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60篇記敘文閱讀綜合訓練,孩子掌握不怕再丟分!

初中語文:60篇記敘文閱讀綜合訓練(附答案),孩子掌握不怕再丟分!

初中記敘文訓練60篇

(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7題。

向上滑動閱覽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來臨。然而,三月三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風箏飄飛的輕盈和豔麗,而是奶奶用刀砍樹的聲音。

⑵“三月三,砍棗兒幹……”每到這個時候,奶奶都會這麼低唱著,在清涼的陽光中,手拿一把銀亮的刀,節奏分明地向院子裡的棗樹砍去。那棵粗壯的棗樹就靜靜地站在那裡,用飽含滄桑的容顏,默默地迎接著刀的洗禮。

⑶“奶奶,您為什麼要砍樹?樹不疼嗎?”我問。在我的心裡,這醜陋的樹皮就像窮人的棉襖一樣,雖然不好看,卻是它們執御冰雪嚴寒的珍貴鎧甲。儘管冬天已經過去,可現在還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這麼砍下去,不是會深深地傷害它們嗎?難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嗎?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這棗樹和奶奶結下了什麼仇呢?

⑷“小孩子不許多嘴!”奶奶嚴厲地呵斥著我,把我趕到一邊,繼續自顧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時候,每到秋季,當我吃著甘甜香脆的棗時,我都會想起奶奶手裡凜凜的刀光,心裡就會暗暗為這大難不死的棗樹__________。驚悸和疑惑當然也有,但是卻再也不肯多問一句。

⑹多年之後,我長大了。當這件事情幾乎已經被我淡忘的時候,在一個遠近聞名的梨鄉,我又重溫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樹剛剛透出一絲清新的綠意。也是雪亮的刀,不過卻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這些刀在梨樹千上跳躍飛舞,像一個個微縮的芭蕾女郎。梨農們砍得也是那樣細敢,那樣用心,其認真的程度絕不亞於我的奶奶。他們________地砍著,彷彿在精雕細刻著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樹的皮屑一層層地灑落下來,彷彿是它們傷痛的記憶,又彷彿是它們陳舊的冬衣。

⑻“老伯,這樹為什麼要這樣砍呢?”我問一個正在揮刀的老人。我隱隱約約地感到,他們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為背後,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我童年裡沒有知曉的那個謎底。

⑼“你們讀書人應該知道,樹幹是用來輸送養料的。這些樹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長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麼不好呢?”

⑾“那有什麼好呢?”老人反問道,“長得快的都是沒用的枝條,根儲存的養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長的時候把養料都用完了,到了後期還拿什麼去結果呢?就是結了果,也只能讓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裡,沒有說話。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樹是這樣,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個人如果年輕時過於順利,就會在不知不覺間瘋長出許多驕狂傲慢的枝條。這些枝條,往往是徒有其表,卻無其質,白白浪費了生活賜予的珍貴養料。等到結果的時候,他們卻沒有什麼可以拿出來奉獻給收穫的季節。而另外一類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殘酷的刀,斬斷了圓潤而酣暢的歌喉,卻因此把養料醞釀了又醞釀,等到果實成熟的時候,他們的氣息就芬芳成了一壺絕世的好酒。

⒁從這個意義上講,刀之傷又何嘗不是刀之愛呢?而且,傷短愛長。

⒂當然,人和樹畢竟還有不同:樹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卻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就是在有刀的時候,去承受,去積蓄;在沒有刀的時候,去尋找,去打造。讓我們銘記刀愛,用生活的砥礪,去迎接累累的碩果和甜美的微笑。

1.根據文意,在文中空白處填入一個選擇恰當的詞。

答:___________

2.第⑺段中作者用“一個個微縮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⑻段中有“謎底”一詞,聯繫上下文,說一說“謎”指的是什麼?“底”指的是什麼?(每句話不超過10個字)

答:謎:

底:

4.在文中用橫線畫出由記敘轉入議論抒情的過渡句。

5.根據語境,解釋第⒀段中加點詞“芬芳”的意思。

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據文意理解“刀之傷又何嘗不是刀之愛呢”一句,並將你的理解寫在下面。

7.從文中找出一個能體現中心的詞語,作為本文的標題,將它寫在橫線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4題。

向上滑動閱覽

禮 物

李淑雲

燈光很暗,女兒在母親的床邊站了一會兒,然後輕輕地把一個包裝很精緻的工藝品盒放在母親的身邊。

那是女兒送給母親的生日禮物。母親依舊香甜地睡著,不時地發出輕微的酣聲,藉著不很明亮的燈光,女兒發現母親又瘦了許多。

掛鐘輕輕地敲了幾下,女兒便背起了書包和畫夾,躡手躡腳地退出了房門。

天邊還沒有露出魚肚白,朦朦朧朧的月色裡,小星星還在不停地眨著眼,藉著月光,女兒歡快地朝一所很遠的學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樓。儘管路途遙遠,但那是女兒心中嚮往已久的藝術殿堂。

沒入學那會兒,女兒常常做夢。夢見高聳的大樓和大樓裡輝煌的一切。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女兒高興地依偎在母親的懷裡,母親欣喜地流了淚。可是,入學要交納1萬元,建校費,1萬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學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兒也在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終於有一天,母親顫抖著雙手把一疊大小不一的紙幣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兒的面前,數數,整整1萬元人民幣。

母親病倒了。夜裡不斷劇烈地咳嗽。失去光澤的面孔,常常現出疲憊不堪的樣子。在女兒的眼裡,母親好久沒有睡上一個完整的覺了。母親不很老,卻有了白髮。女兒流淚了,她在心裡暗暗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報母親的愛!

放學歸來的路上,女兒一臉的陽光燦爛,思緒裡不斷勾勒著母親看見她的禮物時欣喜、激動的樣子。要知道,這件小小的禮物是她用畫筆辛勤勾勒了近一個月才換來的。為了買下它,女兒在那家工藝品店的櫥窗前躊躇過多次。女兒特別欣賞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親,彷彿那就是她與母親的化身。

推開房門,女兒呆住了。母親眼角掛著淚痕,臉上現出難以掩飾的失望與慍怒。她剛想問,就見母親轉身從裡屋捧出那個包裝很精緻的盒,走到女兒身邊,“慧慧,你怎麼學會亂花錢啦,看看你買的是什麼玩藝兒,袒胸露背的,連件衣服都沒穿,多寒磣人哪。”?“媽,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給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這份孝心,可買這能頂什麼用啊,怎麼擺得出呀!”母親把工藝品盒朝女兒懷裡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說說,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換成別的什麼吧,襪子或手套都行。”母親說完,紮上圍裙進了廚房。女兒愣愣地站著沒動,隨著一聲很清脆的響聲,工藝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著支離破碎的母女雕像,兩行淚水終於從女兒的臉上流落下來。

1.本文記敘了女兒送給母親一座“雕像”的故事,請寫出故事的梗概。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入學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兒也在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現了女兒怎樣的心情?

(2)“終於有一天,母親顫抖著雙手把一疊大小不一的紙幣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兒的面前,數數,整整1萬元人民幣。”“小山似的”這個詞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說說你的理解。

(3)“母親眼角掛著淚痕,臉上現出難以掩飾的失望與慍怒。”說說母親為什麼“失望”。(2分)

3.填空。

文中兩次寫到女兒流淚,第一次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淚。第二次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淚。

4.文章結尾寫飽含著女兒愛與深惰的“雕像”破碎了,事情為什麼是這樣的結局?談談你的理解。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6題。

向上滑動閱覽

山村傳聖火

⑴鶯飛草長的陽春三月,浙江義烏西鄉山區的天氣還相當冷。質樸的山民,還穿著一冬未經洗滌的老布棉衣,曬著太陽聊著重複了幾代人的老掉牙的話題,惟一的變化就是腦後的辮子成了稀有品種。當晚霞在西山架上一消失,村莊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聽見偶爾的狗吠。

⑵伏龍山腳下的分水塘村,村邊有一口大水塘,它能把氾濫的洪水分成兩股向山外洩瀉,一股向西北流入浦江縣,另一股向東南匯入義烏江,哺育義烏兒女。這一自然地理環境,彷彿早就預示著:時代的潮流,將在這變孕育成一份雄健的動為。

⑶在這個群山也圍著的小村莊中,陳家五開間宅子西側那一間多年未修的操柴屋裡,每天晚上都漏出絲絲縷縷的燈光,直到黎明。伴著燈光的是陳家老大陳參一,也就是陳望道。暈黃的一圈桕油燈光,照著這個二十九歲的年輕人,照著他面前這張用鋪板擱成的“書桌”以及桌上一疊中外文書籍。燈光,自然更集中於狼毫小楷筆鋒所至的那一頁稿紙,稿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在他手下一行行慢慢地延伸,延伸……隨著夜的深沉,氣溫越來越低,他拎起腳跟邊的火籠,拿一枝竹片,撥了撥越來越黯淡的炭火,然後將手擱在上面烘著。這也是他休息的時刻,趁著這機會,他總是像檢查有無疏漏似的,翻閱堆在一邊的那一疊厚厚的稿紙;第一頁,赫然出現了這樣五個方方正正的楷書,映得微弱的燈光倏地一亮:

⑷共產黨宣言

⑸這是一部一問世便震顫了舊世界的鉅著。他知道這項使命實在太重大太神聖:同樣是紙上的文章,傳播的卻是照亮中華民族心靈的一把聖火,呼喚的是春暖華夏的一聲驚雷;使用的同是一支狼毫筆,但一鉤一劃都是撕破整個舊世界黑幕的一道道閃電,於無聲處聆聽的卻是埋葬舊世界的喪鐘!

⑹陳望道謹慎地選擇了自己的故鄉作為完成這項使命的地點。多少個日日夜夜過去了,他嘔心瀝血翻譯著。1920年8月,中文全譯本終於面世:白報紙,32開,共58頁;印數一千冊;首版封面的五分之四是馬克思肖像;譯者署名為陳望道;定價為“大洋一角”。

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產黨宣言》的中文全譯本。

⑻這是常困境內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現共產主義理論的創始人馬克思的肖像。一..

⑼這是在華夏土地上,第一次將馬克思主義學說作為一種革命的武器,交到了中國人民大眾的手裡。

⑽這也是第一次,以最通俗易懂最精練有力的中國語言文字,號召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渴望著光明與解放的勞苦大眾——

⑾“全世界元產者,聯合起來!”

⑿《共產黨宣言》的中文全譯本受到了當時先進知識分子的熱烈歡迎,幾天內使銷售一空。9月,加印了一千冊。幾年來,一印再印,僅平民書社1926年1月到5月就重印了10次。《共產黨宣言》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作的科學闡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華大地。

⒀星火一旦燎原,就勢不可擋。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徵,翻越千山萬水到達了陝北。一個仲夏的夜晚,在陝北保安的一孔窯洞裡,在昏黃的油燈下,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面對坐在一張方凳上的美國記者斯諾,談起他革命理想的形成過程和艱難困苦的革命生涯,感慨地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心中,建立起了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第一本就是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宜言》,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

1.第⑴段環境描寫的作用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⑸段中“這項使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劃線句形象地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⑹段介紹了首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只有薄薄的的58頁,而第⑸段卻說它是一部“鉅著”,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⑺⑻⑼⑽段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辭方法。文中反覆強調的“第一”,突出了____________.

5.本文標題《山村傳聖火》中的“聖火”是指《共產黨宣言》所闡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6.聯繫全文,簡述第一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出版所產生的社會反響和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