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太多,可能預示著他更“聰明”,父母應該知道這些

相信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時,都會遇到一些困擾,那就是孩子的問題太多了,簡直就是“小話癆”並且喜歡刨根問底

,彷彿他的問題永遠都問不完,而且還是在成人看來很幼稚的一些問題。

比如,媽媽,家裡的水龍頭為什麼會出水?我們為什麼要晚上才睡覺,為什麼白天不睡覺?我們為什麼要吃飯?我為什麼要上學?天上的鳥兒為什麼會飛?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

當孩子將這些問題拋給我們時,我們可能會驚訝,有一些問題是我們也未曾想過的,甚至我們都回答不上來。

於是,不同父母的做法就出現了兩種結果。一種父母可能會耐心的解答,當孩子的問題自己不懂時,會與孩子一起查閱資料來獲取答案。

另一種父母長時間被問題問煩了,就會回答:哪兒來的那麼多為什麼,一邊玩去,自己想去。看是無關緊要,但相同的事情,不同的結果就會造就孩子以後不一樣的人生。

孩子的“問題”太多,可能預示著他更“聰明”,父母應該知道這些

不同的父母,造就不同結果

有一個孩子叫咚咚6歲,他的問題就特別多,有一次他問媽媽:媽媽,為什麼人會長指甲,為什麼在手指長出來,為什麼不是其他地方?

這一下給這位媽媽難住了,她確實沒想過這個問題,而且也不知道。於是,他回家以後和孩子一起上網查閱資料,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理

並且她還給孩子買了很多關於“為什麼”之類的書,還會拿出手機記錄孩子問的一些她不知道的問題,然後回家或者去圖書館尋找答案。

雖然為了兒子的疑惑她辛苦了一點,但是孩子知道的越來越多,智力也有明顯的提高,並且也養成了勇於好問的習慣。

孩子的“問題”太多,可能預示著他更“聰明”,父母應該知道這些

另一個孩子面對同樣的事情,卻是不同的結果,齊齊7歲,他的問題也很多,可是長時間下來,他的父母已經免疫了,並且在不耐煩的時候還會說:你一天就知道問,作業寫好了嗎?還有心思問我,你先把學習學好了再來問我。

或者是:你哪兒來那麼多問題,一邊玩去,問你老師去。時間長齊齊就不在問爸爸媽媽了,因為他知道就算他問了,父母也不會告訴自己。時間長齊齊變得話少了,經常一個人發呆,往日的活潑、聰明伶俐的靈性都沒了。

在生活中,許多的父母往往忽視了孩子的提問,甚至嫌他們的問題多,認為孩子小不需要回答他們的問題,有一些父母還粗暴的打斷孩子的提問,結果使得孩子不敢在提問,對一切失去了好奇心。

如果真到了這時,想在重新讓孩子拾起他丟掉的好奇心、求知慾是很難的

孩子的“問題”太多,可能預示著他更“聰明”,父母應該知道這些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對於孩子的提問要表示認同和讚揚,並及時的回答孩子的問題,父母應該注意這些方面。

對孩子的提問應表現出積極的態度

對於孩子的提問,剛開始時我們還能接受,但是隨著時間長,好像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從來不會停止一樣,這時很多父母就沒有了耐心,面對孩子“幼稚”的問題,就會敷衍了事,或者直接粗暴的打斷,這樣是不對的。

我們應該認同孩子的觀點,保留孩子的積極性和探索慾望,在他提出問題時,及時的給予回答,遇到不明白的不要覺得丟人,要帶著孩子一起查閱資料,讓他最終找到正確的答案。

即使你很忙,也要告訴孩子,媽媽很忙稍後回答你好嗎?然後答應孩子的不要食言,當你忙完一定要回答孩子。

孩子的“問題”太多,可能預示著他更“聰明”,父母應該知道這些

反問孩子讓他獲得更深入思考

當孩子有問題問你時,你可以通過反問他,讓他獲得更深入思考,讓他的想象力與好奇心思維擴展出去。

比如,當孩子問你:媽媽,我們為什麼要吃飯呢?這時我們可以反問他:

那你覺得我們不吃飯會怎樣,你會不會餓?這樣孩子就會反過來思考你的問題。

而且,小孩子的想象力比較豐富,也許他在思考的同時,還會觸發其它一些問題,這樣我們在解答與反問中,讓孩子學會了更多的知識,也鍛鍊了他的思維能力。

孩子的“問題”太多,可能預示著他更“聰明”,父母應該知道這些

父母不知道並不丟人

有時候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會把父母給難住,這時候不要覺得丟人,你要如實的告訴孩子:哎呀,你的問題把媽媽難住了,媽媽也不知道,不過你不要急我們一起查資料學習一下。

這時,孩子肯定會很自豪,我的問題媽媽都不知道,我真厲害。這會讓他下回更有信心提出更多的問題,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更會讓他以後面對未知事物時,勇於提出疑惑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的“問題”太多,可能預示著他更“聰明”,父母應該知道這些

其實,每一個孩子在小時候的想象力都是很豐富的,只是後來父母不同的教育,導致孩子出現了不同的發展結果,只要你耐心一些,面對孩子的提問,不要敷衍或者打斷,保留孩子寶貴的求知慾,他們都會成為一個自信的人,以後面對困難時也會想辦法來解決。

但是,還有一點,父母要切忌千萬不要將一些荒誕、不科學的答案灌輸給孩子

因為,孩子對於你的話總是很相信的,他會把這些當做是真實答案,這會誤導他,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還會害了孩子。

只要父母多注意以上這些,相信你的孩子會成為一個面對困難勇於前進、面對未知敢於探索優秀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奶媽說成長,多次獲得青雲計劃獎勵,並且專注於0-15歲孩子成長方面的諸多困擾、難題,有這方面疑惑的家長,可以關注我或者給我留言,我看到會為您解答,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