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這不是你的家”母親擦淚回覆:孩子,這家是我花錢買的

#老人自修課#

在上一篇《“媽,這不是你的家”一句話傷透多少母親的心!老了可別再這麼做》中提高兒子給母親寫的信“媽,這不是你的家”後,我們很多退休老人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有支持這位兒子的

:我也是兒媳也是準婆婆,我覺得兒子說的沒錯啊。當婆婆的要是不想討人厭,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很多女人吧當媳婦的時候希望丈夫以自己為中心,不準婆婆干涉自己的生活,當了婆婆以後吧,又希望兒子不在乎媳婦,把媽媽看的最重,說白了這就是自私,雙標,是不是這麼回事?

:我覺得這個兒子說地真好,句句在情在理,這是個有能力的兒子,不需要老媽幫忙,退休了能享受退休生活,不用管兒子孫子那該多幸福啊!

“媽,這不是你的家”母親擦淚回覆:孩子,這家是我花錢買的

· 也有反對的聲音

:即使兒子句句在理,但是字字戳心,太傷父母的心了,不符合中華傳統文化。我想再看看,一旦兒媳有了孩子,需要老人幫忙,還會說這些無情無義的話嗎?!如果到時又來求父母幫帶,不就狠狠打了自己的臉嗎?

:對當媽的來說真是有些寒心,老話說的“有了媳婦忘了娘”,有一定的道理。還好現在的父母都有退休金,生活有保障,不然豈不更糟糕。

“媽,這不是你的家”母親擦淚回覆:孩子,這家是我花錢買的

支持者肯定是覺得母親不應過於干涉小兩口生活,但對於反對的朋友,各有說法: 有的說孩子語言太讓人心寒、不孝順,不符合我們的傳統文化;有的說娶了媳婦忘了娘,但是還有很多父母說出這麼個道理——有的子女一邊花著爸媽的錢,一邊還嚷著不要父母的干涉......


的確,“啃老”也是問題的另一個矛盾點,而且啃老現象越來越常見了,據媒體介紹:有65%以上的家庭都存在“啃老的現象”,而且有30%左右的成年人還被老人養著!

· 有這麼一個例子,陝西省醫院住著一個男性老人,今年75歲了,因為老人機關單位,退休金攢了不少,不孝的兒子卻把它當成“取款機”了,動不動就問老人要錢,老人這次住院就是讓兒子氣的。

“媽,這不是你的家”母親擦淚回覆:孩子,這家是我花錢買的

· 還有咸陽市秦都區的胡鵬,都35歲了,還和父母同住,沒有工作,對象也找不到,每天不到中午是不會起床的,天天都是打牌熬夜,父母勸他去學些技術,他還覺得父母嘮叨,自己這樣挺好,現在整天像養老一樣在家裡白吃白喝,老兩口的臉都讓他給丟光了!

面對“啃老”,我們老人做好這3點,讓子女真正獨立!

  1. 主動權握在手

我們老人要讓孩子知道,給不給你錢是我們說了算。

《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都說了,老人有權利拒絕資助子女的生活。當他們經濟的確困難時候,我們給予幫助;當他們為了奢侈品、為了“養老式”享樂而尋求資助,我們應果斷拒絕。

“媽,這不是你的家”母親擦淚回覆:孩子,這家是我花錢買的

  1. 自己生活自己走

我們要放手子女生活,不過多幹涉,就要徹底不干涉,不僅是生活上儘量打不打擾,在金錢上也要把持住。

面對一邊要求父母不干涉自己生活,一邊又想著在老人身上擠出點利潤的不孝子女,我們要堅定意志,不能遷就。要敢於說不,讓他們自己的路自己獨立走。

  1. 以身作則為榜樣

子女能有“啃老”的行為,主要是由做父母的慣出來的。我們要以自身出發,糾正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

“媽,這不是你的家”母親擦淚回覆:孩子,這家是我花錢買的

我們可以從實現自己老年價值出發,讓子女慢慢明白,人活著不應只會吃喝享樂,應該敢於吃苦流汗,從中體現自身價值,像從簡單的花自己的錢開始。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們,一起聊聊退休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