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西農民文林,70歲,種10畝菜日銷售500斤,凌晨3點起床送貨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文林,今年70歲,是山西垣曲長直鄉前青村農民,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這一輩子沒離開過農村,我家裡有10畝多地,30多年來,我和老伴靠種菜賣菜過上了好日子。

我家6口人,老伴、兒子、兒媳、一個孫子和一個孫女,孫孫在成都航空學院讀大學三年級,孫女上初中一年級,女兒已出嫁,現在縣城超市打工,一家人和和睦睦,兒女、兒媳都很孝順,我家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我是土生土長的垣曲人,從小受父輩影響愛吃和菜乾粸,大家都知道,垣曲人愛吃和菜,每年初冬,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做和菜的習慣,每家都有一個做和菜的陶瓷大甕,做一甕和菜,能吃到來年開春甚至初夏。

10畝中有4畝是流轉村裡別人的土地,每年我和老伴倆種有黃瓜、辣椒、白菜和芥菜等,種菜也看市場變化,市場好了能賣個好價格,前年,我種的1畝香菜,沒想到賣了8000多元。

我和老伴除了種菜,另外用芥菜加工和菜,給縣城食堂、飯店和蔬菜市場送貨,每年的農曆7月15到10月底,是我最忙的時候,這3個月裡,最少要加工5萬斤和菜,這一項能賺5萬多元。

做和菜前,我和老伴要把收回來的芥菜和莖葉分離後洗淨,颳去芥疙瘩上的土皮,然後放置晾乾,然後用自動切菜機把芥菜疙瘩切成絲,把莖葉切成小丁,然後按比例混合在一起。

芥菜絲和莖葉丁混合好後裝入無菌的陶瓷甕裡用力夯實,找一塊橢圓形的石頭洗淨壓在上面,最後倒入清水開始醃製發酵,當然,是自然發酵。

我在做和菜上一點都不馬虎,不坑人,用良心做菜,用行動做人。我做的和菜不加任何作料以及添加劑和食鹽,這樣能保持味道的純正,又能保障和菜不變質,淹制需要20多天,然後才能食用,為了自己心裡有數,我每天要觀察每個甕裡和菜的發酵情況,並在甕上面標上封存日期和記號。

30多年來,我每天凌晨3點半起床開著小三輪去縣城農貿市場趕早市送菜賣菜,一個來回20多里地,無論颳風下雨,從未間斷過。

城裡人吃慣了我家做的和菜,我經常往社區食堂以及縣城各大飯店送菜,在初冬時節,一天最少送500斤和菜,最多時候2000多斤,每天睡覺休息時間不足5個小時。

我兒子兒媳都很孝敬老人,他們在附近的廠子裡上班,下班回來後總也不閒著,午飯時間了,看到我和老伴還忙著在加工和菜,顧不上休息就上前幫忙。

這是我家的樓房,你看,和城裡人住的沒啥區別,這都是靠種菜蓋起的樓房,這些年來,每年收入10多萬,我老漢今年70歲了,這一輩子總結一句話:人不要怕窮,只要你肯幹,老天不會虧你,懶漢換不來幸福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