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貨經濟”持續增長 今年直播能否繼續成為電商的撈金利器

去年以來,電商直播成為了新藍海。除了各路明星和網紅外,甚至還有副縣長、法官也加入了直播帶貨大軍——“網紅”副縣長十秒賣出100個瓜,寧波法官一小時拍賣金額過億元……“帶貨經濟”有望持續增長,電商直播成為新的戰略要地。光大證券預測,電商直播2019年總規模有望達到4400億元。然而在直播帶貨在給各大電商平臺帶來超高成交額的同時也翻車不斷,今年直播能否繼續成為電商平臺們的撈金利器。

“帶貨經濟”持續增長 今年直播能否繼續成為電商的撈金利器

圖片來自CNSPHOTO

直播電商、達人帶貨、網紅爆款“二次爆發”成為去年電商平臺的新增長點。京東、拼多多近期動作頻頻,有意與網紅孵化機構合作,與淘寶直播瓜分網紅帶貨市場。除了頭部電商平臺外,還有如涵、蘑菇街、貝貝、小紅書、洋碼頭、抖音、快手等也加快佈局網紅直播帶貨行列。

以淘寶為例,根據淘榜單&淘寶直播數據,2017-2018年,淘寶直播經歷了跨越式發展——2018年,淘寶直播平臺帶貨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速近400%;81個直播間成交過億元,5家機構引導成交破10億元。

“直播一姐”薇婭在2018年收穫27億元銷售額,“口紅一哥”李佳琦創造5分鐘賣出15000支口紅的紀錄。薇婭、李佳琦在“雙11”當天的引導成交分別超過5億元、3億元。

根據BOSS直聘發佈的《“帶貨經濟”從業者現狀觀察》數據,2019年前三個季度,“帶貨經濟”行業平均月薪資為10570元。廣州、杭州為“帶貨經濟”行業人才需求量最旺盛的城市,上海相關崗位平均月薪領跑全國,達到12160元。

但不是每一個努力直播的主播,都能像李佳琦和薇婭一樣站在聚光燈下。在這場拼體力和腦力的廝殺中,兩極分化極為嚴重。

平臺流量越來越兩極分化,頭部主播的“帶貨”費用甚至不亞於明星代言。對於商家來說,大筆的營銷預算也是“壓力山大”。

同時,在直播帶貨在給各大電商平臺帶來超高成交額的同時也翻車不斷,直播中“不粘鍋粘鍋”“狀元蟹不是大閘蟹”等話題頻上熱搜。

藏在性價比之下的假貨、三無產品等商品質量問題需要消費者時刻警惕,購物體驗差可以退款挽救,一旦購買的產品損害了個人健康,就會得不償失。

對此商務部回應了“直播帶貨”問題,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答記者問時表示,網絡直播促銷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可以幫助消費者提升消費體驗,為許多質量有保證、服務有保障的產品打開銷路。同時任何業態模式運行都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必須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一道,推動電子商務的規範化發展,切實維護電子商務和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

同時,業內專家也提醒消費者,首先要提高對商品的判斷能力,對於低價、小眾的商品應當理性購買;其次,在購買商品時有取證維權意識,及時保留網紅推薦圖片、視頻等作為證據;最後,遇到消費維權“瓶頸”時,可以選擇向消協等部門投訴,甚至提起法律訴訟。

(綜合自:羊城晚報、中國證券報、廣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