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會仙:會仙玻璃田

從會仙鎮上的一條小路拐進去,兜兜轉轉,來到一座山腳下,看到一塊挺立的牌坊,上面寫著“沐宦頭村”。

這裡,就是會仙鎮有名的玻璃田所在地。


左手邊是寬闊的田野,右手邊是一座小山。如果不仔細尋找,很難發現旁邊有一條上山的小路,沒有經過開發,也沒有任何標識,就像一條被丟棄的路。


如果僅僅憑第一印象來判斷的話。


其實,這條小路幾乎每天都會有人上山下山。


據說,好幾年前,有個攝影師爬上這座山,拍下了很不錯的作品,還拿了很多的獎。於是,這座山也就跟著出名了。


(圖片有點長,建議橫屏觀看。)


桂林會仙:會仙玻璃田


(現在可以轉回來啦。)


在攝影圈出名後,許多攝影師也跟著慕名而來:他們看天氣、挑時間、踩點、早起……只為了拍下滿意的作品。接著是在附近上大學的學生,雁山那一帶的廣西師範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旅遊學院的學生,他們三五成群,週末裡踩著單車過來爬山看風景。後來名氣越來越大,一些旅遊團也會來到這裡。


只是,本地人對爬那座山倒是沒有太多的興趣。他們就生活在附近的村莊裡,甚至每天外出都要經過這座山。他們覺得:就是一大片田,有什麼好看的?他們天天在田裡幹活,也沒感覺什麼。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張名片的宣傳,在攝影師們揹著器材過來,在學生踩著單車過來,在一輛輛大巴車停在山腳下後,他們終於承認了這裡的美景。

只要有陌生人前來,那不用問,都知道是來爬山的。


“那座山可以爬上去,風景很好。”


“你去爬那座山沒有?好多玻璃田。”


“去那座山上拍日出是最好看的。”


“下雨天最好不要去爬了,路很滑的。”


他們總是樂於給陌生人指路。


桂林會仙:會仙玻璃田


前幾年,這座山好像被人承包了,聽說是準備建景區。要在山腳下建一個大的停車場,還要把上山的路修好,鋪上石臺階,這樣上山就安全多了。然後在山頂修個小亭子,供人休息。


時間一點點過去,工程卻遲遲未能動工,箇中原因我們外人就不去猜測了。總之,景區的方案沒能按計劃實施。那條小路還是那樣,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那種,半途有一小段還需要手腳並用才能爬上去。山頂也沒有涼亭,山腳下的路和停車場倒是修好了。


如果真的建了景區,那就意味著需要掏錢才能上山,換來的是更加方便和安全上的保障。


但是對於那些需要三番五次上山的攝影師,還有那些只是週末踩著單車出來爬爬山,曬曬太陽的大學生,還有那些爬上去就是為了安靜地坐一會兒,高興了就對著山下吼兩聲的人來說,這無疑提高了他們上山的門檻和成本。這裡將不再是無意間想到了就可以去的地方,不再是爬上去就會覺得能有這樣的地方真好,這座山也不再是一座“無主”的山。

它不再屬於每一個爬上山的人,它屬於景區,是別人的地盤。


未來,這項工程會不會實施現在還不得而知。


桂林會仙:會仙玻璃田


話說回來,無論這裡建不建景區,都不會影響山下的風景。那幾百畝的田地依舊會被人們種上水稻和各類蔬菜,至於那些水田(玻璃田)還是會有人在裡面養魚,他們每天就在田間的小路上來回穿梭。旁邊就是他們住的村莊,再後面是連綿的遠山。


每天,太陽還是從東邊升起,在西邊落下,伴隨著不同的氣候和天氣,而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色,給每一次上山的人一些驚喜和新鮮感。


桂林會仙:會仙玻璃田


雖然上山的路有點險,但是擋不住每一個已經來到山腳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