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異物,咳不出,咽不下!劉渡舟的經驗可幫大忙

嗓子總覺得有異物,咳不出、咽不下,這種症狀大家都有所耳聞。在某藥品廣告的宣傳下,遇到這種症狀,大家總會覺得是慢性咽炎在作怪,其實不然。這種症狀可能是由於情志引起的!

今天的文章,來自劉渡舟先生的醫案。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症狀該如何治療吧——

咽喉異物,咳不出,咽不下!劉渡舟的經驗可幫大忙

[原文]

王某,女,37歲,住北京西城區。1994年8月29日初診。患者性格內向,素日寡言少語,喜獨處而不善與人交往。因家庭瑣事煩思憂慮,導致情緒不穩,時悲時恐,悲則欲哭,恐則如人將捕之狀。更為痛苦者,自覺有一膠凍塊物哽噎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慌,胸悶,頭目眩暈,失眠,食少,噁心嘔吐,大便日行二次,舌苔白,脈沉弦而滑。

[研讀]

從醫案中看出,患者的主要症狀為自覺有一膠凍塊物哽噎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伴有心慌,胸悶,頭目眩暈,失眠,食少,噁心嘔吐,大便日行二次,舌苔白,脈沉弦而滑,為情志所致。

《醫宗金鑑》雲:“咽中如有炙臠,謂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氣病也。”此病得於七情鬱氣,凝涎而生。

咽喉異物,咳不出,咽不下!劉渡舟的經驗可幫大忙

患者的主要症狀與梅核氣相符。梅核氣是指咽喉中有異物感,但不影響進食為特徵的病症,如梅核塞於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時發時止為其特徵。西醫稱為咽異感症,又常被診為咽部神經官能症,或稱咽癔症、癔球。該病多發於壯年人,以女性居多。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篇雲:“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這條講的是,婦人咽中如有異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就是半夏厚朴湯證,當用半夏厚朴湯治療。

那麼,這種異物怎麼產生的呢?明·徐彬《金匱要略論注》雲:氣為積寒所傷,不與血和,血中之氣溢而浮於咽中,得水溼之氣而凝結難移。婦人血分受寒,多積冷結氣,最易得此病,而男子間有之。藥用半夏厚朴湯,半夏降逆氣,厚朴兼散結,故主之;姜、苓宣至高之滯而下其溼;蘇葉味辛氣香,色紫性溼,能人陰和血而兼歸氣於血,則氣與血和,不復上浮也。

咽喉異物,咳不出,咽不下!劉渡舟的經驗可幫大忙

清·陳元犀《金匱方歌括》雲:蓋婦人氣鬱居多,或偶感客邪,依痰凝結,窒塞咽中,如有炙臠狀。後人以此湯變其分兩,治胸腹滿悶嘔逆等症,名七氣湯,以治七情之病。

以此看來,梅核氣確是情志所致,所以女子多得。既然病從情志而來,自然影響其睡眠、飲食、胃口等,因此患者除了梅核氣症狀外,還伴有胸悶、失眠、食少、噁心嘔吐等症。

綜上所述,患者應為半夏厚朴湯證。湯方: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幹蘇葉二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服用後還用其他症狀,則需進行下一步的辨證施治。

咽喉異物,咳不出,咽不下!劉渡舟的經驗可幫大忙

[原文]

辨為肝膽氣機不疏,痰氣交鬱於上之“梅核氣”病。治當疏肝解鬱,化痰開結。方用柴胡半夏厚朴湯:柴胡16克,黃芩6克,半夏15克,生薑10克,黨參8克,炙甘草8克,大棗7枚,厚朴14克,紫蘇8克,茯苓20克。服藥七劑,咽喉哽噎消失,情緒逐漸穩定,諸症漸愈。繼服逍遙丸疏肝補血,以善其後。

[研讀]

醫案中醫生開出的是半夏厚朴湯合小柴胡湯。筆者認為,當先用半夏厚朴湯更為穩妥,若服用了半夏厚朴湯後仍有噁心嘔吐胸悶等症,再考慮用小柴胡湯也不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