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于謙,張居正和王陽明哪個是明朝第一人?

藝術與生活影視


張居正是第一,于謙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即倒,看上去功勞確實不小,但是倘若明朝不發起北京保衛戰,遷都南京,也不一定就會成為南宋。

即便是南宋當年,也有很多機會光復失地,只不過南宋的軍事制度和南宋皇帝的不思進取,只想偏安一隅造成了南宋最終滅亡在了江南煙花之地。

但是明朝就不同了,明朝本質上還是尚武的。倘若於謙不發動北京保衛戰,遷都南撤,就會暫時與瓦剌部形成劃江而治的局面。那麼明英宗朱祁鎮就會落一個徽欽二帝的下場,到死也回不到明朝廷。

而朱瞻基就兩個兒子,遷都不遷都,沒有朱祁鎮,就只能是朱祁鈺繼位,朱祁鈺總體來講,還是比朱祁鎮要英明的多。明朝與宋朝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的軍隊曾長期馳騁於草原,跟蒙古人打交道。倘若不是朱祁鎮把軍事指揮權交給王振瞎搞,也不至於發生土木堡慘案。即便是輸,也不會輸的那麼慘,那麼徹底。

有軍隊尚武和與蒙古作戰的經驗,還有強大的奇兵和神機營,只要認真經略,不但奪回失地完全可能,像康熙一樣一路殺到草原徹底將瓦剌征服也是有希望的。

于謙的問題在於,既然在北京保衛戰時做出了選擇,就要堅持到底,卻偏要堅守那份清高和迂腐,不參與皇家內部權力鬥爭,讓朱祁鎮奪門復位成功,又傷大明國祚。所以,于謙是天下之英雄,卻不是一個具有大智大勇、敢為天下先的謀國重臣。

張居正雖然得勢於和平事情,卻敢於為了江山社稷,幹人多不能及的事情。他能夠斬斷情感、形象顧慮,扳倒高拱。也能為了做成事情,務實的放棄清高,低下身段與宦官做交易。如果一個大丈夫連安身立命的能力都沒有,還奢談什麼頂天立地?為天下蒼生請命?

張居正做的那些事情,雖然夠不上波瀾壯闊,卻是實實在在為天下百姓謀利,讓大明國富民強,日子過的蒸蒸日上。真正的英雄,應該是能夠為億萬人謀幸福的,而不是為了凸顯自己的清高與所謂骨氣。

最後是王陽明,王陽明所做的事情,只能說是一個書生書寫的傳奇,山中討賊也好,寧王平叛也罷,都不是能夠危及到江山社稷的事情。而做這些事情,也不能根本扭轉民生境況,扭轉倒懸乾坤。

所以,王陽明可以稱之為學術聖人甚至奇人,卻不能稱之為大明第一人。


謝金澎


好,我們來排名,無論什麼排名我們應該先定排名的科目,沒有科目的排名就是流氓。我們從三人的經歷列出幾個科目:軍事、思想、治理能力、對社會歷史發展的貢獻。

第一名。王陽明,儒家最後一位聖人,其人創造了陽明心學,對後世包括現在是影響是巨大的,他的影響不僅侷限國內,他的思想傳播到亞洲的每一個角落。更是文武雙全,獨自平定寧王叛亂,西南少數民族叛亂,還能從小就吟詩作對,書法也相當了得,據說老先生在世的時候書法就能賣錢。是公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諸位翻翻中國歷史,看看有幾位能帶這麼多家的。老先生活著時弟子滿天下(包括張居正),死了幾百年後粉絲還是無數。這種人物中國千年出一人而已。當之無愧第一。

第二名:張居正。

張居正是名稱最出色的政治家,沒有之一!這已經足夠說明他的能力和認可度。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出現了中興之勢。他內推改革,推出來當時很合適宜的一條鞭法。 外固邊防,培育出來了 戚繼光 李成梁等千古名將。國庫充溢,軍隊強悍,可以說是他一手鑄造,把大明重新煥發了春光和活力,是仁宣之後最強大的時代,這個時代就是張居正的時代。他在位期間,明朝的文化、手工業、商業出現大繁榮,特別是文社的興起把大明文化推向頂峰。

第三名:于謙

實事求是的說,于謙和張居正的排名不太好排,但是我最終把他排第三,實在是前面兩位實在太過優秀,他是民族英雄,文武雙全,扶大廈於傾倒,蓋世奇功,把清白留在了中華民族的史冊上。但是作為政治家他沒有張居正的手腕,沒有張居正的“聰明”,是直臣的代表。如果他生於張居正時代,也許他和海瑞是一樣的青天。他能做成事的前提是有一位明君,像張居正那種猛人,沒有明君就自己“創造”一個明君這種氣魄可能是沒有的,這在那位蒙古回來的皇帝復位後,他沒有任何應對可以看出來。

一家之言,歡迎討論。


塵緣已療


這三個人都是明朝的大牛人,他們為了挽救和延續大明王朝,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可以若是沒有他們三個, 大明王朝可以遇到一個坎,就有可能挺不過來了。他們都是大明的救星。

要說他們三人,誰才是明朝第一人,這個真的是不好評判的。

畢竟他們的歷史功績是不一樣的,也是發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

毫無疑問,于謙是一個忠臣,為了國家的命運,他是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的。當然了明朝的臣子,很多人是可以做到這樣的。

我們都知道,土木堡之變發生後,于謙力挽狂瀾打退了瓦剌的進攻,從而保住了大明王朝,延長了明朝的命運的。

要說他對明朝時有再造之恩的。不過,令我們想不到的是,他也是因為這件事,而最終丟了性命的。

畢竟在北京保衛戰之後,他擁立了朱祁鈺當皇帝。這就為了日後朱祁鎮重新當上皇帝,懲罰于謙埋下了禍根。

本來朱祁鎮在復辟的時候,于謙是可以做點什麼的,至少阻止朱祁鎮復辟,還是沒有問題的。

畢竟當時的他是兵部尚書。但是,若是他要干涉的話,勢必會引起朝中的動盪,會死掉很多無辜的人。

所以,為了大明的安穩,他只有犧牲自己了。犧牲自己,成全國家,這就是大公無私的于謙。

因此,從忠於大明王朝這方面來說,可能無人能夠和于謙相比的吧。

王陽明的厲害,是在於他的思想學說,他是著名的心學的創世人,但是,古代的時候,對他的學說並不推崇,甚至是要打壓的。

因為他的學說,是要讓人放飛自我,是為了自我而活,這一點是不符合當時封建王朝統治的。

因此,當時明朝對王陽明學說的打壓,讓王陽明的名聲的傳播也受到了限制。不過王陽明的心學,對日本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日本明治維新後迅速發展起來了。其中最為主要的,都是和他們研讀王陽明學說有關。

至於王陽明對於明朝來說,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平叛了寧王的叛亂。讓國家減少了損失,挽救了無數黎民百姓的性命。

另外還有他晚年的剿匪,為大明王朝的穩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說王陽明在影響力上來說,堪稱明朝第一人,應該也是不成問題的。

最後一個就是張居正了。

張居正主要的功勞就是政治改革上,儘管說他在輔佐皇帝處理政事的時候,也為自己謀求私利。

但是,他的對大明的貢獻,還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一條鞭法的實行,為當時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總之,他們三個都是偉人,都為挽救和延續大明王朝的壽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漢史趣聞


從他們三人的經歷看,應當是在土木堡之變後。力挽狂瀾救大廈於將傾的大明兵部侍郎于謙了,他處事不驚,紛繁中有定力,力排眾議決不遷都,在孫太后支持下立朱祁鎮之弟朱祁鈺監國。又下令各州府鎮勤王,並釋放了關在牢中的大將總兵官石享,排兵佈陣,臨危不懼對大明王朝有再選之恩,無語倫比,與日同輝,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偉大勝利。張居正是一位伴食宰相權臣偉才,知權謀善管理,精於治國理政,內修政治,外治吏治,其一條鞭法大氣磅礴利國利民,是中興之舉類同於商君變法。打江山難,守業更難。張居正知人善任禮賢下士,如果上天在給他十年的天壽大明必中興鼎盛萬邦拜服。他的偉大霸氣也令後世稱目結舌,對萬曆皇帝管教太嚴,導致了天怒人怨牆倒眾人推,鼓破萬人擊。功在於謙之下,王陽明之上,王陽明乃一個大儒術士國士無雙,天下少有,以柔克剛,僅用屈屈幾千名兵丁虛張聲勢,不戰而屈人之兵制服了寧王叛亂,無愧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仁志士。











94310417小云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創,到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經歷276年而亡。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政權,在長達276年的歷史中,湧現出了無數的文臣武將,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蹟,這些文臣武將中排在第一位的當屬王陽明。據歷史記載: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半個是曾國藩。

王陽明開創了一個偉大的學派——心學。心學的思想影響著國內外一代又一代人,中國、日本、朝鮮、東南亞等諸國的人們都對心學心嚮往之。


潮哥1495582530712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把前浪推在沙灘上!這沒有可比性,一個是力挽狂瀾,一個是改革派,還有一個幾乎與孔子齊名的千古聖人!


低頭吻你s


我個人心目中,對於明朝政治、社會、民生來說,張居正排第一;對於漢民族來說,于謙排第一;對於世界尤其是亞洲精神文化的影響來說,王陽明應該排第一。


Dr特魯多


于謙,張居正和王陽明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是明朝的官員。作為官員,那麼他的政治理念和處理政務的水平,應當是衡量其功績的標準,尤其是處理政務的能力,應是最重要的衡量點。從這點來看,張居正稱的上明朝第一人。

于謙在土木堡戰敗後主持大局。他以“重社稷,輕君王”的思想為主導,果斷扶持景泰帝作為新君,打破瓦剌人用被俘的英宗皇帝要挾明朝廷的幻想。組織了北京保衛戰,力挽狂瀾,避免了明朝類似南宋的命運。

于謙影視形象

于謙在北京保衛戰時展示了過人的才能,表現出超人的急智和果敢。他為官清廉,為人磊落。人們更讚賞他幾乎完美的品德和操守。

奪門之變時,于謙選擇了置身事外。于謙保持住了光明磊落的品性,不參與皇室的內爭,卻失去了生命。只能成為名臣,而沒能成為謀身謀國的政治家。

王陽明是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到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王陽明的軍事才能極為卓越。他用兵“狡詐”,“詭異”,屢戰屢勝。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王陽明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展示了他非凡的軍事天賦。

王陽明的影響更多的是他的哲學思想。

張居正是萬曆朝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張居正影視形象

張居正的改革,使得萬曆帝時期的明朝,國庫充盈,國力強盛。減輕了百姓的稅負,使百姓受益。他的改革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為成功的改革。

張居正不懼風險和威脅,敢於改革和創新。為了改革,他不惜自汙,交好宦官;在清官和能吏之間,寧用後者,致使身背罵名;他與各方勢力虛與委蛇,表裡不一。

張居正的道德評價不高,但他的改革促成明朝的“中興”。

文說

單就對明朝的貢獻而言,張居正居功甚偉。


愛冬的文


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即傾,大明無人能與于謙於少保相提並論。

沒有于謙,大明要麼不足百年便滅亡,要麼南渡――南明提前到來。對於大明來說,于謙的作用關係到生死存亡。

論思想上的穿透力和在後世的影響力,大明無人能與王陽明相提並論,在儒家思想中,孔孟朱王當為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此外,王陽明不僅僅是思想家,其堪稱全才,甚至在軍事上也有成就(平定寧王叛亂),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這在我國曆史上極為罕見。

論權勢和在改革上的影響力,大明無人可與張居正相提並論。一句“吾非相,乃攝也!”道出了張居正在萬曆朝的地位。

同時,“一條鞭法”改革經濟,“考成法”改革政治體制,如果成功,大明或許會是另一番局面,但隨著張居正的去世,大明無可奈何的滑向了深淵。

因此,我認為對於大明來說,于謙是第一人;對於整個中國古代思想史來說,王陽明是大明第一人;而從政治家和改革家的角度來看,張居正是大明第一人,堪與商鞅、王安石相提並論。


心向青山


王陽明,算是第一人,是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三個完人之一,另外兩個是諸葛亮和曾國藩。于謙和張居正都在其後,而且只是在朝政管理上有些建功,比起王陽明差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