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航母不加長以適應“重型艦載機”的起飛?

大牙


為什麼要加長?現在的航母難道不能讓重型艦載機起飛麼?目前世界上的艦載機,我們的殲-15應該算得上是最大的艦載機了吧,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32噸,還不是在遼寧艦上想飛就飛?要知道遼寧艦航母可是沒有彈射系統的,採取的是滑躍式起飛方式,即使是這樣,殲-15不仍然可以在遼寧艦上順利起飛?


不知道題主是怎麼定義重型艦載機的,如果按照常用的習慣去定義,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的怎麼也稱得上是重型戰鬥機了吧,除了我們的殲-15以外,美軍的“超級塑料蟲”(F/A-18E/F)最大起飛重量也超過了29.9噸,接近30噸了,把超級塑料蟲稱為重型艦載機應該也不為過(自身空中小,但是載彈量大),或者再看看曾經的F-14“雄貓”,其最大起飛重量接近34噸,比殲-15還要大,而且人家在上世紀70年代就上艦了,在那個年代航母上就能正常起飛這種級別的重型艦載機,為什麼會有航母不加長甲板就不能適應重型艦載機起飛這種想法?


所以,對於現在的航母來說,根本就沒必要繼續加長、加大甲板,因為不管是採取彈射起飛還是滑躍起飛的方式,都已經可以徹底保證今天各型艦載機的正常起降了,而且加長甲板也就意味著要把航母造大,整個排水量都得上去,這樣一來,牽涉到的東西就多了,首先是動力,航母的體量一大,還想要保證一樣的高速(30節以上),那麼所需的動力可能就是指數級翻倍,這樣一來,維護一艘航母的費用同樣也是指數級翻倍;其次,現階段材料的問題,航母是一種戰爭兵器,不能拿民用船舶來對比,兩者在設計之初的性能要求就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航母必須要有更強大的抗損性能,以便在複雜海況以及戰爭條件下還能正常工作,所以,一些民用領域油輪能造幾十萬噸,但是航母絕對不可能造那麼大的(除非目前的材料學有了極大的突破),為什麼?


舉個例子,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80萬噸的油輪,其本身的自重(即淨排水量)可能只有20多萬噸,比如82.5萬噸的“諾克·耐維斯號”油輪,自重才26萬噸,兩者間相差了三倍都不止,但如果是一艘航母呢?航母的自重與滿載排水量之間的差距通常是不超過20%的,也就是說,一艘滿載排水量10萬噸的航母,其本身的自重就大於8萬噸了,所以,你要是想把航母造的更長,排水量更大,比如20萬噸,那麼航母的自重排水量就超過了16萬噸,這樣一來,對建造航母的材料的強度要求也就更加高了!


最後一點,就是甲板並不是越長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以目前的自動化水平,美軍那10萬噸級排水量航母的甲板面積應該就是最合適的了(甲板需不需要加成美軍心裡早就有數),可以保證一個最佳的作戰效率以及甲板單位面積保障效率,如果甲板繼續加長、加大,那麼地勤人員以及各種輔助設別的數量也就需要更多,這樣一來,設備間的調度和地勤人員之間的安排就會更加的複雜繁瑣,最終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影響航母的作戰效率,因此,為什麼不加長甲板?因為沒必要,有必要的話美軍早就這麼做了!


哨兵ZH


現代航母由於甲板和彈射器的限制,能起飛的最大重量飛機也不過30噸級的重型戰鬥機以及預警機,再大噸位的飛機,航母表示我也木有辦法啊,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加長航母用來起降諸如轟炸機、戰略運輸機等重型乃至超重型飛機以增強航母的威懾力和戰鬥力呢?

這件事想想就好,千萬別當真

加長跑道起降大型飛機,這個夢我估計全世界航母大國都做過,但是看完下面這組數據他們的夢就都醒了!美國B52轟炸機空重83噸,滿載起飛重量220噸,起飛滑跑距離2900米,著陸滑跑距離1615米。俄羅斯圖160超音速轟炸機空重120噸,滿載起飛重量275噸,起飛滑跑距離2200米,著陸滑跑距離1600米。你想要把這些飛機裝上航母?這麼重的玩意兒可用不了彈射器,那麼你把航母設計成兩千多米長,一百多米寬的長條?

且不說因為金屬內部的應力,五百米已經是人類建造船隻所能達到的極限(最長的是一艘新加坡遊輪,貌似458米長),超過這個長度的船隻,不用你開,你稍微動一下估計就散架解體了,更別說起飛飛機了。兩千多米的船,長瘦長瘦的,長得跟苗條似的,到了海里你確保它不會翻船?這麼重的重量得耗費多少特種鋼材,有幾個國家能承受的起?發動機拖著這麼個大玩意在海里走,別說是雷達,就是天上的衛星也把你看的一清二楚,到時候就這笨重的身材,逃命都比不過人家,只能等死!基於以上原因,勸樓主放棄這種想法!



技術的問題可以解決,但是沒有現實需求

也許我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屬於技術問題,如果下巨資研發,興許也能解決,但是更悲劇的是在現實中其實沒有這種需求。重型飛機主要是轟炸機加油機運輸機這三類,而越是重型的飛機,往往航程越遠,特別是轟炸機,動不動就是全球作戰,如果要調用這些飛機,憑藉他們超遠的航程,直接從陸地起飛也能支援作戰,沒必要停在航母上佔據寶貴的空間。而且航母上的飛機許多都是多面手,對地轟炸、空戰、反艦樣樣精通,並不需要再來更重型的專一功能飛機來班門弄斧,這就是現有航母基本都是兩三百米,排水量也都是在十萬噸上下的原因所在。



軍武吐槽君


圖為雙體航母想象圖

航母甲板如果延展到1000米長,把噸位控制在20-30萬噸也是可以做出來的,因為當航母甲板達到1000-1500米足以起降絕大多數陸基、海基各型重型戰機,但這僅僅在理論層面可行,在現實中不可行。

航母三角整備區

圖為多角度航母照片

航母甲板上的指揮塔前部有個三角整備區,分別由航母前段平直甲板、彈射滑道和繫泊區組成。如果航母甲板被加的過長就會大大增加三角整備區的面積,三角整備區被增大之後航母的起飛區和降落區就不能夠達到相切的科學佈局,對於短距起飛的艦載戰機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障礙,這樣就不能保證艦載機的安全起降,因為艦載機之間會互相干擾。

航母動力系統

圖為航母反應堆

按目前美國最先進的核動力系統為基準,短期內也不可能直接匹配20-30萬噸級甚至更大噸位的航空母艦,因為噸位增大,特種鋼材使用量也會增多,一方面增加了航母的造假成本和自重,二方面對動力系統的要求變的極高,由此可以得出,大噸位航母至少不適用於當下全球現狀。

航母空間及能源消耗

圖為F/A-18“超級大黃蜂”彈射起飛瞬間

按照美國的F/A-18“超級大黃蜂”為例,在航母上單純的起飛和降落一次消耗燃油約10噸,約合5萬美元(約合34.2萬人民幣),F/A-18最大內部載油量約為6.5噸,外掛最大載油量約7.4噸。

圖為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結構

美國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大約可攜帶9000-10000噸燃油,彈藥約為3000噸,全部用完僅需艦載機出勤約100次即可,一個整編航母編隊的全部後勤補給(含補給艦)最多會在15天內消耗完畢。

圖為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彈藥吊裝內部照

如果航母甲板和噸位放大數倍之後,即使可以增大燃油、彈藥等攜帶量,但成本卻難以控制,效費比極高,不科學!


墨墨觀察


航空母艦為什麼不拉長以適應重型艦載機的起飛要求呢?誰說現代航空母艦沒有被拉長來著?

同為6萬噸級航空母艦的庫茲涅佐夫級和,伊麗莎白女王級相比,庫茲涅佐夫比伊麗莎白女王級要長的多。




六萬噸庫茲涅佐夫級和十萬噸級的福特級航母相差無幾,這可是4萬噸的差距呀。一個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噸位都有了,但是這倆長度差不多,不就是因為庫茲涅佐夫級的設計目標是起飛su33艦載戰鬥機嗎?而且他又是滑躍起飛,所以甲板得拉長一點。然後就導致了庫茲涅佐夫出了名的長(機庫小,但是足以塞上幾十個戰鬥機了,再加上重型戰鬥機靈活性強的多,所以蘇聯人覺得這個取捨值得)

至於主要起飛f35b艦載戰鬥機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這甲板長度和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差不多。所以這差距還是挺明顯的吧

因為f35的短距起降能力很好,所以,飛行甲板短點就短點,影響沒多大。更重要的是還能多帶點飛機呀。


嘯鷹評


現代航母重型制空戰機起飛重量已然超過30t了,這個體量即使空軍戰鬥機也不能說是輕型了,所以首先,航母是一直有重型戰機駐艦的,當然,這裡所說的駐紮重戰的只是特指美中俄三國的航母,既然說重型艦載機,其他就不討論了,那問題是為什麼不“加長”,那“加長”又為哪般呢?我猜測題主的意思是希望用長度,減省阻攔,彈射的高投入,高風險的做派,其實這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感興趣可以找找張召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局座關於浮島式戰機平臺的論述,為什麼我不將其表述為航母,因為超長“艦體”的浮島式結構,已經脫離了航母的一些定義,那種幾千米長度,幾百米寬度的浮島式結構,已經不是通常意義的船體,而是漂浮的超級基地,這種超級結構已經超過了目前艦船推進技術的極限,不可能達到類是當前航母的推進速度,而航母之所以稱之為航母,就在於其本身代表這個星球最高效投送常規打擊的能力,其中就包括其超級機動能力,沒見過航母飛奔的人估計很難想象一坨十幾萬噸的鋼甲鐵獸以70-80km的速度在大洋上飛速奔馳的駭人場景,那就是這個星球霸主雄霸天下的屠刀,不僅斷玉分金,還動如脫兔,以九霄雷霆之勢穿還宇內,今天你在此處畫地為牢,排拒他來,明日哦,這十幾萬噸的巨鐵就攜鬼魅般的戰鷹送來霸主鐵血問候,這種時效性哪裡是慢悠悠,溫吞吞的超長平臺可以比擬的,要知道霸主是以十幾艘航母為基礎稱霸天下的,折算在航率除3,撐死美帝實時在線的航母也就區區3-4艘,這樣的基數,即使和平時期都能跑死,何況戰時,既要保持高效機動性,過於長,寬,大的體形都是不合適的,這麼說吧,以人類工程科技極限值計算,美帝航母就是現階段人類航母科技可達的極限邊疆,是工程極限值的最高展現,美帝並沒有刻意的縮減航母的尺寸,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儘量造得更大更強,以拋離後來的追趕者,但以目前人類工程科技的極限值,摺合對沖的結果就是想著我們看見的超級航母。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是否讓人滿意。


黃軒28


加長?你要搞到一千多米長嗎?

重型艦載機起降性能是很好的,300米距離絕對可以起飛,但是艦載機是要作戰的,要作戰就要多帶油料和彈藥,那麼這些負載才是艦載機的性能的體現。

航母是以艦載機為武器的作戰裝備,那麼曉偉分析自然艦載機能力越強越好,艦載機掛載的東西越多那麼多任務能力越強、持續作戰能力越強、作戰半徑越大,所以說在沒有彈射器的情況下,延長跑道是一種思路。



但是這種思路有以下問題點,第一個問題就是成本問題,你延長了搭載的戰鬥機更多,是不是總的成本增加好幾倍?

第二個問題,隱蔽性問題,本來航母就是目標很大的軍艦,你搞到1000多米那不是更容易被發現?

第三個問題,技術性問題,這麼大的航母請問怎樣設計?動力怎麼解決?

第四個問題,作戰角度的問題,你航母這麼大行動是不是不便?再者甲板面積大是不是更容易被擊中?(打航母不需要打沉,破壞跑道即可)



以現在的技術實力,造出這種航母可行,但是動力系統不行,無法高速移動。並且由於甲板面積增加更容易被導彈擊中,先進彈道導彈的精度都沒這麼差。總得來說如果加長的特別長,那麼這種航母可以作為海上基地,用於防守和補寄如果用於進攻,那麼緩慢的移速使得威脅大大增加,連常規潛艇都能造成巨大威脅。


李曉偉


航空母艦的問題之前已經解釋過很多回了,那你既然說到這個重型艦載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問題,那就得說起兩種起飛方式。

一種是滑躍式起飛,也就是航空母艦的前甲板有一個角度的小破飛機,通過這個小坡減少他起飛的距離,然後等到飛機上涼到一定高度,經過一定時間的下沉以後,達到初速度,然後飛機起飛。

這樣的起飛方式確實能夠達到你所說的增加航空母艦的長度,然後增加飛機起飛的長度,讓飛機起飛的時候能夠更加具有穩定性,以此達到重型艦載機也能夠在航空母艦上面起飛這樣一個設定。

但說實話,這個設計有點雞肋,為什麼現如今遼寧號航空母艦有三種起飛方式,輕裝起飛,中裝起飛,重裝起飛,在這其中最後一種起飛方式,也是整個航空母艦利用他最長的斜對角線進行起飛的挑起非線路也是設定殲15,這一款重型艦載機能夠在滿載滿油的情況之下,通過滑躍甲板起飛,起飛重量是32噸。

從本質上來講,這本身就已經能夠做到的事情,何苦去加長航空母艦本身的甲板長度?

那麼換成第二種設定,也就是彈射起飛,彈射起飛靠的兩種東西,電磁彈射器和蒸汽彈射器。現如今,電磁彈射器因為技術原因,不能夠大規模的用於實戰,只能夠使用蒸汽式彈射,蒸汽式彈射,他有一個自己的問題,就是蒸汽是彈射,它的設計的數值是固定的,每次調整它的數值,就需要經過長達數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夠完成。戰場上面瞬息萬變,幾個小時的時間足夠讓敵人反應過來,然後針對你的航空母艦進行襲擊,一旦在此期間,飛機針對你航空母艦進行攻擊的話,你是沒有辦法起飛艦載機的。

所以我們去看美國的航空母艦,它的艦載機,它重量大致是相當的,也就是說運輸機,攻擊機,戰鬥機,預警機重量大致維持在一定的數值,沒有改動,如果說強行的去改動飛機的起飛重量的話,飛機太重飛不起來,飛機太輕彈射器直接把飛機扔海里面去了!

所以說彈射起飛對於飛行甲板的長度並不做要求,更多的只是要求彈射器起飛時所設定的數值,很顯然,為了讓重型艦載機能夠起飛而修改航空母艦彈射起飛的數據,讓航空母艦接下來幾個小時內沒有任何戰鬥力,這一點並不值得。

有人說增加航空母艦本身的長度,讓滑躍式起飛,能夠常規的起飛和降落重型作戰飛機。大家都知道船舶在河流之中航行會有三種阻力,摩擦阻力,興波阻力,粘滯阻力,粘滯阻力咱們暫且不去提,主要還是興波阻力,興波阻力減少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減少船隻長寬比,有人做過實驗,這個比值一旦達到15的話,就可以有效地減少興波阻力,(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但是這個減少阻力也只是在傳智的正面方向上,而不是側面,側面反到會因為加長了船隻側面的橫截面積,增加了波浪從側面拍打過來對船隻的影響力。

所以說增加船隻的長度,起飛重型艦載機這一點,第一已經用不到這樣了,現在的技術條件可以辦到,重型艦載機在航空母艦上面起飛。第二,技術難度太大,要想完美的解決,這是平衡航空母艦和重型艦載機之間的抉擇,這太困難!


漩渦鳴人yy


直通甲板的航母是可以起飛重型飛機的,二戰時期美軍B-25轟炸機在大黃蜂號航母起飛過(杜立特轟炸東京),現在的航母有彈射器,甚至可以在任何一艘航母上彈射起飛C-130運輸機,所以沒有必要“加長”航母。



航母對艦載機投送能力的限制不在於飛機的起飛,而是在於飛機的回收!

蒸汽彈射器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在彈射大型飛機時(必須是螺旋槳飛機,大型噴氣機飛不起來),能瞬間給予飛機4個G的加速度把飛機加速到起飛速度,所以像C-130這樣的大飛機也可以在航母上起飛。



但是想要在航母上回收這麼大的飛機難度就很大了,航母回收艦載機的方式是阻攔索拉停飛機。大型飛機降落時的強大沖擊力是阻攔索和甲板難以承受的,如果加強了阻攔索和甲板,那麼飛機本身的機體強度也受不了從高速度迅速下降為零的強大拉力,極有可能在著艦瞬間就解體了。



所以大型飛機在航母上起飛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想要返回航母著艦卻難以實現,這不是把航母拉長加重能解決的問題。


兵器知識譜


這個答案的問題先別研究什麼技術問題,先解決一個思路問題,航母到底是為什麼?艦載機又是設計?

航母自從問世以來,它就是一個航空搭載平臺,航母與艦載機的關係不是航母從屬於艦載機,建造航母的目的是作為艦載機的搭載平臺,等於建立一個海上移動機場,這不意味道著,航空母艦是艦載機的附屬品。

如此關係也就意味著,人們要依據航母的條件來設計艦載機,而不是為某些艦載機去建造航母,現代航母的服役期可以達到50年,任何一款艦載機實際使用年限不可能超過50年,航空母艦經常更換艦載機。

這是一種現實,也就決定了艦載機要滿足航母的要求,而不是反過來為了艦載機建造航母,現在這種觀點就是為了艦載機設計航母,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理念,自航母問世以來,這個思路確實有人提過,但是從沒有成為主流,而是被認為是一種錯誤的理今。先把這個思路弄明白,然後再研究這個技術問題吧。


浴火


這個問題不是一個技術上是否可行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是否有這個必要的問題,正如前面有人說:思路的問題。現代航母的服役期可以達到50年,艦載機服役年限不超過30年左右,航母每隔多少年就需要更換一款艦載機,形成了航母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艦待機現實。

我們為了一款艦載機去專門設計一款航空母艦,在這種背景下,就是不可能接受的思路,艦載機必須服從平臺要求,而不是平臺需要滿足艦載機的要求。

航母造多大看似都不是什麼難題,其實越大越麻煩,目前的10萬噸級航母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再造更大的航母不是造不出來,而是在於存在各種缺陷,

更大一點的航母也許可以適應更大的艦載機,但是航母過大也會造成其他相關的一些問題,比如:動力問題,當達到20萬噸時,動力要求自然也上升,以目前的技術來說很難滿足這個對動力的要求,而且呢,航母過大的話對維修保養等會很成問題,且港口停靠燈也是一個問題了,所以呢,現在不會輕易的造成過大的航母,這必須是多方面條件符合之後,航母不可能造得太大,艦載機只能符合航母的要求,而不是要求航母如何符合艦載機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