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被打得就剩一口氣,為何強大的金國還是無法徹底消滅南宋?

宇澤歷史


建炎三年(1129年),金國以四太子兀朮為統帥,動員了轄下蕃漢之師,南侵兵力之多,為歷年來之最。南宋帝國的防禦線,輕而易舉地被全面突破。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金兵蹂躪江、浙、皖、贛,宋高宗一路狂逃,勉強撿回一條性命。

這時的南宋面臨最嚴重的危機,那麼金國為什麼沒有一鼓作氣滅掉南宋呢?

以下我來分析一下。

第一,建炎三年金兵南略

建炎三年,金人對南宋發動史無前例的進攻。九月,金兵攻陷南京應天府。十月,兀朮兵分兩路,一路出擊江西,一路出擊浙江。

魂飛魄散的宋高宗先是從建康逃到杭州,把杭州改為為臨安府。兀朮獲悉高宗去向,分兵前來,想要生擒大宋皇帝。高宗在臨安剛呆了七天,發現大事不妙,趕緊撒腿便跑,竄至越州(紹興)。

在宋高宗一路狂奔之際,金兵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手握十萬大軍的建康留守杜充不戰而降,金兵長驅直入。此時越州也不是久留之地,高宗又逃往明州(浙江寧波)。

金兀朮攻陷臨安(杭州),命部將率四千精騎一路急追,殺嚮明州。宋高宗逃跑本領十分了得,在明州失陷前,乘船逃到舟山群島上的定海縣。兀朮派舟師入海追擊宋高宗。宋高宗又從定海逃到了溫州。金兵在海上追了三百里,終於氣力不濟,沒能逮住宋高宗。

自從金兵大舉南下,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蹂躪江、浙、皖、贛,戰果可謂輝煌矣。南宋軍隊的表現十分糟糕。宋軍在局部戰場上有過小勝利,比如岳飛在廣德與金兵交鋒六戰六勝,但在大會戰中,金兵是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勝。

此時南宋帝國岌岌可危,但兀朮卻引兵北還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二,金兵的進攻力已接近極限

南宋帝國沒有被征服,首先是因為面積太廣袤了!

金兀朮為什麼急著抓到宋高宗呢?因為宋高宗一旦落入金人之手,等於朝廷就完蛋了,沒有一箇中央政府,分散在各地的南宋將士就只能各自為戰,被各個擊破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從個人來說,宋高宗一路狂逃是怯懦的表現;但是從國家來說,皇帝不倒,就等於朝廷還在,整個抗戰的核心還在。

不管金兵攻下多少城池,大宋皇帝都還有後路可以撤退。要知道女真雖是驍勇善戰之民族,但人口數量畢竟很少,在吞併遼國後,又吞掉半個宋國。可以說,金人已經創造了歷史,創造了奇蹟,但是還吞不下整個南宋帝國。兀朮經歷千里奔襲後,金兵的進攻力幾近極限,已是強弩之末矣。

如果金國在這個時候能夠源源不斷增兵,那麼南宋還是很危險的。但是,對金國來說,幾乎已經動員了傾國之兵。再加上金國在中原對遼人、漢人的統治基礎並不紮實,中原的抵抗也比較強烈,因此很難大舉增兵支援兀朮。在這種情況下,兀朮只能選擇撤退

第三,南宋的水師對金兀朮是巨大的威脅

有人會問,兀朮為什麼要撤退呢?分兵佔領南宋各城池不好嗎?

不是兀朮不想,實是不能也。

首先,南宋雖然在戰場上慘敗,但是分散在各地的南宋軍隊及義軍,加起來恐怕還有百萬之眾。兀朮一旦分兵佔據廣闊的地盤,力量一分散,就容易被殲滅。

其次,金兵雖然驍勇善戰,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沒有一支強大的水師。如果兀朮一直盤踞在長江以南,一旦長江被南宋水師封鎖,就將被切斷歸路。從後來的歷史進程看,兀朮選擇撤退是正確的,否則這支金國精銳之師可能完蛋掉。

金兀朮從平江府撤軍後,打算在鎮江一帶渡過長江北去。然而,金兵卻遭遇到南侵以來最大的一次阻擊戰。

阻擊金兵的,正是南宋著名將領韓世忠。

韓世忠正是覷中金兵的弱點,殺了個回馬槍。他蒐羅海船一百多艘,八千名水師官兵,遊弋於長江。韓世忠偵察到金兀朮選擇在鎮江一帶渡江,遂把水師開到鎮江焦山寺一帶的水面上,以阻止金兵過江。

雙方在長江水面上展開激烈交戰,金人不習水戰,始終無法突破宋軍的水上防線。為了鼓舞士氣,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親自擂戰鼓助陣,在南宋水師頑強的阻擊下,金兵無法渡過長江。

此時金兀朮孤軍深入的弱點暴露無遺,若是退路被截斷,後果不堪設想。當時已經是農曆三月,若不及時北撤,一旦長江的雨季就要到來,金兵的行動將更加困難。金兀朮試圖與韓世忠做個交易,答應把所擄掠的財物全部送還,以換取韓世忠放行。但是這一要求遭到韓世忠的斷然拒絕。

兀朮在鎮江渡江不成,溯流西上,韓世忠的南宋水師也沿著長江北岸且戰且行,緊咬不放。雙方一路相持至距離建康東北約七十里地的黃天蕩。金兀朮並非水戰專家,對水文條件瞭解不夠,這黃天蕩固然適於船隻停泊,然而出港處卻較狹窄,被南宋水師一封鎖,便成了甕中之鱉了。

宋、金兩師在黃天蕩相持了四十八天。在水戰中,宋軍的大船牢牢控制主動權。韓世忠發明了一個戰法,令戰士們手持大鐵鉤,待敵船迫近時,在接舷戰中,便用大鐵鉤鉤住敵艦,將其曳沉。面對韓世忠的圍堵,兀朮竟手足無措。

如果不是一個漢奸的出現,兀朮可能有來無回。這個漢奸向金兀朮獻策:在船上裝土(增加穩定性),在船板上鑿穴安置棹槳(增加機動性),在無風時進擊宋舟師(宋船大,依賴風力),用火箭攻擊。兀朮聽罷大喜,遂依計而行,終於迫使韓世忠撤回鎮江,阻擊金兵北撤的計劃最終失敗。

由此可見,在沒有掌握長江的制河權之前,金國想要滅掉南宋,還是有心無力的。


君山話史




這個問題下有幾條好答案,不過,我認為南宋最有可能滅亡的時間不在初期,而是將星凋零、腐敗盛行的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南下對南宋政權構成了致命威脅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九十三》


紹興三十一年十月,劉錡兵敗淮甸、王權跑路的消息傳回臨安,趙構大腿一拍,毅然決定從海上跑路



當時的南宋軍隊總體大概是這麼個情況~《要錄.卷一百八十九.右諫議大夫何溥上疏》

和平了嘛,軍隊都在忙著做買賣,根本顧不上訓練


~《宋史.卷一百九十五.兵九》



~《宋史.卷一百九十三.兵七》

吃空餉是兩宋慣例,和平時期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就連趙構的親軍都大量缺員,更何況其它部隊



~《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兵十一》

弓箭是宋軍的主要作戰武器,韓世忠留下的精銳部隊弓箭手別說一人兩弓,連人手一弓都做不到,沒弓的士兵上了前線估計得靠手撕

缺弓這事記載在孝宗隆興元年,趙構禪位剛一年,這鍋自然不能扔給孝宗來背




~《宋史.卷三百七十.李寶傳》

李寶統帥的浙西水師有三千民兵、一百二十條破船,就憑這麼個叫花子家當,李寶大敗金軍於膠西陳家島,為趙構贏得了從海上跑路的資格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四十二》

虞允文的全副家當是從王權手上接過來的一萬八千人,二十四條勉強能踩著跑的車船和一百條小船。憑這點家當,虞允文與金主完顏亮親率的主力硬剛,贏得了東採石磯和楊林河口大戰勝利,使得完顏亮大發雷霆,逼令諸軍三日過江,結果成功地把自己逼上了西天



趙構成功逃脫再次巡幸大海的命運,其原因純粹是這傢伙運氣好:

有老將李寶繼續發揚岳家軍見了金軍不要命的風格,很幸運地派出虞允文去淮揚勞軍,很慶幸金國皇帝完顏亮也是歷史上數三數四的敗家子





~《會編.卷二百四十二.歸正官張棣正隆事蹟》

完顏亮腦袋一拍決意南征,共籤女真、契丹、奚族軍二十四萬,其中十二萬正軍,十二萬老弱病殘孕

這十二萬正軍都是精銳嗎?也不見得
~《會編.卷二百四十二.歸正官張棣正隆事蹟》


經過挑挑揀揀,從十二萬人中選出了五千名合格士兵,被命名為紫茸細軍,充作完顏亮親軍



~《要錄.卷一百九十二》

梁淮夫曾在金國中過進士,兩國大戰在即時從金國跑到了南宋,給南宋提供了不少金國的情報:

完顏亮殘暴荒靡,金國人心思亂,金軍的武力值出現大倒退,紹興十年的金軍要求開弓七鬥,現在標準僅為五斗
缺員、無鬥志、無大將、以為在稻田裡玩過稀泥巴的人就一定精通水戰……

宋軍有的毛病,金軍都有,甚至更加嚴重



~《會編.
卷二百四十二》

完顏亮籤軍、徵丁、徵糧,激起金國大範圍民變,尚未南征,就先獲得殺大名府居民三十萬人的驕人戰績



~《會編.卷二百四十二》

趁完顏亮南征,國內混亂之際,有野心的人也冒出頭來,跟南宋打著打著,突然之間,完顏亮發現自己已經不再是皇帝了





兩條毛毛蟲打架,不管打得多激烈,也很難弄死對方







為國釣魚


11世紀末,女真族完顏部的傑出首領阿骨打逐步統一女真各部,女真族的勢力不斷增強。那時,女真各部受遼的統治,遭受殘酷的民族壓迫。12世紀初期,阿骨打起兵抗遼,把遼軍打得節節敗退。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權,定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縣南),國號大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北方的女真崛起之後,攻佔了遼的大片地區。金藉助宋廷想收復北方燕雲十六州的願望,聯宋攻遼。1125年與北宋聯合滅遼。在滅遼的過程中,金貴族看到了宋廷的腐敗和宋徽宗的昏庸無能,於是在滅遼之後的當年冬天,金軍揮師南下,發動了對宋的戰爭。由於北宋統治者壓制、排斥主戰派,一味求和,不做戰守準備,加之宋廷重文輕武導致軍隊戰鬥力低下,1126年冬金軍再度大舉南下,攻陷東京開封。第二年4月,金軍擄走徽欽二帝以及皇后妃嬪、大臣在內3000多人,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難"。




同年,宋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應天(今河南商丘)登基稱帝,後來定都臨安(今杭州),年號建炎。這就是歷史上的南宋。趙構即宋高宗。

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大舉南下,南宋大片國土淪陷。特別是1129.10月,金軍統帥兀朮(完顏宗弼)率十萬大軍,渡過黃河,長驅南下,趙構從臨安倉皇逃往越州(浙江紹興)、明州,金兵跟蹤而至,趙構又於定海(今鎮海)乘船逃往溫州。金兵下海追趕三百里,後突遇海上風暴,趙構這才躲過一劫。至此,南宋被金軍打得只剩一口氣了,然而南宋最終也沒有為金國所滅。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是最主要的原因。金軍生性彪悍,大軍過境,燒殺搶掠姦淫,極其殘忍。大江南北、黃淮流域,許多繁華城鎮和農村成為一片廢墟。當地人民蒙受深重災難,封建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黃淮地區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金軍的暴虐行徑,激起了南宋軍民的強烈憤慨,他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頑強抵抗。南宋一些將領和大批官兵經過抗金斗爭的鍛鍊逐漸成長起來,湧現出了著名的"中興四將"以及張浚、劉錡、吳玠、吳璘、楊沂中、李寶等一批有作為的將領,他們英勇善戰,多次打敗金軍,先後取得了順昌、穎昌、郾城、柘皋、陳家島海戰等一系列戰役的勝利,南宋的軍事實力日益壯大。同時,在廣大的金軍佔領區,活躍著許多支義軍,最著名的是太行山地區王彥領導的"八字軍"(因其每個人的臉上都刻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故名"八字軍"),他們到處打擊金軍,牽制金軍南下,使金軍在北方的統治長期不能穩定下來。 金軍數次南下,都受到北方義軍的牽制及南方軍民的堵擊而未能通過長江,從而保障了南方的相對安全,南宋得以保住江南的半壁河山。


二、金軍勞師遠征,長途跋涉,戰線拉的過長。金軍南侵多次失敗,短時間內很難滅亡南宋,而且由於軍事行動進展過快,國土從黑龍江、松花江流域驟然擴大至淮河流域,統治力量顯然不足,對於黃河以南新佔領地區實施直接統治感到鞭長莫及。因此,先後利用宋朝叛臣張邦昌、劉豫建立偽楚、偽齊政權進行統治。此外,由於戰線拉的過長,經常遭到北方義軍及南宋軍民的騷擾。金軍的補給線常常被切斷,導致後方補給困難。這也是金軍無法短時間內滅亡南宋的原因。 三、金國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互相傾軋,致使宮廷政變、流血事件頻繁發生,嚴重削弱了金國的統治力量。1153年,完顏亮正式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此時,女真人已經完成了封建化過程。封建的租佃關係逐漸代替了奴隸制的剝削方式。許多女真貴族佔有大量田產,向各族佃戶收取地租,成為封建地主。因此,這些封建化的女真貴族將領樂享其成,不願在戰場上拼命廝殺。大部分士兵也喪失了遊牧民族彪悍的血性。同時,由於宮廷政變頻發以及戰場上的長期廝殺,使金人驍勇善戰的戰將及統帥日益凋零,金軍戰鬥力嚴重衰退。 四、三面環敵,疲於應付。在金與南宋勢均力敵、戰事形成拉鋸之勢的同時,西有宿敵西夏,北面還受到來自蒙古族的嚴重威脅。蒙古勢力崛起後,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屢屢侵擾金國,多次打敗金軍,成了女真人的剋星,事實上幫助南宋牽制了金國大部分兵力。 五、江南地形、地勢的限制。江南水鄉溝渠縱橫、河湖交叉,不利於金國大規模騎兵作戰。相反,長期生活在江南水鄉的南宋軍民利用有利地形、地勢,充分施展水戰優勢,同金軍展開對抗。在同南宋水師交戰的過程中,金軍幾乎每戰必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161.10月,岳飛舊部李寶同義軍首領魏勝聯合,在陳家島海戰中利用火器全殲了完顏亮的金軍水師。使金軍從海上南下水路配合襲擊臨安的企圖破產。

總之,宋金雖然經過多次和與戰,雙方勢均力敵,處於均衡狀態,任何一方想取僥倖勝利都是非常困難的。


夕顏129783522


南宋的建立,我們都知道是在趙構很狼狽的時候建立的,當時的北宋在“靖康之恥”中亡了國,幸虧趙構逃過一劫,才得以建立起了南宋。不過南宋在建立之處也是很弱的,被打得就剩一口氣了,可為何金國還是無法徹底消滅南宋?

南宋雖說開始弱,不過趙構手底下的將領們還是很給力的,像韓世忠,岳飛等,都是南宋響噹噹的將領,他們對於抵抗金國南侵起了重要作用,在他們的努力下,金軍難以南下,連完顏宗弼都被岳飛多次打敗,所以南宋才能苟延殘喘。而且金國還與南宋簽訂了《紹興合議》,確定南歸南,北歸北的原則,這更讓南宋有得以延續的機會,只不過可惜了岳飛這樣一位精忠報國的將領。


金國是強,可金國內部是矛盾重重,內部派系鬥爭十分嚴重,統治層內部鬥爭漸趨尖銳,互相殘殺,沒幾年就換個皇帝。而且金軍除了完顏宗弼這位能打的將領外,並沒有多少能打的將領,再有金軍經歷了多年戰爭,兵力已經消耗嚴重,他們也需要休養生息,恢復兵力,一鼓作氣滅掉南宋對金軍來說是很困難的。而且金國的時候,有一個草原民族在慢慢崛起,那就是蒙古族。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一步步地撬動了金國的政權,使得金國也無暇南侵。


南宋沒有被金國亡掉,也是它的時機比較好,沒有碰到一個團結的少數民族政權,要是金國沒有因為繼承問題而分裂的話,可能南宋就在金國手裡被滅掉了,也不會等到元朝才被滅了。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金國的確比較奇葩,從它的崛起和衰落速度都達到了驚人的地步。金國在滅掉北宋之後吸收漢文化速度實在太過迅速,再加上內耗、統治缺陷,導致了它的迅速腐朽、衰落。再加上蒙古的崛起、西遼的野心勃勃、西夏的反抗等因素,金國實際上早已沒有了吞併南宋的能力。

金國“未盛先衰”,優勢期未能完成滅宋大業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每個國家在新生階段由於君主的英明,政治的清明,軍隊的強悍等因素,是極為強悍且充滿活力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金國建立之初的數十年擴張速度是極為恐怖的。1125年,建國僅僅十年的金國攻滅遼國,俘虜遼天祚帝。僅僅兩年後,1127年4月金軍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俘虜宋徽宗、宋欽宗及后妃、大臣、工匠等大量人口和金銀財寶北返,北宋滅亡。

從建國之日起,到先後滅掉遼國、北宋,金國只用了12年時間,足見當時金國的實力。然而與金國崛起迅速相對應的,金國的衰落速度同樣可怕。而金國之所以迅速衰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這些都極大影響了滅宋的大業:

1、奴役政策。女真的通知方式並未跟上它的擴張速度,在滅掉遼國和北宋佔領大片領土後,女真依然實行的是奴役其他民族的政策,所以並未爭取到新佔領地區的民心。在金國統治下的遼國、北宋遺民的農民起義不斷,例如王彥,梁青等,導致金國南下攻宋時補給線經常被襲擊,對其形成了極大的牽制。

2、內耗嚴重。自完顏吳乞買之後,內訌、謀反、弒君、滅族事件不斷,加之內部對於南宋態度不一,內部分裂為主戰和主和兩派鬥爭不斷。在金國對南宋保持軍事優勢的數十年中,金國皇位傳承卻麻煩不斷,每次皇位傳遞都伴隨著血腥殺戮,金國在內耗中實力不斷損耗,且錯過了滅宋的最佳時機。

3、漢文化侵襲。伴隨著金國的南下,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大興府(今北京),這標誌著金國開始全面向漢文明轉變。漢文化對金國的侵蝕程度極為可怕,金國君臣真正詮釋了那句“由儉入奢易”,更可怕的是在接受漢文化同化的過程中,原本的精英階層迅速演變為了社會的寄生蟲。長時間的驕奢淫逸,導致金國朝政的清明程度和軍隊的戰鬥力急轉直下,為其迅速衰敗埋下了禍根。

正是內部的種種原因,導致金國“未盛先衰”,衰敗速度比崛起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最終在1234年,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金國滅亡。

外部環境對金國牽制極大

除了內部原因外,金國當時的外部環境同樣極為惡劣,在各方勢力的牽制下,金國無法集中精力對南宋發動進攻。

1、蒙古的崛起。金國滅遼後,卻在北方遭到了蒙古貴族的反抗,且成吉思汗於1206年建立蒙古國,建國之後的蒙古崛起速度同樣極為迅速,這在金國北方形成了極大威脅。

2、西遼的野心。遼國被金國攻滅後,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稱王。由於可敦城是遼朝的西北邊防重鎮,邊防軍隊不得隨意徵調,因而遼國雖然滅亡,但這裡的軍隊卻得以保存。耶律大石建國後,迅速召集遼國殘餘勢力,積極謀求反攻金國復國,可謂野心勃勃。

3、西夏的反抗。金國崛起後的西夏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經常遭受金國欺壓,因此西夏曾在1125年聯絡西遼的耶律大石攻取金朝陝西諸郡。後期,隨著蒙古的崛起,西夏面臨被吞併的危險,在向經過求援而不得後,西夏開始倒向蒙古,這同樣對金國形成了牽制。


綜上所述,在蒙古、西遼、西夏三方的牽制下,加之南宋初期不斷謀求收復失地,反抗極為激烈,以及金國內部的原因,金國實際上已經沒有吞併南宋的實力。


香茗史館


南宋事實上從來就沒有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氣過。南宋和金國對峙期間,最狼狽的時候莫過於所謂的“搜山檢海抓趙構”時期,當時宋高宗一度被金國軍隊追趕到海上,可謂狼狽不堪。然而,當時之所以如此狼狽,一是因為軍隊尚未完全恢復,而是因為金軍屬於長途奔襲,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所以,把趙構逼到海上,已經是金國人能做到的極限了。

事實上,當時南宋的韓世忠,張俊,吳玠等人都擊敗過金軍,而早在北宋年間,金軍在陝西和北宋的西軍交手,也並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後來只不過因為張浚的指揮失誤,導致西軍各部隊被分開,最後被金軍各個擊破而已。

所以,金軍之所以沒有能夠一舉滅掉南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軍並不是特別強。

金國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短短十三年,居然能滅掉東亞的兩個傳統大帝國,這本來就很不可思議。尤其是在滅遼時,居然出現了兩萬女真人大敗遼國二十萬大軍的戰役,這從側面說明了,金國強是一個方面,但遼國腐敗墮落的因素更多,至於宋朝(北宋)那更不必說。在宋遼兩國都已經衰落到歷史最低點的時候,女真人崛起,趁此機會滅掉了這兩個大國。

然而,這已經是金國能夠做到的極限,兩大帝國,需要其慢慢消化,而不是一味進取。所以,即使在搜山檢海抓趙構時期,中原的統治者依舊不是金國,而是金國扶持的一個傀儡政權“偽齊 ”,這充分說明了女真人自知當時自己根本沒有力量直接管理中原,而是需要藉助宋朝舊臣的力量。所以,如果進一步分析,就可以瞭解,完顏宗弼大舉進攻南宋,其實就是一場賭博,如果能抓住趙構最好,抓不住,抓不住就抓不住,就當給趙構一個教訓。

再加上,當時金國內部也不是很穩定。因為金太祖阿骨打的子侄輩都在滅遼滅宋的戰爭中立有戰功,所以對權力都有一定的訴求,而最終繼位的完顏吳乞買,是金太祖的弟弟。完顏吳乞買其實本人並沒有直接的大的戰功,他上臺更多的是平衡各方勢力。完顏吳乞買死後,金熙宗完顏亶繼位,此時完顏宗弼專權,完顏亶在完顏宗弼死後也沒能親政,因為自己的皇后專權,後來完顏亶殺了自己的皇后,而他本人又被自己的堂弟完顏亮殺掉。完顏亮繼位之後大肆屠殺宗室和大臣,搞得金國內部人心惶惶,最後,在完顏亮帶領大軍攻擊南宋時,妻子被完顏亮逼死的完顏雍發動政變,而完顏亮的軍隊也譁變,最終完顏亮被殺,完顏雍繼位,是為金世宗。

金國一直到金世宗時期,才真正穩定下來,走上正軌。從完顏阿骨打到完顏雍,一共是三代人,但金國內部卻已經經歷了多次的內鬥和清洗,在這樣的情況下,金國豈能有一個連續而周密的滅宋計劃?而金國又如何能團結一致去攻擊南宋。等到完顏雍繼位,南宋已經在在宋高宗宋孝宗兩代君主的 經營下,逐漸穩定,再加上金軍此時的戰鬥力已經退化,再想消滅南宋,可謂是難比登天。

所以,可以說,金國本身的力量有限,再加上自己內部的不穩定,還有南宋本身的根基牢固,使得金國沒有能滅掉南宋。


庭州行者


金國只用了兩年的時間,便攻破汴梁,滅亡了北宋,可為啥之後卻一直無法一鼓作氣掃平南方呢?

其實並不是金國不想滅南宋,實在是不能呀。

靖康之難以後,北宋宣告滅亡,康王趙構機緣巧合逃過一劫,在南京歸德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建立南宋。

而此刻的金國,為了鞏固新佔領的廣大漢地,先後建立了張楚與劉齊等傀儡國。由這一點舊可以看出來,金國雖然憑藉武力征服了江北大片漢地,但其統治基礎並不穩固,前期仍然需要以漢人傀儡政權的形式來維穩。

金人畢竟在這一時期還沒有完成從半努力制的遊牧民族政權完全朝著漢人王朝政權過渡,在1135年金太宗(完顏晟,完顏吳乞買),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孫子完顏亶繼位,即金熙宗。而彼時金國朝廷已經有了主戰派和主和派了。金熙宗於公元1137年廢劉齊,聽從了主和派完顏撻懶的建議與南宋主和派宋高宗與秦檜議和。由於割讓河南、陝西等地讓主戰派完顏宗弼不滿,公元1140年完顏宗弼率軍攻河南、陝西,次年再度南征,但被岳飛與與劉錡擊敗,岳飛於郾城之戰後再度北伐逼近汴京。最後完顏宗弼與南宋主和派合談,並且在岳飛被殺後簽訂紹興和議,至此金宋邊界完全確定。

這大概就是金國滅遼以後,南下攻伐宋朝然後到徹底議和過程。金國之所以不能滅亡南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征服之地統治還不穩固

金國征服了遼國、又盡收北宋江北大片漢地,但其實金國本身的統治這一時期還不穩定,迅速膨脹的疆域,卻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故而前期在漢地都需要傀儡政權來作為過渡,可見驟然強大起來的金國,還沒有消化吞下去的這些肥肉。

2.南宋建立後,抗金力量逐步強大起來

北宋的滅亡,同時標誌著一時間整個禁軍系統的崩潰,在國家危亡之際,舊有的『以文制武』在新政權穩定之前無法繼續下去,因此在江北多地的義軍和官軍相結合,在宗澤和中興四將等主戰派的帶領下,江北的抗金力量逐步強大起來,一時間與金國形成了對峙之勢。

3.金國朝廷的漢化進程

漢化對於塞北遊牧民族而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不漢化的話,就無法穩定統治漢地,同時遊牧民族政權的權力組成遠沒有漢人王朝中央集權穩定,經常會因為繼承人造成政局動盪,所以漢化是大部分遊牧民族政權在征服漢地後必須進行的過程。

但漢化對於遊牧民族而言,也存在巨大的傷害,漢化意味著需要接受漢人的整套制度文化,包括了朝廷制度、科舉制度、用人制度等等,一旦完成了這些過程以後,金國就不會是一個純粹女真人的金國了,女真貴族們在獲得巨大利益後,是抵抗不了中原花花世界的誘惑的,很容易墮落腐化,而任用漢人官員之後,主和派勢力 必然做大,再想攻略南宋就存在很大阻力了。

而且再金熙宗完成漢化以後,晚期不理朝政,卻被右丞相海陵王完顏亮所殺。之後這一時間,金國的政局並不穩定,雖然完顏亮稱帝以後一直想攻伐南宋,並兵分四路南征,但彼時西北契丹叛變,鎮守東京遼陽府的葛王完顏雍自立為帝,並移居燕京。

在此種情形下還執著渡江的完顏亮,現在采石之戰中被虞允文擊敗,後移師揚州試圖強渡長江,卻因部下反對,最終死於兵變,宋軍趁機收復了淮南地區,自此以後金朝再沒有滅宋之舉。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這其實也是一個金朝滅不掉南宋的原因。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稚君


1趙構為什麼要跑?

靖康之變後,康王趙構是唯一倖存的皇子,但當時社會風氣下,唯一的皇子就肯定能當皇帝麼?金朝創立者完顏阿骨打可是把皇位傳給給她的親弟弟完顏吳乞買的,他是有好幾個兒子的,宗翰,宗弼也就是金兀朮這都挺有名,這時間幾乎差不了多少,雖然金朝文明程度不如宋朝,但亂世環境下,有能力的人才能繼承大統。為什麼趙構是唯一繼承人?

金朝搶劫完京城後大部分部隊退回,以屠城為威脅讓原宋朝宰相張邦昌當偽皇帝,建立偽號大楚。等著金朝退兵,33天后張邦昌把皇位還回了趙氏,也就是趙構,首先他就得皇位不正,百官聽不聽?軍隊將領認可不認可?這都是問題,只能是跑。當然,趙構這人性格也在有問題,自身也有原因。完顏兀朮帶領幾千輕騎搜山檢海抓趙構,才有了大年三十在海上飄著,吃個橘子就當過年的事。

2武將拼死保衛

靖康之變後,金朝雖然得到了中原部分地區,河南大部分,陝西部分地區,但要滅亡南宋,只能從兩個方向進軍。

一是川陝路線,從陝西攻入四川,然後順長江攻南方地區,這也是後來蒙古進攻南宋的路線,這條路線不好打,後來蒙古就折了他們的蒙哥大汗嘛。守這條路線的是大將吳玠,經過和尚原一戰保住了四川的門戶。金朝有個啼哭將軍叫完顏撒離喝,就是讓吳玠給打的。

要我看,吳玠可比中興四將裡面的張俊和劉光世強多了,跟岳飛,韓世忠齊名。

二是從中原方向過長江

這個方向是岳飛,韓世忠防守的的主戰場,這段歷史都知道,完顏宗弼也就是金兀朮沒得到過什麼好處。搜山檢海抓趙構以後,回程就讓韓世忠堵在了黃天蕩,命差點丟在那。同時也有部分別的將領飛速成長,比如劉錡,打仗腦子靈活,通過投毒,心理戰等有個順昌大捷。

3金朝失去神秘感

金朝前期對遼國取勝的關鍵,鐵浮屠,柺子馬。這是重裝騎兵啊,三匹馬連在一起,人和馬全身披甲,那衝擊力,沒見過的都很震撼,用現在的話那就是坦克啊,跟宋朝對戰前期對宋朝將士衝擊力也很大。但經過幾次戰鬥以後,隨著宋軍將士對其研究,破解,也就失去了神秘感。金朝對南宋勝率就沒有了。

4經濟原因

經過前幾朝大量北方漢人南遷,想晉朝衣冠南渡,唐朝安史之亂漢人南遷,中國經濟的重心已經在南方。用現在的話說,打仗就是打錢啊,宋朝完全有能力支撐。


一葉扁舟19


題目中所謂“南宋被打得就剩一口氣”,應該指的是建炎三年金國以完顏宗弼和完顏拔離速為帥,分別率軍渡過長江,向江浙和江西用兵,其中完顏宗弼所部連克建康、臨安,一直追過明州(今天寧波),自稱“搜山檢海”。但我們必須看到,即使在宋高宗為首的南宋朝廷倉皇逃竄之時,完顏宗弼、完顏拔離速的軍隊也只能做機動追擊,而無法保有所佔領的城池,因為他們都是孤軍,並無後援,以致於在後來北撤時,均遭到宋軍伏擊,幾乎大敗。

當時金廷之所以沒有派出援軍過江,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金太宗等從來沒有徹底滅亡南宋政權、統一中國的志向和意圖,在金軍攻克汴京、覆滅北宋政權後,就先後擁立張邦昌、劉豫傀儡政權以代替自己鎮守中原,以避免激起廣大漢族民眾的誓死反抗。金廷對南宋屢次武力打擊的目的,並不是要征服南宋的領土,而是企圖逼其屈服,遵金為上國。其二,在宗弼等渡江後,留駐中原的完顏宗翰、留駐山東的完顏昌所部,均受到了“八字軍”、梁山伯張榮水軍及淮北宋軍的有力牽制,根本無力對南渡金軍進行策應。

之後,雖然在富平會戰中宋軍失敗,丟掉了大半個關中,但在陝南卻連續擊敗金軍,維持住了陝南、川北的金宋對峙的局面。在中原戰場上,自紹興十年,宋將劉錡取得順昌大捷後,岳飛、楊沂中、王德等軍也屢有勝績,南宋軍隊逐漸擺脫了不敢與金兵野戰的畏敵情緒,金、宋兩軍的軍事實力已基本持平,這也是雙方能達成紹興和議的基礎。

皇統八年,完顏宗弼去世前,在與金國諸統軍大將們的遺言中,強調了與南宋保持和平的重要性,其直言金宋軍事實力的對比,將朝著有利於南宋的方向演變。這說明完顏宗弼的頭腦是清醒的,他看到了由於南宋在經濟文化上的遙遙領先,其國力增長、乃至壓倒金國是遲早的。。。。


史海悠遊閭春暉


剛立國不久,迅速崛起的金國滅了北宋已經是僥倖中的僥倖了,想要再滅南宋根本不可能,只要南宋君臣緩過神來,金國想一鼓作氣滅了南宋,幾乎已經不可能。

本來女真人一直受著遼國的壓迫,年年進貢的海東青成了女真人的噩夢,於是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女真人開始了反抗遼人並逐步開始建國的過程。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遼國是金和宋共同的敵人,於是結盟伐遼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沒想到的是,此時的北宋已經被宋徽宗玩壞了,處在實力和士氣的最低谷。在所謂聯合滅了遼國之後,金人發現北宋也只是個紙老虎,於是大軍繼續南侵,直逼開封,逗比皇帝和無能大臣最終都做了俘虜,來了個讓人痛心疾首的靖康之恥辱。

這一切發生的太快,金國剛立國一切都蓬勃向上,恰好碰到了爛到底的北宋,但宋人經過靖康之難,慢慢也被打醒了,憑藉成熟的體制,慢慢終於站穩了腳步,金國再想滅南宋,就沒那麼簡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