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畫家都知道,控制技法遠比熟練掌握技法更重要

一個畫家突出的個性風格面貌,常常被認為是繪畫表現成熟的體現,但這往往又是走向程式化、概念化和藝術生命力衰弱的開始,因為藝術探索和創新的動力,可能源自對描繪對象的陌生感神秘感的探求,形式語言也是如此。一旦成為固定模式就會僵化,只有不斷打破常規,顛覆以往,才能創造耳目一新的藝術作品。

石濤雲:“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無法而法其實是一種境界,這要求畫家既要熟練掌握“法”,手中有法而胸無成法,如此才能使“法”最大可能的發揮作用。

一個畫家控制技法的能力遠比對技法熟練掌握的程度更為重要。控制技法的意義是為了更好地運用技法。

形式美很重要,但內在美也不可忽視。內在美不僅體現在筆墨的內涵中,也體現在畫家的思想境界和藝術追求。

師古人,師自然,師造化。師其跡,不如師其心。師其跡最怕邯鄲學步,找不到自我。

藝術創造是畫家心靈的自我寫照,有美的心靈和追求,才能創造出美的藝術境界。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承傳和積澱,厚積而薄發。張揚者浮淺,沉潛者深厚,自滿自大者狂妄無知。

寫意不是隨意,所謂“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真正的大寫意其實很難,難於上青天。

許多人對傳統的誤讀就是以傳統的技法來代替傳統,這是一個偏片的理解,要知道技法僅僅是傳統的一部分。執於技法,繪畫一定會僵死不化。

所謂理,就是道理,也是規律;法就是規矩法則,規矩是前人總結的依據,它約束繪畫,也約束畫家。規矩既是前人的智慧,但也是羈絆。

就中國畫而言,線條的表現力是無可替代,包括色彩。知道此理,就知道怎樣作畫了。

用筆與用墨合而為一,變化萬千,道法無窮。作畫要放的開,收得住,留的下,全在長期習性的養成。放的開是嫻熟,收的住是知止,留的下是讓人回味。

無往而不復,無放而不收,筆墨之涵養也在往復、收放、藏露之中。虛實兩字,足可傾其一生之功。

好酒七分醉,好飯七分飽。好的畫面也是七分足矣。大師巨匠之筆墨,無不筆簡意繁,以少勝多。因此,畫面也要留三分,計白當黑,大處著墨。

優秀的畫家都知道,控制技法遠比熟練掌握技法更重要

《觀海山遠眺》38X52cm

優秀的畫家都知道,控制技法遠比熟練掌握技法更重要

《天邊的雲》38X52cm

優秀的畫家都知道,控制技法遠比熟練掌握技法更重要

《莽原》38Ⅹ52cm

優秀的畫家都知道,控制技法遠比熟練掌握技法更重要

《晉中寫生》38X52cm

優秀的畫家都知道,控制技法遠比熟練掌握技法更重要

《晉源寫生》38X52cm

優秀的畫家都知道,控制技法遠比熟練掌握技法更重要

《太原後溝村寫生》52X38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