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後除掉所有奪嫡對手,為何卻善待允禟親兄五阿哥允祺?

秋媚讀史


雍正的皇位可以說從“腥風血雨”中“摸爬滾打”出來的,越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會去珍惜,所以雍正登基以後得失心迫使他對曾經的競爭對手進行了處理。康熙末被圈禁的大阿哥胤禔和廢太子胤礽他都派人嚴密監視。三阿哥胤祉因為和太子關係密切被罰去守陵,十四阿哥胤禵因為質疑雍正皇位的正當性同樣被趕去守陵。十阿哥因為手書“雍正新君”被告密遭到了抄家幽禁。九阿哥胤禟被鐵鏈從西北綁回,折磨致死,八阿哥胤禩關起來不到一年就死在牢中。九子奪嫡中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一直得到雍正的信任,可惜身兼多職最後積勞成疾累死了。



五阿哥胤祺最為老九胤禟的哥哥卻有著不同於弟弟的待遇,不僅沒有懲罰一直保持親王爵位,還被雍正讚揚謙遜樂善。五阿哥胤祺的情況我們從三方面來看:

第一,其實五阿哥其實不算是雍正的競爭對手,因為他並沒有參與奪嫡,為人低調,所以最後才有著不錯的結局。五阿哥胤祺性格不爭,雖然他說康熙年間被封的三位親王之一,但是一直保持著自己的謙遜。


第二,五阿哥胤祺的性格和他的生長環境關係密切。他的雖然和九阿哥胤禟是一個母親,但是他卻是由順治的第二任皇后博爾濟其特氏撫養長大,這位皇后來自孝莊太后的老家和孝莊有著一定血緣關係。作為順治的第二任皇后,她是有孝莊做主嫁給順治的,但是當時順治和母親孝莊太后關係不和,一方面因為孝莊和多爾袞的傳言,另一方面順治皇帝喜歡董鄂妃,想要立後遭到了孝莊太后的反對。經歷過這些事情都博爾濟其特氏一直不願看到紛爭,有一顆謙和的心,在她撫養下長大的胤祺也受她的影響很大。


第三,胤祺在九子奪嫡時期才華不突出,沒有黨羽派別。胤祺和其他阿哥不同的地方在於博爾濟其特氏撫養長大。來自大草原的太后不懂漢語,更不用說經史子集,所以打小的胤祺就沒有像其他阿哥一樣博學多才更多的是對太后奶奶的陪伴。五阿哥胤祺在十歲的時候才剛剛開始接觸漢文化,大多數時間對太后的陪伴也少了和其他阿哥,臣子接觸的機會,所以反而給他贏得了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

所以五阿哥胤祺自身性格不爭,沒有結黨,沒有爭儲,用心完成雍正交代的事情,自然不會被雍正打壓。


紅雨說歷史


康熙生育35個兒子存活24個,並非人人都具備奪嫡的資格和條件,依照年齡劃分,十四爺胤禵之後的皇子基本就不具備奪嫡條件了,因為他們年齡尚小,沒有功績和實力,參與不了奪嫡之戰。

那麼十四皇子胤禵之前,都是哪些人呢?

1.皇長子胤褆。康熙11年,惠妃那拉氏所生。

2.皇太子胤礽。康熙13年,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

3.皇三子胤祉。康熙16年,榮妃馬佳氏所生。

4.皇四子胤禛。康熙17年,德妃烏雅氏所生。

5.皇五子胤祺。康熙18年,宜妃郭絡羅氏所生。

6.皇六子胤祚。康熙19年,德妃烏雅氏所生,早殤。

7.皇七子胤祐。康熙19年,成妃戴佳氏所生。

8.皇八子胤禩。康熙20年,良妃衛氏所生。

9.皇九子胤禟。康熙22年,宜妃郭絡羅氏所生。

10.皇十子胤䄉。康熙22年,溫僖貴妃鈕鈷祿氏所生。

11.皇十一子胤禌。康熙24年,宜妃郭絡羅氏所生,早殤。

12.皇十二子胤裪。康熙24年,定妃萬流哈氏所生。

13.皇十三子胤祥。康熙25年,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

14.皇十四子胤禵。康熙27年,德妃烏雅氏所生。

在這十四個人當中,除去早殤的六阿哥胤祚和十一阿哥胤禌早殤外,還剩下12位阿哥。但是,所謂“九王奪嫡”,就是說只有九位皇子參加了奪嫡鬥爭,那就是:

老大胤褆、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十三爺胤祥和十四爺胤禵。

那麼還有3位是誰呢?為什麼沒有參與奪嫡?

剩下的這三位,一個是老五胤祺,一個是老七胤祐,還有一個是老十二胤裪。

老五胤祺(雍正登基後改為允祺),和老九胤禟是親兄弟,其母親宜妃郭絡羅氏在康熙時代非常得寵,而胤祺本人只比雍正小1歲,在九王奪嫡的時期本來也是十分有實力的。

康熙在位的時候十分喜歡胤祺,每次出巡經常帶上他和幾位阿哥隨行,康熙遠征漠北葛爾丹的時候,胤祺統領正黃旗大營,獨當一面,極為風光。

是什麼原因讓他喪失了奪嫡的資格呢?

因為一次出戰,胤祺不小心把自己的臉劃破了,破相了的皇子在康熙那裡基本就算失分了,失去資格了。康熙四十七年胤祺因為胤礽被廢,有過一段短暫的拘禁,但是釋放後,和雍正一起被封為親王,是為和碩恆親王。

胤祺本來長相十分俊美,破相可能是他不能參與奪嫡的直接原因,因為康熙不會接受一個破相者做儲君。史書記載,胤祺為人平和,善良淳厚,大概屬於單純理性的哪一類人,對政治的興趣不大,加之在戰爭中破相後,就遠離了奪嫡的是非。

雍正登基之後,對於奪嫡的政敵和兄弟,打擊是相當厲害的,但是對於閒散的兄弟,只要沒有非分之想,老老實實做個閒人,聽從雍正的指揮和安排,卻基本都是得以善終。允祺於雍正十年病故,雍正稱其“秉性和平”,其子女也沒有受到政治波及。

順便說說老七胤祐,因為一生下來的時候腳出了病故,走路一瘸一拐,是個跛子,所以沒參與奪嫡,雍正也是基本善待之。

老十二胤裪,其母入宮很早,但是地位太低,康熙五十七年才封為嬪,極不得寵。胤裪出生的時候沒有資格撫養,是由蘇麻喇姑代為撫養長大的。在雍正時期,允裪雖然受過雍正的整,但是很輕微,比起和雍正奪嫡的兄弟來,算是很幸運的了。


青燈問史


五阿哥胤祺,康熙皇帝非常喜愛的皇子。

胤祺,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與“九子奪嫡”中“八爺黨集團”的核心骨幹九阿哥胤禟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

他們的生母宜妃,在康熙朝時期是非常得寵的后妃,有史料記載康熙皇帝對其是“眷顧最深”,要不然在《康熙微服私訪記》中,也不會選擇設定宜妃這一角色來始終陪伴康熙左右。儘管影視作品的劇情是假的,但是康熙對於宜妃極為寵愛的這份感情是真的。

實際上,宜妃在康熙朝前中期的時候,非常罕見的在沒有誕育皇子的情況下,就被冊封為嬪。而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正式冊封了“四妃”,宜妃按照“惠宜德榮”的順序,地位僅次於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要高於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以及三阿哥胤祉的生母榮妃馬佳氏的。這就使得宜妃在康熙朝的後宮之中,具有較高的級別和地位。

不過儘管宜妃非常得寵,其出身與地位也是非常的高貴,可是宜妃所生的五阿哥胤祺,也依然還是被抱走交由其他人撫養長大。

當然,這與雍正因為其生母地位低賤交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不同,抱走胤祺並不是因為宜妃的品階不夠,不能撫養,而是胤祺在當時太受寵愛了,不僅是康熙皇帝本人非常的喜歡,就連康熙皇帝的嫡母,也就是順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也非常的喜歡這位康熙皇帝的皇子。

所以,胤祺從小由康熙的嫡、也就是他的嫡祖母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撫養長大的,毫無疑問,這對於胤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殊榮。


康熙皇子中,僅有的三位親王之一。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在“一廢皇太子”後,見到了皇子們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已然到了“無君無父無兄無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境地,再加上康熙皇帝本人對於太子胤礽的生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的感念,最終還是決定復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與此同時,鑑於此前太子胤礽的拙劣表現,康熙皇帝通過晉封其他皇子的方式,以限制胤礽手中的權力。於是他將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晉封為親王,七阿哥胤佑和十阿哥胤䄉晉封為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祹、十四阿哥胤禎(即後來的“允禵”)晉封為貝子。

這其中,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成為了康熙朝時期,所有的康熙皇子中,僅有的三位被封為親王爵位的人。

然而不得不所得是,三人中又只有胤祺的這個親王爵位與“一廢皇太子”事件無關,他完完全全是靠著自己的功績取得的,可以說是最“實至名歸”的。

先來說說三阿哥胤祉以及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他們為什麼會被康熙晉封為親王爵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熱河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第一次將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在這之後,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為首的一眾皇子及其朝中的支持者們,不斷打壓太子黨集團,並且繼續對已經“摔倒”的胤礽又“踏上了一隻腳”,大阿哥胤禔更是想要直接將胤礽至於死地。

胤褆以及胤禩等人這樣的行為引得了三阿哥胤祉的巨大不滿。他本人就與太子胤礽關係非常交好,畢竟胤礽出生後他的生母赫舍里氏皇后隨即去世,胤礽在這之後是由胤祉的生母榮妃馬佳氏撫養長大的,再加上胤祉一向行事正直,於是他決定幫助太子胤礽挽回局面。

最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發現了大阿哥胤禔使用“魘鎮”詛咒太子胤礽的直接證據,而也正是這件所謂的“魘鎮之物”成為了康熙皇帝日後寬恕胤礽此前的罪過,重新復立為胤礽皇太子的重要依據,就這樣,胤祉算是幫了康熙大忙。在此期間,胤祉更是經常性的陪伴自己的這位哥哥胤礽,幫助、勸諫其主動向康熙皇帝進行懺悔與認錯。

可以說,胤祉毫無疑問是康熙能夠“名正言順”的復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的重要功臣,這也成為了康熙將其晉封為親王的重要理由。

相對應的是,雍正在“一廢皇太子”期間的表現則頗為耐人尋味。

起初他也是支持扳倒太子胤礽的,但是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反而是見到康熙又想要復立胤礽的想法後,主動表示了支持。與此同時,當康熙皇帝準備懲治胤禔、胤禩等胤礽的反對者時,雍正又站出來極力為他們進行辯解,進而贏得了康熙皇帝的好感。於是康熙皇帝鑑於雍正在這一階段的表現是非常“識大體、顧大局”,所以才將其進行了晉封。

前文中也說到了五阿哥胤祺在“九子奪嫡”中,自始至終他都保持了中立,為何也會在此時被封為親王呢?原因就在於其戰功。

從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三次御駕親征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並且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除掉了他一生中最為強大也是最為危險的敵人。

而在這三次大清王朝與蒙古準噶爾部的大戰中,五阿哥胤祺均參與其中,以各種方式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特別是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期間,胤祺更是受命親領正黃旗大營參與了正面戰鬥,其勇武的膽識氣魄與卓越的作戰指揮才能也在此期間得以充分展現,令康熙皇帝對其是刮目相看。

五阿哥胤祺本就具有戰功,又是孝惠章皇后撫養長大,有著極高的後宮聲望和地位,可在這樣的情況,胤祺依舊在“一廢皇太子”之後選擇了沉默與中立,更讓康熙皇帝對其的心性和人品讚譽有加,所以將其冊封為親王,以示恩寵。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康熙晉封胤祺也是做給所有皇子們來看的,希望他們能夠像胤祺一樣,不要過分的覬覦皇位,即便是甘為人臣,同樣也能得到封賞。


五阿哥胤祺沒有參與“九子奪嫡”,除了心性的原因,實際上他還有兩項“硬傷”。

胤祺是出了名的“老好人”,這一點從他死後的諡號“溫”就可以看得出,他是一個性格極盡溫順、平和之人。

康熙皇帝就曾評價他是:

“心性甚善,為人敦厚。”

雍正皇帝更是稱讚他為:

“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當然,胤祺這樣的性格特點,一方面是他本身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就是收到撫養他的孝惠章皇后的影響了。

孝惠章皇后自幼就嫁給了順治皇帝,坐上了後宮之主的位置,但是她並不受順治皇帝喜愛,如果不是孝莊太后極力維護,順治皇帝早就將其廢黜了。這樣一系列的遭遇使得孝惠章皇后本身就是為人隨和、處事低調,而這也極大的影響了胤祺的性格成長。

儘管作為一國之君,不能沒有“仁慈”,但卻也不能過分的“仁慈”,顯然,五阿哥胤祺便非常不幸的屬於了後者。而他也非常有自知之明的認識到自己並不具備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能力與心境,於是對於“九子奪嫡”,他選擇了敬而遠之。

除了性格的原因外,胤祺無法染指皇位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硬傷”。

其一,就是其“漢化”程度非常低,如果用對於傳統漢族經典文化的掌握作為標準來評價,早期的他就是個“半文盲”般的存在。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於孝惠章皇后的撫養和教育。

孝惠章皇后從小生活在蒙古草原,之後就嫁給了順治皇帝,久居深宮之中,所以她只懂得滿文和蒙文,並不懂得漢文,更不懂漢族傳統經典的文化。況且,當時的蒙古貴族,對於漢族傳統文化普遍是非常的排斥,不僅僅是孝惠章皇后,包括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孝莊太后,也在一段時間內非常的抵制漢族傳統文化與儒家經典。

在這樣環境下,直至九歲的時候,五阿哥胤祺才開始正式接觸學習漢語、漢字以及漢族文化,相較於從四五歲開始就被安排學習漢族傳統文化的其他康熙皇子,可謂是起步晚、起點低、基礎差、師資力量還不能與之相提並論。就這樣,胤祺對於漢文化的學習一直是處於被耽誤的局面,使得康熙在每次考核皇子們的功課的時候,都是讓胤祺讀寫滿文文章以緩解場面上的“尷尬”。

試想一下,一位漢文化根基薄弱,甚至看不懂漢文奏章,不懂得以史為鑑、引經據典的皇子,能夠繼承皇位麼?所以,這便成為了五阿哥胤祺的第一個“硬傷”所在。

其二,就是相傳其在與征討噶爾丹的戰鬥中,面部受過傷。

看過《延禧攻略》的朋友都知道,四阿哥等人故意設計了一場意外,讓五阿哥腿部患疾,無法同正常人一樣行走,為的讓乾隆非常喜歡的五阿哥永琪失去奪位的資格。由此可見,外部形象對於封建王朝的帝王和皇子是何其重要的存在。

然而,胤祺卻是非常不幸的“破了相”。在其此前隨同康熙皇帝征討噶爾丹的“昭莫多之戰”之中,他率部與敵軍纏鬥,雖然其領兵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但是在其面部留下了一道非常明顯的傷疤,而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胤祺的外貌形象。

這道傷疤也無疑成為了胤祺第二個“硬傷”的所在。

所以,由此看來,不管是從硬件條件上的缺陷,還是自己心性的使然,都使得五阿哥胤祺沒有參與到“九子奪嫡”的進程中。


雍正皇帝登基,五阿哥胤祺以善終收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上了皇位。

而雍正登基之後,第一個為雍正怒火所波及的便是五阿哥胤祺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

由於宜妃本就與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的關係非常冷漠,在加上其子九阿哥胤禟是雍正重要的“奪嫡”對手,於是雍正是“新仇舊恨”一起算,在康熙靈柩剛剛下葬之際,就開始對於宜妃郭絡羅氏發難,對其進行了百般的訓斥和羞辱後,將其趕出宮去。以至於終雍正一朝,宜妃不僅沒有獲得任何封號,就連其死後,雍正還不許其葬入康熙皇帝的景陵之中,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宜妃才得以被安葬。

另外一個受到雍正殘酷打擊的便是五阿哥胤祺同父同母的親弟弟,九阿哥胤禟了。

前文中也說了,他是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的重要支持者,也是“八爺黨集團”的重要智囊和“財神爺”,雍正對其的憤恨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雍正繼位後,先是將其發配到西北,隨後在打擊八阿哥胤禩的同時,也將其圈禁起來進行了殘酷的折磨,最終於雍正四年(1726年),胤禟被削宗奪爵、圈禁致死,就連名字也被改為了“塞思黑”,直到五十多年的後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被重新恢復了身份。

可是作為宜妃郭絡羅氏所生的皇子,九阿哥胤禟的親哥哥,五阿哥胤祺非但沒有遭到雍正的任何懲治,反而繼續保留了親王的爵位以及待遇,同時還經常性的被雍正委以署理皇族內部事務以及宗廟祭祀的差事,對其無論是態度上,還是行為表現上,都是極盡尊重。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雍正皇帝以極高的規格將其安葬,並且贈諡號為“溫”,兩年後的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又為其立碑刻銘,以示祭奠。

可以說五阿哥胤祺享受到的這份尊重與殊榮,是其生母宜妃郭絡羅氏以及其弟九阿哥胤禟所完全不能比擬的,畢竟在雍正看來,“九子奪嫡”期間,眾多康熙皇帝的成年皇子以及朝中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捲入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 五阿哥胤祺依然能夠頂住“誘惑”,拒絕別人的拉攏,擺正自己的位置,這就是絕對的“好人”。

而這份不爭的精神與寬和的心境,最終也贏得雍正皇帝對其的尊重,於是五阿哥胤祺能夠以善終收場,並保全了家族世襲的爵位名號,使其後代也能盡享恩澤。


雍親王府


允祺又叫胤祺,是康熙的第五子,雍正帝異母弟。

胤祺的母親的康熙皇帝的宜妃,宜妃在宮中的地位很高,非常受康熙皇帝的寵愛。

在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張國立演的康熙每次私訪,帶的妃子就是這個鄧婕演的宜妃。

宜妃除了生皇五子胤祺之外,還生了皇九子胤禟。 胤祺十分孝順康熙帝,康熙帝也對這個兒子比較疼愛。


康熙帝曾將避暑山莊的一座府邸賜給胤祺,也就是後世人口中的“老五爺府”。

按說他的地位來看的話,如果要爭奪皇位,也是有幾分希望的。

可是他好像對皇位不感興趣,一直沒有參與到九子奪嫡之中來。

胤祺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抱養給了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這位太后平生鄙視漢人,抵制漢文化,規定允祺不話學漢文化,所以他的知識和眼界、胸懷都不如其他兄弟。


博爾濟吉特氏又是個與世無爭的人,胤祺被養在她的身邊,性子也受到博爾濟吉特氏的影響。

當時康熙對允祺的評價是“心性甚善,為人淳厚”,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人忠厚老實,安分守己。

康熙三十五年,允祺隨康熙出征葛爾丹,奉命守衛大營,表現中規中矩。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被封為“多羅貝勒”。康熙四十七年十月正式冊封為和碩恆親王。

康熙五十六年,太后病重,胤祺勸慰康熙:

“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養育。皇父聖體違和,一應事物臣可料理。”康熙:“我在,爾何克代理耶!朕務期躬盡典禮耳。”

康熙五十八年孝惠博爾濟吉特氏兩週年忌,允祺代康熙致祭行禮。


清史中關於胤祺他的記載很少,但他小時候長得很漂亮,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稱讚他“男生女相”,可以想見應該是長得比較俊美的。

有人說他以前在領兵打仗時,臉部被敵人的箭射中,後來雖然治好了,但額頭留下一個大傷疤,被破了相。所以康熙再怎麼喜歡他,也不考慮立他為儲君。

這個記載的資料一直沒找到,不敢妄定真偽。

在康熙的24個兒子中,有9個是對皇位感興趣的,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九子奪嫡:


史稱“九子奪嫡”。最後的勝利者是四阿哥胤禛。

胤禛登上皇位後,對他的幾個競爭對手瘋狂打壓報復,允褆、胤礽、允祉、胤俄都被幽禁到死,胤禩、胤禟更是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分別被賜名“阿其那”、 “塞思黑”,意為豬狗,並被削籍逮捕囚禁。

允禩在幽禁期間,受盡折磨而死,允禟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生在皇室,是幸亦是不幸)

沒有參與奪嫡的幾個皇子結局都不錯。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死黨,自不必說;五阿哥允祺因為置身事外,一直過得逍遙自在,他於雍正十年閏五月去世,年五十四歲,賜祭葬如典禮,諡曰溫,身後妻兒也沒有受到清算。

成雍正:


允祺身在皇家,能明哲保身,不問世事,也算是難得的了。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卷八,本紀八 《清椑類鈔》第一冊


剛日讀史


雍正登基後除掉所有奪嫡對手,為何卻善待允禟親兄五阿哥允祺?其實雍正不是唯獨善待五阿哥允祺,而是對於雍正登基後沒有威脅的皇子,雍正都算是比較好的待遇對待的。雍正除掉的奪嫡對手基本上都是手握權力,想要當皇帝奪皇位的皇子。

那麼當時的九子奪嫡都有哪九子呢?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從九子奪嫡的阿哥名單中可以看出,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是沒有參與奪嫡的,所以雍正登基後自然也不會難為這些人了。只是對和參與奪嫡的走的近的進行了簡單的處罰。

那麼五阿哥為什麼沒有參與奪嫡呢?五阿哥據說長相很好,而且也是康熙比較喜歡的兒子,據說康熙外出私訪,及出戰打仗都會帶著五阿哥。而且在康熙所有的兒子中,康熙只封了三個兒子當親王,就是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這其中只有五阿哥是憑著自己的真實本領當上親王的,他有赫赫戰功,也對下邊的人很好,讓所有人都尊重他。所以就是這樣,最後他才沒有參與奪嫡,因為他的性格太溫和了,成大事者,必須要“穩”“準”“狠”,五阿哥打仗是可以的,但是對於治理國家,他卻不擅長。


丫丫說史


雍正的皇位可以說從“腥風血雨”中“摸爬滾打”出來的,越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會去珍惜,所以雍正登基以後得失心迫使他對曾經的競爭對手進行了處理。

大阿哥胤禔和廢太子胤礽他都派人嚴密監視;三阿哥胤祉因為和太子關係密切被罰去守陵;十四阿哥胤禵因為質疑雍正皇位的正當性,同樣被趕去守陵;十阿哥因為手書“雍正新君”被告密遭到了抄家幽禁;九阿哥胤禟被鐵鏈從西北綁回,折磨致死;八阿哥胤禩關起來不到一年就死在牢中。

九子奪嫡中大部分阿哥都被“迫害”,那麼雍正登基後為何卻獨善待允禟親兄五阿哥允祺?

1、性格謙遜平和,對雍正構不成威脅

五阿哥胤祺的生母宜妃,在康熙朝時期是非常得寵的后妃,而在《康熙微服私訪記》中,也設定宜妃這一角色來始終陪伴康熙左右,並且康熙對於宜妃極為寵愛的這份感情也是真的。+

胤祺母親出身與地位非常的高貴,也間接導致了胤祺在當時那個非常關注出身的年代裡備受寵愛,不僅是康熙皇帝本人非常的喜歡,就連康熙皇帝的嫡母,也就是順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也非常的喜歡這位康熙皇帝的皇子。所以從小五阿哥胤祺便被孝惠章皇后接去扶養。

孝惠章太后和孝莊有著一定血緣關係。

作為順治的第二任皇后,她是由孝莊做主嫁給順治的,但是當時順治和母親孝莊太后關係不和,一方面因為孝莊和多爾袞的傳言,另一方面順治皇帝喜歡董鄂妃,想要立後遭到了孝莊太后的反對。

經歷過這些事情都博爾濟其特氏一直不願參與紛爭,因此擁有一顆謙和的心,在她撫養下長大的胤祺也受她的影響很大,也間接形成了胤祺謙遜平和的性格.

2、身有“硬傷”,奪嫡無望

來自大草原的太后不懂漢語,更不用說經史子集,所以打小的胤祺就沒有像其他阿哥一樣博學多才,更多的是對太后奶奶的陪伴,同時這位太后平生鄙視漢人,抵制漢文化,規定允祺不話學漢文化,所以他的知識和眼界、胸懷都不如其他兄弟。

就這樣,胤祺對於漢文化的學習一直是處於被耽誤的局面,使得康熙在每次考核皇子們的功課的時候,都是讓胤祺讀寫滿文文章以緩解場面上的“尷尬”。

試想一下,一位漢文化根基薄弱,甚至看不懂漢文奏章,不懂得以史為鑑、引經據典的皇子,能夠繼承皇位麼?

所以,這便成為了五阿哥胤祺的一個“硬傷”所在。

3、心態中立平和,與世無爭。

康熙皇帝曾三次御駕親征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並且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除掉了他一生中認為最為強大,也是最為危險的敵人。

而在這三次大清王朝與蒙古準噶爾部的大戰中,五阿哥胤祺均參與其中,以各種方式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特別是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期間,胤祺更是受命親領正黃旗大營參與了正面戰鬥,其勇武的膽識氣魄與卓越的作戰指揮才能也在此期間得以充分展現,令康熙皇帝對其是刮目相看。

同時五阿哥胤祺本就具有戰功,又是孝惠章皇后撫養長大,有著極高的後宮聲望和地位,可在這樣的情況,胤祺依舊在“一廢皇太子”之後選擇了沉默與中立,不參與皇位爭奪之爭,讓其他的皇子對其產生了深深地好感。

允祺身在皇家,能明哲保身,不問世事,也算難得。而這份不爭的精神與寬和的心境,也是雍正在登基後除掉所有奪嫡對手,卻獨善待五阿哥允祺的原因吧!最終五阿哥胤祺以善終收場,並保全了家族世襲的爵位名號,使其後代也能盡享恩澤。


春朝青牛


歷史上並非有真正的“九子奪嫡”,而是幾個勢力集團之間的爭鬥,最大的就是以胤禩為首的政治集團,其勢力之大可見一斑,胤禩是康熙第八子,為人精明強幹,善於拉攏人心,所以很多皇子都是他的黨羽,包括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褆以及一些重要官員!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令十四子胤褆遠征西北,封大將軍,而且一概物品全是親王的排場,這讓胤禩集團十分開心,以為十四弟就是以後的皇太子!但是到了康熙六十一年,臨終前的康熙把皇位傳給了皇四子胤禛,這讓胤禩集團十分失望,但他們的勢力仍然存在而且十分有影響力!這一點讓雍正十分擔心,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統治,他決定先施行拉攏的政策,把弟弟都封了各種官職,還以奔喪為由把遠在西北的弟弟允褆(雍正登基後,把兄弟名字中的胤改為允)召回京城,時刻保持在自己的視線中!其實就是把胤禩集團的皇子們全部囚禁了!等到雍正的帝位逐漸穩固,就開始了剷除階段!在雍正二年,雍正向全體臣工頒佈《朋黨論》,同時對允禩大加指責,為進一步剷除大造輿論。雍正四年,允禩被逐出宗室,允禟被降為民王,改名“塞思黑”,之後被拘禁,鬱鬱而終,允褆因是和雍正同母而生,所以沒有嚴厲處置,最後病故!

用了將近四年,雍正終於消滅了最大的威脅,而胤祺雖然在很多場合都曾經參與過,但是他的為人忠厚善良,而且並沒有參與奪嫡,在雍正看來,對他的皇位並沒有威脅,還有一點就是胤祺並不十分通曉漢語,他一直被養在太皇太后的宮中,直到八歲才開始學習漢語,這一點不管是康熙還是雍正都覺得沒有具備統治漢民族的條件,所以他即使參與了很多重要的事件,但並不構成威脅,所以雍正沒有為難他!


秦桑之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研究允祺這人的人生路徑,就會發現,和他的所作所為,有非常大的關係:

1,允祺雖說是允禟的親兄弟,但從小都在孝莊身邊兒養著。老人養大的孩子,性格大多敦厚。相反,允禟跟他不是一起長大的,而且異常聰明好動,喜歡發明創造(比如戰車),哥倆兒玩不到一起,以至於長大以後也站了不同隊伍。

2,允祺性格踏踏實實,同時於儲位無害。史書記載,他直到九歲時,都還不會漢文。我們都知道,太子允礽可是個通曉滿漢蒙文的學霸,而按照康熙教育儲君的標準評判,允祺不可能成為太子競爭者。無爭,也就不遭人恨。

3,允祺不僅沒有像弟弟允禟一樣站在八阿哥黨裡,還跟允禛(也就是雍正)處的很好: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得了一場大病,臥床不起,就是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服侍的。雍正之所以能夠繼位,一個大原因還是九子奪嫡時他很孝順,那麼我想允禟與他有共同之處。

4,除了以上三點,史書留下的五阿哥還挺正直的:康熙五十一年,朝中發生了一件貪汙案,主犯是依附於太子的託合齊父子。而負責辦理這件案子的人,其中就包含了允禛、允祺。

那麼總結一下吧,允祺得到善待的原因是:1,性格老實。2,沒參與奪嫡。3,跟雍正很合拍。


青簡拂塵ls


因為,允祺不是雍正奪嫡的對手。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康熙晚年,會出現“九子奪嫡”的事。

在中國古代,傳統的漢族政權一直實行的“嫡長子繼承製”。就是說,皇后生的長子,為皇位第一繼承人。皇后沒有兒子,就從皇貴妃中選長子。皇貴妃也沒有兒子,就從庶妃的兒子中選“長子”。

而清朝(後金)不一樣。

努爾哈赤其實也曾想立長子褚英為太子,可是,褚英毛病太多,最後被排除出繼位人選。努爾哈赤就讓八大和碩貝勒決定“汗位”人選。

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受推舉襲承汗位。後來,皇太極猝死,滿洲貴族會議推舉6歲的福臨(皇太極的第九子)繼位。

而等到順治福臨當皇帝以後,決定不再讓滿洲貴族會議討論繼位人選問題。最後,在孝莊皇太后的“建議”下,順治用遺照讓8歲的玄燁(康熙)繼位。

而玄燁當皇帝以後,之所以在他21歲時就要立1歲的“嫡長子”胤礽為皇帝,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結束“爭皇位”惹出的混亂,減少內部皇子之間紛爭。

第二,當時,正值“三藩叛亂”,吳三桂已經打下半壁江山,清朝岌岌可危。康熙怕自己在混亂中突然“陣亡”,沒有人來繼承大統,朝政必然陷入混亂。

第三,也是對皇后赫舍里氏的懷念,和對赫舍里氏家族功績的肯定。在康熙早年,皇后赫舍里氏的三叔索額圖曾協助康熙擒鰲拜。而且,在“平定三藩之亂”的過程中,索額圖也在不斷地出謀劃策。

不過,過早的立太子,實在是欠妥當。而且,滿清之前也沒有“嫡長子繼位”這一說。於是,其他皇子年長之後,肯定會“挖胤礽牆角”。“無情最是帝王家”,為了皇位,親情又算個什麼?最終,胤礽這個太子,一當就是37年,期間兩度被廢,最後再圈禁中度過晚年。

五阿哥允祺也是有奪嫡的實力的,可是後來“破相”了。

五阿哥允祺也很受寵,康熙三十五年,17歲的允祺就能率領正黃旗大營隨康熙出征葛爾丹。在康熙三十七年三月,五爺胤祺和四爺胤禛、八爺胤禩一起晉封為“貝勒”。太子復立時(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五爺胤祺、三爺胤祉、四爺胤禛同時被封賜親王。而且,康熙對允祺的評價也很不錯,說他"心性甚善,為人淳厚"。

但是,允祺從小養在孝惠章皇后宮中。孝惠章皇后是一位“秉性淳樸,顧又乏長才”的蒙古女子,允祺在他的養育下,九歲還不會漢文。在才學上,實在是沒法跟其他皇子比。

而且,在一次征戰中,胤祺的臉不慎被箭劃傷,嚴重破相,形象大受影響。再加上他本人淳厚隨和,在太子二次被廢以後,他就不參與奪嫡的事。

他不參與奪嫡,也就不是八爺黨,當然不是胤禛的死敵。所以,胤禛登基以後,他沒有收到牽連。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關於雍正這位皇帝不論是從哪方面來說一直都是清朝的疑案之一,尤其是雍正的繼位疑案和雍正的死因疑案。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雍正的繼位疑案,看看雍正是怎麼當上皇帝的,關於雍正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學術界歷來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他受康熙遺詔繼位,是合法繼承;一種認為康熙並未傳位與他,雍正是矯詔奪位。那麼,雍正到底是繼位還是篡位一起來看看吧。   據野史記載,關於雍正篡位的傳說,竟有五種之多。    大圖|小圖 其一、康熙本來是把皇位傳給十四子允禵的,可雍正卻暗地裡把詔書中的“十”字改成“於”字,這樣詔書就成了“傳位於四子”。雍正繼位後,將允禵調回北京關押起來,太后想見允禵,雍正不準,太后一氣之下撞柱而死。   其二、是“隆科多改詔說”:隆科多是當時的步軍統領。康熙病重時發諭旨叫遠在西寧的允禵緊急回京,要傳位給他。可是隆科多把遺詔捏在手裡,沒有發出去。等到康熙駕崩,隆科多假傳聖旨立了四皇子胤禎。   其三、“隆科多改詔說”的另一版本:康熙剛嚥氣,隆科多趕緊從“正大光明”匾後取出密藏在那裡的詔書,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   其四、“雍正投毒說”:康熙病重時,胤禎進了一碗參湯,康熙喝了就歸天了。   其五、“年羹堯改詔說”:年羹堯是當年的川陝總督,傳說雍正的母親曾與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堯的私生子,改詔的事是年羹堯乾的。   這些傳說都把雍正描述成一個弒父逼母、改詔篡位、殘害兄弟的暴君,而所有傳說中,最關鍵的就是雍正是篡位還是繼位。按照學術界的研究,傳位詔書修改其中的某些字來改變詔書的內容是不可能的。因為清代的傳位詔書同時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戲說者說的增加漢字比劃來改變意思是做不到的。同時詔書中會直言皇子的名字,而不會只寫其是第幾子。   從雍正年間時,對雍正繼位的談論便不絕於耳。雖然史學界對皇位合法性尚無定論,但流傳的把“十改於”的改詔之說是不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