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大娘3亩地种20多种农作物,比宝妈赚得多,老人:干不几天喽


腊月二十二,午后2点多,大部分摊贩早已收摊儿回家,集市上的路人更是寥寥无几。在农村,老农们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几十年如一日的劳作在田地间,用他们的话来说,只要能动弹,就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76岁的高大娘,小老伴儿1岁,因大爷身体不允许,家中所有重活儿累活儿全部落在大娘一人身上。大娘育有一子一女,虽说过的都挺宽裕,但都有各自的事业,逢年过节回家团圆,平时只有老两口相依相伴。

高大娘18岁时嫁给了高大爷,老两口已携手走过58载,高大娘为人热情外向,喜欢看热闹串门唠嗑,几十年为村里村外20多个年轻人保媒,而大爷则憨厚少语,年轻时只知道低头干活,偶尔会对大娘发脾气,或许是因二老的性格不同,以致老两口的日常生活轨迹也是迥异。

在老家,老一辈人称家中女人为“锅台转”,也就是说,家庭主妇一辈子要与锅台打交道,不大的灶台便是家庭主妇一辈子离不开的大舞台,生儿育女、洗洗涮涮,在袅袅炊烟中养大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主外赚钱则是男人的事,或许是因为老传统的影响,女人没有多少地位,除了干活儿还是干吧。

高大娘说,现在社会真好,女人也可以赚钱养家,地位也随之发生了不少的变化,高大娘坚持种着3亩口粮地,1亩地的花生、剩余2亩高粱、谷子、各种豆类、蔓菁、黄米、时令蔬菜等等20多种农作物轮换着种植,为了增加些收入,老人晚年自学了制作大笤帚、穿盖帘,将种植的高粱全部利用,大笤帚卖20元一把,盖帘儿卖12元。

老人在酱缸里腌制的咸菜疙瘩,除自给自足外,品相好些的便带集市上卖零花钱,咸菜疙瘩卖5元钱2斤。老人说,人勤地不懒,3亩地一年下来不闲着,年入3万元不成问题,比村里宝妈们在商场做售货员赚的要多,售货员站立一天,每月给1800元的工资,还要被管制,老人觉得自己种地算得上是一桩美事儿。


高大娘每天天还未亮便要起床做饭,吃过简单的饭菜,屋里屋外打理干净便会来集市摆摊儿,严寒酷暑,老人早已习惯,用老人的话来说,夏天少穿点,冬天多捂点,集市上不收摊位费,卖出的就是净赚,没有比这再美的事了。

“大娘,这些花生为啥不用机器脱粒呢?”“机器脱粒虽说咱不花钱,但咱没有花生皮烧啊,再说了,手剥的每斤可以多卖上5、6分钱,咱老百姓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哪哪儿都要浪费掉,咱还赚个啥呀。”大娘边剥着手中的花生边说着。

“再想干,年后也干不了喽,近百岁的婆婆年后该轮我家需要照料,百善孝为先,在农村,更要讲究这个善字,多大的事儿也没有孝敬老人重要。”在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们,长年累月在舍不得的土地上劳作、挥洒每一滴汗水,脸上的皱纹、粗糙的双手,他们不再年轻。愿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