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新動力從何而來?來看上藥、國盛、楊浦濱江等國企高管怎麼說

CFIC導讀:

日前,"改革新動力 國資新徵程"2019暨第十屆上海國資高峰論壇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論壇由解放日報社、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共同主辦,上海農商行、畢馬威中國、浦發銀行上海分行協辦,寧波銀行上海分行、太平洋壽險上海分公司全程戰略合作。來自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的黨政機關、國有企業、社會機構、高等院校等500餘名嘉賓參加會議。


在當天下午的"改革新動力"分論壇上,上藥集團副總裁、上藥控股總經理李永忠,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總裁張勇偉,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信息技術諮詢合夥人張龍華,長三角鄉村振興基金負責人、盛石資本董事長孫烽,楊浦濱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左衛東分別代表各自企業和機構闡述他們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和探索。以下為演講實錄:


改革新動力從何而來?來看上藥、國盛、楊浦濱江等國企高管怎麼說

李永忠:聚焦變革 矢志創新—上海醫藥商業創新轉型之路

上藥集團副總裁、上藥控股總經理李永忠介紹道,目前,上藥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進口腫瘤藥品、免疫藥品分銷企業。這幾年,集團在業務創新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SPD項目規模已擴展至全國300多家醫院。今年,集團商業板塊的營收額有望突破1650億,上藥集團正向世界500強發起衝擊。


放眼全球,行業內有53家企業的市值超過1000億美金,從市場看,健康服務業是極具成長潛力的產業。美國排名前三的藥企分銷佔比達92%,歐洲前三佔比接近60%,日本為70%。而我們國內行業排名前四的企業,只佔全國分銷市場的40%左右。對比歐美日,我國醫藥商業集中度低,整合空間巨大。去年,上藥集團成功併購了康德樂中國區的所有業務,這家全球第二大醫藥企業在中國的所有分銷業務,將由上藥集團承接。


近年來,集團始終在佈局轉型之路,三大重點創新領域分別是:第一,以渠道為基礎的藥品全生命週期服務第二,以專業化為核心的醫院第三方服務第三,以患者為中心的"互聯網+"


李永忠重點分享了兩個創新業務與傳統業務相結合的案例。第一個案例是上藥在全國率先試點並全力推進醫院供應鏈項目。原先,由上藥將藥品送到醫院藥庫,醫院給付藥費,整個交易模式就完成了。現在通過創新SPD醫院供應鏈管理模式,上藥與醫院的藥品、醫療器械、耗材直接對接,大大減少醫院消耗,提升醫院內部效率,改變了上藥和醫院的經營模式,大獲成功。另一方面,通過SPD項目,從配送藥品轉變為向醫院提供藥師服務,也改變了盈利和營收方式。第二個案例是"互聯網+"新零售平臺,打通保險和醫藥產業鏈,引領健康險創新。上藥打造的"雲健康"位列中國醫療互聯網企業排名五十強,而且是五十強中唯一一家國有控股企業;上藥與騰訊合作開發"微保",把保險賠錢轉變成保險賠藥,解決高額的腫瘤藥品的消費,成功打造了現象級產品。


集團以"新分銷和新零售"為統領,堅持創新、服務、精益三大經營理念,繼續創建"國家級現代醫藥供應鏈服務平臺"。未來,上藥集團將從傳統的藥品批發商,真正轉型升級為一體化的科技型現代健康服務商,從生態化、科技化、專業化、新零售四個方面打造完整的生態群。對上藥而言,不僅要將規模做大,更要做優做強,實現進一步的創新轉型,才能長久贏得市場。


張勇偉:借鑑國際規律,實現高質量發展

改革新動力從何而來?來看上藥、國盛、楊浦濱江等國企高管怎麼說

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總裁張勇偉表示,近些年依託上海城市建設大發展機遇,園林集團取得長足進步,近三年來新籤合同額持續破百億,五年實現增長至原來的近4倍。園林行業有句老話叫"看樹能長得多高,關鍵看根扎得有多深",所謂深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中國園林行業仍然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和挑戰,這就需要跳出園林看園林,登高望遠,研究借鑑世界城市發展以及園林行業發展普遍規律以指導具體實踐,以新思想為新動力,籌謀園林集團更高質量發展。

張勇偉用三點概括了園林集團:上海園林主力軍、中國園林領頭羊、發展中的上海園林。在上海城市建設大發展中,園林集團是上海園林綠化建設的主力軍,上海市政府重大園林綠化項目,集團承接佔比接近80%。近些年園林集團建設了一大批如迪士尼國際旅遊度假區、世博文化公園、世紀公園、辰山植物園等上海市重大園林綠化標誌性工程,為美麗上海作出了貢獻。

借鑑國際規律,籌謀未來發展,張勇偉談了三點認識。第一個認識,上海園林市場空間廣闊。第二個認識,上海處於中國城市建設的機遇期。第三個認識,國際城市發展規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指引。張勇偉表示近期在籌謀園林集團十四五規劃,對國際城市發展規律以及園林產業發展規律作了初步研究,從中提煉出了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的發展規律,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指引。

鑑於國際城市和行業發展規律研究,未來,園林集團將圍繞"一個核心、一條主線、三個一體化"發展,即以經營城市為核心,借鑑國際大建設集團產業升級發展規律,從專業施工的初級形態向總承包的中級形態,最後再向總集成的高級形態發展,以總承包打通園林產業鏈實現產業升級,一條是以總集成打通價值鏈。三個一體化則為落地措施,包括上海全國一體化、設計施工一體化、生態環保一體化。

最後張勇偉表示,未來將依託上海城市發展的重大機遇,發揮上海園林綠化主力軍作用,作為中國生態先行者,繼續奮鬥新時代,為上海城市發展做出新貢獻。

改革新動力從何而來?來看上藥、國盛、楊浦濱江等國企高管怎麼說

張龍華: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

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信息技術諮詢合夥人張龍華指出,從90年代開始,國企改革已邁入深水區,深水區裡面又是一個新常態,同時外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百年的時間裡,我們經歷了製造時代、銷售時代、信息時代,現在到了數字化時代,看的是誰更加了解客戶、能夠精準定義客戶所需的服務和產品。

對於如何擁抱數字化的變革,他表示,"連接"是一個關鍵詞,數字化主要的關鍵就是連接,通過數據和數字,打通企業內部的前中後臺連接,實時看到經營的狀況,從而幫助企業做決定。

對於如何做數字化轉型,張龍華說道,數字化做得比較領先的一般是前臺業務,以客戶、服務、產品為主,從產品的設計、生產製造、倉儲、銷售到維護,整套服務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除此之外,中臺的運營層面,後臺的供應鏈層面同樣要做數字化。規劃的時候,要用新的技術推動業務模式、管控模式、服務模式共同創新,這是一個整體的、自上而下的規劃。

企業要從哪些方面打造數字化能力?我們一般分四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品牌和產品數字化,第二個維度是銷售渠道數字化,第三個維度是運營和生態打造數字化,第四個維度是數字化的組織和人力資源。

數字化轉型,終究是人的轉變,通過新技術,促進的是業務和人本身的轉型。只有通過數字化轉型,企業的效益和效率得以提高,國企改革才能真正完成市場化,成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

改革新動力從何而來?來看上藥、國盛、楊浦濱江等國企高管怎麼說

孫烽:國盛集團助力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盛石資本董事長、長三角鄉村振興基金負責人孫烽

從四個方面系統闡述了國盛集團助力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現代經濟體系的空間佈局。《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著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全面建設美麗鄉村,標誌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開始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國盛集團堅持立足於上海、輻射長三角的總體定位,牽頭設立長三角鄉村振興股權投資基金,助力長三角城鄉區域協調及城鄉一體化發展,這對於推動長三角區域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鄉村振興路徑探索。國盛集團將上海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作為試點,深入探索國有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新模式,

按照產業、基金、基地、智庫四位一體的組合運作,逐漸摸索出一條從吳房村試點示範到產城鄉一體化實踐的戰略轉化新路徑。整體路徑分三步推進:第一步,將吳房村350畝土地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方式形成一個生態循環,同時抓住用好鄉村地區土地流轉的資源,導入、發展農創文旅、職業教育、智能捷運、能源科技、醫藥康養等產業項目,打造產業社區;第二步,放大吳房村效應至8500畝,進一步放大一二三產融合能級,形成打造東方桃源現代農業融合示範園,並借勢對周邊工業園區進行騰籠換鳥和優化升級,再通過實現全域旅遊串聯城鄉,實現產城鄉一體化;第三步,積極推廣"吳房模式"至金山區、浙江慈溪、浦東新區川沙鎮、青浦區練塘鎮、江蘇崑山張浦鎮、浙江湖州長興縣、安徽馬鞍山博望區、巢湖市、黃山市等區域,為長三角鄉村振興探索建立中心城市周邊城鄉融合發展的範式。


鄉村振興資本助力。國盛集團發起設立長三角鄉村振興基金,依託產城鄉一體化運營管理模式推廣,以產業服務、產業投資、產業空間三大操作平臺的相互作用賦能產業發展,推動實現項目有效落地、規模擴大和價值提升。首期規模15億元,盛石資本作為基金管理人,盛石星宸作為基金執行事務合夥人,集成運作長三角鄉村振興基金及其下設的產業運營平臺、產業空間平臺和股權投資平臺。首期基金經多層放大、聚集包括金融機構貸款等眾多資源後,目前已實現資產管理規模近30億元。下一步,將在長三角相關區域設立區域子基金,形成鄉村振興基金集群,進一步放大基金帶動效應。


鄉村振興鑄魂提能。"以人為本"是鄉村振興的"魂",鄉村振興過程中要全面提升人的價值成長和健康生活。為此,國盛集團成立了鄉村振興人才發展中心,並將之作為先手棋和重要載體,通過創造人才流量,來激活資產存量,帶動產業增量,構建良性互動的有效閉環,助推人才發展與大健康產業生態圈的滲透與延伸。努力在中心城市周邊區域率先實現實現高品質生活和高質量發展協同共進的良好態勢。


改革新動力從何而來?來看上藥、國盛、楊浦濱江等國企高管怎麼說

左衛東:打造新標杆,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力

楊浦濱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左衛東介紹到,楊浦濱江公司是一個創業型企業,公司圍繞四個方面對企業做了改革創新。第一,成立了上海市區屬國有企業第一個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第二,把公司資產進行了資產證券化;第三,對企業內涵進行了資產重組,包括功能重組;第四,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要求,進行各項制度改革,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重組從三大板塊開展,包括地產開發板塊、產業運營板塊、功能性板塊。濱江公共空間的建設,就是承擔了政府託付的功能性建設任務。


左衛東表示,作為企業,楊浦濱江是按照市場化原則來推進企業的改革和創新的,希望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可以更加市場化、功能化。同時,楊浦濱江還對各類子公司進行了分類管理、分體運行,成立了置業公司、物業公司、房產公司、城開公司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公司。楊浦過去是一個百年工業重鎮,它為上海乃至全國作出了巨大的經濟貢獻。經過多年的產業轉型以後,留下了非常大的開發空間,希望這份百年工業歷史文化的遺產得到保留和傳承,也希望楊浦濱江這一塊寶貴財富能夠發展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新百年城市發展群。


在改革過程中,楊浦濱江也面臨了一些困惑和難題,一個是國有企業如何解決好國資放活監管統一的問題。另一個是國企在改革過程中,如何解決好多元化改革的文化價值認同問題。


左衛東表示,國有企業以人民為中心發展和壯大企業,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他提出了兩點展望,第一點,希望把楊浦濱江打造成為全球卓越城市的標杆區域,提升全球化城市功能品質、智能化城市治理水平和現代化企業治理能力。第二點,希望通過智能化管理來提高城市治理管理能力,打造"智能濱江"。要實現這兩大功能目標,濱江的企業應如何發展?按照治理能力現代化,在下一步發展過程中希望能幫助濱江企業把治理能力提升一個臺階。


改革新動力從何而來?來看上藥、國盛、楊浦濱江等國企高管怎麼說


文字:周方鉑、張文、李雨琪、張艦月、張穗

統籌:李志琴、陳奕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