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被他娘帶偏了”,誰帶和誰親,簡單的問題很多奶奶沒看透

以前三代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婆媳關係必不可免,而隨著現代女性不斷強大獨立,很多夫妻會選擇跟父母分開住,孩子也是自己帶或是請保姆。

而很多奶奶也會很灑脫地拒絕帶孩子,只願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久而久之,奶奶似乎跟孫子孫女不親了。這是誰造成的結果?在奶奶心裡,自然是媽媽造成的。

媽媽帶的孩子跟老人疏遠,奶奶滿滿抱怨

朋友小劉是典型的現代獨立女性,跟丈夫結婚以後,生了個男孩,婆婆主動過來幫忙照顧,但是日子過得並不平靜,小劉和婆婆經常因為孩子的事吵得不可開交,孩子爸爸無奈之下,讓老人回了老家,孩子由媽媽一個人帶。

“孫子被他娘帶偏了”,誰帶和誰親,簡單的問題很多奶奶沒看透

逢年過節,一家三口都會帶著孩子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孩子小的時候,有些認生,看見爺爺奶奶就使勁往媽媽懷裡鑽,不讓抱不讓碰,更別說互動了,這時候婆婆就向兒子抱怨了,說兒媳婦沒有教好孩子,孩子都不跟爺爺奶奶親。

後來等孩子再大一些,懂事了,回家看望爺爺奶奶,也會禮貌性地打招呼,但是還是比較疏遠,這下婆婆又來向兒子訴苦,埋怨兒媳婦不懂教孩子,完全把孩子帶偏了,甚至覺得兒媳婦故意讓孩子疏遠老人。

小劉知道後,又氣又委屈,後來乾脆很少帶孩子回去,而婆婆也從來不主動去看孩子,這一來二去,孩子和奶奶的關係就更差了。

▊孩子跟誰親,原因很簡單,奶奶看明白了嗎?

1)同吃同住,貼身照顧增加安全感

有人說:“孩子剛來到這個陌生世界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人就是給他最大安全感的人。”這句話有一些片面,應該說給孩子安全感的人是跟孩子同吃同住的人。

“孫子被他娘帶偏了”,誰帶和誰親,簡單的問題很多奶奶沒看透

孩子剛剛出生時,最重要的無非是吃和睡。如果這個人當孩子餓了,給他餵奶,當孩子困了,哄他睡覺。那麼這個人無疑是孩子最大的依賴和最親近的人。

2)陪同玩耍,互動增加感情

孩子大一些了,需要有人陪他玩耍。這時候我們會看到,雖然孩子還是很依賴媽媽,但是卻更願意和爸爸在一起玩,這是因為爸爸會陪孩子玩舉高高,玩捉迷藏,玩騎馬等,從玩耍獲得更多的樂趣,孩子自然會跟陪伴他玩耍的人更親近。

3)理解成長,共情增加了解

孩子慢慢長大以後,思想也獨立了,行為舉止變得像個小大人一樣,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們不需要只會“打到聽話為止”的父母,他們更需要傾聽者和支持者。孩子對理解他們和願意跟他們交流的人更親近。

“孫子被他娘帶偏了”,誰帶和誰親,簡單的問題很多奶奶沒看透

▊奶奶學會這樣做,孩子自然也願意跟親近

1)多多相處

孩子在3歲以前是建立感情的最好時機,很多時候奶奶不在身邊陪伴,自然就越來越疏遠了。奶奶可以經常去看看孩子,多跟孩子相處,日久生情。哪怕是第一次來,沒能跟孩子互動,第二次,第三次,次數多了,孩子也就不拒絕了,慢慢就熟絡起來。

2)投其所好

很多奶奶一見孩子就是問有沒有吃飽,有沒有搗亂,有沒有聽爸爸媽媽的話,在幼兒園乖不乖?孩子聽到這些嘮叨,對奶奶到來的期待就減了一半,好心情也大打折扣了。

3)理解孩子父母

很多奶奶喜歡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壞話”。孩子跟媽媽朝夕相處,親密無間,

對媽媽不好的人,孩子也不會喜歡。如果奶奶能夠理解媽媽,經常跟孩子說媽媽的優秀之處,孩子會覺得奶奶跟他一樣喜歡媽媽,也就願意跟奶奶交朋友。

“孫子被他娘帶偏了”,誰帶和誰親,簡單的問題很多奶奶沒看透

和諧的家庭是需要三代人共同努力的,孩子做好孩子的本分,父母做好父母的教育,老人做好老人的理解。年輕父母在需要幫助的時候,老人能夠搭把手,他們自然會感恩,也願意孩子跟老人一起相處,從而使家庭關係更親密。

你家孩子和老人親近嗎?對此有什麼想說的?和大家分享你的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