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一下,嘉靖皇帝在明朝歷史上算不算一個明君?

楚之南風繁花盛開1


明世宗朱厚熜即嘉靖皇帝在位時間長達45年之久,在整個明朝的皇帝中,僅次於他的孫子--明神宗萬曆皇帝(48年)。

毫無疑問,這是明朝歷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嘉靖朝的革新政策惠及隆慶至萬曆。

14歲即位,17歲就通過大禮議事件鞏固了權利,通過皇權逼迫前朝舊臣內閣首輔楊廷和辭職,確立了自己的用人標準。

前期勵精圖治,重用張璁為內閣首輔,力行改革,革除弊政,使得大明王朝出現了嘉靖中興,改革效果顯著,以至於後來的萬曆朝張居正,以自己年少時的親生經歷,給與嘉靖前期革新極高的評價。嘉靖革新影響深遠,在很多政策層面,為後來的隆慶,萬曆朝掃清了障礙,張居正的變法,其實是張璁改革的延續。

在前朝正德時期,大明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土地兼併,宦官專權,外戚世襲。貪腐成風。

嘉靖時期更是邊疆地區戰事不斷,北有韃靼,南有倭寇,內有農民起義。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府和治國策略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改革呈現出的富強局面,如果沒有一位強有力的皇帝去統籌整合內部各方政治勢力,那麼大明很有可能提前滅亡了。

嘉靖後期沉迷修道,身居簡出,近20年不視朝政,被嚴嵩嚴世蕃父子把持朝政,形成專權,又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因時而虐待宮女,導致宮變,險些喪命。

其實大興土木這一點,放在現代的理解,如果財政允許,那可是在發展GDP,只是古代財政沒有這麼透明,很有可能都進了貪官的口袋。

而20年不上朝,國家卻不亂,導致後來的明神宗萬曆也學他的爺爺了。萬曆沒學好,將大明一步歩的帶進了深淵。

後來遺詔上也覺得有負初心,但將問題歸為自身多病,過於求長生,以致被奸人乘機誑惑。

嘉靖革新持續了近二十年,同時文化和科技領域空前繁榮,優秀文學作品和傑出人物大量湧現,“天下翕然稱治”。後史譽之謂“中興時期”

作家張嶔認為,嘉靖帝以其圓熟的政治手段,成功的製造了一個國富民強、文化繁榮的大明帝國。以帝王業績論,相當出色

結論,在明朝歷代皇帝當中,嘉靖皇帝應該算得上治國明君。


羅山會社


首先要明確一下,明君,指的是強國,富民,安天下!和君主本人的私智沒關係。從這個角度說,嘉靖算不上一個明君,但他絕對是一個聰明絕頂的聰明人!

說他聰明,因為他本來是個藩王,沒有繼承君位的機會!而明武宗駕崩,沒有子嗣,按古代宗法,論遠近親疏,最後幸運降臨到他頭上,成了皇帝。到這個時候,他在京城沒有任何實際實力,也沒有自己的人,有的只是一個還沒擁有的皇帝名號!但就這樣,他和那些擁戴自己上位的大臣們,鬥智鬥勇,幾次三番,利用議大禮事件,讓老狐狸們全敗在他手裡,從而把帝國權利牢牢控制在手上!從這點來說,他實在是聰明人!

但他掌權後,一心修道煉丹,不理朝政,任用奸臣,把大明帝國搞的烏煙瘴氣的!這才有了海瑞後來的千古一罵!也算他幸運,正趕上大明帝國如日中天之時,雖然他當政時開始走下坡路,但還不至於崩潰!又有後來張居正的改革新政給帝國續命,但他的做為,若放在末世,必是昏君無疑!




秦關殘月


嘉靖皇帝是個天才,但不是一個明君。

他從少年時期便深諳政治鬥爭訣竅,而他之後的一切行為,皆是政治鬥爭的手段,即使是常年不上朝,朝中大事均在掌握之中。不管是使用忠臣夏言,還是奸臣嚴嵩,他們不論如何手握大權把持朝政,最終皆逃不出嘉靖的手掌心。

他始終是大明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無論是內閣還是內廷,始終都被他牢牢控制著。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裡借海瑞之口講到:國本不正,即使扳倒了一個嚴嵩,也會有第二個嚴嵩。這臺詞十分內涵:大明王朝到了今天這步政治黑暗、國庫空虛、災患四起,其根本原因並非是清流們的鬥爭對象嚴黨,而是嘉靖,或者說,就是大明王朝的體制本身。

說嘉靖創造了嚴嵩,嘉靖明知道嚴嵩是大奸臣,大貪官,卻放任他去貪。知道嚴黨害人,卻為虎作倀幫助他去害。劇中同樣借嚴嵩之口說出了他能屹立不倒的原因:是大明朝需要我,國庫需要我去幫助弄銀子,政事和邊患需要我用的人去管理。 很明白了,嘉靖需要嚴嵩。

嘉靖,是一個極其聰明,極有能力的人,也是一個極端自私,沒有道德底線的人。嘉靖需要嚴嵩,正如乾隆需要和珅一樣,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慾望。他任用清流夏言也好,奸臣嚴嵩也罷,對於誰當首輔,是清是奸不重要,好人壞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力高超並且為己所用。

嘉靖就好像《紙牌屋》的男主一樣,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往直前,一切擋在道路上的人,不管是什麼人,一律排除。這個國家,他不必自己勞神去具體管理,找個能管的人去就行了,也因此,張璁、夏言、嚴嵩都是非常能幹的人,卻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若不是嘉靖本人先死了,徐階也不會有好下場的,而嘉靖死前,徐階本人的處境也確實有不穩跡象了。一個一個,全是嘉靖的工具,當沒有利用價值了,就拋棄去找下一個。

嘉靖的生活奢侈無度,連洗腳的木盆都是一天換一個,宮廷的開銷是極為驚人的。為此,誰能幫他弄錢花,誰能保證他的慾望需求,他就維持誰,嚴嵩就能保證他的慾望需求,所以嚴嵩能當二十年的首輔。嚴黨貪汙受賄把整個國家政局搞得烏煙瘴氣,嘉靖不管,嚴黨構陷忠良到處害人,嘉靖不管。因為他需要嚴嵩來給他弄錢,幫他辦事。嚴黨貪汙腐敗,才能最大限度的榨取民脂民膏,提供嘉靖揮霍。

奸臣陷害忠良,嘉獎根本不在乎,只當是嚴黨為他服務的酬勞而已。嘉靖不知道沈煉、楊繼盛是忠臣?可是那種忠臣能幫他搞錢揮霍麼?還妨礙嚴黨幫他弄錢,殺了就殺了。不過嘉靖心裡都有數,知道沈煉、楊繼盛代表著正義,所以他把平反昭雪的任務留給了隆慶。

嘉靖就是這樣一個人,極端自私自利,只要自己滿足,別人的死活,他是不大關心的。雖然不管奸臣的罪過,但是他心裡都有數。身為嘉靖的臣子,只需要對嘉靖的忠誠和服務就夠了。一旦嘉靖認為這個臣子的忠誠度不足,不管多麼的勞苦功高,換個人和換件衣服一樣簡單。

他絕不是昏庸的帝王,也明白是非,而可怕的是,這是一個什麼道理都懂卻絲毫沒有道德底線的人,十分聰明,十分毒辣,誰也無法奈何他,而且他隨心所欲的胡搞亂搞。大明王朝,“始亡於嘉靖”,確實不假。整個國家對嘉靖來說不過是他的個人財產和玩物,他絲毫沒有對國家對百姓的責任心,他當皇帝就是為了統治,為了享受。

因此他可以任用奸黨,放任貪官汙吏橫行,只要這些貪官汙吏能提供嘉靖本人所需要的一切。嘉靖就是有才無德者的最典型例子,而更可悲的是,這個人成了國家的統治者,大明王朝的敗亡之路,從嘉靖這裡開始了。





90後的最後曙光


對嘉靖皇帝的評價褒貶不一,說明君談不上,說昏君也不貼切,嘉靖一朝四十六年,僅次於孫子萬曆,將近半個世紀,他卻不上朝,但不上朝不等於不掌控國家,這樣一個聰明人將朝政玩弄於股掌之間,胡宗憲,戚繼光,海瑞,高拱,徐階,嚴嵩,以及初露鋒芒的張居正,好一個精彩的嘉靖朝!


陽光債務服務哈爾濱


朱厚熜能當皇帝是走了狗屎運!

1.對待臣子們是殘忍的。

嘉靖皇帝就是明孝宗朱厚熜,朱厚熜本不是皇子,按理,他當不了皇帝。因為他的堂兄明武宗去世後沒有子嗣承繼大統,武宗的母親張皇太后與大臣們商議後決定讓朱厚熜來當武宗的接班人。不是說天上不會掉下餡餅嗎?朱厚熜硬是撿到了了一個熱氣騰騰的狗不理!

朱厚璁繼位之初,勵精圖治,聯手朝臣出臺了一系列對國家發展有益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沒多久,朱厚璁在欲立父親為皇考(就是給已故去父親一個尊稱)時碰到了麻煩。朱厚熜的父親只是一個王爺,按規矩是沒有資格成為皇考的,因而遭到大臣們的堅決反對。

但,朱厚熜在這個問題上固執己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卻因為臣子們的激烈反對而耽擱了三年。這三年裡,朱厚熜的實力有所加強。他藉著立皇考的機會又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這又遭到了臣子們的集體抗議,都跪求朱厚熜回心轉意按規矩辦事。

朱厚璁勃然大怒,對這些書呆子給予了處罰:有的被抓了起來,有的被停職,有的被杖責,這次因為受杖責而死掉了16位官員。所以朱厚璁有了殘忍的名號。觀其作為有點昏庸,對臣子太殘忍了。

2.對待皇后們是兇狠的。

朱厚璁脾氣暴躁,他的第一任皇后是陳皇后。陳皇后懷孕期間,有次不小心把熱茶灑到了朱厚熜身上,朱厚熜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一腳踢向陳皇后的孕肚,導致陳皇后流產,後來因大出血不治而亡。

不久,他立張皇后為第二任皇后,張皇后汲取陳皇后的教訓,在皇帝面前謹言慎行,對他千依百順。但由於朱厚熜沉迷長生不老術,他自己設計了一種服裝,讓皇室諸色人等在從事祭祀活動時穿上。張皇后為此抱怨了幾句,朱厚熜發了脾氣把張皇后打個半死,再打入冷宮,讓她自生自滅。

他的第三位皇后是方皇后,這位皇后心胸狹隘,害死了嘉靖正在寵溺的一個妃子,嘉靖當時隱忍未發。後來方皇后居室起火,嘉靖不管不問,也不讓人去救火,方皇被活活燒死了。

這作派真是昏君所為,對自己朝夕相處的枕邊人太兇狠了,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以此推斷,應該是暴君!

3.嘉靖除了愛父母,不愛任何人!

在他統治的四十五年裡,殺大臣殺言官,毫不留情,他與兒子們的關係不是很融洽,至死他都沒有立過太子。似乎自他父母去世後,嘉靖帝已沒有可以溫馨相待的人了。

儘管,國家在朱厚熜執政期間,發展是較為順利的。他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算不得明君!


希望星晨58298869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嘉靖皇帝算是一位明君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古來聖賢,世人稱頌。君王亦是如此。何為明君?我們就拿同為明朝皇帝的朱佑樘,也就是嘉靖皇帝的伯父,來做個比較。

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87即位,在執政18年裡,他一舉扭轉自明憲宗以來大明王朝的頹勢,使明朝重回正軌,國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史稱“弘治中興”。明孝宗本人也被人們成為一代聖君,不管是明朝的後世君臣還是後來的歷史學者都對這位皇帝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那麼,他都做了哪些明君之事呢?


他即位之初面對的是他的父親明憲宗留下的爛攤子,明憲宗後期宦官亂政,朝政混亂,經濟凋敝,這一切似乎就是對朱佑樘考驗。 即位之後,首先廣開言路,鼓勵朝臣諫言,朝廷風氣煥然一新,從諫如流;在經濟上勸課農桑,提倡輕徭薄賦,經濟也開始慢慢復甦,他還大力整頓吏治,抑制宦官勢力,憲宗後期宦官亂政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經過他的勵精圖治,大明朝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反觀明世宗朱厚熜,雖然在位時間頗長,但卻並沒有從一而終把自己即位初期的治政魄力延續下去,如果僅僅以他即位前十年來做評價的話,姑且可以算是一個明君。然而在國家承享太平之後,嘉靖便開始喪失進取之心,更開始迷信道教,不僅自己痴心於修道,更大肆揮霍國庫收入,只為自己求道所需。

從嘉靖二十二年開始,朱厚熜就開始不理朝政,放任國家朝政二十餘載。也正是由於他的不理朝政,首輔嚴嵩專權二十年,導致朝局混亂,吏治腐敗不堪。


在政治上嚴嵩獨斷專行,排除異己,朝廷中多數官員唯嚴嵩馬首是瞻,形成危害極大的嚴黨;經濟上後期賦稅加重,農民生活困苦,同時地方官聯合大地主階級大肆兼併土地,壟斷當地經濟作物收入,將利益佔為己有,加劇了國庫的日益空虛;軍事上軍備鬆弛,軍士戰鬥力嚴重下降,衛所軍制遭受嚴峻考驗,同時東南沿海倭亂不止。這一切,都是嘉靖皇帝的怠政所致。

可以說嘉靖皇帝后二十多年懶政怠政完全敗光了他前幾年兢兢業業所取得的成就,同時把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帶入到了更為混亂的的境地。

所以,嘉靖皇帝雖是一個高明的統治者,但是卻並非明君。


小宋拾趣


嘉靖皇帝在位45年,是明朝實際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死後留給後世的,是譭譽參半的皇帝名聲。

執政前期儼然明君


1521年,朱厚熜以藩王入繼大統,勵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嘉靖新政”,他的即位詔書包括80款,長達7300多字,開宗明義就提出“茲欲興道致治,必當革故鼎新”的指導方針,表明了他厲行改革的決心。

政治上,他重用張璁、夏言等賢臣,嚴肅監察制度,嚴分廠、衛與法司職權。吸取前朝宦官當權亂政的教訓,對宦官嚴加管束。撤回天下鎮守太監,裁抑司禮監的權力。中央集權得以加強,朝政為之一新。

經濟上,他勘查皇莊和勳戚莊園,還地於民,抑制了土地兼併的發展,增加了國家稅收。推行賦役改革,促進賦役的貨幣化,使較多的農產品投入市場,瓦解了自然經濟,為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這期間,我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

文化上,改革科舉之弊,派遣京官主考各省鄉試,以維護考試的嚴肅性。改正孔子稱號和祀典,動搖了祖制不得變動的陳腐觀念。《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開始整理出版,《金瓶梅》開始創作。明代中晚期思想文化的繁興,是從嘉靖時開始的。

後來的張居正改革正是效法嘉靖帝前期的革新措施。比如,“一條鞭法”就是嘉靖前期改革的產物,由桂萼創建,被張居正很好的加以改進。某種意義上說,張居正改革是嘉靖新政的餘波。

執政後期恍如昏君


自嘉靖18年後,由於國家承平日久,嘉靖帝從銳意進取轉向消極怠政,海瑞於嘉靖45年亦言:“二十餘年不視朝,法紀弛矣。”

嘉靖帝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方士、道士們利用皇帝夢想長生不死和靈瑞現象的迷信,屢行詐騙之術,致使國家每年不斷修設齋醮,造成巨大的靡費。

在用人上,嘉靖帝忽智忽愚、忽功忽罪。誤用首輔嚴嵩專國二十年,吏治敗壞,邊事廢弛,許多功臣、直臣遭殺害、貶黜,楊繼盛、沈煉等人慘遭殺害。

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寇邊,嘉靖29年甚至兵臨北京城下,大肆掠奪,造成極大破壞。在東南沿海,海防十分空虛,幸賴譚綸、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率軍肅清。

晚年嘉靖帝疏遠嚴嵩,起用徐階為內閣首輔,國家才再次走上了正軌。

明君也罷,昏君也罷,我認可當年明月的說法:“嘉靖皇帝是明代有史以來最為聰明的皇帝,在明代的十幾位皇帝中間,如果要按智商水平排序,他至少在第三名,他的聰明,絲毫不比朱元璋差,而且非常狡猾,也善於控制大局。”

縱觀嘉靖帝一生,以才智而言,他是明朝少有的聰明皇帝;以勤奮而言,他也是深夜用功,未敢怠慢;以政務而言,亦有嘉靖中興的才幹。而他的失誤,看似源於崇信道教,實則是犯了久政帝王的慣病。

普通人當個值,時間久了也會懶,更何況高高在上的帝王呢!你看漢武帝、梁武帝、唐玄宗、乾隆帝晚年犯下的錯誤還少嗎?這也反應了重要的一點:高官、要職不可久居,定要任職期限。這也正符合如今的制度。


史海深處


在歷史學界,關於明朝滅亡,有句話:明始亡於嘉靖,實亡於萬曆。

嘉靖從一位藩王意外的當上了皇帝。雖然說他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但他天份極高,迅速進入角色,並牢牢抓住權柄。熟練運用打一派拉一派的領導手段,始終執掌大明王朝最高權力的牛耳,雖然他幾十年不上班辦公,但大明王朝一直運轉正常,雖有內憂外患,但仍然可控。比他的曾孫崇禎帝強的太多了。

雖然說他當皇帝是合格的,但遠不能達到明君的標準,不是個好皇帝。

因為在他的治下,王朝內部加速衰敗,對外採取守勢,被動挨打,更不要說開彊拓土了。


清正長風


首先嘉靖帝在歷史的定位上肯定不是明君,但也肯定不是昏君。比較一致的評價就是這個皇帝“聰明”幾十年不上朝依然可以穩穩把持朝政方向,從未脫離掌控。從嘉陵帝以偏支身份入繼大統,一個少年就通過大禮儀之爭,鬥敗也是聰明人的楊廷和,穩穩的控制了朝政可以看出,從他出道以來就不一樣。明朝皇帝各自都有自己的標籤,能以聰明作為標籤的只此一人。這樣一個聰明人的控制之下,雖不上朝,卻湧現出胡宗憲、嚴嵩、海瑞、戚繼光等有血有肉,精彩紛呈的大明王朝。



許劍Lawyer


不算,說昏君倒是更貼切。首先繼位初期,搞大禮議之爭,不顧群臣反對,追封父親為皇帝,進太廟,還想把他爹從湖北遷葬到北京十三陵,迷信道教,還要採處女的月經煉丹,差點被幾個受不了的宮女勒死,幾十年不上朝,連自己兒孫都不待見,信任奸相嚴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