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孩子聚會喝了14瓶啤酒,3位爸爸趕到後把飯店砸了,做的對嗎?

三地領域


不對,不但教育不好孩子,還能助長孩子惡習,為他們的行為感到悲哀。


桂珍


案件經過:

事發2017年7月的哈爾濱,當地“哈啤”文化盛行,6名初中生趁暑假約在一起吃飯,仿效成年人點了14瓶啤酒,結果不勝酒力,一個個喝的東倒西歪。3名家長來尋孩子,發現至此,立馬找飯店老闆理論:“這麼大的孩子,你為什麼賣他們酒喝?”面對質疑,老闆回應“這些半大小子長得就大,我還能挨個問他們都幾歲。”隨後雙方發生爭吵,激動之下孩子家長掀翻桌子,打碎窗戶玻璃,現場一片狼藉。

法律分析:

1、飯店的責任分析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7條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菸酒,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菸酒的標誌”,飯店老闆銷售酒給未成年人是違法的。老闆辯解總不能“挨個問”,法律也做了規定,“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再大的孩子也是稚氣未脫,所以老闆的辯解無效,飯店的行為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應承擔行政處罰,有關部門可對其依法處2000元以下罰款。事後,警方對飯店老闆進行了告誡。

但其實,飯店也有難處,執行規定難,我國現實就是如果商家嚴格遵守規定,見到客人“年輕貌美”就要其出示身份證,大大降低了客人的用餐體驗,生意能好到哪裡。

我覺得可以雙管齊下,一方面設立“顧客購買菸酒時需出示身份證”等配套規定,一方面加強監管和懲罰力度,可以考慮參照英國、日本等未成年人禁酒管制措施嚴加管理。

2、家長的責任分析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條規定,“對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鬥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以及其他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應當本著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依法儘量予以調解處理”。本例中,家長表示因看到孩子狀態不佳而心急,才會做出不理智行為,在民警見證下向飯店老闆道歉,認錯態度良好,警方也本著化解矛盾為前提,予以調解,由家長對飯店損失進行賠償。

雖然事出有因,但是家長的不理智行為受到懲罰是必然,違反規定就需要承擔責任。

而且家長的不理智行為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會讓孩子認為只需要通過打、砸、罵、吵等諸多手段就可解決糾紛,不去訴諸理性,而是採取暴力,“子不教,父之過”。


小宇宙看天下


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歸道德,飯店如果有錯,由管理部門來處理。由私刑來代替公法,本身就錯,沒有什麼對不對。如果都象這幾個家長這樣,法律不是成了擺設。當著自己孩子的面使用暴力損壞他人財物,這樣的家長是教育不好孩子的。把飯店砸了,家長出氣了,你的孩子怎麼看你,你的孩子怎麼看這件事。孩子會認為他的一切不良行為都是外界造成的。至少家長也是這樣認為的。一切破壞法制的行為,一切把自己置於道德最高點的行為都不值得提倡。


新疆戶外張仲寧


6個孩子喝了14瓶啤酒,後來一看原來是上初二的孩子,也不算小了,這個時候喝酒雖然是不對的,但是14瓶啤酒產生不了什麼大的危害。

那麼家長來了以後就熱鬧了,他把人家的飯店給砸了。

在中國還沒有規定未成年人不能喝酒吧,也沒有規定說飯店如果賣給未成年酒會怎麼處罰?

所以飯店就算是賣給孩子酒,他也沒有大的罪過,你這個家長把人家的飯店給砸了,說實話你一點也不佔理,警察來了你該怎麼賠償就怎麼賠償,你自己的孩子沒有教育好,你把氣撒到飯店上有點說不過去了。

所以大家理解,他的孩子為什麼去喝酒了吧,因為他的家長都是一個不成熟的家長,都是一個混蛋家長,那麼這樣的家長怎麼能教導出有教養的孩子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老規矩根上不正啊。

如果我的孩子去飯店喝了酒被我發現,我可能會把他抓到家裡來揍他一頓,但是打砸飯店絕對是錯誤的行為。


唐塔正和


賠人家錢唄,自己的孩子,自己管,不能助長這種風氣,損壞公物就的賠償,酒店有錯正常處理方式報警。


王鴻麟


當然不對,看到這幾個爸爸的做法,就知道他們的兒子為啥喝酒了,沒毛病。兒子喝酒爹混蛋的俗語沒錯~飯店賣給孩子酒肯定不對,但是飯店是允許帶酒的,這幾個孩子如果想喝酒,飯店是攔不住的。根本原因是你自己沒教育好孩子。再說了,您生氣都能把飯店砸了,您還有這麼資格管孩子喝酒~


佳哥有佳話


家長應該教育好孩子。


陳隨令CHEN332211


孩子?十七歲之前都屬未成年人,如果十六七了去飯店要喝14瓶啤酒,飯店老闆一定會提供的。如果十二三歲,飯店老闆不加勸阻就有問題了,可以向有關部門投訴,砸飯店是違法的無腦行為。


用戶8077005654304


各佔50%責任?


我是博清


我認為,該砸,最後的防線,不能不負責任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