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十足的手工蠟燭,六旬老人歷經風雨40年曾年做蠟燭7.5噸


#最暖團圓年#@頭條圖片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也就是明後天,是中國北方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我們紅紅火火的年俗年味就從“小年”開始吧。在河北井陘縣當地有個講究,從小年開始家家戶戶都要點起小小的紅蠟燭,有的點到初五,有的點到十八,有的更長則需要過二月二。小小的紅蠟燭照亮照映我們紅紅火火的小日子,也迎接鼠年新春的到來。

就在太行山東麓的山區井陘南王莊鄉割髭嶺村鴨莊就有一家手工蠟燭作坊。每年臘月前後是加工和銷售蠟燭的旺季,高同印就和老伴加班加點的忙活起來,這一忙活就是40多年。

高同印的祖先也就是從上世紀初開始學制蠟燭,但受技術和條件影響,做得並不好。上世紀70年代公社牽頭成立了蒼山蠟燭廠,高同印為當時的技術骨幹,期間多次到晉縣向崔姓老藝人、藁城市劉姓老藝人向他們學習討教,技術得到很大改善。80年代蒼山蠟燭廠因故關停,高同印就牽頭接手了蠟燭廠,並且一直經營至今。


高同印的祖先也就是從上世紀初開始學制蠟燭,但受技術和條件影響,做得並不好。上世紀70年代公社牽頭成立了蒼山蠟燭廠,高同印為當時的技術骨幹,期間多次到晉縣向崔姓老藝人、藁城市劉姓老藝人向他們學習討教,技術得到很大改善。80年代蒼山蠟燭廠因故關停,高同印就牽頭接手了蠟燭廠,並且一直經營至今。

在製作蠟燭的過程中,要嚴格把握溫度與溼度的對應,速度與亮度也要掌控好,這就要求做蠟師傅不僅眼疾手快、還要認真專注、手藝嫻熟,只有這樣才能做出一支合格的蠟燭。

人民公社時期的蠟燭包裝。

蠟燭在舊時是主要照明工具,之後用於紅白事、生日宴會、宗教、祭祀活動,逢年過節等。是酒店、飯店等的必備用品,也是普通老百姓日常家庭備用材料。曾經高同印生意好的時候每年可以銷售15000斤,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還有客戶有可能外地購貨的原因,現在每年也就做幾千斤蠟燭。

交流之中高同印和老伴杜二梅訴說著他們的蠟燭“情”,就是這小小的作坊他們把兩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意的難做,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蠟燭路還能走多遠。

儘管如此今年還是新增加了一種供當地年俗活動用的“跑燈蠟”來維持生意。不經意間流露出老夫妻內心對“蠟燭”的不捨。

高同印生產製作的各種蠟燭。

井陘縣盧莊人民公社蠟廠公章。

紅蠟燭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都增添不少喜慶氣氛,燭光中流淌著紅紅火火,透出的是那股子紅火的年味兒,腦海中閃現的是我們記憶中的年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