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你咋又來我們家吃飯?"4歲孫女的這句話,奶奶心酸落淚

張麗有一個4歲的女兒,嬌生慣養的她,有點不喜歡自己的奶奶,因為她覺得奶奶是農村出身的,看起來很土也很笨,普通話也不標準。只要一看到奶奶到家裡吃飯的時候,就會說"奶奶,你咋又來我們家吃飯?你為什麼不回自己家吃飯?"這一句話,真可謂是上了奶奶的心,奶奶聽到孫女在嫌棄自己,頓時就覺得心酸不已,然後忍不住落淚。

孩子的爸爸聽完以後非常生氣,直接指著女兒罵道:"平時我是怎麼教你的?懂不懂得怎麼孝敬老人?",孩子被罵得一下子哭了起來,張麗聽完以後心疼著護著孩子反駁道:"孩子才多大呀,你吼什麼?有什麼不能好好說的嗎?"老人一看到孩子的一家三口因為自己發生了矛盾,連忙哭著說道:"好啦好啦……別吵啦,都是我不好,以後我儘量不來就是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很多家長沒有達成一致,不同的家長都會站在各自的角度,所以爆發矛盾在所難免。正如孩子的爸爸生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孩子說出那麼不孝的話,而媽媽則是盡全力去保護孩子,容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奶奶則是覺得自己老了,被孫女嫌棄了而難過。


其實,只要做到了幾下幾點,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1.瞭解孩子的心性與說話的感情色彩

正如一個只有4歲的孩子說出"奶奶,你咋又來我們家吃飯?"這樣的話,未必就是爸爸口中的"不孝",只是孩子和奶奶接觸少,對奶奶有所反感而已。只要讓孩子知道奶奶的好,他們自然會歡迎奶奶。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著急去責罵,可以告訴女兒,"因為奶奶是爸爸的媽媽,在爸爸小的時候就是奶奶做飯給爸爸吃的,現在奶奶老了需要我們來照顧了,所以奶奶會來家裡吃飯哦,爸爸愛奶奶就像你愛爸爸一樣,對不對?"

2.家長之間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要達成共識

正如這個家庭就是典型的嚴父慈母,父母雙方平時應該多一些溝通,而不是一出現問題就對峙,這樣既讓孩子蒙上陰影,也會傷害夫妻感情。在教育上要把握好一個度,對孩子不能過於苛責,但也不能無條件的溺愛,即使孩子無意中說了傷害到別人的話,要及時矯正,讓孩子學會如何在語言表達上更加得體善良。

3.多些時間讓老人和孩子接觸

老人也是做父母過來的,那一輩人都苦慣了,寧可自己受苦,也不願子女受苦的。因此,作為子女在物質上滿足老人的同時,也要在精神上給予老人慰藉。平時多讓孩子和老人接觸,讓孩子和老人熟悉起來,這樣孩子也就不會因為和老人接觸的少而無意中說出傷害老人的話,孩子可以聽老人講他們老一輩的故事增長知識,老人也會在孩子的笑聲中倍感幸福。

俗話說百順孝為先,孝道是作為子女的本分,而將這份傳統美德傳承給子女更是天經地義。但時代在變化,每一代人的經歷也不一樣,所以家長們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要講究與時俱進,注重溝通,畢竟家和萬事興嘛。


今日互動話題:每當孩子說出類似"奶奶,你咋又來我們家吃飯?"的話時,家長們會怎麼教導孩子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