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忍經》通天下:忍的四種境界,親愛的你,在那一界呢?

自古以來,小忍有小成,大忍有大成,不忍則一事無成。

一個“忍”字,匯融了儒、道、法的智慧,一個“忍”字,成就了帝王將相的萬古偉業。

《忍經》,由元朝人吳亮彙編而成,後吳亮和許名奎志趣相投,著成了《勸忍百疏》,成為忍學之大成。

今日我們來聊聊《忍經》,這本包括忠孝仁義、喜怒好惡、名譽權勢的經典書籍,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幫助。

忍。忍是大智、大勇、大福,忍是修身立命、成事立業的根本。忍分為四種境界,您看自己處在那一界。


一部《忍經》通天下:忍的四種境界,親愛的你,在那一界呢?

一個忍字,四種境界


一部《忍經》通天下:忍的四種境界,親愛的你,在那一界呢?


一界:不想忍,不能忍,不會忍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想,我為什麼要忍?我憑什麼要忍?我不想忍,我也不會忍,不能忍。這種思想的人很多。殊不知,這種想法自己想想和說說是可以的,如果一直這麼做,會吃大虧的。社會是你家的嗎?工作單位是你爸的公司嗎?如果都不是,憑什麼所有人都讓著你,而你卻不遵守社會規則。

《論語》:“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yu)?”

小的事情不忍讓,就會破壞大的計劃。一時氣憤之下,忘了自己及自己的親人,而做出的錯事,這不是糊塗的嗎?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古人是怎麼做的呢?我們看看劉伶和婁師德的故事。

劉伶,“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時曾擔任建威將軍,劉伶一生嗜酒,無酒不歡。有一次,劉伶喝醉了和一個農夫發生爭吵,吵的很兇。農夫挽起袖子就要揍他,劉伶說:“雞肋不足以擋尊拳”,說我的雞肋不能抵擋你的拳腳,於是農夫就笑著不打了。兩人成為好朋友,繼續喝酒。

劉伶是聰明的。劉伶心裡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人生應該灑脫,人生應該快意,那就想怎麼活就怎麼活?!所以,他能忍,也會忍,凡事看得開,做的通透。這也是劉伶的處世之道。對於當時西晉的司馬政權,他是極其厭惡的,但他不像嵇康那樣公開對抗,也不像阮籍那樣委曲求全,他不反對,也不參與,笑著忍,忍著笑,最終落得善終。

一部《忍經》通天下:忍的四種境界,親愛的你,在那一界呢?

忍者神龜,雖慢,卻能到達彼岸


婁師德,號稱“忍者神龜”。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重臣,兩度官拜宰相,權傾一時。婁師德以謹慎、忍讓著稱,為後人敬仰。

婁師德挺胖的,跟狄仁傑有一拼。有一次和李昭德一同上朝,因為太胖了,走的就就慢,李昭德多次停下等他,他還是跟不上。李昭德不禁生氣地罵道:“你這個鄉巴佬!”婁師德笑道:“師德不是鄉巴佬,誰是鄉巴佬。”通過此事,可以看出婁師德的胸襟。 無論什麼事,其都以“不生氣”淡定相對,“唾面自乾”的成語就出自於他。

婁師德的弟弟官運亨通,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走之前,婁師德問道:“我是宰相,你也擔任州牧,我們家太過榮寵,會招人嫉妒,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道:“今後即使有人吐我一臉口水,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絕不讓你擔心。”婁師德道:“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朝你臉上吐口水,是對你發怒。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會使人家更加發怒。你應該笑著接受,讓唾沫不擦自幹。”

關於婁師德,用《菜根譚》中的一句話最適合冠於他:“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意思就是:發覺被別人欺騙,不在言語中表現出來;受人汙辱,也不怒於色。一個人能有吃虧和忍辱負重的胸懷,自然會妙處無窮,一輩子也享用不盡。

一部《忍經》通天下:忍的四種境界,親愛的你,在那一界呢?

忍者為上


二界: 忍是智慧,忍者為上


“百行之本,忍之為上”,忍是一種氣概,忍是一種態度,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智慧。明白了這一點,便明白了忍為上的道理。中國贊成忍,西方同樣也是。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過:“一個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的人,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一個人,有了目標,便有了動力。這個過程,需要付出,需要忍讓,這是必然的過程,只有做到了,才能享受最後的成果。

關於忍之為上的智慧,我們來看看三國最成功的兩位忍者:司馬懿和孫權。

司馬懿:“忍者之王”

三國最後的勝利者是曹魏,但摘取最後果實的是司馬懿。司馬懿,當之無愧的“忍者之王”。司馬懿出生於179年,屬於公元二世紀的“70後”,與“40後”的袁紹、“50後”的曹操、“60後”的劉備等人相比,他要小的多,這也是曹操要提防他的原因,畢竟年輕啊。年輕的司馬懿一忍50年,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一直裝死,趁著曹爽等人放鬆戒備,司馬懿和2個兒子在洛陽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一舉消滅了曹爽及其一黨,掌握了政權。

忍耐是司馬懿勝利的法寶,忍者之王名不虛傳,不但能忍,還能裝。他有一句名言:“忍,不可忍。”別人不能忍的,他能忍;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最終他笑到了最後,忍的久,活的長,成功了。

孫權:“睿智忍者”

他爹死的早,他哥死的冤。周瑜兄弟英年早逝。一個文弱的少年,一腔仇恨,坐鎮東南,能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一個“忍”。借了荊州,贏了赤壁,孫權已賺大了,地盤有了,國庫充足,兵強馬壯,三國局勢已見雛形。赤壁之戰,成全了孫權,也成全了劉備,劉備崛起了,為了牽制他,孫權不斷向曹操示弱,跟曹操稱臣。曹操死後,在東吳百姓都覺得該雄起時,孫權依然拉下老臉,繼續向曹丕稱臣。一直到229年,孫權才正式登基,遷都建業。孫權也成為三國時代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也是真正笑到最後的睿智忍者。

一部《忍經》通天下:忍的四種境界,親愛的你,在那一界呢?

忍是智慧


三界: 榮辱之忍,福禍之忍

榮辱之忍,福禍之忍,最是難忍。

天要降禍給一個人,必定給其福分,讓其驕傲自滿,看其是否能夠承受福份。天要降福給一個人,必定先有禍事,讓其警覺自省,看其能否自救。

所以說,黑牛產下白牛犢是奇怪的想象,是瞎眼的徵兆,這是禍嗎?禍福相依啊,因為眼瞎,白牛犢沒有去服兵役,反而每月收到官府糧食的資助。

所以,人生也是如此,越是身體好時,越是精力充沛時,越要小心。有時候,有些人覺得自己精神好,身體好,但殊不知,疾病已纏身,那天體力透支,一倒下來就完了。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使你瘋狂,所以,越是高興時,越要警惕,越要懂得忍讓謙虛的道理。

我們看看陳平忍辱苦讀書的事例: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裡很窮,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宗耀祖,陳平從不下地幹活,一心閉門讀書。他的行為激怒了大嫂,為大嫂所不容,兩人矛盾越來越深。大嫂對其越來越過分,面對大嫂一再羞辱,陳平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陳平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準備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哥哥打算休了大嫂,陳平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後有一天來一老者,免費收徒授課。陳平學成後,輔佐劉邦,終於成就了一番霸業。

一部《忍經》通天下:忍的四種境界,親愛的你,在那一界呢?

忍過則喜

四 忍過則勝,忍過則喜

忍過則喜,出自唐代杜牧的《遣興》:

鏡弄白髭鬚,如何作老夫。

浮生長勿勿,兒小且嗚嗚。

忍過事堪喜,泰來憂勝無。

治平心徑熟,不遣有窮途。

意思是:鏡子中的自己頭髮鬍子都變白了,如何做一個老人。人生很長,但又匆匆忙忙,孩子還小,只會嗚嗚叫,忍過這一段歲月,就會沒有煩惱,把心靜下來,不怕沒有路可走。

忍過去,你就贏了,忍過去,歡喜就來了。就在於忍的這個過程,熬人,折磨人,很多人堅持不住,撐不下去。

成年後,我們遇到太多糾結的事,工作不順利,孩子上學,父母和公婆年事已高,房子太小,婚姻不幸福等等。人越來越脆弱,看到不斷從樓上跳下輕生的人,彷彿下一個就是自己。一時間,感覺人生中所有的困難,一齊衝我們撲面襲來。精神萎靡,頭昏腦漲,胸口發悶,喘不過氣來。不敢多想,卻又不能不想。不敢生氣,卻又不能不氣。然後,我們煩躁,我們抑鬱,我們發脾氣。

當時忍住就好了,這是句好詞。我們遇到困難都該這麼想。沒有什麼,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大部分都是沒有忍過去,看不到希望。

希望是一個好東西。我們要喜歡她,抓住它,不要讓它逃走。當諸事繁多時,我便希望是美好的,跟太陽一樣美好。我們經常在忙碌中忘了它,這是不對的。只要忍過去,希望就會來找我們。遇到困難時,我總是在心裡暗暗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忍一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忍耐過現實的艱難,翻過困難這座山頭,那麼之前的所有苦難,都變成一種獎勵,一種加倍的賞賜了。

忍過則勝,勝是忍耐最好的結果。忍過則喜,喜是忍耐的最好獎賞。

一部《忍經》通天下:忍的四種境界,親愛的你,在那一界呢?

忍是境界


我們一直在奔跑,我們一直在微笑,我們一直在忍耐,我們一直在成長。

忍是一種心態,忍是一種境界,忍是一種成熟。

今天的你,遇到事情還會衝動嗎?今天的你,遇到困難還會退縮嗎?

如果遇到,那就忍一下。看看自己能達到忍的那一種境界。忍過則喜,那將是最開心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