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過課外輔導的孩子和沒有參加過的孩子,究竟能相差多少?

普流斯


參加過課外輔導的孩子和沒有參加過的孩子,究竟能相差多少?

如果說孩子正常上課所獲得的知識好比一日三餐攝取的營養,那麼孩子參加課外輔導就好比吃補藥所得的藥效。那我們不妨想一想,一個經常吃補藥的孩子和一個從未吃過補藥的孩子相比,誰更健壯?有些孩子“體虛不能受補”,吃完“補藥”後一點效果都沒有;有些孩子在吃足三餐的情況下還有很好的“吸納藥效”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在吃三餐之餘再吃“補藥”,身體自然會更“健壯”。基於此,我有以下幾個觀點要談:

(一)基礎差,學習方法存在問題但又想上進的孩子,輔導後會有所進步。

⒈基礎差的孩子,只要有危機感,參加課外輔導後會有一定的進步。

記得我自己上小學最後一年的時候,我自己的內心是充滿危機感的,因為那個時候的我成績並不太好,同時我深深知道:如果當年的小升初考試考砸了,那麼我十有八九會被安排到校風非常差的學校去,到時候別說學什麼知識,就是人身安全都不會有任何的保障。因為當年我在小學畢業之前的一兩年,我就在家長的陪同下走遍了我們鎮的好幾所中學。無獨有偶,我所在的村對應的就是那所校風最差的中學,而那所中學的學生經常會因為與同學“切磋武藝”而頭破血流……我不想去那所中學的唯一方式就是通過小升初的考試來“逆襲”,“逆襲”到我們鎮校風更好的學校去。正因為有這樣的危機感,所以無論在學正課還是一些課外輔導活動中,我都全力以赴,以最認真的態度面對每一次的學習。所以,在上小學五年級那一年(我們那個時候小學採用的是五年制),我的學習成績提高得特別快。

⒉課外輔導要輔導什麼什麼?輔導興趣,輔導方法,輔導信心!

差生,是讓很多老師和家長最為頭疼的一種存在,很多老師或者家長把差生產生的原因歸之於智商上的不足。其實,在小學階段,優等生和差生在靈性上是有不小差別,但只要智商沒欠費到智障的程度,“勤能補拙”都可以扭轉一個差生的學習成績。相當一部分差生之所以成績太差,是可能因為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或者學習方法存在問題,再或者他們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受到冷落,所以這些差生在學習上沒有什麼信心可言。對於學習態度沒有什麼問題的差生而言,只要在接受課外輔導的時候在興趣、方法和信心這三個方面有所突破,那麼這種差生在參加課外輔導班的時候同樣可以有不小的進步。

⒊針對差生存在的短板“對症下藥”,差生接受課外輔導後也會進步。

學生參加課外輔導,圖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許在某個語言環境中感情色彩不太好,但至少用在為學生進行課外輔導方面卻是恰如其分的:拼音比較差的可以針對拼音學習方面存在的“沉痾宿疾”進行對症下藥,作文撰寫經常出現寫不出作文的狀況可以在寫作技巧和課外閱讀等方面多花點功夫。

(二)學習自覺性比較高的孩子,參加課外輔導的效果更佳。

學習自覺性一樣高的兩個孩子,一個有參加課外輔導,另一個沒有參加課外輔導,我覺得二者在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會處於不同的起跑線上,這也是一些家長耗盡“洪荒之力”把孩子送往課外輔導班的一個原因。就拿我們這邊一些私立中學的面試來說,有些課外輔導機構就針對那些私立中學的面試環節對小學畢業班的學生進行培訓輔導,讓參訓學生熟悉相關學校的面試流程。據我瞭解,這一次參加過培訓的一些小學畢業生,有相當多的人在面試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們地區一些教育資源表豐富之初中學校的一員。

(三)對於學習態度存在短板的孩子而言,“三餐吃飽,勝過進補”。

一些學習態度存在短板的孩子,他們根本就沒有把學習當作一回事,也從來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這種孩子去參加補習班,無異於把補習的錢扔進深不見底的水溝,因為這種孩子無論有沒有參加課外輔導,其成績都保持那種雷打不動的“穩定”狀態。對於這種學生來說,與其耗費錢財去補課,不如把讓家長自己把這種同學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把學校老師的正課學好了再說。正所謂“三餐吃飽,勝過進補”,對於這種自覺性不高的孩子而言,只有把正課的“三餐”吃飽吃好,課外輔導的“補藥”才有機會“吸收藥效”。

總而言之,課外輔導的孩子會不會比不補課的孩子優秀,這是因人而異的。你贊成讓孩子參與課外輔導嗎?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參加過課外輔導班和沒參加過課外輔導班的孩子,究竟能相差多少?這個是沒有一定數據的。我就給你們說幾個我身邊真實的例子吧。

參加輔導班的:

1.我大兒子讀小學時的同班同學,他媽媽也是老師,小學時就補奧數還有輪滑什麼英語的,我覺得週末孩子真的沒有多少休息和自由時間。小學成績還算可以,班級前十名吧,到了一所重點中學跟我兒子剛好又分到一個班級,其他我瞭解不多,就知道成績倒數,最後高考出來考了三百來分。

2.我外甥,小時候也是非常聰明可愛又調皮,他爸媽工作忙沒時間管他學習,經常性的假期找家教,1對1到家輔導的那種,而且收費還相當的高,反正假期沒閒過。高考成績不到300分,給他成績那晚把我給氣的好久沒睡著。

3.一個老鄉親口告訴我的,她兒子因為成績不好,小生初時勉強成績及格。因為我這老鄉沒上過幾年學,也輔導不了孩子,就讓他去了校門口的一輔導班。我問他效果咋樣?她笑了,說以前還能考60分,現在60分也考不了了。去了輔導班都是做完作業回家,孩子不會的題,老師直接給說說答案,孩子寫上就妥了。

4.還有兩個我小兒子現在小學一年級同學,一個在沒上幼兒園就開始啟蒙教育啥的,現在一年級孩子成績都不差上下,還不能斷定未來如何?還有一個,現在小學一年級成績都不怎樣,總是七八十分。只要聽說什麼班,她媽媽都給她報,我知道的有小記者,舞蹈,口才,國學禮儀,籃球,關於學習的班有沒有我不知道,真想問問她,這麼多班,你不累孩子累不累?這位家長就是盲目跟風型的,不差錢型的。

下面我再說說沒有參加過任何輔導班的幾個孩子(我說的除了老師組織的集體補課以外我們沒有補過)。一個是我兒子,我對他學習是非常民主的那種,從不強迫他去學這學那。小時候喜歡畫畫,就報了國畫班,學了四年,而且學的相當好。小學四年級時候他說作業多不想學了,我說可以,學習是最重要的,自己心裡有桿秤就行。孩子從小也討厭補課,說沒有一點自由時間了,我說你不補可以,必須好好利用課堂上的幾十分鐘,認真聽講,放學認真完成作業。別人課外補這補那,咱要是不好好學,肯定得落後,就這樣孩子一直很自律,考了個還算不錯的985現在讀大二。還有我老鄉家倆孩子也是沒補過課,一個211,現在讀大三,一個985現在讀大一。

這都是我身邊真實的幾個例子,因為我全職在家帶孩子,知道的可能不多。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教育孩子上,一定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千萬不要盲目跟風,不要放鬆督促,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本人水平有限,組織語言有不妥之處,歡迎評論。



糖糖30288


剛好在我身邊就有這樣兩個例子。

兩個孩子都是我的侄女,一個今年小學畢業了,一個今年小學三年級。

大侄女從小學開始,一直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班,包括任何形式的興趣班和作業輔導班,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平時學習成績不錯,每次考試都能考班裡的前10名,在父母的眼裡,孩子至少能考個好一點的初中吧。可是,當成績出來後,所有人都傻眼了,平時成績很好的大侄女,這次考試卻遭遇了滑鐵盧,那個分數只能參加劃片招生,意思就是隻能就讀家旁邊的末流小學。為了讓大侄女能有個好的學校,父母趕緊給大侄女報名了輔導班,併到處去打聽可以報考的私立中學,希望參加私立中學的招生考試。最後,還是在輔導班培訓老師的建議下,報考了離家比較遠的一所當地的重點中學,據培訓老師說,那個學校每年的中考升學率排名都是靠前的。

再來看小侄女,父母從小學1年級開始,就給小侄女報了各種興趣班,鋼琴,舞蹈,畫畫,3年級開始小侄女又開始學奧數,學英語,現在小侄女能堅持下來的興趣班只有畫畫,但是奧數和英語一直在學,我問小侄女的父母為什麼要學奧數?不是國家不準學了嗎?小侄女的父母告訴我,國家政策雖然是這樣,但是好的私立學校在單獨招生的時候,還是要考奧數,所以一定要學。至於英語,對報考私立中學,也是一個加分項。

一個從小沒有上輔導班,一個從小開始輔導班的學習,兩個父母最開始的觀念不一樣,到最後卻都走到了一條線:為了報考好的學校。雖然全國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多年的習慣不是說變就能靠政策立馬就能改變的,對於想讓孩子考一個好的學校的父母來說,似乎上輔導班是唯一的出路,不但希望孩子學習成績能夠提高,考上好學校,也能通過學校廣泛的資源,為孩子多留意一些機會。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海綿媽媽育兒


對於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

我的兒子和我鄰居家的孩子是同班同學,上小學時兩個人的成績不分伯仲,都很優秀,都沒有上過任何輔導班。上了初中後兩個人又被分在一個班裡,鄰居孩子的父母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了孩子仍然能夠延續小學時的好成績,從初一開始要求孩子上輔導班,星期禮拜去上,寒暑假當然就更要上了。我對孩子的要求是,上課時一定要認真聽講,及時而且高質量的完成家庭作業就行,其餘時間由自己自由支配,比如看看電視、玩一會兒電腦等等,當然了,對其進行節制是必須的,都是要適可而止的。

初一上半年,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差異不大,從初一下半年開始,兩個人的學習成績就開始有了差距,按單科相比較,鄰居孩子的任何一科的成績從來沒有高於過我的兒子,總分也就不用說了,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他們初中畢業,中考時我的孩子以優異成績考上我們這裡的重點中學的實驗A班,而鄰居家的孩子上了普通中學。

這裡我並沒有炫耀自己孩子多麼優秀的意思,而是說孩子上輔導班後學習成績不一定就會有所提高,要因人而異的。家長們給孩子報輔導班時一定不能夠盲目,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孩子是否需要上輔導班,以及要上什麼樣的輔導班,否則會適得其反的。

有些孩子通過上輔導班後學習成績確實有了很大提高,但也有些孩子上了輔導班後學習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退步了,這樣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尤其在當今社會中,很多學生都在上輔導班,而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是否有了真正提高,家長們應該很清楚吧!

父母重視孩子們的教育和培養是值得表揚的,望子成龍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方面一定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要隨波逐流盲目跟風。


一二三四向前進


我的觀點是上與不上輔導班其實差別真不大。

我是一名班主任我對學生的情況比較瞭解,簡單來說,上輔導班只是為了尋求心裡安慰,感覺自己付出了,那麼成績在不好就不應該怪我嘍!

舉個例子,案例一我們班一個學生從來沒有上過輔導班,成績入班的時候是40名,經過一年的在學校的努力,成績進入前十。他從來就沒有上過輔導班,就自己學,自己摸索,總結經驗,老師強調哪個地方是重點就重點複習哪個地方。

案例二,成績不好的一個學生,數學差,找家教輔導,一開始還有效果,到後來就沒有效果了,問他為什麼,他說精力達不到,家教也就是把課堂上不會的題在講講,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從以上兩個案例就可以看出來,上與不上輔導班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關鍵是自己的學習能力,自己的自制能力。有沒有恆心。從另一方面來講,輔導班現在更多想是走形式,並沒有給學生真正的起到輔導作用,浪費了時間浪費了金錢。

歡迎批評指正。


重新開始286027971


作為一名有著在課外培訓機構從教過近一年經歷的老師來回答一下。

我主要輔導的是高中數學,所以這裡只討論高中數學。小學、初中的不瞭解所以不評價。我以前帶的一些學生,有一部分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補課的,一直補課到高三。這些學生因為經常上補習班,所以也學到了一些在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比如像洛必達法則、隱函數求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n維線性空間等這些大學數學知識我也會簡單的給一些基礎好的學生介紹。主要講一下他們在高考數學中的作用,有時候你實在沒辦法做了也可以考慮一下這些高等數學手段。

但是話說回來,上各類補習班無形之中也給了小孩子更大的壓力。如果小孩子自己肯學的話、沒有明顯的反感情緒應該是有效果的。如果是被動的接受,自己學習態度不端正我想去哪裡補課請哪個老師補習都沒有作用。


劉文龍數學


作為一個13歲孩子的家長,我說說自己孩子的事情。

我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學習英語、舞蹈、鋼琴、游泳,上小學三年級後加了數學,當時就是很功利的想在小升初時得到一點幫助。

孩子在學校一直是佼佼者,但是數學在課外班這個高手如雲的地方並不突出。很多比賽我們的數學成績只是三等獎,這對於小升初來說一點優勢都沒有。

反倒是從沒有報班的語文,不僅在學校表現出色,甚至於在機構的比賽中也是名列前茅。這讓我不得不承認興趣所帶來的學習主動性。她是個從小喜歡看書的孩子。

小學畢業的考試,孩子考了300分滿分,語文是全校唯一一個滿分。但這對小升初沒有一點幫助。

我們的數學在機構學生中一如往常的不突出,所以在愈發困難的小升初點招中毫不意外的遭遇了滑鐵盧,只能被送進了搖號大軍中參與搖號,好在搖進了區重點。

孩子現在初中,數學在學校依然表現出色,但在課外班一如既往的不突出。所以我也納悶了,上了課外班究竟是有用沒用?

再來說說身邊的例子。

小S是我們鄰居,從幼兒園就開始在外報班學習語數英,小S同學在學校表現比較出色,在機構裡一樣出色。最後小S同學在小升初時收穫了四個重點校的錄取通知 ,如願進了心儀的學校,並一如既往的表現出色。

而小L同學也是我們的鄰居,除了英語,沒有報過班。

小L的媽媽是比較佛系的媽媽,報了數學,孩子上了一節試聽課不想上,就不上了;報了鋼琴,上了半個月說不想上了,又不上了;報了古箏,上了一個月說不想上了,還不上了......

最後的小升初,孩子被搖號進了一個普校。

經歷了小升初,小L同學的佛系媽媽開始變得雞血起來,一口氣給孩子報了很多班,並且不同意退班。然而一年過去了,小L同學的成績並沒有提高。

報班與否真的關係不大,重點是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孩子自己不想學,逼著學一點用都沒有。出了個人在課堂上,靈魂早就不知飄向了何處。只要孩子激發了學習興趣,開始主動學習,家長只會催孩子快休息多休息,而不是隻會催孩子去學習。

孩子小學時有個男同學,瘦瘦高高的,戴著小眼鏡兒,屬於扔在孩子堆裡找不到的類型。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階段也確實不突出。

直到三年級。

班裡滿分的孩子不再是百分百。開始出現了99、98的孩子,但那個孩子一如既往的百分。甚至於體育,孩子也是經常在校運動會上拿第一。

後來聽孩子家長介紹經驗,他說孩子自己憋著一股勁兒。比如學習,如有題不懂,他會一直問家長或者自己琢磨,直到懂了為止。比如體育,如果他報了某個項目,放學後孩子會一遍一遍的去練習。

他說他的孩子並沒有在外面報班。但他是中學數學老師,孩子媽媽是中學英語老師。

由此,我覺得孩子的學習習慣還有學習方法,包括學習的主動性是影響孩子學習的基本條件,報班與否決定於孩子個人。


芝麻辰小七


參加課外輔導的孩子和沒有參加過的孩子相差很多!

學校正常教課的都是教基本的知識,拔高類、提升類的知識老師都不怎麼講。

我們家孩子剛開始也沒有上課外輔導,可我又怕孩子學不好英語,因為英語我也教不了他。所以我在孩子上小學二年級時給孩子報了英語課外輔導(三年級英語都是主課了)。到上三年級直現在的五年級,孩子的英語我都沒有怎麼管過,只有聽寫時我給他念漢語。孩子的英語成績一直都挺好,因為上的有課外輔導。

記得孩子在四年級時,有一次孩子說數學作業不會做,剛開始我還以為是孩子在學校沒有好好聽課。當我看到數學題時,發現用方程式解答,可方程式孩子沒有學過。於是我發信息給孩子同學群的一位家長,問她家孩子會解答不會。那位孩子家長回答我說:“這個數學題在學校沒有講過,但是上數學輔導班的學生都會,因為輔導班老師講過”。現在孩子六年級了,打算下半學期給孩子報個數學輔導班。

我身邊有個朋友,他家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都報有英語輔導班,後來報有數學輔導班。六年級時報名了我們這有名的一所外國語學校,出類拔萃的英語尖子生才敢報,那一期報名4000人,錄取400人,他家孩子考上了。那數學考的題一部分是初中二年級的知識,語文的作文要求用英語寫,英語題都是初一、初二的知識。

所以說,上課外輔導班的孩子和沒有上課外輔導班的孩子所掌握的知識都不是一個檔次,相差很多!


人在風上走


孩子初一期中考試數學65分,很不滿意!因為小學數學都在90以上。所以報了優勝教育課外輔導班,初一下學期和初二上學期數學考試45分!讓孩子產生了校內不學,校外補課的習慣,校外時間短根本補不了多少!7萬塊錢打水漂。氣得我開始想退班,仔細看合同發現還是別退了!你們懂得。開家長會的時候數學老師第一次見面發現孩子數學考不好沒毛病,這老師在北京優秀初中教學,可是這教學態度有很大問題!他說我是替班老師,家長應該懂得吧!原話。就算你是代課老師代課一年多了,天天半個班不及格!你不深思一下嗎?你來拿你自己的班成績和代課的班成績比當然不一樣,親生的和後養的能一樣嗎?所以當孩子學校成績下降,奉勸不要盲目報課外班,多從孩子和學校身上找問題!校外輔導班,負責任的說幾乎都會耽誤孩子學習。


開著外地牌的老北京


人的智商是有差距的,這個是必須要承認的,我親身經歷過了,我家孩子和他表弟同年同月生,相差9天,從幼兒園 小學 初中同班,高中同校。小學時看不出來有什麼差別,到初中就開始有差別了,哥哥總是名列前茅,弟弟總是隻能在班級中等,從初三開始弟弟參加課外輔導,哥哥依然盡情玩耍,中考後哥哥弟弟進了同一所重點高中,都是讀理科,哥哥實驗班,弟弟普通班,高中期間哥哥從不課外輔導,弟弟三年輔導費花了4萬多,高考成績哥哥697還說沒發揮好要復讀,弟弟560取了東北林業大學很是高興,哥哥無奈去了復旦大學。我一直都在管兩孩子,應該說兩個都很努力學習的,課外輔導的作用不大,而且哥哥也一直在輔導弟弟,但就是沒有效果。所以我們還是認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