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航母戰鬥群可以抵抗導彈飽合攻擊嗎?比如500枚d21?

枝頭江至尊


如果東風D21確實具備空中中途變軌能力,有攻頂能力的話,其突防概率要比一般艦對艦或空對艦導彈高,而與此同時,如果500枚D21發射密度高、方向分散的話,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未必能有效抵擋這樣的飽和攻擊。如果來襲的彈道導彈裝有集束彈藥和干擾彈,攻擊的效果會更好。


sailor72


首先使用東風21D有5OO枚對航母進行飽和攻擊是不可能的,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報道說東風21D可以佈置到轟6k,或者核潛艇上,那就只能是陸基導彈了,那就需要發射井,現有的發射井還沒有同時發射5OO枚導彈的能力。

第二,美國航母都是有艦載機,其中有預警機,雷達探測距離3OO0公里,如果有一天,真有東風21D對航母進行攻擊,那就是等於宣戰,隨行護航的核潛艇可以使用州際導彈對導彈發射井進行打擊,即使核潛艇不採取行動,作為一個假設,一枚東風21D從15OO公里以外攻擊航母,以10馬赫計算,需要8分鐘左右,美國的福特號32節航速,也就是60公里/時,航母根據預警機的信息,直接全速向前,航空母艦已經在8公里以外了,所以用東風21D攻擊航母,純粹是磚家胡說八道。

第三,真正對美國航空母艦動手,美國也就不客氣了,東風21D的發射井,雷達系統,指揮中心,直接一次性打擊摧毀,是否對其它目標進行打擊,還很難說,不過地球上唯一的打美國航母的日本,最後捱打兩棵原子彈,所以想打美國航母,先等著捱打吧!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先糾正下,是東風-21D吧,後上答案,普通的航母戰鬥群肯定防不住!但對付世界最強的航母戰鬥群就很懸了。

我們先來說說啥是飽和攻擊,飽和攻擊是蘇聯海軍的奠基人在美蘇爭霸時期,研究使用反艦導彈打擊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時制訂的一種戰術——即利用水面艦艇、潛艇和作戰飛機等攜載反艦導彈,採用大密度、連續攻擊的突防方式,同時在短時間內,從空中、水面和水下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向同一個目標發射超出其抗打擊能力的導彈,使敵航母編隊的海上防空系統的反導彈抗擊能力在短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以達到提高反艦導彈突防概率和摧毀目標的目的。

簡而言之,就是同時用大量的導彈襲擊同一目標,讓敵方無法招架。戈爾什科夫元帥提出這種攻擊模式,就是為了對付美國的宙斯盾系統。美國的宙斯盾系統可以有效地防禦敵方從四面八方發動的導彈攻擊,是美國海軍艦隊的堅固盾牌。而東風21D是我國研製的專門對付航母的反艦彈道導彈,是世界上首款投入現役的專職反艦彈道導彈,可以說,東風21D就是為了加強我TC的反介入/拒止而生產的武器。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是一款採用 二級固體燃料發動機的核常兼備中程彈道導彈,其戰鬥部可以裝8--公斤的常規炸藥也可裝備當量5000噸的核戰鬥部,最大射程2700千米,最大速度10馬赫,也就是說一旦進入末端攻擊,就會變得很難被攔截。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打擊移動航母的反艦彈道導彈,就算只裝備常規戰鬥部,只需要一發就能重創航母,使航母喪失戰鬥力。此前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稱,中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也可以精確穿透1500千米之外的防禦網打擊最先進的航母。可以說,東風21D是中國最強的反艦用導彈了。

有矛就有盾,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帝早就研製了標準-3型反導防空導彈,用來對付日益嚴峻的防空形式。標準-3型防空導彈最大射程170千米,最大射高40千米,採用動能攔截彈頭, 採用直接命中的方式摧毀來襲的彈道導彈,從2002年到2009年,美軍共進行了發射了19枚標準 -3導彈,除了4枚攔截失敗以外,其餘全部成功,攔截率高達80%。對於宙斯盾系統來說,關鍵在於能同時導引多少導彈攔截來襲導彈。顯然宙斯盾採用的無源相控陣雷達是一大弊端,但我們不要忘了,美帝作為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存在,總能不知道自己的弱點呢?所以美國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前就開始開發CEC協同作戰系統,到了2000年,已經發展為成熟的網絡中心戰了,在這樣先進的指揮系統的管理下,,其戰場傳感器、指揮中心與火力打擊單元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抗導彈飽和式攻擊的能力已經大大提高。

當然了,世界上雖然有不少國家有航母戰鬥群,但像英法印這樣的航母戰鬥群,肯定是不值得東風21D出手的,一出手,它們也頂不住。在這裡,我們把世界最強的美軍航母編隊作為假設,看看500枚東風21D能否消滅美軍的一個航母戰鬥群呢?

一般而言,美軍航母戰鬥群是根據任務不同,所配備的航母也不同。所以,這裡我們也把美軍航母編隊設定為最強戰力。假設美軍航母戰鬥群擁有兩艘航母,4艘提康羅德加級巡洋艦,6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還有兩艘護衛艦,一般為佩裡,由於佩裡全部退役,我們加上兩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這樣一來,就有4艘替康羅得加級巡洋艦,8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當然水下還有掩護的核潛艇,水面艦艇還有戰鬥支援艦,油料船,等無法發射防空導彈的艦艇,我們不計入內。

根據美軍聯合條令的定義,美軍的防空網絡被劃分為3層,第一層高戰鬥機防空交戰區,第二層聯合防空交戰區,第3層導彈防空交戰區。由於我們假設的是D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顯然第一層戰鬥機防空網沒有什麼作用,雖然美帝正在研製可以用來打彈道導彈的空空導彈,但現在還沒裝備,我們就掠過不說,我們重點說一下第 3層導彈防空交戰區,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艦載防空導彈進行交戰的區域,可以說是艦隊核心的防空區域。

提康羅德加級巡洋艦有128單元的垂髮,阿利伯克級96個垂髮單元,這樣一來,這樣的美軍艦隊共有垂髮單元1280個垂髮單元。如果假設所有的垂髮都裝備標準-3導彈,為了保證命中率,假設為了能夠保證命中率,美帝奢侈點兒,攔截一枚東風21D反艦導彈, 發射兩枚標準-3,這樣一來,500枚東風21D則需要1000枚標準-3,很明顯,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東風-21D沒有任何機會。

我們能夠肯定的是,美軍一般不會採用這種極限的搭載搭載模式,畢竟航母面臨的危險不止反艦彈道導彈。無論是阿利伯克級還是提康羅德加級巡洋艦,它們的垂髮都需要混裝“標準6”防空導彈、“戰斧”導彈、“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等等,這樣一來,能夠有一半的垂髮系統搭載標準-3反導導彈就不錯了。在這種假設下,一個航母編隊就只有1280的一半640單元。根據標準-3的80%命中率,也是有極大可能攔截下全部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

現實情況下,美軍的航母編隊也不會這樣強,美軍通常是1艘航母,1艘提康羅德加,2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這樣的防空火力,此時共有垂髮320單元,這320單元的垂髮就算全裝備標準-3也無法攔下所有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啊。

所以說,500枚東風21D彈道導彈對付美軍的單航母編隊以及美帝以外的任何航母編隊都是綽綽有餘,但是如果美軍出動的是最強的航母編隊,那麼500枚東風21D還是太少。但對於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來說,導彈數量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應該是如何發現,跟蹤和制導的問題,畢竟海洋辣麼大,從衛星上看,就跟一顆小黃豆沒啥區別。

圖片源自網絡。


龍行軍武


用不了500枚,宙斯盾的雷達系統是十二個火力通道是有限的,宙斯盾單次只能攔截六枚DF21D。一枚DF21D最少需要兩到三枚標準3,還未必能攔截成功。宙斯盾引導雷達必須在成功攔截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下一波次攔截工作。同時發射50枚DF21D,宙斯盾最少需要9艘宙斯盾艦同時引導100-300枚標準3攔截。而雙航母戰鬥群也就才八艘宙斯盾,一個波次就沒彈藥了。下一波次只能坐等著被我們的DF21D擊沉。你要是500枚DF21D美國必須全部出動80艘宙斯盾艦,需要同時發射引導1000-1500枚標準3攔截,也未必攔截第一波次的五百枚DF21D,按照80%攔截成功率算,也應該有最少40枚DF21D擊中了航母和其他戰艦。。。再說DF反艦都是機動變軌,超高音速。不要認為阿爾伯克利有一百枚標準3,就能同時攔截100個目標,宙斯盾單次同時只能攔截6個目標。還有近防系統,那點彈藥也是夠攔截一兩枚DF21D的,再說超音速幾倍,近防系統根本沒有時間反應。這些事美國自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反導武器幾斤幾兩,所以才拿我們沒轍。一個航母戰鬥群就按照5艘宙斯盾艦配置,只需要30枚DF21D飽和攻擊就可以了。所以世界上除了美國還有點能力攔截DF21D攻擊,像日本什麼的宙斯盾艦太少了,還有什麼英國航母就一艘驅逐艦來南海巡航,這些軍艦對DF21D飽和攻擊就是案板上的肉。我們火箭軍一個旅一個波次就可以幹掉它們,根本不需要人民海軍勞神。最後,在飽和核打擊下,所有的攔截系統都是無效的,所以才生產核彈頭來相互制衡力量。


少小離家老大回


哈哈哈,航母戰鬥群那麼小的目標,根本沒法使用500枚東風21齊射。原因很簡單,戰場飽和了。東風21具有變軌功能(不變軌沒法跟蹤航母),每一發導彈在空中變軌所需要的空間是非常大的。我覺得100枚以內,是個比較理想的數字,再多導彈在空中就會相互干擾了。

當然,100枚彈道導彈還不足以對航母構成飽和打擊,要和遠程反艦導彈協同作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花生噸


東風21系列導彈就是針對美國航母用的,500枚東風21導彈足以毀滅航母,這是因為導彈的戰鬥部攜帶的不是普通的彈藥,而是高爆彈藥或者小型核彈頭,在加上完善的衛星定位和導彈自身攜帶的超級計算機,每顆導彈裝載10枚彈頭,全部加起來就是5000枚彈頭,航母怎麼攔截?怎麼躲避?更重要的是每個彈頭都有自己的變軌能力,可以單獨攻擊任意一個目標。現在戰爭講究的是聯合作戰,除了東風系列導彈,我們還有空射性的長劍導彈,潛射性的巨浪導彈,海射性的鷹擊導彈。這些導彈在當初設計的時候就是針對大型水面艦艇的,當然也可以攻擊航母。更重要的是這些導彈都具備發射後不用管,可以自主尋找目標,自主識別目標。謝謝大家!






燕趙人士向宏哥


提問者對“飽和攻擊”一無所知。以為堆砌數量就叫“飽和攻擊”嗎?概念應該是大量不同速度不同方向不同攻擊線路的導彈武器同時攻擊,超過了被攻擊目標的搜索識別解算和防禦能力,俗稱“燒穿”。如果頭兩枚東風21D就命中了,後面498枚不能幹別的?如果500枚是一枚接一枚發射,那通通被攔截的概率也很大,根本算不上飽和攻擊。



這個問題涉及到單位時間內艦隊防空體系能調用的雷達,計算機,指令通信等資源,其實還是比較複雜的。

我先來說一下答案,我認為世界上目前還沒有航母戰鬥群可以實現防禦500枚DF-21的同時打擊,理論上目前美軍一個CSG(航母艦隊群)能夠同時防禦的目標大概是200-300個,這個數字是包括飛機巡航導彈在內的。未來要朝著1000個目標努力,並且包括太空單位。

(以上數據來源是我通過小道消息得到的,來自美海軍作戰部長和記者的訪談,不給過我並沒有找到來源,這個數據存在疑慮,所以我用了大概等字眼。)

這樣的數據是以尼米茲級艦隊為單位給出的,也就是一個標準的CSG

事實上飽和攻擊就是讓防禦方在有限時間內對WTA問題無法得出有效的解。(WTA 火力分配問題,weapon-target-assigment)。

而且這是要建立在防禦系統本身的靈敏度和反應時間已經優化到最優解的前提情況下考慮的,如果防禦系統在本身已經擁有最好的狀態去應對飽和攻擊,卻依然無法防禦,這就是火力分配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火力分配,火力分配就是就是一個資源算法分配的問題,我們知道傳統的軍艦或飛機,它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的,這些計算能力在平時要分配在各個領域。

但是當敵方反艦攻擊來臨時,必須抽調所有的冗餘的計算能力去協助防空系統進行攔截,所以飽和攻擊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算力和算法的問題。

WTA在中文網絡上的近義詞是火力通道,這算一個自造詞語,還有就是無限火力通道實際上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WTA具體到武器硬件上其實也就是算力的問題,比如雷達就是對信號的處理能力,反艦導彈就是對於目標的攻擊能力。

而且你確定我們有一次性發射500枚DF-21的能力嗎?理論上講,飽和攻擊也是對武器系統所能夠調用的算力的WTA的問題,一次性鎖定一個CSG並且同時發射500枚DF-21,這種能力我想可能還沒有國家能夠做到。

所以這時候就體現出CEC的重要性了,CEC可以通過聯網共享各自的算力,一個系統內的任何一個單位可以實現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最大化,這實在是太重要了。<strong>

其實不光是CEC,NIFC-CA也算基於網絡平臺分享算力的產物,這在實戰中具有很高的作戰價值

我個人認為,目前還沒有CSG能夠防禦500枚DF-21的同時攻擊,當然我也認為目前還沒有國家一個系統內能夠一次性發射500枚反艦導彈。以上兩種情況不管哪種,只要目前有國家的系統能夠實現其中的一種就已經可以說是無解的存在了。

想想一下這樣的情況,第一種是可以將自己的航母艦隊開到任何海域,因為防禦是幾乎無解的。第二種情況是對方沒有艦隊能開進自己的海域,因為沒人能夠防禦500枚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

當然上述的兩種情況只是我個人的想象罷了,因為飽和500枚反艦導彈的攻擊也許就有國家能夠做到,而且CSG能夠防禦的數量在hellads和電磁炮(高能液體激光防衛系統)出現之前也是有限的,而且兩者目前還有很大侷限性的,所以這樣的想象看看就好了。

其實hellads目前也有很大的侷限性,比如射程太短,散射是一個難題。電磁炮就更明顯了,射速無法提升,雖然兩者在攔截方面都有無與倫比的優勢,但是目前都存在較大的侷限性。


英雄光


航母編隊防導彈飽和攻擊很難!

假設一枚防空導彈的攔截概率為50%,這樣的概率其實已經很高了,媒體上宣傳的所謂攔截概率都是多枚攔截的效果。若單發攔截概率為50%,則單發攔不住的概率為(1-50%)=50%;顯然,實戰中這樣的攔截行動是不成功的。

那麼,怎麼辦?就是多發攔截。若雙發攔截,則雙發攔不住的概率是(1-50%)×(1-50%)=0.25,攔截成功率是75%,但這顯然也不是實戰的要求;提高攔截導彈量,三發攔截,按前面的算法可知,攔截成功率為87.5%,仍離實戰要求有差距;再提高,四發攔截,計算可得攔截成功率為93.75%,基本滿足作戰需要。

有沒有必要五枚或者更多彈數攔截呢?沒必要!因為這時攔截成功率的提高空間很小了,攔截的費效比不高。所以,防空導彈通常是4枚連發攔截1枚來襲導彈,即4:1。

我們再來看航母編隊的防空能力,按一個編隊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假設,平均每艘裝配100單元防空導彈,則700單元;若按4:1的攔截效率,可攔截700÷4=175枚來襲導彈;若降低一點作戰要求,按3:1的攔截效率,可攔截700÷3≈234枚來襲導彈。

梳理一下:①防空導彈通常是3~4枚攔截1枚來襲導彈;②500枚攻擊導彈需要1500枚以上的攔截導彈;③若加上雷達發現概率、目標引導批次、作戰任務規劃等其他實戰因素影響,500枚導彈攻擊足夠航母編隊忙活了。

當然,這只是紙上談兵,現實中能不能組織起500枚導彈同時攻擊,或是會不會採用集束彈頭、子母彈頭實施攻擊,這都是問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豺狼來了有獵槍”!





擠不出牛奶的老牛


飽和攻擊是有數量上限的,美國設定的數量上限是60枚。就是說美國的一個航母艦隊,可以承受60發反艦導彈的飽和打擊。

二戰後,蘇聯快速建立起來了一支近海防禦海軍,這類海軍投資少見效快,隨即被推廣至所有華約國家,並且沿襲了下來,可以說是中小國家的反抗利器。

五大國之間是打不起來的,所以美國航母編隊面對的主要力量,都是這些攜帶著大型反艦導彈的小型艦艇,這些艦艇目標小,隱蔽性強,易受攻擊,但是威脅大,作戰時打完就跑,不勝麻煩。飽和攻擊就是這種近似於耍流氓的戰法極致版,並且被蘇聯推廣。所以美國就相應的研究抗飽和攻擊方法,以免大國之間沒打起來,反而在小國對峙中出洋相。

用東風打航母,用不到500枚那麼多。如果中國開始打航母艦隊,必然是高空、中空、低空、太空全面開戰,不僅僅是隻動用東風了。500枚東風,可以把第一島鏈上的軍事目標都砸一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