還是因為他代表晚期的清政府於其他國家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但是我們忽略了他的貢獻,比如他與左宗棠,曾國藩一起,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也是他作為領袖發起了洋務運動。在同治四年,曾國藩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李鴻章被任命為兩江總督,李鴻章負責派兵遣將,後期糧草,和曾國藩合力去平定捻軍。

“五百年來第一位偉人”——梁啟超

梁啟超形容的五百年來第一位偉人那就是左宗棠。左宗棠是晚清重臣,與曾國藩、李鴻章一樣也是洋務運動發起人,他在領事一方面也頗得成就,收回了一些主權,後因為一些事情,在光緒七年,他被任命為兩江總督,時任兩江總督期間他興修水利,發展洋務運動。

從這四位晚清大臣可以看看出來,他們在當時的地位無可撼動,是晚清重臣,做了很多貢獻,也是從這可以看出兩江總督的地位,到底兩江總督是多大的官。


亭殿閣


在清朝,滿清先後在全國設立了九個總督,即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和雲貴總督,其中前期直隸總督為天下第一督,兩江總督次之。光緒三十二年後,清廷在東北設立了東三省總督,自此東三省總督為天下第一督,直隸總督次之,兩江總督再次之。



清順治二年滿清在南直隸設立江南省,後順治四年,滿清為了加強對南方地區的控制,及整合江南地區的軍事力量來應對南明的反攻,遂設立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以此來有效的整個三省資源來打擊南明勢力,而此時的三省總督治所在今南京。順治六年改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為江南江西總督,駐地仍在南京,同時河南被劃歸直隸地區,有直隸總督管轄。順治九年三省總督治所遷往南昌,並改名為江西總督,但不久並廢除,重新改回江南江西三省總督,治所也重新遷往南京。順治十八年為了防止江南江西總督勢力過大,遂將江南江西總督拆分,分別設立江南總督和江西總督,同時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右”和“江南左”,歸江南總督負責。



康熙元年,康熙將操江事務歸於江南總督管轄。康熙四年將江西和江蘇總督合併成一個總督,始定為兩江總督。康熙六年江南右改名為江蘇,江南左改為安徽,不過雖改名但仍歸兩江總督管轄。後在康熙十三年兩江總督又被拆分為江南總督和江西總督,江西總督轄江西,江南總督轄江蘇和安徽。康熙二十一年,江西總督和江南總督又被合併為一個總督,並自此定名為兩江總督,並轄江西、江蘇和安徽。



雍正元年,雍正為了便於兩江總督管理及節制好所在地區的官員和綠營兵,同時穩定好這個滿清最重要的賦稅重地,遂加授時任兩江總督查弼納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官銜,而這種做法最終成為慣例,自此兩江總督正式官名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事務。道光十一年,兩江總督又開始兼管兩淮鹽政,但是在1853年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及江南地區後,鹽運秩序被徹底破壞後,兩淮鹽政遂廢,自然兩江總督也就停止兼管兩淮鹽政事務。咸豐十年,因南河總督官衙被太平天國戰亂被毀,遂清廷直接將專職南河總督裁減,改有兩江總督兼任。



同治十二年,因列強開始大規模強迫滿清開放通商口岸,因此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湧入滿清,而在兩江地區是開設口岸較多的地區,遂滿清將南洋通商大臣交由兩江總督兼任。而自此兩江總督的官銜再無改變,全名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南河、南洋通商事務。



從以上可以看出兩江總督的職權非常之大,作為清朝九位封疆大吏中排位第三的重臣,他的權利自然是極大的。兩江總督先是總領江蘇、江西和安徽三省的軍政事務,並節制巡撫和提督,及全省的官員。同時負責糧餉的管理,及操江事務,後又開始負責江蘇河道的疏浚及堤防事務。再這之後,又開始管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及潮州、瓊州、淡水各通商事務及各項“洋務”。可以說兩江總督越到後期權力就越大,到清末更是成為了可以左右中國走向的權位。


澳古說歷史


兩江總督是清代獨有的一個官職,兩江總督這個職務經常出現在各類書籍或影視作品中,所以大家對其常有耳聞。許多人對兩江總督的印象只停留在它是一個很大的地方官,但至於具體大到什麼程度卻並不瞭解,本文將從品級和實權兩方面分析下兩江總督的一些情況。

兩江總督品級很高

兩江總督這個職務正式出現的時間是清代康熙年間,是清代頂級的封疆大吏之一,其品級至少是正二品,最高是從一品,通常就是從一品。

清初規定總督的品級為正二品,兩江總督也不例外,直到雍正時期開始規定總督可以加尚書銜或都察院御史銜。

所以從雍正時期起,清代的總督加銜是一種慣例,也就是說雍正時期起總督的品級一般都高配為從一品。

清朝後期出現的諸如曾國藩、左宗棠這樣的以大學士兼管兩江總督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他們雖然官至正一品,但是這個正一品來自於大學士的品級而不是兩江總督的品級。也就是說此時的兩江總督仍然是從一品的職務,這點需要注意。

兩江總督實權很大

清代實權最大的地方官就是直隸、兩江、兩廣等9位總督,這其中又以直隸總督為最,因為直隸是京師所在地,所以地位很特殊。兩江總督則是直隸總督以外最重要的地方官了,因為兩江地區人文翡翠、經濟發達,歷來都是清朝非常重視的地區,所以兩江總督實際上是天下第二地方官,其實權不言而喻。清代許多名臣都曾擔任過兩江總督這個職務,這其中包括于成龍、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等人。

另一方面,按照清代官制,雖然有一些一品京官的品級不在總督之下,但是這些京官裡頭有不少是太師少師、太傅少傅或者殿閣大學士這類虛銜或榮譽頭銜,如果這些人沒有兼任其他的實權職務,那麼他們其實是沒有多少實權的。

當然清朝的一品京官也不都是虛職,像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這樣的職務還是很有實權的。但是因為清朝每個部院的實權並不一樣,而兩江總督又是數一數二的封疆大吏,所以這幾位一品京官也不見的都比兩江總督有實權。

在六部裡面實權能比擬兩江總督的可能只有吏部尚書,畢竟吏部掌管天下的官員任命,實權不可謂不大。本來兵部尚書應該是很有實權的,但是清朝的兵部尚書情況特殊,權力不是很大。

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權力不可小覷。都察院是行使監督職權的機構,是天子的耳目,擁有糾彈百官、重案會審等大權,左都御史作為都察院的掌門人,其權力可想而知。

兩江是現在的哪些地區?

清朝初期的兩江地區是指江南省和江西省這兩個省,兩江總督因為掌管兩江地區政務而得名。

後來江南省在康熙六年時被拆分為江蘇和安徽兩省,所以清代康熙六年後的“兩江地區”實際上是指江西、江蘇、安徽三省,不過兩江總督這個職務名稱仍然被沿用下來。

放在現在來講,兩江地區對應的就是江西、江蘇、安徽以及上海市這四個地方。

從上文的分析可見,清代兩江總督這個官職無論是品級還是實權幾乎都是最頂級的。

<strong>


歷史守望者


清朝共有八大總督。其中直隸總督掌握槍桿子,守衛皇帝所在的北京城。兩江總督掌握錢袋子,他如果卡住兩江的錢糧,皇帝就要餓肚子。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鼎南京後,設立了直隸,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安徽兩省,拱衛京師。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但南京所在的直隸依然是北京的錢糧供應地,只是改稱南直隸,清初改稱江南省。

清朝當然知道南直隸的重要性,派來的是位重臣,就是被明朝崇禎皇帝哭祭的大忠臣洪承疇。洪承疇的身份還不是兩江總督,而是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督軍務,招撫江南各省,屬於臨時性職務。清軍平定江南後,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清廷正式在南京設立總督。有意思的是,此時設的不是“兩江總督”,而是“江南河南總督”。總督管轄區域,除了江南省(安徽、江蘇),還有江西以及河南,共三個省(今為四省)。

因為管轄範圍超大,總督忙不過來。兩年後,清朝把河南抽離了兩江總督管轄範圍,只管江南省和江西省,官稱是江南、江西總督。你看,江南省和江西省開頭都是“江”字,兩江總督的“兩江”,就是這麼來的。

不過,兩江總督真正叫起來,是在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而在此年的前四年裡,江西省是單獨設總督的。1667年,朝廷分割江南省,設江蘇省和安徽省,在習慣上還稱江南省。江南加江西,還是兩江。

皇帝所在的北京城,一天都離不開江南的財賦糧米。所以,能當上兩江總督的,都是皇帝絕對信得過的人。就比如地主家要找一個看管金庫糧倉的管家,不是知根知底的心腹,誰敢用?

兩江總督的主要任務,是替朝廷掌握住槍桿子,主抓軍事。民政上的事繁劇而瑣碎,總督忙不過來,一般都由巡撫、布政使打理。也就是清朝人稱的總督管兵(不包括各省駐防旗兵),巡撫(布政使)管民。

清朝設立兩江總督,把明朝時不屬於南直隸的江西省也拉進來,主要就出于軍事上的考慮。

兩江最北端與山東接壤,過了山東就是直隸北京地界。兩江最南端與廣東接壤,過了廣東就是南洋。兩江的江西往東是浙江、福建,往西是湖南、湖北。而兩江的安徽往西是中原的河南、湖北。用清朝人自己的話說,兩江三省地域相接,地勢連為一體,共進共退,實天下要害。

也就是說,一旦周邊地區有事,兩江總督可直接調兵,可南可北,可東可西。朝廷也給了兩江總督以機變之權,可先用兵後奏報。

不過,到了道光朝,出現一種聲音。說兩江有江蘇和安徽就足夠了,江西不應該歸兩江管,應脫離兩江,單設總督。之所以有這種聲音,是考慮到江西和兩江的核心江蘇之間隔著安徽,來往不便。如果江西境內有什麼事,再跑到南京彙報工作,來來往往耽誤時間。

而著名的磕頭宰相曹振鏞卻認為江西地扼湖廣與閩浙之間,是朝廷鍥在南方一顆重要的戰略釘子。而且江西兵力非常少,單獨設總督,就這點兵力,夠管誰的呢?

江西一直留在兩江總督轄區。

兩江總督主管軍事,但並不意味著巡撫在民政問題的話語權比總督更大。你想,掌握槍桿子的,話語權會小嗎?

總督是側重於軍事的同時,也管著民政,比如財政大權。總督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查藩庫,核對數字。而一省的布政使如果離開,也必須陪著總督親自來查庫銀。

除了要管銀子,因為運河在兩江境內,總督還要管漕糧的運輸。如果漕運總督暫時沒人,就由兩江總督代理。另外,在咸豐以前,黃河是走江蘇入海的,兩江總督也要管黃河治理。如果黃河有事,總督必須離開南京,去江蘇淮安督辦河工,不能偷懶。

鹽就更不用說了。道光十年,公元 1829年,朝廷決定由兩江總督兼理兩淮的鹽務。地球人都知道,在封建社會,鹽有多麼的重要!管聖人云:無鹽則腫!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有本事別吃鹽……

兩江總督還管外交。清末有兩個著名的涉外職務: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作為清朝最為重要的兩個總督,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

兩江總督之於清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這都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聽到的官職,總督是省長嗎?

非也,巡撫才相當於現在的省長,而總督的權力在此之上,是官至一品的大臣。

其中的兩江總督僅次於直隸總督,對清廷十分重要,很多名人都曾經擔任過這個職位。

總督的官階品級和作用

在明清時期,一省之長叫巡撫,負責各方面的事務。總督的管轄範圍覆蓋兩、三省,權力比巡撫更大;

在官階品級,巡撫一般是從二品,而總督是從一品,而是都是由朝廷各部院中推選出來的。

但是總督和巡撫並不是直接的隸屬關係,而是互相協調配合,有時候總督還會兼任一方巡撫。

兩江總督的特別之處

直隸總督是八大總督之首,這一點無須多言, 在其他七大總督當中,兩江總督位居第一。這由其管轄區域決定,兩江總督的管轄範圍包括江南(安徽、江蘇)和江西兩省。

這裡是重要的糧食產地,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稱,同時因為河港眾多、水運便捷等原因,這一帶經濟發達、商貿繁榮,是清廷的賦稅重地,稅收收入甚至超過直隸省。

此外。在1855年黃河改道之前,舊河道經過江蘇地區,注入黃海,所以黃河、長江這兩條大河都在兩江總督的管轄範圍內,其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

結語

明清時期的總督是由朝廷派出的軍政長官,是負責一方事務的封疆大吏,相當於唐朝時期的節度使或刺史。

兩江總督憑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賦稅大戶的身份在朝廷中舉足輕重,我們熟知的晚清重臣都曾經被委任,例如曾國藩、張勳和晚清四大名臣。從以上方面都可以看出兩江總督官職的地位和身份。


正一品貴妃


一、源起。

總督一官,源起明朝。

明英宗時期,因川陝用兵,英宗派遣兵部尚書王驥“總督前線軍務”,總督一詞登上歷史舞臺。

不過,整個明朝,“總督”都是臨時差遣。即某地方有突發事件,需要朝廷派出大員專項處理,於是派某某“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帶管鹽法兼巡撫廣東地方”等等。

在明朝,總督沒有具體品階,職級中帶“總督”者,品級還是依照原來官銜。

二、變化。

從清朝雍正乾隆年間開始,總督逐漸成為一級官職。

乾隆中後期,全國設置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川陝總督、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等等。

三、品階。

按照清朝制度,總督為從一品官員。

兩江總督全稱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

兩江總督所轄範圍為“江南、江西”兩省(包含如今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地方廣大;不但慣例這些地方的民政,並且總覽一方軍務,賦稅(糧餉),水軍操練,以及河道管理等等,可謂將兩江地區行政、軍政、財政一把抓。

兩江總督一般還兼任兵部尚書、右都御史職銜,可見權力之大。

清朝兩江地區是一國賦稅中心,地位極重。故此兩江總督在朝廷百官中地位超然。歷任兩江總督中出了許多名臣,諸如於成龍、張鵬翮、史貽直、尹繼善、陶澍、林則徐、裕謙、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等等,都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