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與魔鬼集於一身的女人——這樣的呂后才是劉邦希望的?

呂后、武則天、慈禧號稱中國封建時代的三大女主,其中呂后更是真正意義上第一個獨攬國家大權的女人,她實際掌權時間達到了十五年之多。不過提到呂后,人們恐怕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人彘”、“屠殺功臣”、“殘害皇子”、“大封諸呂”等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的事情,可見這個女人在老百姓心目中形象不好,口碑不佳,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呂后是什麼樣的?我們今天又該如何客觀的評價呂后的所作所為呢?

呂后執政總計十五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漢惠帝劉盈在位的七年,第二階段是漢惠帝去世後,惠帝之子在位,實際上是呂后把控一切的八年。歷史上把這十五年叫做“呂后稱制”,也可以叫做“呂后執政”。


天使與魔鬼集於一身的女人——這樣的呂后才是劉邦希望的?


那麼這段歷史時期,呂后取得了哪些貢獻呢?

一 在執政方針上,呂后採取無為而治的國策,輕徭薄賦,廢除部分殘酷刑法,讓老百姓修身養息,緩解社會矛盾。

減輕賦稅,改秦稅十收其五為十五稅一,“減田租,復十五稅一”、“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等政策。所謂五算就是需要交納七百五十文的銅錢作為女子晚婚的罰款,鼓勵早婚早育,擴大人口數量,發展社會經濟。允許以往逃避山林、湖泊和遷徙他鄉的農民回到家鄉,並歸還田宅,官吏不得因其過去有不法行為打罵或歧視;釋放奴婢,回鄉從事農耕,官吏不得干涉;裁減大批軍官士卒,轉業還鄉,優先給以土地,妥善安置。廢秦時因株連而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

二 堅持與匈奴的和親政策,使得邊境安全。

這期間有一個故事值得一提。在呂后執政期間,冒頓單于曾經寫過一封求愛信給呂后。冒頓單于在信中說:“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這簡直就是一封性騷擾的信,說通俗點就是,我是光棍,你是寡婦,要不我們湊合過吧。呂后當然讀懂了冒頓單于的侮辱,當即火冒三丈,把這封信拿到朝廷中,把文臣武將召集起來討論。他的妹夫樊噲當即一拍胸脯:給我十萬大軍,我去滅了這王八蛋!眾人隨即附和。




上將軍樊噲曰:「臣原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諸將皆阿呂后意,曰「然」。



這時有人大喝一聲:樊噲當斬!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一諾千金的季布。季布繼續說:當年高帝親率四十萬大軍,尚且有白登之圍。樊噲說他十萬人馬就能打敗匈奴,這簡直胡說八道,難不成他比高皇帝還厲害?況且,秦朝當年就是強打匈奴,內憂外患,才引發了陳勝起義。我們國家現在還在滿目瘡痍之中,怎麼能經得起這麼大的折騰?



季布曰:「樊噲可斬也!夫高帝將兵四十餘萬眾,困於平城,今噲柰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陳勝等起。於今創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是時殿上皆恐,太后罷朝,遂不復議擊匈奴事。



呂后聽了之後,默然無語,很快就棄了攻打匈奴的打算。還回了一封信,大意是說我年老氣衰,牙齒鬆動,早已步入更年期,配不上單于。接著,為單于送去車馬等物品,表示將繼續和親。以呂后如此強硬霸道的性格,竟然做出如此低三下四之事!當然最後,單于也覺得太過失禮,頓時覺得自討沒趣。所以在呂后執政的這十五年,除了有零星記載匈奴犯邊之外,漢匈之間沒有爆發過什麼大規模的衝突。


天使與魔鬼集於一身的女人——這樣的呂后才是劉邦希望的?


下面我們就呂后執政時期的一些失敗或者有爭議的地方簡單討論一下。

一 大封諸呂。這是很多人批評呂后的地方。主要依據是劉邦當年的白馬之盟。漢高祖劉邦在位時與群臣以殺白馬方式定立的盟約,此盟約的內容為確保只有劉姓者可為王,即“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皇帝一言,金科玉律,所以其他人就不敢越雷池半步。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劉邦的那些封王的兒子們,呂后的兄弟們可都是跟著劉邦打天下並立下汗馬功勞的人,他們對西漢建國的貢獻絕對超過劉邦的那些兒子們。



太后稱制,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問左丞相陳平、絳侯周勃。勃等對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



王陵據此反對,而陳平、周勃則表示贊同。當然周勃、陳平的表態明顯有討好呂后,明哲保身的嫌疑。

綜合來看這一條,我個人覺得大封諸呂固然有指責的依據,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只不過如果只封那些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呂氏為王,而不是盲目大封諸呂會更合乎常理一些,這個問題還可以繼續討論。

二 屠殺功臣,與功臣派矛盾重重。

長樂宮誘殺韓信,虐殺彭越,都使得呂后和功臣派的關係勢同水火。這些人的威望、才華、地位均在劉盈之上,呂后怕劉邦去世之後,年輕的惠帝無法駕馭群臣,孤兒寡母孤立無援。於是她要乘著劉邦在世,藉助劉邦的威望把他們斬草除根。令人髮指的是,劉邦死後,呂后四天秘不發喪,與她的寵臣審食其在一起謀劃: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她竟然喪心病狂的想集體屠殺功臣,這無異於引火自焚。幸虧酈商及時勸解,否則結局不堪設想。也許劉邦死後,整個天下將重新大亂。功臣派可是漢初布衣將相政治格局中勢力最大的一派,這一派要是鬧將起來,必將掀起很大的波瀾。



 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四日不發喪。呂后與審食其謀曰:「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人或聞之,語酈將軍。酈將軍往見審食其,曰:「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審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發喪,大赦天下。



呂后不知道如何同他們搞好關係,而是一味打壓排擠功臣集團。我們可以想象在呂后執政的這十五年,功臣派是多麼憋屈。正是由於此,呂后一死,功臣派的周勃、陳平、灌嬰等一呼百應,蕩平諸呂,終於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必須要說明的是,毒殺功臣這個歷史過錯不能完全由呂后來承擔。劉邦一直視韓信為心腹大患,他內心其實是想殺韓信的。但他又不願意落下屠殺功臣、過河拆橋的罵名。呂后是瞭解劉邦的,她之所以敢自主主張殺韓信,相信是劉邦默許過的。所以韓信死後司馬遷非常傳神的寫出了劉邦的心理: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實際上就是夫妻唱了一出雙簧,可很多人把罵名都推到了呂后身上!後來的彭越之死也是如出一轍,夫唱婦隨而已。

三 屠殺眾皇子,迫害戚夫人,與劉氏皇族結怨太深。

呂后在處理戚夫人以及趙王劉如意的事情上手段太過於殘忍,令人毛骨悚然。固然劉邦曾經有過廢除太子劉盈改立劉如意的想法,但出於種種原因還是作罷了。不過從此在呂后心目中,戚夫人和劉如意早就成為頭等大患。劉邦一死以後,勢單力薄的劉如意和戚夫人的死期也就不遠了。雖然劉邦生前安排了耿直的周昌作為劉如意的相國,想保護劉如意倖免於難,漢惠帝劉盈也多次照顧劉如意周全,但不幸還是發生了。當然換成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這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是戚夫人佔了上風呢?那也許遭殃的就是呂后和劉盈了。不過,我們覺得呂后如果政治眼光更高明一點,完全可以對劉如意網開一面,讓他平安的做個趙王,那麼也許劉氏皇族的人心歸向就會完全不一樣。

遺憾的是呂后並沒有放下瘋狂殺戮皇子的屠刀,劉邦的另一兒子淮陽王劉友頂替了劉如意的位置,就因為劉友不喜歡他姓呂的王后,鍾情於其他妃子。被呂王后進讒言,呂后果然被激怒,不分青紅皂白,把劉友召到京城,然後囚禁起來。最後劉友最後在飢餓中絕望而死。

新繼任的趙王是劉恢。劉恢的妻子也是呂氏的人,他也排斥自己的王后,喜歡另一個寵姬。這個呂王后不僅善妒,而且和呂后一樣殘忍。她用毒酒殺了這個寵姬。沒想到劉恢是個情種,自殺殉情了。

這回趙王的位置又空了出來。呂后又把眼光投向代王劉恆,找他來做趙王。劉恆巧妙的回絕了呂后,呂后也居然沒有強求。後來呂后去世,呂氏一族被清洗,劉恆被擁立為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文帝。

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的死,劉邦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劉邦絕不是因為張良請了商山四皓就就不再提太子廢立之事。實際上,劉邦老謀深算,他深知惠帝是無法駕馭群臣的,必須要用呂后來牽制功臣派的力量,戚夫人則不具備這樣的威望和能力。也就是惠帝、呂后、功臣派、劉氏宗族是互相制約和共存的。劉邦雖然很愛戚夫人和愛子劉如意,但如果是為了大漢江山,他也只好割捨了。他完全可以處理的更妥善一點,比如留下遺旨或者密詔之類的來保護戚夫人母子安全。


天使與魔鬼集於一身的女人——這樣的呂后才是劉邦希望的?


三 嚴重摧殘漢惠帝和惠帝的兒子們。


天使與魔鬼集於一身的女人——這樣的呂后才是劉邦希望的?


漢惠帝是呂后唯一的親生兒子,她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為了這個兒子。然而後期的呂后簡直有點變態了,嚴重傷害了漢惠帝的人格尊嚴。漢惠帝對於自己的兄弟們是非常友愛的,從他處處保護劉如意就可以看出來惠帝這個人是非常善良的。然而呂后接連殺死了他的三個弟弟,還差點當著惠帝的面毒死庶長子劉肥,這一切都讓惠帝驚恐萬分。當呂后把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放在他面前時,惠帝崩潰了: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這個仁柔的漢惠帝,就這樣在精神、肉體上被他母親活活折磨死了,死的時候只有二十三歲,可憐!

呂后對惠帝另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是居然讓惠帝娶了自己親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也就是惠帝自己的親外甥女張嫣為皇后。這在今天就是亂倫,簡直愚蠢透頂。漢惠帝直到死都沒有和張嫣有過夫妻之實,張嫣死的時候依舊保留了處子之身,這是呂后一手釀造的人間慘劇。由於皇后無法生育皇子,呂后就把其他嬪妃所生的兒子以皇后嫡生子的名義撫養起來,並殘忍的殺掉孩子的親生母親,以除後患。等到惠帝去世,小皇帝繼位後,聽說自己不是皇后所生,生母早已經被殺,嚷著日後要報仇。結果呂后很快就殺了這個小皇后,又立了另一個小皇帝。

惠帝一死,呂后明顯感到孤立無援,孫子們太小,指望不上;功臣派中的周勃、陳平表面迎合,實際已經形同陌路;;劉氏宗族早已經對她恨之入骨,唯一的希望就只能寄託在呂氏宗族身上。但是她又無法把江山改成姓呂的,那將遭遇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她只能把呂產、呂祿作為最後的救命稻草,一是抓住軍隊,而是挾持小皇帝,不可謂不高明。可惜,呂氏宗族派窩囊廢居多,完全不是劉章、劉襄、周勃、陳平這些人的對手,最終被滅族。


天使與魔鬼集於一身的女人——這樣的呂后才是劉邦希望的?

漢惠帝


最後一點,呂后雖然犯了一些重大失誤,也有很多令人指責的殺戮,但這些問題都是上層社會的矛盾和問題,對於廣大老百姓的生活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影響,當時的社會總體還是太平的。

結語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呂后執政的這段時期,評價是非常高的:

孝惠、高後之時,海內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無為,故惠帝拱己,高後女主制政,不出房闥,而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在呂后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秦漢史十五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