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夏天的熱,古詩中哪首最精彩?

動靜哥


寫夏天的熱,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在古代,最能感知到夏熱的,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在暑天裡下過地的朋友也當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是一種怎樣的光景。

下兩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尤其好,這麼熱的天氣怎麼會不知道熱呢?只因趕著割麥精疲力盡,但惜夏日天長。

楊萬里: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夏日白天的熱固然難以令人忍受,夜晚居然也沒有半點清涼,跟中午的熱度一樣,那就真的叫人難以忍受了。

楊萬里這首《追涼》前兩句即寫出了暑熱的難耐,直至夜晚,依然如同白日。只得開門靜靜地站立在月華之中。

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

杜甫這首《夏夜嘆》也寫得很好,讓人如臨其境:夏日漫長的白晝彷彿無窮無盡,總也不到日暮之時,而這炎熱的暑氣則自外而內燻烤著我。

在這熱得無法解脫之時,詩人發出長嘆:如何能喚來萬里長風,吹起我的衣裳?

現在,杜甫的願望是已經實現了。

以上均為寫夏熱的詩歌,但其實寫熱的這部分只是各詩的節選,只是詩歌立論的引子。而下面這首宋詩,才真的是把夏熱寫到了極致。

北宋詩人王令這首《暑旱苦熱》,題目已經說明一切。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
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

清風原本可以拂去夏日的炎熱,但到了這裡,卻綿軟無力,毫無作用,只能任由熱氣肆虐。

下句更見焦心:炎日漫長,好不容易盼來日暮,落日卻如同長了翅膀一般懸在山上,遲遲不肯落下。

天到底熱到什麼程度?詩人說,人固然已經擔心江海被曬得枯竭,老天難道不怕銀河被曬乾?看看詩人想象力多麼騰飛,詞句多麼誇張。

可上天入地,哪裡能夠逃脫這無處不入的乾旱與暑氣呢?聽說崑崙之巔有積雪,蓬萊仙山則有遺寒。前去何如?

詩人最後道:只可惜,我不能夠提著天下一同前往,又怎能忍心獨自一身逍遙其間呢?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縱使知道哪裡能夠逃脫這苦難,但詩人仍願與天下之人共此苦難,此語此境不由令人佩服。

寫夏天的熱,風無力,日不落,江海竭,河漢幹,詩人縱橫想象,上至銀河,下至江海,只有飛躍至崑崙之巔與蓬萊之境才或能逃離。只可惜,無法手提天下共前往。

竊以為,寫得很精彩了。


讀書燈下


寫夏天之熱的詩,我想起了李白的《夏日山中》

懶 搖 白 羽 扇,裸 袒 青 林 中。脫 中 掛 石 壁,露 頂 灑 松 風。

全詩意境慵懶,給人一種“葛優躺”的感覺,淡泊從容享受自然,襯托出環境之熱,以至於自己不得不“裸袒”。

“懶得搖動白羽扇驅暑,赤裸上身躺於青林之中。把頭巾脫了掛在石壁上,頭頂之上帶著松香的微風徐徐吹過。”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解下頭巾,掛在山中的石壁上,多麼涼爽宜人。坦胸露頂,棲身林下,大有解除塵累,返歸自然的情趣。

通過“脫”、“露”,來表達詩人無拘無束,嚮往自然的心情。“任”體現了詩人豪放不羈,任憑山風從頭上飛過,表現出一種豁達、爽快的感覺。

詩所襯之熱不是關鍵所在,關鍵是在如此炎熱的夏季一股輕鬆恬靜的氛圍油然展開。

在此詩中“熱”成了配角,而詩人“悠然自得,親近自然的心情”成了主角。通過詩人對自身狀態的描寫,讀者彷彿身臨其境,同樣陷入到詩人營造的氛圍中……

此詩珍貴:

當今生活的各方面壓力便如這“炎炎夏日”。

於喧囂都市之中,我們再難得如此恬靜淡雅之所,也很難能有如此獨處之時機,更難有詩人豪放自如的心態。

《夏日山中》這首詩,可以說很好的抒發了詩人的悠閒心情,也為如今整日忙碌的都市男女指出了“生活新方向”。

願你工作之餘也能有“裸袒青林”的機遇和心情。





另外,王令的《暑旱苦熱》亦為難得佳品: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憾。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

詩圍繞暑熱寫。

暑天的清風是最受人喜愛歡迎的,但詩說清風本來能送涼,現在卻無力驅除熱浪。表示對清風的失望,加重暑熱給人的感受。

詩用了一個“屠”字,令人歎為觀止。詩人在用這字時,不言而喻是把風當成了刀。古人把風比作刀,是寄希望於風,表示對熱的強烈憎惡。

“著翅”二字,固然是由神話傳說日中有三足烏而後世往往以“金鳥”稱太陽聯想而來,但王令首次運用,充滿生機感。


落日飛上天當然是假象,卻很深刻地表現了盼望太陽趕快墜落、涼爽快些到來的心理,大似後來《西廂記》中張生盼日落,說太陽黏在天上,“捱一刻似一夏”的迫切難忍的心情。

此詩力求生硬,想象奇特而不怪異,在宋詩中比較少見,詩既有豐富的浪漫主義色彩,又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濟世拯民思想。

此詩珍貴:

詩人運用奇特的手法把古代的人間苦熱,屬意仙境帶到我們面前,同時又以其雄心勃勃的壯志影響著我們。

閒暇之餘,小看怡情。




最後再來一首楊萬里的《夏夜追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夏天的中午,天氣炎熱,想不到夜晚還是那麼熱,打開門,到月光下去站一會吧。

這時,遠處的竹林和樹叢中,傳過來陣陣蟲鳴,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

我想這並不是風,或許是寧靜的涼意吧?”

文題“追涼”,即覓涼、取涼。較之“覓”和“取”。“追”更能表現詩人對“涼”的渴求。

它撇開了暑熱難耐的感受,而僅就“追涼”著墨,以淡淡幾筆,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

其中有姣潔的月光,有濃密的樹蔭,有婆娑的樹林,有悅耳的蟲鳴,以及詩人悄然佇立的身影。

此詩珍貴:

讀來靜中生涼,有“淺意深一層說,直意曲一層說”的旨趣,引讀者產生無窮腦洞。


小說屌炸天


一年分四季,花開各季不相同。對於我來說,我最不喜歡夏天,雖然夏天有冰凍西瓜,還有好吃的冰激凌,但是對於生活在重慶的我來說,夏天實在是很熱,榮獲四大火爐之一的城市,是名不虛傳的。

雖然不知道古代的夏天有多熱,但是我們可以從古詩詞中,去感受那遙遠的夏天。

這裡邊有寫夏天下大雨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有夏天風景的: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有寫人的:

麴院風荷 【清】陳璨

六月荷花香滿湖, 紅衣綠扇映清波。 木蘭舟上如花女, 採得蓮房愛子多。

《水滸傳》中的一首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有寫夏天動物的: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鴨池塘水淺深, 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 摘盡枇杷一樹金。

初夏絕句 【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 布穀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 始知身是太平人。


在這幾首詩中,我覺得蘇軾的最精彩。這不是寫雨的嗎?為什麼會是寫熱最精彩的呢?

開始一句就讓人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全詩通過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形象的寫出了夏天,獨有的下雨情景。

全詩讀完,給人的感覺就是彷彿自己,就置身於這場夏雨中,這雨是那麼的大,這風是那麼的猛烈,完全寫出夏雨的氣勢。現在你想一下,夏天的雨,在下之前,人的感覺是不是非常非常的熱呢?

不知道你心中,在古詩中最精彩的,寫夏天熱的是哪一首呢?

感謝你的閱讀。


悟文化


古代詩人關於夏季的描寫很多,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寫的是農人的勞與作。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寫的同樣是農人,卻只能怨天而不能憂人。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今人凡下廚者均有體會,湯,燒開後實在是比沸水溫度更要高的,且不易晾涼,(自己可以試一下)。天熱如湯,見不但是熱且難熬。所以雲南米線多用雞湯來保持溫度的。

宋代詩人范成大,曾因病在石湖靜養,把農村的生活中的見聞和感想寫成絕句數十篇,生動親切地反映了當時農家的風俗、勞作、景物、及各種各樣的普普通通的農民生活,其意境可使讀者通過想象和聯想,如身臨其境。其中一首詩:黃塵行客汗如漿,少住農家漱井香。借與門前盤石坐,柳陰亭午正風涼。

詩中所寫,黃塵行客-——指滿面灰塵的過路人。

儂家,指我家。漱,-一洗的意思,整句指,暫時在我家休息片刻,因天氣炎熱的緣故,用清香的井水洗臉漱口。

盤石--圓形的大石頭,古時或者舊時農家獨有的石磨、石碾,閒時也可做住家的桌子來使用。

柳陰--柳樹的樹蔭下,農家門前常種有柳、榆等樹木以做遮蔭乘涼。亭午--指正當中午,一天中最熱的時候。

這首詩寫的是莊戶人家熱情關心過路之人的情景,太陽正當中午,有過路行人滿頭大汗的路過家門口,請他在門前柳蔭下乘涼休息,並且用現拔的涼水給他漱口洗臉。雖整篇未出現一個"熱"字,但從行人的汗如漿,滿面塵土,到請過路的客人洗漱、乘涼,不但突出表現了天氣的炎熱,更顯示了莊稼人樸實的一個生活畫面。(相信夏季時到過鄉下的朋友都有此感受喲……)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盛夏:美人扇寫生》

香汗微微透羅衣,

美人團扇不堪停。

纖手搖得風雷起,

如花粉面滿地吹。

(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熱,最酷,最炎的季節,然而也是最美的時令。是時也,杜鵑盛開在翠崗之上,布穀長啼於茂林修竹,山完全青了,草遍地綠了。野田是稻禾的深綠,叢林是群鳥的天堂。男人可亮開強健的胸肌行走,美女們則彩裙飄飄,容貌如花。天氣越是炎熱難耐,市井街頭的風景越是靚麗可詩。白天熱浪襲人時,旁晚夕陽如火燃燒處。女子們無不穿戴得色彩明快,執扇消暑,有說有笑,風姿綽約得地讓人心蕩神移。而完全夜來時,碧空如洗,納涼的人們或在水邊消夏,或在樹蔭裡群聚。古往今來的浪漫莫不如此。所以不論古詩今詞,只要是能夠準確描寫出夏天美麗景物的句子,都是生動的精彩的!)








李老根2017


古詩的描寫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物都是比較含蓄的,表達的主要是意境,讓人們去思考,而不是直白的給出具體答案。所以說古詩對人的思想是有很大的啟發作用的。至於寫夏天的熱,古詩中那首最精彩,這個真不好評判。大部分都是有意象的,有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熱死了”“真熱”“還讓不讓人活了”“不敢出門”等,具體就是體現一個“熱”,但沒有那種畫面感,古詩是非常有畫面感的,比如下面這些古詩,都是值得欣賞的。


1.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李白《夏日山中》


2.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杜甫《夏夜嘆》


3.苦熱中夜起,登樓獨褰衣。——柳宗元《夏夜苦熱登西樓》


4.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陳文述《夏日雜詩》


5.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蘇舜欽《夏意》


6.火雲凝汗揮珠顆,顆珠揮汗凝雲火。——蘇軾《菩薩蠻》

7.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唐·高駢《山亭夏日》


8.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唐·白居易《觀刈麥》


9.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萬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熱。——宋·戴復古 《大熱五首》


10.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唐·王轂《苦熱行》


11.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南宋·陸游《苦熱》


12.溼礎人沾汗際,蒸林蟬烈號時。——北宋·晁補之《仲夏即事》


13.六龍鶩不息,三伏起炎陽。寢興煩几案,俯仰倦幃床。滂沱汗似鑠,微靡風如湯。—— 南朝梁·蕭綱《苦熱行》


大劉小說


寫夏天熱的古詩,我認為有兩首最精彩。第一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竹窗》,第二首是宋代詩人李石的《扇子詩》。他們把夏天裡最熱的三伏天,和如烤似蒸的煎熬,用語言形象而生動的描繪了出來。

第一首: 《竹窗》

唐代: 白居易

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

獨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白居易的這一首《竹窗》,把三伏天用“熱如湯”來形容,想象力實在太豐富了,令人佩服之至。夏天的湯,很難變涼,特別是剛做好的熱湯,看不見的熱蒸汽四處擴散,絕不亞於燻烤的滋味。可怕的是,人就在這天氣的熱湯裡生存,吃喝拉撒睡,一直在沸騰著。後兩句,詩人又說,這麼熱的天,我獨自在竹窗的下面待著,愛誰誰吧,實在受不了了,我先把衣服都解開,涼快涼快再說。

第二首:《扇子詩》

宋代:李石

六月三伏猛火燃,臥龍無雨口生煙。

蜩蟬何事得美蔭,聒聒不上高樹顛。

李石的《扇子詩》也非常有意思,他把三伏天形容為“猛火燃”,這兩位大詩人似有異曲同工之妙。李石的比喻非常的有趣,三伏天確實如火燃一樣,詩人又加了一個“猛”,像是又加了一把柴禾,冬天還好,這是夏天啊,似火燃的夏天啊。詩人說,六月的三伏天就是大火一樣的燃燒,聽著就熱到極致了,感覺比“熱如湯”更甚。


詩詞與文學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夢190234205


關於描寫夏天炎熱的詩句,我覺得還是水滸傳裡梁山好漢白勝唱的一首詩精彩;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謝動靜姐。


李志宇老驥識途


要說寫夏天熱的詩這一首肯定算得上。晴空萬里賀六龍,千林不放鳥飛空。地燃石裂江湖沸,不見南來一點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