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癌變時,“排便”會出現哪些異常?又該如何養護腸道健康?

日上三竿


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它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這兩種癌由於病理位置的不同,其臨床表現也有所區分。

1.結腸癌:早期常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便中帶膿血或粘液。也就是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的改變常常是最早期的症狀,隨之出現腹痛,隨著癌腫的長大,則可觸及腹部質硬,表面不平,結節腫塊。而結腸癌根據部位又分為右半結腸和左半結腸。其中右半結腸腸腔較大,在臨床常以全身症狀如貧血、腹部腫塊等為主要表現,大便較稀薄。而左半結腸腸腔較小,在臨床有常以梗阻,便秘,便血,腹瀉為主要表現。

2.直腸癌:一般早期無明顯症狀,隨著癌腫增大發生潰瘍時才會出現症狀。有腹痛、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排便次數增多,肛門下墜感,裡急後重,排便不盡感等。當癌腫破潰後,大便表面帶血及粘液,嚴重時出現膿血便,隨著腫塊的增大使腸管變得狹窄,此時大便會變細,最後徹底梗阻。

所以不同位置的腸癌其排便表現也是略有不同的。因此,凡發現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的症狀出現,都要及時行直腸指檢,這是診斷腸癌最重要且簡單易行的方法。建議大家在平時生活中就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也可以選擇要細菌清潔工來幫忙整頓腸道,其實我們說到的細菌就是指腸道中的益生菌,這種細菌就可以來有效的清理腸道,並且刺激腸道的蠕動,也可以抑制那些有害的細菌,而且不吃黴變食物,儘量少吃高脂肪和油炸的食物,也不要濫用藥物,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以及粗糧等等,這樣就可以補充適量的膳食纖維,保護益生菌的生長。高位人群應定期進行內鏡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基層醫生陳老師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

其長度,約為身高的4~5倍,蜿蜒曲折。

一旦腸道的保護作用失效,那麼,疾病也會隨之而來。

腸道病變時,排便會出現4個異常,及時檢查,切莫拖延

<strong>

1,排便習慣改變

一旦,突然間,排便習慣改變,如由原來的一天1-2次,變為4次以上。或者,是不明原因的腹瀉,甚至,便秘,腹瀉交替出現,都要儘早檢查。

2,大便形狀異常

一般情況下,人體的大便,應該呈現圓柱形條狀。一旦大便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前頭乾硬,後邊軟粘等。有時,變形的大便條上,還有一絲絲血痕,此時,一定儘快就醫檢查。當腸道內有腫瘤物,很可能會壓迫糞便,導致排出的大便形狀改變。

3,出現血便

<strong>血便,是辨別腸癌的最重要的信號之一。但是一定要學會和痔瘡區分。腸癌的血便,表現為:持續性、慢性帶黏液便血,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或排便習慣有改變,有時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

痔瘡血便,常見:是鮮紅的血,不與糞便相混,而是附於糞塊表面。或者,大便前後的滴血,嚴重的呈噴射狀,多在大便秘結時發生。

4,持續性腹痛

腹痛,是胃腸疾病,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如果,持續性腹痛,並且,總有要排便,卻又排不出的感覺。此時,腸道癌變,可能已經到了中晚期,儘早檢查。腫瘤擴大時,會由最初的隱隱疼痛,變成鈍痛,甚至是絞痛。

三件事,是腸道病變的“加速器”,勸你少做為好

第一件:久坐

你否是,一坐就是一天,能坐著,幾乎就不會站著呢?久坐,對於人體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會加速腸道病變。

長時間靜坐,會導致腸胃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從而易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等症狀。一旦,腸胃蠕動減慢,一些有毒有害成分,就十分容易滯留在結腸內,刺激腸黏膜,久而久之,導致腸胃免疫力下降,增加結腸癌風險。因此,一定要改掉這樣一個習慣,每坐下1小時,最好起來活動5分鐘。

第二件:愛吃肉

現代人,很多人會形容自己是“食肉動物”。也就是說,比較愛吃肉,不論是烤肉,還是紅燒肉,甚至臘肉等加工肉製品,都來者不拒。但是,研究表明,長期大量吃肉,不利於腸道健康,易增加腸癌風險。

研究顯示,日食100克紅肉,患腸癌風險增加17%,進食30克加工肉類,患腸癌風險增加10%。而每日食五份蔬果,患癌風險降20%。因此,保護腸道健康,不要貪吃肉類,要注意葷素搭配,適當的多吃點新鮮的蔬果。

第三件:口味重

川菜、燒烤、麻辣火鍋等,重口味食物,越來越受到歡。然而,這類食物,會導致腸道中的壞細菌增多、好細菌減少,腸道產生的毒素增加,保護能力下降,增加腸癌風險。很多人的腸癌,都是“吃”出來的,因此,要注意,清淡飲食,搭配合理,對於腸道來說,十分重要。

生活中,養護腸道,做好這幾點:

1:多喝水

<strong>水,是使腸道保持清潔、潤滑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喝水,可減少腸道有害氣體,使大腸保持清潔,能預防大腸癌的發生。溫熱的白開水,是最佳選擇,要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2、常飲茶

茶水,對於潤腸通便,改善便秘,十分有益。

常飲茶,可促進腸道排便,改善便秘的發生,減少腸癌發病幾率。

用潤腸通便的小植物,泡水代茶飲,有益腸道健康。

咖啡草根茶,泡水喝,可排腸毒,改善腸道菌群,緩解便秘,護腸道。咖啡草,是“藥食兩用”的小植物,被《藥典》收錄,其根莖藥用價值高,將其烘乾泡水喝,有益腸道健康。

咖啡草根含有菊粉、咖啡酸、奎寧酸所形成的甙——綠原酸和苦味質。

菊粉,對腸道有保護作用,顯著增加便秘患者的排便頻率,由便秘引發的噁心和疼痛也隨之消失。

此外,咖啡草根中,還含有低聚果糖,具有清腸排毒、改善脂質代謝,促進腸道蠕動,減少電解質和水分的重吸收,縮短糞便在結腸內滯留時間,促進排洩。

經常用其泡水喝,排腸毒,改善腸道菌群,減少腸道病變,十分有益。

3、少喝酒

少喝酒,減少對腸道的損害,有益腸道健康。

調查發現,從患大腸癌的危險性來看,每天飲酒的人,要比不飲酒的高出一倍。

特別是,長期飲酒的人更容易患大腸癌。

所以,要注意少喝酒,儘量滴酒不沾,才是最好。

4、多運動

有研究表明,經常鍛鍊的人,罹患腸道息肉的幾率降低16%,發生較大息肉或癌變息肉的危險降低30%。

跑步,能夠降低人們患結腸癌高達31%的機率。

每天跑10-15分鐘,也能夠幫助消化系統運作。

走路,是預防腸癌,最簡單方便的運動,隨時隨地,都可進行。

研究顯示,常走路的女性,和幾乎不走路的女性相比,得大腸癌的機率降低了31%。

<strong>5、

重檢查,不拖延

臨床上,約80%以上晚期腸癌,是因未做直腸指檢造成的。

完善指檢,對於早期發現腸癌,尤為重要。精確的直腸指檢檢查,可以初步的確定肛門附近、直腸是否有癌變的性質。

腸鏡,更加不可忽視。

90%的腸癌,都是通過腸鏡檢查出來的,腸鏡檢查,是最準確的檢查。

有腸癌家族遺傳病史、腸道息肉、熬夜久坐的人,及時完善腸癌篩查。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小馬嘚啵嘚


腸癌,又被稱為“富人癌”,主要是吃得太好,動得太少所致。

近年來,腸癌肆虐全球,發病率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並且趨於年輕化。

腸癌發病隱匿,不易察覺,80%結直腸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治療難。

腸癌的早期發現,尤為重要,因此,一定不要忽略身體給出的健康信號。

腸癌來臨時,排便多半有4個異常,莫忽視

1:便血

腸癌早期病變僅限於黏膜,可無症狀,或只是排便習慣發生改變。只有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於糞便表面。

2:排便規律發生改變

大便的次數由原來每天一次變為兩三次,每次大便結束後,會有大便不盡的感覺。還有一部分患者,在便秘後出現腹瀉,或僅為大便開始時乾燥、末端變稀,或反覆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

3:腹痛、腹

<strong>腸癌病人因腸道梗阻會出現腹脹、腹痛,而腹痛的發生率較多。疼痛部位多為中下腹部,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脹痛,可能伴有間歇性腹瀉、便秘。

4:貧血、消

<strong>貧血,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補鐵。但,貧血、消瘦,還有可能是腸癌。隨腸癌的病程發展,會出現慢性消耗性的症狀,如貧血、消瘦、乏力、發熱,甚至會出現惡液質,並經常伴隨疲勞和無法解釋的體重驟降,這種情況,與便血、攝入不足及消耗過多有關。

養護腸道,這4類食物少吃點<strong>

1:麻辣燙

煮麻辣燙的時候,蔬菜和肉類,一起煮,喝多時候,蔬菜煮熟了,但是,肉類還沒熟,一些寄生蟲卵,不會被徹底殺死,食後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其次,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最高只能耐受50℃至6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黏膜,導致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

最後,很多人煮麻辣燙的時候,為了節省成本,湯底很少更換,就會有大量的亞硝胺在裡面,繼而產生亞硝酸鹽,導致惡性腫瘤疾病。

2:滾燙的麻辣火鍋

寒冷的秋冬時節,滾燙的火鍋,相信是很多人的最愛,然而,這和麻辣燙一樣,也會加重腸癌發病率。

麻辣火鍋的湯底中,亞硝酸鹽和草酸,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不斷上升,增加了致癌的風險。

再加上麻、辣這樣的重口味,很容易刺激腸道,加重腸道負擔,引起腹瀉,甚至是腸癌。

滾燙的火鍋,溫度高,常吃燙食,也會導致胃癌,腸癌的發生。

所以,滾燙的麻辣火鍋,也是要少吃。

3: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也是多數人的喜愛,殊不知,這類食物也會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

尤其是肉類,在高溫烹調時,蛋白質及氨基酸,會發生熱解,分離出一種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的化學物質,叫雜環胺,這種物質,可導致腸癌的發生。

所以,生活中,油炸食物雖然美味,但是不可多食。

4:燒烤類食物

路邊攤上的燒烤,絕對是受到了人們廣大的喜愛。

然而,燒烤類食物,也容易致癌。

肉裡富含蛋白質,經過明火高溫烤制,就很容易產生致癌物質苯並芘、雜環胺等致癌物。

經常吃這類食物,不僅容易導致腸癌,還易導致肝癌、食管癌。

所以,燒烤,偶爾“解解饞”還可以,切不可經常食用,也不可多吃。

養護腸道,預防腸癌,堅持這樣做:

1、喝點植物茶水,潤腸通便

生活中,經常喝點潤腸道的茶水,可減少便秘的發生,有益腸道健康。

用一些潤腸排毒的小植物,搭配泡水,對於腸道健康有益。

用婆婆丁,搭配苦苣,做成婆婆丁苦苣茶,一起泡水喝,有助於腸道排毒,改善腸道菌群,助力腸道健康。

婆婆丁,隨處可見,被稱為“排毒草”,有助於人體排毒,此外,還可以促消化,有益腸道健康。

苦苣,是一種“藥食兩用”的小植物,其根莖,富含低聚果糖。

這是一種“不消化性”低聚糖,不能在人體小腸內消化吸收,但能夠被大腸中的微生物發酵,產生乳酸和短鏈脂肪酸,有益腸道健康。

此外,還可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促進礦物質吸收等生物活性。

這兩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潤腸排毒,改善便秘,保護腸道健康,預防癌變,十分有益。

2、粗細搭配

食物吃得過於精細,也是導致腸癌發生的誘因之一。

腸道健康,離不開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因此,保護腸道,要注意夏粗細搭配。

五穀雜糧,新鮮的果蔬,都要適當多吃一點。

3、少坐多動

久坐,會導致腸道蠕動減弱,代謝廢物,滯留在腸內。

久而久之,刺激結腸粘膜和腸壁,損害腸道健康,增加腸癌風險。

《國際癌症雜誌》報道,每週散步時間,超過1小時,患腸癌的風險,就能降低30%。

因此,生活中,要注意,少坐多動,走走路,散散步,健康更有益。

4、戒菸忌酒,減少腸道負擔

想要保護腸道,菸酒,還是能戒則戒了吧。

燃燒的菸草,產生的有害物質,會增加包括肺癌和大腸癌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吸菸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

研究證實,吸菸者,比非吸菸者,死於結腸癌的風險性要高34%,吸菸的年頭越長,結腸直腸癌的死亡率越高。

研究證實,飲酒者,比非飲酒者,死於結腸癌的風險性要高。國外研究發現,每天飲酒男性的乙狀結腸癌,死亡率,為不飲酒者的5倍。所以,預防腸癌,菸酒,還是儘早戒掉的好。

5、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肥胖,會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

肥胖者,脂肪堆積,還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妨礙正常消化,脂肪的代謝產物最終容易轉化為致癌物質。

此外,肥胖者,膳食纖維攝入相對較少,而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強腸蠕動,有助於消化、分解脂肪,一旦,缺少缺少膳食纖維,還易發生便秘,增加直結腸癌的風險。

所以,生活中,要注意,邁開腿,多運動,控體重,避免過於肥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微笑的一生


養護腸道除改變飲食結構外,補充益生菌和服用大蒜片,腸道菌群正常了腸道健康也有了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