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晉一個被後世無數次唾罵的朝代,打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鐵血之戰

後晉一個被後世無數次唾罵的朝代,打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鐵血之戰

眾所周知,對北宋君臣而言,最為痛心的一件事莫過於被稱為“中原鎖鑰”的幽雲十六州一直被勁敵遼國佔據,從而使堂堂華夏無險可守,也令宋軍幾度北伐功敗垂成。而究其原因,則是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為獲得遼國的幫助以謀奪帝位,從而甘願“認賊作父”,將這一地區拱手讓出。於是乎,後世讀史之人每念及此,無不把後晉和石敬瑭痛罵一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遭受無數唾罵的朝代,卻並非人們想象中的孬種。廣大晉軍將士就曾用自己的勇氣讓不可一世的契丹鐵騎大敗虧輸,打出了一場五代時期中原王朝對遼國鮮有的大捷,打出了中原兒郎應有的血性。

01

孫子惹惱了爺爺

話說那是在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後晉高祖石敬瑭病死,出帝石重貴即位。按照之前晉遼之間的約定,石敬瑭尊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那麼出帝石重貴就應該管遼太宗叫爺爺。可是,血氣方剛的出帝剛剛蒞臨九五,正想大幹一番,不願意管只比自己大11歲的遼太宗叫爺爺,於是便宣佈單方面結束後晉和遼之間的“友好關係”。

一看這個幹孫子竟然如此不乖,身為爺爺的遼太宗那叫一個氣啊。看來不揍你一頓,你小子是不知道你爺爺的厲害!

天福八年(943年),遼太宗調集20餘萬大軍兵分兩路大舉南下:其中東路軍以降將趙延壽所部5萬為前鋒,太宗自率10萬精騎殿後,出南京(即幽州,今北京)趨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西路軍則由雲、應諸州兵馬組成,入雁門關(今山西代縣西北)趨太原,策應主力東路軍的作戰。

開運元年(944年)正月,遼軍東路軍的先鋒部隊攻陷後晉的糧儲重鎮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繼而又佔領南樂(今屬河南);西路軍破代州(今山西代縣),逼近忻州(今屑山西)。敗報如雪片般傳來,出帝坐不住了:看來這個爺爺還不好惹啊!怎麼辦?出帝先是遣使致書爺爺,請您看在我爹,也就是您那位好兒子的份兒上,饒了孫子吧,結果被遼太宗一句“你早幹什麼去了”斷然拒絕。這下子,出帝也來了脾氣,跟你服個軟你還不領情,當我好欺負啊!於是,他強打起精神部署防禦:以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軍進駐戚城(今河南濮陽北),張彥澤戍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出帝親率禁軍抵澶州(今河南濮陽)就近指揮。同時,以劉知遠(即後來的後漢高祖)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抵禦遼軍的西路軍。

後晉一個被後世無數次唾罵的朝代,打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鐵血之戰

02

步步緊逼

此後直到開運二年初,雙方在黃河一線展開反覆廝殺,均傷亡慘重,可誰也沒能取得決定性勝利。但由於遼軍處於居高南下的進攻狀態,握有地利,加之所部多為騎兵,機動迅捷,所以局勢對後晉來說十分不利。雖然後晉在防禦戰中屢挫敵軍,但苦於兵力不足等原因,晉軍的反攻綿軟無力,始終無法徹底擊潰遼軍。

鑑於此,早就因戰局膠著而按捺不住的出帝下令集結兵力於定州(今屬河北),欲轉守為攻,畢其功於一役。三月,後晉北面行營都招討使杜威統領諸軍北上,連取泰州(今河北清苑)、滿城(今河北滿城北)、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三城,俘獲契丹酋長沒刺以下吏卒2000餘人。遼太宗聞訊之後,即率8萬精銳的鐵林軍(人馬皆披重甲的重裝騎兵,是遼軍的王牌部隊)南向反撲,欲仰仗騎兵的優勢打杜威一個措手不及,待消滅晉軍野戰集團後直取開封(後晉都城)。

遼軍騎兵機動性極強,很快就迫近杜威集團。杜威得知情報後驚懼不已,他恐被敵騎斷了後路,遂不敢迎戰,馬上率軍撤至陽城(今河北清苑西南)。不過,兩條腿再快,也跑不過四個蹄子,晉軍前腳剛到陽城,後面遼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攆了上來。杜威見遼軍人如龍、馬如虎,深知敵人士氣正盛,不可硬拼,便傳令官兵結成大陣,邊戰邊撤。這種幾萬人的大陣雖然可以避免被騎兵分割穿插,但行動卻十分遲緩。而遼太宗意在全殲杜威集團,也不急於發動總攻,只是命遼軍不斷逼迫晉軍,想把晉軍逼入死地後再包餃子。最終,在遼軍的步步緊逼下,杜威所部來到了陽城以南10餘里的白團衛村。

後晉一個被後世無數次唾罵的朝代,打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鐵血之戰

03

絕地求生

晉軍才剛進村,遼軍就將村子四面合圍。杜威見遼軍圍寨數重,真是連只老鼠也進不來,不由得倒吸一口氣,連忙讓官兵設鹿角、挖壕溝,加固防禦工事。然而,還沒等晉軍忙完,傍晚大風驟起,吹得晉軍將士睜不開眼睛。遼太宗見晉軍插翅難逃,風向更是對己方大大有利,頓時喜笑顏開,立即下令全軍出擊、吃掉晉軍。

得知遼軍發起總攻,而大風又與己不利,杜威真是連死的心都有了。就在他不知所措之際,部將李守貞、符彥卿等上前進言,遼軍知我疲憊且逆風,不會料到我們敢主動出擊,等他們忙於破壞我軍寨前的鹿角而無暇他顧時,我們縱兵猛擊,敵軍不難破也。杜威聽罷後搖頭道,耶律德光不傻,他見風起,必縱火以助威,我若逆擊,既要頂風,又要冒火,如何作戰?李守貞、符彥卿等竭力勸道,我軍深陷絕境,如不放手一搏,豈有生還希望?望將軍下令拼死一戰,我等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諸將戰意已決,可杜威心中仍猶豫不定——疲勞,被圍,斷糧,逆風……不管怎麼看,晉軍都毫無勝算。然而,當他走出帳來,卻發現官兵們已擁圍在主帥帳外。見到杜威後,大家無不高聲請戰: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或許,他們知道自己將逆風出擊,也明白遼軍必會放火,自己頂風冒火迎戰強敵,肯定是凶多吉少。然而即便如此,他們沒有一人選擇投降,而是懇請主帥下令出戰。杜威被將士們的大義凜然所感動,他不再猶豫,立即調撥兵馬,準備與遼軍開戰。

後晉一個被後世無數次唾罵的朝代,打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鐵血之戰

04

殊死搏殺

由於晉軍寨前遍佈鹿角,遼太宗遂傳令鐵林軍下馬搬開鹿角,同時又順風縱火,以助聲勢。遼軍搬開鹿角,衝入晉軍寨中,然而卻因風勢過大,縱火後颳起的煙霧太過濃厚,反而大大降低了遼軍官兵的能見度和判斷力,不少長官找不到部下,部下也尋不到長官,還有的迷失了方向,偏離預定的攻擊地點多達數里。就在遼軍打算重整隊伍之時,只聽一聲號炮響起,李守貞與另一晉軍大將藥元福率軍分兩路突然殺出,直入遼軍陣中。雖然晉軍的出擊全在遼軍意料之外,但這些鐵林軍久經沙場,什麼戰陣沒見過?於是兩軍立即短兵相接起來,打得難解難分。

激戰良久,晉軍到底逆風,官兵漸漸不支。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遼軍一個重大缺陷暴露出來了——由於鐵林軍官兵身披重甲,平時在馬上作戰時無所謂,可下馬步戰時卻因為重甲的拖累十分吃力,體力消耗也很快。就在這時,符彥卿又率一支生力軍衝出,直取遼太宗的中軍。遼軍拼命阻擊,但卻因為行動遲緩而被符彥卿部衝亂。更要命的是,遼軍一身盔甲好幾十斤沉,人一倒了沒有外力幫助根本起不來。晉軍發現這個現象後便以盾牌開道橫衝直撞,撞得遼軍人仰馬翻、亂成一團。

很快,有晉軍官兵殺到了遼太宗跟前,甚至有箭矢落在距他只有幾步遠的地方。遼太宗見狀,知道敗局已定,自己不快點跑可能來不及了。於是,他縱馬加鞭溜之大吉。皇帝一走,遼軍立刻土崩瓦解,官兵有的來不及上馬,只得趕緊脫掉盔甲拔腿而逃。李守貞令將士盡拔鹿角,追擊敗兵。遼軍丟棄的馬匹及甲仗、輜重到處都是,悉數被晉軍繳獲。而晉軍因為消耗甚大無力乘勝而進,遂退保定州。

陽城之戰,晉軍在深陷絕地的情況下殊死一戰,重創遼軍最精銳的鐵林軍,打出了軍威,彰顯了血性,成為後晉時期軍事上最為輝煌的勝利,卻很少被今人提及。然而可惜的是,此戰過後,後晉君臣誤判形勢草率發動北伐,終至功虧一簣社稷傾覆。誠然,此戰的勝利雖不能改變後晉成為梁唐之後又一個短命王朝的宿命,但它作為五代時期罕見的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的一場完勝,足以永載史冊。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