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周鴻禕:不要總盯著我的4000億,給創業者5個股權啟示

周鴻禕:不要總盯著我的4000億,給創業者5個股權啟示

2018 年 3 月 9 日證監會主席劉士餘的答記者問,談到類似 360 這樣的新經濟企業回 A 股上市,劉士餘說:“我對未來 5 年充滿信心…….國內只是應用這些企業的成果或者服務,卻沒有享受企業發展的利潤,這是一個歷史遺憾,這個遺憾在新時代就不能再發生。在黨的十九大之後,經過有關部委的共同努力,現在大家已經有高度共識,會見到成效,所有的事都會水到渠成。我們會創造很多工具,或設置相應的制度安排,但是要讓企業自己選擇,而不是政府規定。這種工具和機制要符合相關法律、相關國際組織的規定。”

360 就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從美國退市,重新在中國 A 股上市。上市當天,4000 億市值,6000 倍的市盈率,360 的董事長就是在互聯網圈有 “紅衣教主” 之稱的周鴻禕。

周鴻禕:不要總盯著我的4000億,給創業者5個股權啟示

可作為周教主來說,奔向 4000 億的這條路並非坦途,我們熟知的就有 3Q 大戰。周鴻禕創業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每一位創業者去反思和借鑑。

作為一名專門從事企業股權設計的人士,我更多從專業角度來分析周鴻禕在股權方面犯的錯誤,看看這些細節能夠給我們創業者來哪些啟示。

一、初次創業,分贓不均,同學散夥

1993 年,周鴻禕在大學和兩個同學第一次創業,賣的是反病毒卡,合夥人有範剛、石曉虹,當時周鴻禕負責去深圳採購一批集成電路和元器件,回到西安團隊三個人在教室辦公採用手工作坊的方式進行加工,後來才採取加工外包的形式。

在銷售時,開始自己銷售,後來外包銷售,一個 99 元,賣了一兩千張反病毒卡,大家掙到錢了,在利益分配時,合夥人範剛及其家人認為技術開發的比較重要,應當分取的利潤比較高,至少應當 50%:50% ,後來因為沒有談攏,範剛離開了團隊,這個項目就流產了。

►啟示:

在合夥之前,對利益的分配規則應當予以明細,只有分的好,才能合的好,合不好一定分不好,不要以兄弟感情追求共同利益,而要以共同利益來追求兄弟感情。中國人不習慣事先將利益分清楚,但創業者往往因分贓不均而散夥。這對於我們創業者來說應當引起注意。

二、二次創業,因投資人選擇不當而夭折

1994 年,周鴻禕第二次創業,在鄭州成立了鄭州信心軟件公司,一套軟件的售價在 10 萬左右,在周鴻禕銷售受挫的情況下,有一個和周鴻禕年齡相仿的人提出要對周鴻禕的團隊投資幾萬元,並提供一間辦公室,這相當於周鴻禕的天使投資人,周鴻禕很開心,搬了過去。

後來,周鴻禕才發現這個人不過是想將周鴻禕的電腦據為己有,最後雙方合作一個月陷於僵局,周鴻禕後來賠償對方一臺電腦和一套系統,作為免費使用一個月辦公室的代價,雙方的合作才正式宣告結束。

►啟示:

1、在創業初期,創業者在選擇投資人時,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了解清楚對方與我方合作的目的,合作方能真正為創業者帶來價值;

2、創業者要與合作方簽署書面協議,約定創業者與投資方的權利,財務的處理規則,更要包括 “分手” 的處理規則;

3、千萬避免病急亂投醫,不要想當然的去估計對我方一定有幫助,一定 “先小人後君子” ,否則欲速則不達。

三、對員工激勵時,考慮好控制權

第三次創業時,周偉禕創辦 3721 後,因缺乏資金,在二次融資過程中,有女海歸劉千葉加入公司,同時還帶來另一個海外的博士,他們為 3721 融來歐洲私募基金 CIV 的 200 萬美元,因為劉千葉對公司貢獻很大,大家有相濡以沫的感覺,周鴻禕還給劉千葉股票期權。

融資結束後,雙方的 “土鱉文化” 和 “海歸文化” 就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兩位海歸主張一套美國公司的民主平等現代企業制度,他們擁有平等的投票權,但周鴻禕認為企業處於起步階段,還比較小,此時分散投票是比較危險的,必須有一個靈魂人物來指引。

最終三個人矛盾激化,經常吵架,有時候吵急了,他倆還用英文罵周鴻禕,通過任何一個決策都很費力,周鴻禕非常痛苦,最終周鴻禕選擇不再合作。這個過程我似乎能感受到當時周鴻禕的痛苦與無奈。

►啟示:

創業者給員工股權,固然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但員工有時會 “功高震主” ,員工對權力的要求,會給公司帶來秩序的破壞,創業者在給員工進行股權激勵時,一定要約定清楚員工的權利、義務,尤其是員工有無參與決策的權力。

對創業企業控制權的行使,在創業初期,一定是高度集中的。

四、出售3721,喪失控制權

2003 年,周鴻禕把 3721 以 1.2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雅虎,在售賣 3721 時,約定簽訂合同時付款 50% ,一年後周鴻禕業績達標付 25% ,第二年完成任務再付 25%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周鴻禕出任雅虎中國區的總經理,但失去在 3721 控制權的安排,周鴻禕的職位形同虛設,因為雙方在管理方式以及企業文化上的衝突,最終周鴻禕在 2005 年 5 月,從雅虎辭職。

►啟示:

控制權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創業者僅僅是融資,一定要注意對控制權的行使,這方面做得好的是阿里巴巴和京東,我也有文章講述他們如何用小股權控制公司的。

周鴻禕出賣公司的股權,且讓渡了公司的控制權,最終出走就是必然。 周鴻禕與雅虎的合作沒有贏家。

五、東山再起,融資創業,成功登頂

2006 年,周鴻禕在與雅虎協議一年的競業限制到期之後,重出江湖,公司的名字是奇虎,投資人分別有紅杉資本等四家投的 2000 萬美元首輪風險投資,後來高原資本、紅點投資、紅杉資本、IDG 和 Matrix Partners ,投資陣容可謂強大。

在奇虎成立的初期,因為業務不聚焦,走了不少彎路,按照王功權對奇虎的評價, “你好像做了個新浪,又做了一個百度,同時還做了一個阿里巴巴,你準備和大家同時競爭嗎?你們能同時做這麼多東西嗎?” 這些話對周鴻禕如醍醐灌頂,當頭棒喝。

後來周鴻禕找到殺毒這個突破點,並將之免費,最終 360 笑傲江湖,並於 2011 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啟示:

1、創業者在創業時如果能夠藉助天使投資,並藉助投資者背後的資源,這對於創業者來說,無疑如虎添翼;

2、互聯網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可以迅速做大做強,奠定一統天下的江湖地位;

3、王功權這樣的智囊和外腦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王功權的話對於周鴻禕有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之感,可以讓企業少走彎路;

4、創業企業不是做多,而是做少,找到自己的擅長點,市場的空白點,搶佔客戶的心智資源,不在競爭的紅海中廝殺,跳出紅海,找到藍海,一定可以脫穎而出。

企業家創業如將軍帶兵打仗,打仗之前,謀定而後動。戰場上,刀光劍影,你死我活,企業家創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時枕戈待旦,夜不能寐。

創業九死一生,實屬不易。企業家的成功既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也離不開企業家的努力和堅持、勇氣和魄力,當然有時還有運氣的成分。

周鴻禕的創業經歷,也因為股權設計不當走了不少彎路,交了不少學費,當然這也是很多企業家在成長之路上必須要付出的代價,那我在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走過的彎路,可否成為我們的經驗,我們在創業時不必重蹈覆轍呢?股權設計在公司的發展之中非常重要,希望周鴻禕的股權故事對你有所幫助。

通過 “紅衣教主” 的創業經歷,你又有哪些收穫呢?歡迎在底部留言區和我互動,讓更多的創業者通過你的分享而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