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數字化重塑進行時,擁抱和風控都是必選項

周鴻禕:數字化重塑進行時,擁抱和風控都是必選項 | 懂鄂飛

2020年的第 16天,懂鄂飛和你在一起

當今,數字化、智能化已經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不僅是數字經濟的引領者,也是分享者,世界對數字中國的發展充滿期待。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飛輪”,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十分迅猛,不斷拓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

數據增長及其不斷增長的價值正在改變中國的消費者和商業環境,數據正在塑造消費者、政府、應急服務提供商和企業的工作方式。

2019年12月15日,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方正證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家發展論壇”成功舉行。在“第四屆國家發展論壇”上,360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鴻禕針對數字化對世界的影響做了簡短的演講,他認為數字化正在重塑世界,擁抱數字化的同時也要做好風險控制。

周鸿祎:数字化重塑进行时,拥抱和风控都是必选项 | 懂鄂飞

數字化技術對傳統企業意味著什麼

當前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近年以來在黨中央的提倡和部署下,新動能、數字經濟成為重中之重,而新動能的本質是利用數字化也得到公認。

這兩年的數字化技術和傳統的數字化技術有什麼不一樣?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在數據+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型競爭優勢。

幾十年前,第一次信息化浪潮是電腦化,那時候叫管理信息系統或者叫OA辦公自動化,是用電腦取代管理經營中的部分活動,並且把傳統的文檔進行了一定的數字化,這叫1.0。

互聯網+是數字化的2.0,不僅僅是將互聯網作為工具。各個傳統企業家對互聯網+的認知不一樣,有人認為我在網上賣東西,拍短視頻宣傳都算互聯網+,有一些企業家開始學習用互聯網重視用戶體驗,學習互聯網商品經理主導這些模式,互聯網+是信息化的2.0。

現在,前所未有的機會來了,互聯網技術這幾年快速進步,把數字化帶到了一個新的時代,我認為是“全方位數字化”的時代。

大家聽過一個詞叫“數字孿生”,指的是針對物理世界中的物體,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來構建一個數字世界中一模一樣的的實體,藉此來實現對物理實體的瞭解、分析和優化。有五個字母是數字化技術的關鍵——IMABC。I是IoT物聯網,M是5G移動通信技術,A是AI,B是大數據,C就是雲計算。

這五個技術沒成熟之前,傳統企業想要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或人工智能,幾乎不可能。

大數據的出現是物聯網、互聯網和信息系統發展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物聯網系統所產生的數據佔據了整體數據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說物聯網的發展是導致大數據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物聯網數據本身具有多樣化的數據結構和較低的價值密度,所以這也就成為了大數據的重要特點。

今天互聯網巨頭掌握了大家所有的聊天記錄、購物記錄,搜索記錄等,可能性大增。但是,如果大數據僅僅是互聯網公司的專利,那麼這場數字化革命跟我們絕大多數製造業、服務業也沒有太大關係,對中國的改變不會很大。

很多傳統企業問我如何獲得大數據。這裡最關鍵的是“I”,物聯網給了大家一種可能性。物聯網技術實際上是一種無線通信的智能傳感設備,可以理解為城市裡的每一個東西,工廠、服務業的每一個環節、鏈條都全方位地用物聯網設備做到實時數字化。

周鸿祎:数字化重塑进行时,拥抱和风控都是必选项 | 懂鄂飞

最近北京召開首屆世界5G大會,那麼5G到底會帶來什麼。其實每位企業家都要關注5G,它是為物聯網時代準備的通信技術。

5G有一個通信協議,每平方公里所能支撐的聯網數目比4G、3G提升幾十倍,這就使得物聯網更容易發展,而物聯網技術能把你所有想到的生產管理、業務經營、服務全過程等全部數據化,而且全部採集上來。

對廣大用戶而言,4G已經足夠,而5G真正的應用場景,80%應該是用在物與物的通信,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遠程醫療等領域。

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以及智慧城市。過去很多智慧城市項目經常失敗,政府原來有的數據,包括人口統計信息、住房登記信息等,只能稱為大量數據,不叫大數據,而且由於部門之間的壟斷,很多數據不更新。

多維度、全方位、實時性是真正大數據的特徵,只有多維度的數據才能在機器深度學習裡計算,物聯網和5G給我們傳統的企業家和傳統的政府管理者一個巨大的機會,未來誰掌握大數據誰就能提升管理的能力。

今天互聯網公司的數據來自於電腦和手機,未來五到十年,當物聯網被5G真正催生之後,所有看到的東西都會被數字化。

2025年大概能有300億到500億個設備連上互聯網,這個規模遠遠超出我們今天手機的數目。

中國工程院王堅院士有一個觀點,

未來五年到十年,傳統制造業、服務業在互聯網上的流量可能佔據主流,這意味著互聯網技術將真正為國家產業升級再造發揮作用。

IMABC裡M是關鍵,就是5G通信技術。因為它催化物聯網技術,物聯網又推進數據化,把數據傳到雲端,雲數據要管好才會需要大數據管理,有了大數據管理才可能用AI。

在大數據的“滋養”下,AI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更懂人,讓擁有深度學習能力、不斷進化的AI幫助人類探索學習規律、開拓認知潛能,已成為人不被機器淘汰的必要之舉。

今天很多AI是偽AI,人工智能的根源是數據的海洋,多維度數據的混合。今天的AI不如叫數據智能,現在盲目說AI 時代,其實應該先考慮如何做物聯網的數字化。通過物聯網的數字化儘可能把數據都傳上來,在雲端彙集、積累、標註、清洗,有了海量的數據之後自然就有了AI。

我認為IMABC這幾個技術成熟之後,對傳統企業來講很有可能是擁抱數字化的巨大機會,所有的行業都值得再造一遍。傳統行業會發現IMABC和行業進行交互也許能產生1+1大於2的化學反應,IMABC從技術角度可以讓企業重新思考服務模式、產品模式、商業模式,包括經營模式。

數字化帶來的安全挑戰

網絡安全工作從業者,最好的安全工作應該是控制風險,預防事故的發生,快速查缺,不能等到危機事件發生了以後再去找解決方案。因此,面對數字化時代,我們要提前考慮這會帶來什麼樣的安全挑戰。

對於安全挑戰的研究,我們的方法是先研究出不安全的可能性,然後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數字化的使用保駕護航。有了安全感才能跑得更快,走得更遠,大家在用新技術的時候才能放心。

周鸿祎:数字化重塑进行时,拥抱和风控都是必选项 | 懂鄂飞

第一,充分數字化之後,這個世界就被軟件佔滿,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要通過軟件,這就叫做“一切均可編程,萬物均可互聯”。但是,明顯弊端的地方是軟件必定有漏洞,有漏洞就不可避免的會被人利用。越是數字化的系統就越會遭遇攻擊,並且具有一定被攻破的可能性。過去的傳統企業不聯網,所以從不用擔心網絡攻擊問題,但在今天萬物互聯的世界,情況已然不同,任何聯網行為,都會面臨網絡攻擊。

第二,工廠未來可能無人職守,大部分工人被AI所替代,或者只有極少的人。無人職守之後,如果被攻擊,後果無法設想。

第三,未來數量龐大的物聯網設備怎麼去做防守?每一個點都是進攻者可用的跳板。一些企業迷信的是隔離,讓自己的網絡和互聯網不連接,但在5G聯網時代,邊界被打破了,隔離不再是有效的方法。5G和物聯網帶來好處的同時,把虛擬網絡空間和物理世界打通了。業務實現通路打開了,有了全數據流的仿真。一旦中了網絡病毒,也變成了物理的打擊和傷害。過去要讓一個國家大規模停電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現在通過計算機軟件攻擊就可以導致大面積停電,這種方式便捷又快速。

網絡安全行業過去只是對付“小毛賊”,這五年來很多時候面對的是其他國家的網絡部隊。各國越來越認為網絡打擊是更有效的手段,這種方式更容易控制,也更隱秘,包括用國家力量網絡攻擊我們的企業,整個網絡安全的形勢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反而變得前所未有的悲觀。

所以我們這幾年除了繼續做殺毒之外,一直在試圖解決這種問題。我們利用大數據,把十年的數據信息採集彙總起來做了一個東西叫網絡安全大腦,使我們成為中國唯一一家能夠看到國外網軍攻擊的公司。

希望各位企業家擁抱數字化,擁抱物聯網時代,擁抱5G時代,同時重視網絡安全,讓我們共同致力於數字時代生態的打造。

- END-

【品牌設計案例展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