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凡被除名合夥人,高管“家事”並非私事

■ 觀察家

對蔣凡的處罰具有某種“判例”意義,促使這些億萬富翁未來在個人感情、家庭問題的處理上更加小心謹慎。

4月27日,阿里巴巴集團公佈了蔣凡事件的調查處理結果:蔣凡被取消阿里合夥人身份,記過,職級從M7(集團高級副總裁)降級到M6(集團副總裁),取消上一財年度所有獎勵。同時,根據阿里巴巴集團廉正部成立的特別調查組的內、外部調查確認,蔣凡和張大奕之間並無利益輸送行為。

蔣凡收到的是一份非常昂貴的罰單,如果按經濟損失,恐怕不止千萬。而如果按職業前途,蔣凡被取消合夥人身份,相當於遭公司核心領導層“退群”。

按照馬雲發明的合夥人制度,阿里的公司控制權實際上掌握在一個30人左右的合夥人群體中,公司重大事項都要經過合夥人投票表決才能通過。作為一名85後總裁和加盟不到10年的高管,蔣凡曾經是阿里被“超擢”的最年輕合夥人,從個人前途上看,損失可謂巨大。而蔣凡因“家事”問題遭受重處,也反映出中國公司治理的某些發展趨勢。

從阿里方面看,這反映出在其合夥人制度摸索中,“私德”被公開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因為阿里有三十多位合夥人,都是億萬富翁,對蔣凡的處罰一旦成為“成例”,這一緊箍咒將對所有人有效,合夥人們未來在個人感情、家庭問題的處理上,將不得不更小心謹慎。

但從長遠看,這種道德上的“嚴約束”對公司發展也是必須的。以往,公司創始人或高管的家事其實並不太受重視。除了國企,在市場化公司中很少有高管因個人情感問題受到內部嚴懲。但隨著媒體的進化,尤其是社交媒體和社交網絡的崛起,事情發生了變化。

企業高管家事問題一旦在輿論場中爆發,很可能會對公司利益造成重大影響,對股東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無論是最近剛剛發生的傑瑞鮑某事件,還是李國慶“搶印”事件,都反映了類似的問題。

可以預見,在未來,公司治理中加強對高管的私德約束,或將成為一大趨勢。在此也奉勸各位合夥人,高薪之下當有“私德”自覺,高管“家事”並非私事,切莫有僥倖心理。

在這些孤立的“黑天鵝”事件之外,還有個重大背景值得關注——隨著瑞幸咖啡等造假事件的曝出,國內清理資本市場環境的動作很明顯,無論是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持的兩次會議,還是銀保監會的表態,都顯示出中國要加強投資者保護、堅決維護良好市場環境的決心。

對各個上市公司而言,高管嚴守私德、加強內部監管、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是對投資者利益負責的應有之態,也是公司行穩致遠的不二法門。

□信海光(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