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遠,望遠致思,淺談登高緣由與中國文人“登高必賦”的情結

登高,是中國古代文人熱衷的行為,也是古典詩詞作品中常見的主題之一。這一多見的傳統題材,千百年來登高被歷朝歷代的文人反覆吟詠創作,每一個時期的不同意象展現出不同的意境與審美價值。

登高作品在中國詩歌史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登高望遠,望遠致思,淺談登高緣由與中國文人“登高必賦”的情結

登高作為我國古代民間文化中獨特活動,可謂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它不僅僅是一種社會活動,後來也轉化成了一項重要的傳統民俗活動。

宗教崇拜—“望”祭

上古時代,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限,認為萬物有靈,產生神靈崇拜與自然崇拜,並逐漸形成祭祀活動,以期達到溝通“神靈”的作用。大地上的山嶽被古人認為是國家的守護神,是原始宗教的崇拜對象之一

登高望遠,望遠致思,淺談登高緣由與中國文人“登高必賦”的情結

與“山川之神”進行“對話”,其重要祀典便是“望”,“凡山川之祭也皆曰“望”。《正義》雲:“望者,遙望而祭山川也”。遙祭的最好方式莫過於登高,登高而“望”,“因高而高”。登高望遠的態勢順理成章地出現在當時社會行為中。雖然充斥著宗教情感,但不難看出,此時已經產生了登高行為的萌芽。

生殖崇拜—春社登春臺


登高望遠,望遠致思,淺談登高緣由與中國文人“登高必賦”的情結

登高這一社會活動的發展還與當時的民俗節日春社相關。春社日會進行上古生殖崇拜儀式—春社登春臺,高築的社壇又叫桑臺,春社又叫桑社,存在著生殖神性。桑臺是祭祀的重要場所,在桑臺上進行的多種祭禮多與生殖器密切相關。在祭祀儀式中,男女通過交媾感應巫術,是一場真正的狂歡。

早期從事農業活動的先民,認為土地有靈,對於“地母”的崇拜特別突出。春社另一方面也用於祭祀土地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大獲豐收。築高臺,“琴瑟擊鼓”,以牛、羊、穀物祭社神。這也是宗教層面的“登高”。

重九登高


登高望遠,望遠致思,淺談登高緣由與中國文人“登高必賦”的情結


如果把望祭山川、春社登春臺看做宗教之祭,那麼重九登高便是巫術化民俗下的親情之祭。重陽登高習俗流傳時間長,有這樣一個傳說:費長房告訴弟子家有災禍,並告訴其避禍之法,需舉家登高,臂系茱萸,飲菊花酒。

重陽登高活動不僅有消災避難的目的,還是祈福心理的直接表現。因為登高近天,可以吸取純陽之氣除汙去穢,接近天神也容易獲得福佑。此外,登高還有“步步高昇”之意。所以古人非常重視登高節,以上種種皆推動了登高活動的發展。

登高望遠,望遠致思,淺談登高緣由與中國文人“登高必賦”的情結

登高行為本身

登高的過程,是一種充滿複雜變化的動態過程,隨著空間位置的移動,聽覺、視覺等種種感官感受有所變化,心態心理也隨之變化。全超脫客觀的限制,全新的感官的魅力,美的建立,打通物我天人合一的境界等等都是是登高活動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登高望遠,望遠致思,淺談登高緣由與中國文人“登高必賦”的情結

“君子登高必賦”,是孔子賦予登高文學意義上的價值。儒家傳統思想強力影響古代文人登高吟詠的風氣。

君子登高必賦

“登高”能賦,在古代被認為是士大夫必須具備的才能之一,也是社會檢驗文人的標準。儒家對於君子人格的終極要求,便是“高”與“遠”,古人認為高山是最與天接近的地方。儒家的登高,是為了接近心中至高無上的“仁”,其思想觀念對歷代文人起著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

登高望遠,望遠致思,淺談登高緣由與中國文人“登高必賦”的情結

登高而賦逐漸成為一種傳統被承襲,最終成為文人的一種自覺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