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語和漢語不同,藏語是不典型的多音節語言,而不是單音節的語言

作者徐江偉

中國語言學家普遍堅持的“漢藏語系”觀念,有一個基本的立足點,即認為藏語和漢語一樣是單音節語言,但這是錯誤的,屬於訛傳。

藏語是多音節語言,只不過沒有蒙古語、突厥語那麼典型而已。但蒙古語、突厥語的許多特徵卻可以在古藏語中找到它的源頭所在,從而看到其原始狀態。

嘉絨藏語最能反映藏語的多音節語言屬性。古藏文就是按照嘉絨藏語發音拼寫出來的。例如,數字“二”和“八”,嘉絨藏語和拉薩藏語的讀法有別:

二,藏文 གཉིས་ (拼音轉寫gnis),嘉絨藏語讀作“格你斯”,拉薩藏語讀作“你”。

八,藏文བརྒྱད་ (拼音轉寫warjad),嘉絨藏語讀作“瓦爾家特”,拉薩藏語讀作“給”。

雖然寫法一樣,讀法大不相同。你能說嘉絨藏語是單音節語言?

清史記載,乾隆十五年,清朝皇帝致信當時的藏王,這位藏文的名字漢字注音為“珠爾默特·納木扎勒”(འགྱུར་མེད་རྣམ་རྒྱལ་ 拼音轉寫ajur med rnam rjala)。這是嘉絨藏語的讀法,幾乎沒有遺留地讀出了藏文中的每一個音節。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古藏文是一種多音節的黏著語,與單音節漢語大相徑庭。

藏文詞彙都有一個基本的詞根音(基本字音),加在這個基本字上下、前後的字母就是黏著成分。許多黏著成分原本都是有含義的,可以獨立出來,這些黏著成分賦予這個詞彙以新的內涵。這就像漢字的“臧”,加上“艹”之後,變成“藏”,便賦予了“貯存”之義。所不同的是,藏文黏著成分會改變它的讀音,此“艹”則不會。

藏語的虛詞如ma\\ba之類,本質上也是黏著成分,例如“日月”,藏語讀作“尼瑪閘巴”(nyi-ma zla-ba),兩個虛詞常常這樣成對出現,漢語就沒有這種情況。

藏文的前綴如g\\d之類,幾乎不發音,即不改變讀音,例如藏語“破舊”叫gzan,“毀壞”叫dzan,讀音都是“殘”,但含義和用法就不同了,這情形猶如漢字加上不同偏旁一樣。

藏語“西藏”བོད་ཡུལ་ (拼音轉寫bod yul)讀作“蕃域”;藏文“總督”ཡུལ་བསྲངས་(拼音轉寫 yul vsangs)讀作“域尚”。注意藏文“域”的拼寫,其實可以讀作“域拉”(yu-la)兩個音節,只不過“拉”發輕聲而已(藏語後綴“-la”是尊稱讀法)。

如此,我們就有理由推測,雅言古字“域”最初就是讀作“yul”或者“yu-la”的,即在它剛造出來的時候是一種介於單音節和雙音節之間的讀音,而不是單音節讀法“yu”。

藏語言學家說,藏語有日益單音節化的趨勢,以拉薩藏語最為顯著。筆者的推測,可能是因為中世紀之後,西藏處在了單音節語言的包圍中,變成了一座語言孤島的緣故,如此就不可能不受到漢語的影響。但是,今天的拉薩藏語也仍然稱不上單音節語言。

為此抄錄兩行藏語經咒,注音分析如下:

ཕྱིན་ཆད་སྲོག་ལ་བབ་ཀྱང་སྡོམ།

拼音轉寫:qen qad sog la pacb gyang sdom

漢字注音:頃 恰特 索克 拉 帕巴 殃 突木

ཕྱིན་ qen 過去的; ཆད་ qad 罰、折損; སྲོག་ sog箭、償命〈謂語動詞〉; ལ་ la連詞; བབ་pacb註定; ཀྱང་ gyang殃; སྡོམ་ sdom 捆、控制〈謂語動詞〉

ཁྱོད་ཐུགས་ཟླ་བ་རྒྱས་པའི་སྟེང་།

拼音轉寫:kyod tugs dawa rjas bawu sdeng

漢字注音:寇特 突克 達瓦 家斯 巴兀 登

譯文:你心如月(顯),運如頂(現)!

ཁྱོད་ kyod 你(蔑稱、對奴隸的稱呼); ཐུགས་ tugs 心; ཟླ་བ་ dawa 月亮〈謂語動詞〉; རྒྱས་ rjas 旺、興起; པའི་ bawu 勇力; སྟེང་ sdeng 頂上〈謂語動詞〉

從上述注音可見,在藏語詞彙中,很少有真正的單音節詞彙,大多帶有前綴音和後綴音,並非是像漢語一樣的單音節語言。

特別是古籍記載的吐蕃大臣、顯貴的名號,都是複雜的多音節讀音,越複雜就越尊貴,例如:

直司如貢堆 ཁྲིཡི་སོཡི་རུ་ཀོསྟོང་སྡེཨེ 拼音轉寫chiyi soyi ru godong sde-e

涅赤桑羊頓 གེཉིགེསོ་ཁྲིཡི་བེཟང་ཡང་སྟསྟོན 拼音轉寫gini giso chiyi beshang yong sdsdon

這是因為,中世紀以前的古藏文中,不管是前綴的“複輔音”,還是後綴的“複韻母”,原本都是有含義的,可以獨立出來,只是到後來才失去獨立性,以致完全消失不見。

還要注意,藏人並沒有一詞一音節的概念。藏文雖也用點號分隔字詞,但一個點號並非就是一個單音節,常見有兩個甚至三個音節的,例如:

贊神之王,名叫“者烏瑪爾保”སྦྲེའུ་དམར་པོ་(拼音轉寫 schewu mar bo),其中“者烏”和“瑪爾”都是二個音節。

蒙古黃教首領的藏語稱號“眨雅班智達”ཛ་ཡ་པནྡི་ཏ་ (拼音轉寫za ya bandi da), 其中的“班智”(菩提)bandi 有兩個音節。

藏人高僧的名字“白瑪噶爾波”པདྨ་དགར་པོ་(拼音轉寫batma dgar bo),其中的“batma”隱含有三個音節。

這些都在告訴我們藏語不是真正的單音節語言。雖然在口語中可能被縮音成單音節,但寫的時候必須全部寫出,否則就不成其為藏語詞彙。

藏語的音節經常可見合併在一起,例如,當後面是虛詞ba的時候,要與前面合為一體,ga-ba讀成gaa;tu-ba讀成tuo,這是英語在內的多音節語言的共有特徵。

藏語的副詞常有獨立和減縮兩種形式,這也是單音節語言所不可能出現的情形,因為一旦縮減就不成其為音節了。

藏語言學家說,古藏語沒有聲調的。筆者以為,就是因為它原本就不是單音節語言,不需要用聲調來區分同音字。

筆者還發現,古藏文中的複輔音、複韻母一旦讀成重音,其讀音就很接近蒙古語、突厥語的式樣了,這也是筆者推測“藏語是原始狀態的阿爾泰語”的原因。

藏語言學家還說,藏語讀音有一種“由濁變清”的發展趨勢。所謂“濁音”就因為包含複輔音和複韻母,當前綴音不斷合併,後綴音不斷脫落,其讀音必然越來越趨向於單音節,聲調也會隨之產生,而這正是拉薩藏語的情形。

今天,只有嘉絨藏語和安多藏語還較完整地保持著古藏語的讀法,他們能清楚地讀出古藏文中的前置音和後綴音。就像“吐蕃”(སྟོད་བོད་ 拼音轉寫stoe-bod)之稱謂,當還讀作“吐爾伯特”的時候,怎麼會有聲調?到哪裡去加聲調?它怎麼可能屬於單音節語言呢?(突厥語、蒙古語的後綴“特”-t表示陽性和複數)

附圖:“漢藏語系”的起源


藏語和漢語不同,藏語是不典型的多音節語言,而不是單音節的語言


今年4月25日,復旦大學金力團隊宣佈,他們歷時二年的研究成果《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中,在國內立即引起了轟動。此圖就是Nature配發的“漢藏語系起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