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2003年12月,改编自美国畅销书作家特蕾西·雪佛兰(Tracy Chevalier)同名小说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在北美上映,成为斯嘉丽·约翰逊的成名作之一。


之所以说是“之一”,是因为斯嘉丽担当女主的《迷失东京》也同期在北美热映,上映时间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还早两个月。这两部电影登陆院线前,先期都在美国特柳赖德山岳电影节(Telluride Film Festival, TFF)进行展映。


凭借这两部电影,当时只有19岁的“寡姐”,从童星晋升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新星。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斯嘉丽两部同年同月首映的成名作


斯嘉丽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的形象,成为对这幅“世界第二”肖像画最经典的模仿。无论后来的致敬甚至恶搞有多少,都无法超越“寡姐”这个版本。斯嘉丽·约翰逊好像就是这位少女本人,从画中走了出来。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电影不仅成就了斯嘉丽经典的银幕形象,还成就了导演、编剧以及原著作者等众多幕后主创。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一共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金球奖和奥斯卡在内的十几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原创配乐等各个领域的奖项提名。这部获得极高赞誉的电影,竟还是导演彼得·韦柏长片处女作。

意淫的意淫的意淫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荷兰画家维米尔1664-1665年创作的一幅油画,被誉为“世界第二”肖像画,因为世界公认的第一当然是《蒙娜丽莎》了。


每一个看过它的赏画人,都会被画中少女勾魂摄魄的眼神,微张的粉嫩嘴唇,位于视觉焦点的珍珠耳环,以及维米尔独特的人像绘画技法强烈吸引,同名小说作者雪佛兰就是其中之一。

雪佛兰女士在美国欧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获得学士学位后,前往英国工作学习。


在欧洲,她接触到维米尔,并被《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所震撼,成了维米尔的铁杆粉丝,立志要亲眼看遍维米尔全部真迹。在英国从事出版传媒工作几年后,雪佛兰进入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攻读创意写作硕士。中国明星江疏影,也毕业于这所大学。


雪佛兰毕业后创作的第二部小说就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原著作者:特蕾西·雪佛兰(Tracy Chevalier)


关于维米尔这位低调艺术大师的相关史料极为稀少,很多研究仅仅是猜测。画中的少女究竟是谁?她和维米尔是什么关系?她到底是富家女还是下层女佣?这幅画是谁订购的?维米尔如何创作出如同iPhone人像摄影一般画作?甚至这幅画的创作时间也存在争议。


这些问题就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始终是个谜。

因为对维米尔的研究从未有定论,给了作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对这幅少女画像的创作机缘,对少女的身份,对少女与维米尔的关系,雪佛兰给出了自己的意淫。而将同名小说改编成电影,又成了对画作的第二次意淫。

出场人物1:少女葛利叶(斯嘉丽·约翰逊 饰)

高颜值纯情少女,职场小白,因为家境贫寒到维米尔绘画公司打工,职位是行政实习生。虽然出身低微,干的是公司打扫卫生的杂活,但对艺术有着天生悟性的少女葛利叶,不仅能理解维米尔的画,还对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暗生出不应有的爱慕之情。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出场人物2:行政部老员工塔妮克(乔安娜·斯坎伦 饰)

看塔妮克的吨位就知道,她在职场靠的绝对不是颜值,埋头苦干型,充满了老员工的油滑世故,抱怨不断。但塔妮克心地还算善良,经常暗中帮助葛利叶。


塔妮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有记载的维米尔家的女佣,选角明显致敬了维米尔另外一幅名作《倒牛奶的女佣》。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出场人物3:维米尔的妻子凯瑟琳娜(埃茜·戴维斯 饰)

凯瑟琳娜不仅是维米尔的老婆,还兼任维米尔绘画公司首席运营官,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在她的监督之下。


所有夫妻店公司都一个样,凯瑟琳娜在电影中被描述为一个嫉妒心极重的老板娘,自己没有审美力却总想插手丈夫的绘画事业,因为一次和维米尔的大吵,被丈夫严禁进入画室,对新来的比自己年轻漂亮的葛利叶处处提防。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出场人物4:维米尔的岳母庭斯(朱迪·帕瑞福特 饰)

原著和电影都还原了历史上维米尔的家庭情况:因父亲画廊生意破产,维米尔是个无房青年,在迎娶了信奉天主教的妻子后,全家都住在属于岳母庭斯的房子里,是个倒插门。


虽然维米尔全公司的收入都仰仗着画家的画笔,但庭斯是公司的老板兼首席财务官和销售总监,掌管着公司财政大权和销售渠道,是个唯利是图、极其吝啬老女人。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出场人物5:画家维米尔(科林·费尔斯 饰)

画家维米尔由科林·费尔斯出演。一向以英国绅士形象迷倒女粉丝的科林,在电影中形象突破很大,留起长发,还原了这位荷兰艺术大师的风采。维米尔低调专注,不善与权贵逢迎,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艺术创作,历史上的维米尔也确实如此。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出场人物6:屠户彼得(基里安·墨菲 饰)

彼得对少女葛利叶一见钟情,他也有一家小公司,主营肉类加工。彼得极力劝说葛利叶不要对维米尔这种高级公司有什么打算,还是自己的屠夫公司更适合出身卑贱的葛利叶。自己的职业虽然不像维米尔那么高大上,但也能过个小日子。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出场人物7:客户范·鲁伊文(汤姆·威尔金森 饰)

历史上的彼得·克莱兹·范·鲁伊文是代尔夫特城的富人,职业是家庭教师。艺术史学家猜测范·鲁伊文可能就是维米尔的资助人,也就是画家的长期买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也极有可能是他定制的。


这种只为定向买主提供定制画作的传统在当时欧洲并不少见,是画家获得稳定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和绝大多数甲方一样,电影中的客户范·鲁伊文骄横跋扈,而且是个老色鬼。虽然他性骚扰了实习生葛利叶,但维米尔和岳母庭斯都没有办法,毕竟是金主。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出场人物8:公司里的小人

维米尔最大的一个孩子,和凯瑟琳娜一样暗暗记恨新来的美女葛利叶,就像公司里暗箭伤人的小人。虽然没有明确和老板娘凯瑟琳娜站队,但背地里没少给葛利叶使坏。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如果对原著再意淫一次,《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就好像一个公司傻白甜实习生上位的故事。只不过原著作者并没有让两人最终走在一起,而是成全了一幅世界名画。

家境贫寒的少女葛利叶只身离家,来到大城市代尔夫特知名公司维米尔画室打工。干的是打扫房间、洗衣做饭的行政后勤工作,但在打扫维米尔画室时,展现了过人的艺术理解力,从而成功引起CEO维米尔的注意。维米尔让葛利叶慢慢减少没有技术含量的杂活,转而帮助他调制颜料,逐渐成了维米尔的业务助理。

在和CEO维米尔的多次暧昧交流后,两人之间渐生情愫,当然这种感情是不可能发生,也不会有结果,葛利叶和维米尔都深知这一点。两人只是在画室克制地交谈,偶尔在调颜料或观察暗箱时有点肌肤之亲。

办公室恋情藏不过三天,更何况是夫妻店。葛利叶和维米尔的暧昧关系很快就传遍了全代尔夫特城,小人传闲话、告黑状,老员工塔妮克和肉食公司的彼得都劝葛利叶:不要痴心妄想。老板娘凯瑟琳娜更是妒火中烧,一个打扫卫生的年轻小姑娘天天在自己老公的办公室里忙,而自己连半步都进不去。

大画家与少女搞暧昧这种八卦,也传到客户范·鲁伊文耳朵里。利用一次宴请的机会,范·鲁伊文亲眼见到葛利叶,发现果然是个美女。老色鬼本来想直接挖葛利叶来自己公司,以便于继续深入培养。经过谈判,葛利叶可以留在维米尔公司,但维米尔要把少女画下来卖给范·鲁伊文,让老色鬼在暗室里永久密藏和意淫。

从未当过模特的葛利叶有些不适应,维米尔的创作也陷入僵局。经过不断思考和观察,构图和用光大师维米尔找到这幅画的秘钥——珍珠耳环。只有让葛利叶戴上珍珠耳环,整幅画面的构图才能产生视觉焦点,光也能找到亮点。

岳母庭斯为了把画卖给范·鲁伊文,出卖了自己的女儿,她亲手把自己女儿的珍珠耳环交给葛利叶用于完成画作。在画室,葛利叶和维米尔共同演绎了电影史上最为暧昧的一幕,这一幕背后的情欲暗喻不言而喻。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耳洞扎透,维米尔的精神出轨,葛利叶的精神贞操被破。不同阶层的两人虽然灵魂可以交流,但肉体却注定不能在一起。画家只能把少女既纯洁又挑逗的样子留在画里,一幅惊世之作就这样诞生了。

女性情欲的觉醒

雪佛兰作为一位女性作家,赋予画中少女直面欲望、追求自我的意义。


这部电影没有一个情色镜头,斯嘉丽甚至连头发都没露出几秒钟,但仍然可以感受到满屏的情欲。电影中滴水的抹布、燃烧的蜡烛、指尖的轻触、捣碎矿石颜料的石杵……都是对情欲的暗示。

通过葛利叶与维米尔相互克制的接触,在次文本中传达出少女爱欲的觉醒,电影也完全忠实于原著。雪佛兰借小说人物,传达了女性情欲觉醒的声音。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电影并不是在原著成为畅销书之后才被改编。相反,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出版前,同名电影的计划就已经启动。


和雪佛兰同一代理机构的女编剧奥莉薇亚·黑特理德(Olivia Hetreed)提前看过书稿,被小说主人公葛利叶的独立精神所感动,眼前立刻浮现出电影的画面。奥莉薇亚希望雪佛兰能将版权出售,由身为制片人的丈夫安迪·帕特森(Andy Paterson)进行制作,自己负责改编剧本。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制片人安迪·帕特森和编剧奥莉薇亚·黑特理德夫妇


一开始,雪佛兰对小说改编成电影持谨慎态度。但编剧和制片人向她保证,这部小说不会被改编成好莱坞式的烂俗爱情片,不靠床戏来博眼球,葛利叶和维米尔甚至不会接吻。


同时,编剧奥莉薇亚也拒绝了米拉麦克斯公司(Miramax Films)让葛利叶进行旁白的提议,因为这样又会流于呆板的文学叙事,降低电影的可看性。

最终奥莉薇亚的一句话打动了雪佛兰,同样作为女性创作者,她们希望的是“少女葛利叶情欲的觉醒”,进而勇敢面对。

电影开拍前,导演人选是曾经执导过经典爱情喜剧《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迈克·内威尔(Mike Newell),内威尔心目中葛利叶的理想人选是凯特·哈德森(Kate Hudson)。凯特当时已经凭借《几近成名》成名,而导演的名气也比后来的韦柏不知大上多少倍。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你能想象葛利叶由凯特饰演吗?


不知什么原因,凯特最终放弃出演这部电影,内威尔也没有拿到执导筒,制片方最终聘用了全无长片电影导演经验的韦柏。


据韦柏自己透露,他一共面试了近150个女演员,最终敲定由斯嘉丽来演葛利叶。虽然我们无法断定斯嘉丽一定比凯特更适合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但当时都是新人的斯嘉丽和韦柏没有让全世界失望,完美诠释了这幅惊艳画作背后的故事。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斯嘉丽和导演韦柏


摄影和布光让油画活起来

电影从来都不是靠导演或明星一个人完成的作品,能被称为“经典”的电影更是如此。


我们很难衡量一部电影到底谁的贡献更大,制片、导演和编剧固然能起到决定作用,但剪辑、配乐、特效甚至美术,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部电影的好坏。电影除了有斯嘉丽的惊艳,摄影和配乐也让维米尔的油画鲜活起来。

欣赏一幅古典油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揣摩画家对光线的掌控,维米尔也是一位用光大师,甚至是一种视觉实验。如果想要在电影中还原这位用光大师的创作过程,对摄影技术,尤其是布光的挑战极大。

电影光线的营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片场工作人员和演员等待最久的,往往就是灯光。只有布光达到完美,一切拍摄工作才能进行。

从电影获得十几项奖项提名来看,摄影分别获得了美国奥斯卡和英国学院奖的认可。


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掌镜的是葡萄牙摄影大师爱德华多·塞拉(Eduardo Serra)。在为这部电影掌镜之前,爱德华多就已经凭借《鸽之翼》获得过一次奥斯卡提名。


《鸽之翼》拍摄于水城威尼斯,和代尔夫特城水系环绕的场面调度非常类似。《鸽之翼》中光线的运用也十分精妙,被水面波光反射而更加复杂的自然光,以及层次分明的室内布光,让电影有了如同油画般的质感。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正需要这样的摄影。为了完成这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导演和摄影经常跑到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观看维米尔的原画,然后再回到片场进行模拟。电影中很多镜头,仿佛就是画作捕捉的一瞬间的延续。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在搬运成像暗箱这个镜头中,导演通过摄影、布光和构图传达出惊人的信息量:


在这个俯视角度镜头中,摄影机代替的是维米尔的眼睛。光源来自于窗户,画面中最亮的是维米尔画画时用的利器成像暗箱,次亮的是在画家眼中重要性逐渐提升的葛利叶,说明这两件“物品”对画家都十分重要,并且在画家的掌控之中。


观众的视觉化身维米尔的视觉,观看的焦点会在成像暗箱和少女上来回游移,体会此时维米尔的心理。另外,更为有趣的,我们可以看到镜头中葛利叶所面向并注视的焦点,也是成像暗箱。这不仅强调了这场戏以及接下来的剧情,成像暗箱是一件重要的物品,也展现出葛利叶对于艺术的敏感。虽然正在扫地,但这样一件绘画神奇立刻引起了葛利叶的注意,而这一切也都被维米尔看在眼里。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再举个例子,画家妻子凯瑟琳娜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布光给这一角色近似于过度曝光的亮度。这种亮度一点也没有映衬出维米尔夫人的美,反而特别刺眼和突兀。


通过这种高调光,我们能清楚地接收到作者对人物的褒贬。凯瑟琳娜虽然是一个皮肤白皙的美女,但强烈地白光让我们看到她内心的苍白空洞。作者好像在说,这女人一点也不懂艺术,只有一颗犀利刻薄的嫉妒心。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电影在摄影角度方面没有太多花样,在开始和结束有一组相互呼应的俯视镜头,算是形式感和喻意很强的镜头,暗示出卑微的少女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电影开始后不久,葛利叶只身前往维米尔家,镜头特意以俯视角度停在葛利叶位于一块类似罗盘的小广场。少女东张西望,无助而又迷茫,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只能听从命运的操纵。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电影结尾,葛利叶被赶出维米尔的家,仍然经过这个如命运罗盘的广场。虽然依旧是俯视,依旧被命运控制着,但少女的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她知道自己和维米尔根本没有可能,只能选择接受,并果断地与这一段经历诀别。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谜一样的画家,谜一样的画

无论是科学领域还是思想文艺领域,历史上的大师大概分成两种:一种是像雨果、达尔文这种经历丰富到处跑的旅行达人;另一种就是像哲学家康德这样的宅男,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家乡,但也创造出极高的成就。

约翰内斯·维米尔属于后者。

因为维米尔的低调,以及仅为有限特定的客户画画,历史上对他的记载非常有限。如果不是后来法国大革命、一战、二战这几次把欧洲闹得翻天覆地的大事,维米尔的画作可能还在私人画室不见天日。

维米尔生平和他的画作一直都存在着很多谜团,比如:

Q:维米尔生平如何?

A:

维米尔生于1632年死于1675年,去世时只有43岁,留下了妻子和11个孩子,还给妻子留下巨额债务。当时因荷兰和法国的战争导致维米尔的画根本卖不出去,本来就已经十分拮据的家庭最终走向破产。


电影中对这些都有所涉及,比如维米尔对富人的不屑,岳母庭斯的吝啬,还有邻居的破产,都表现了当时代尔夫特和维米尔家庭的情况。

维米尔早期的经历也有很多空白,虽然我们知道他出生于画商家庭,二十出头就在代尔夫特圣路加公会注册成职业画家。同在代尔夫特注册的知名画家还有伦勃朗的徒弟法布里蒂乌斯,有人说维米尔是和他学习的绘画,不过也缺乏可信的证据。


但可以肯定维米尔认识法布里蒂乌斯,他具体和谁学的画,在哪儿学的画,都无从得知。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维米尔墓:荷兰代尔夫特老教堂


Q:维米尔用过成像暗箱就是骗子?

A:

艺术史学界公认的维米尔的作品,在34-36幅之间,场景基本都在他的画室,光源从左侧射入房间,构图和用光基本都类似。正是注意到这些,美国的一位技术宅Tim Jenison花了十几年时间用成像暗箱复制出维米尔的画作,还拍了一部纪录片叫Tim's Vermeer,用来揭示自己发现的所谓“惊天秘密”。

小学生物课本里提到的显微镜的发明者——荷兰人列文虎克,他不仅是维米尔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精英,他还是维米尔的朋友和同乡,甚至是邻居,两个人交往很密切。


可以说,维米尔不仅使用成像暗箱作画,他应该还是当时最先进的成像暗箱技术的掌握者和研究者。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电影中维米尔在暗箱的帮助下创作《拿水罐的年轻女子》


但是,如果仅凭维米尔使用光学仪器来辅助作画,就说他不是个艺术家,那么历史上很多画家都可以被除名了。


艺术史学界研究,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得就对小孔成像方面的知识有过论述。11世纪伊拉克数学家伊本·阿尔哈赞率先利用此原理,实践出成像暗箱最早的实操版本。


后来达·芬奇、开普勒都对这种光学现象做过研究。在古代,画家与科学家的分野并不像现在这样明显,绘画在当时也被看作一门技术,搞绘画的维米尔在光学和制图学方面钻研得也很深入。

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的年代,成像暗箱起到辅助绘画的作用。技术的使用,并不能抹杀画家对艺术史的贡献。

最后再来说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

这幅画在网络上有很多恶搞表情包,其实这并不代表对经典的不尊重,相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本身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表情包。

严格意义上分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并不是我们认为的“肖像画”,而是一幅自16世纪末以来被荷兰画家称为“tronie”的画,翻译过来就是一幅带表情的头像画。


这幅头像画的实际尺寸不大,仅有差不多A4纸大小,原作的实际视觉效果还要更小一些。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这幅画现藏于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面对这幅画,你会一下被少女的面容吸引住,她的眼神直接看向你,虽然这种对视并不符合当时荷兰的礼俗,被视为是轻浮的表现。


但这一眼好像故意是在挑逗观看她的人,再加上粉嫩嘴唇暗含的“吻”的主题,你会完全被她迷住。背景一片漆黑,如同现在苹果手机的人像摄影功能,完全突出了少女明亮的黄蓝色头巾和珍珠耳环。《维米尔》一书的作者让·布兰科说:

“维米尔把用模糊轮廓线勾勒的轮廓都抹掉了,从而产生一种模糊的感觉,荷兰当时的画家称此技法为“模糊视界”。要是依照摄影师的说法,这就是一种“模糊”或“抖动”效果,这种效果给人一种不完美,甚至是意外失误的感觉,仿佛观画人只是对这画面偷偷瞧上一眼,还没来得及仔细“调整好焦距”似的。这种不完美的图像还让人产生一种“这幅油画尚未画完”的幻觉。这种即兴构图的效果要达到一个双重目标:既要让观画人参与进来,还要赋予画中人物以生气、活力及气质。”

同时,为了能满足更多观画人的审美,维米尔又把少女的个性做了模糊化处理,把所有可能认出这少女身份的特征全都抹去。


少女代表了一种具有典范的美感,而并非代表了自己。


维米尔的野心在于,他并不仅仅是为了这位少女或者买画人而创作,他通过自己的画作树立一种美的典范,让所有看到这幅画的人都能产生审美享受。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先来看看她的成名作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原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