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人生本是炼狱,“无心”才为福

人世多繁杂,“无心”皆为福。

菜根谭:人生本是炼狱,“无心”才为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禅语出自于惠能大师口中,惠能大师自幼家贫,只能靠砍柴为生,后来拜于五祖弘忍大师门下,最后修得正法。

这句禅语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泡影,人间皆虚妄,不要妄念执着,必然能够明心见性,个人心中自证菩提。

心是万物之源,是感受外界事物的根本,但是心也是产生妄念的初始。

世间本无事,幻象只在自己的心中,多少人的烦恼与执念都是皆因心起。人以拥有智慧自以为傲,但是殊不知,智慧却是让人生痛苦的根源。

菜根谭:人生本是炼狱,“无心”才为福

宋朝的大学士苏轼,当他的妻子朝云为他生下小儿子之后,他为儿子取名为“遁”,就是避世之意,并且赋诗一首: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后来,过了几年之后,朝云因病去世的时候,弥留之际,口中也在诵读着《金刚经》中的“六如”禅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菜根谭:人生本是炼狱,“无心”才为福

所有的禅语、诗词,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就如同世俗中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在世间纷扰之中,大多数与人的矛盾和纠葛,其中虽然有事实真相的影响,但是事情发展到最后,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情绪的臆想。

当自己的主观情感渗入到事情纷杂之中,就会让情绪模糊了事物的本质,过度夸大了矛盾,或者恶化了某一个事情,最终才让本来岁月静好的平凡人生,沾染了太多的血雨腥风,人生多了许多嘈杂,内心更多了苦闷。

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静下心来想一下:人生的那些苦闷嘈杂,真的是事实发生的吗?事实的因素占了多少比例,而你自己臆想,或者主观情绪的主导又占了多少成分?

如果抛开自己的主观幻想与臆断,那事实本身对你又产生了多少伤害呢?那一些事情早就成为了过去式,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但是你却始终不愿意放过自己,不断的拿烦扰的事情折磨自己的内心,人生过的苦痛嘈杂,这又怪得了谁。

菜根谭:人生本是炼狱,“无心”才为福

所以修身正性的根源,就是调节自己的内心,内心去除了一些妄念和纷扰,换得内心的一片清静,心静了,外在的繁杂自然能够消失,因为万事皆由心起,“无心”便是福。

《菜根谭》中说:

至人何思何虑,愚人不识不知。可与论学亦可与建功,唯中才之人,多一番思虑知识,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难为下手。

智慧通达的人,处事无忧无虑,愚笨憨厚的人也不会多操心多着急,所以既可以和他们研究学问,也能够与他们一起创建功业。只有那些才能中等的人智慧不高,什么都懂一点,遇事往往考虑的十分复杂,而且疑心特重,结果任何事情都很难以和他们携手同行。

人生最怕的就是多疑猜忌,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说“人生本无一物,又何必到处招惹尘埃”,心念越是复杂,人生越是烦恼。

菜根谭:人生本是炼狱,“无心”才为福

所以《菜根谭》中的智慧也在指明:

最好的状态是德性深厚,能够超脱于世俗痛苦之上,不将世俗之事放在自己内心;另外一种则是“无心者”,也就是所谓的“难得糊涂”,也是苏轼所期待的“愚鲁之人”;而最糟糕的就是那一些中等之人,能够认知苦痛,但是却超越不了那些苦痛。

什么都懂一点,但是却把这些事情想的又过度复杂,疑心更重,结果让自己的人生更多了些许嘈杂,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失败,难以成就功业,也总是徒增痛苦。

所以,放下自己的虚妄之心,菩提本无树,何必自取烦恼,世间本来就是炼狱,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会遇到各种生老病死的外界痛苦,这都已经成了自己无法承受的痛,又何苦在此之外,自寻烦恼呢。

菜根谭:人生本是炼狱,“无心”才为福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国学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