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大妈的生活,引出独生子女家庭的潜在问题——失独

公交车上,相邻的两个座位上并排坐着一位大妈,一位大爷,对面坐着一位稍小几岁的大妈。因为年龄相仿,自然就聊起来。

大爷话不多,几站地后大爷到站下车。两位大妈继续聊着。

小点的大妈问道:“你这是干嘛去了”?

年长的大妈回答:“我们去上书法课了”。

年小: “书法,在家不就能练吗”?

年长: “能,但在班上有老师教,大家一起练,进步就快”。

年小:“你多大了,60后吗?”

年长:“哎呦,我还60后呢,我都70多了,”

年长:“刚才那位大哥比我还大一岁呢”。

听到这,不由的对大妈心生敬意,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年长:“你这是干嘛去了”。

年小:“我去给我妈做饭,岁数大了,需要人照顾,我们兄妹几个轮着”。

年长:“嗯,那挺好”。

年小:“你的老人都还在吗”?

年长:“老人都过世了,我一个人”。

小点的大妈没听出弦外音,继续问道“几个孩子”

年长:“一个”……“没了”

小点的大妈一怔,瞬间无法接话。

年长大妈看出她的尴尬,接着说:刚才那位大哥也是,我们都是失独家庭。我和他老伴一起唱歌,我们一起上书法课。

年长:“邻居们都说我这么大岁数,还上什么课,可是不上课在家就一个人,看电视、躺着,时间一长人就废了”。

年小:“你有兄弟姐妹吗”?

年长:“有,他们都生活在东北,再说了就是去也是住上几天,也不能常住啊,谁都有自己的生活”,“在哪也不如在自己家自由、舒坦”。

“对、对,还是自己家舒服”。小点大妈应和道。

年长:“国家挺好,把我们这些失独老人组织起来,给我们提供场所,组织活动。我每天也挺忙,要上书法课、葫芦丝、唱歌,还有形体课呢。”


失独大妈的生活,引出独生子女家庭的潜在问题——失独

年小:“这么多,累吗?”

年长:“不累,不是一天都上,但每天都有事干”。

年长:“我们在一起上上课,聊聊天,日子过得也挺好”,

年长:“而且我们有共同语言,不像和别人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你儿子怎么怎么着,我闺女怎么怎么着,”

年长大妈稍停顿继续说道:“虽然时间久了,我们都走出来了,能坦然面对,但是听多了我们心里还是不舒服,感觉不好”。

年长:“你白天陪老人,那晚上呢”?

年小:“噢,晚上我侄子回去了,他陪着,白天我们陪,我和我哥、我妹都退休了,我们有时间,他们还得上班”。

年长:“挺好,大家一起照顾,老人有福”。年长的大妈说着,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我想大妈真的已经走出来了,生活不再是悲哀与怨恨,而是阳光与和谐。

大妈说了“我们也挺好,不管到什么年龄都有人管,我们是有组织的。”

是,大妈是有组织的。据资料记载早在2010年卫生部发布《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

失独家庭已超过了100万,并且还在以每年新增7.6万的速度增长着。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在这

些数目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孤苦无依的个体。

近年来,国家通过立法补助失独家庭,通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享受“特别扶助金”,确保失独老人老有

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帮,心有所慰。

即使国家从立法上、规章制度上安排部署以及社会关怀,但是面对庞大的失独老人,还是显得苍白无

力。

失独老人面临的问题:

1、失独父母大多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睡眠不好、有强迫症,有自杀倾向等等。

杭州新塘家园东区,一对老夫妻在女儿白血病走后的百天祭日,双双选择自杀,58岁的丈夫从12层楼

跳下,摔在花园里,53岁的妻子在家中吃药自杀。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许多失独老人无法接受但又必须面对的,能走出来,继续往日的生活是大家希望

的,但是一旦走不出来,面临的就是更大的悲情。


失独大妈的生活,引出独生子女家庭的潜在问题——失独


2、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

目前,大多养老院接收老人都是需要子女签字的,否则不予接收。

对于失独老人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果子女健在,或许他们正孙儿绕膝,安享天伦之乐。因为一

个签字,被拒之门外,是更多的无奈与无语。

阿姨是不幸的,但阿姨又是幸运的。正如阿姨所说“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国家、组织都会管我们的”。她

找到了组织,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恢复了以往正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