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中瓦剌養馬人差點殺死於謙,因為他看出了于謙的厲害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著名的《石灰吟》是明朝于謙的大作,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看到師傅們把青黑色的石灰石經過烈火焚燒後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觸,便寫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于謙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後的人生追求。

《大明風華》中瓦剌養馬人差點殺死於謙,因為他看出了于謙的厲害


最近由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吳越、喬振宇、梁冠華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隨著劇情的發展,于謙也在劇中出現,于謙放浪形骸的形象很是符合年輕氣盛的他,一副才情,卻有著一身的傲氣,特別符合“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氣魄。

劇中演到于謙因醉酒“撒潑”,被皇帝編入軍中,成為一個養馬的“弼馬溫”,在看大軍操練時,不覺發出“書上得來始覺淺,親眼看到了才知道”的感慨,甚是讚賞朱家軍隊戰法。

《大明風華》中瓦剌養馬人差點殺死於謙,因為他看出了于謙的厲害


但是旁邊的瓦剌人哈斯珠子就不服氣了,他覺得明軍之所以勝利,是因為阿魯臺太笨,還對於謙說早晚會讓他看到大明軍隊敗得一塌糊塗,叫嚷著跟于謙打賭。

晚上兩人就展開模擬作戰大討論,瓦剌人哈斯珠子正洋洋得意,如果怎樣怎樣大明王朝大軍必敗,不想這時于謙告訴他如果是自己帶兵將會怎樣打敗敵人騎兵,說的頭頭是道,把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劣勢分析的明明白白,瓦剌人無策以對。正當于謙轉身離開不注意時,哈斯珠子從背後掐住于謙脖子,大有除掉于謙的意思。

瓦剌人哈斯珠子是因為自己無言以對發洩嗎?可以這樣理解,但是津城沐雨認為,哈斯珠子內心裡恐怕是真的想除掉于謙,因為他知道了于謙的厲害,身為瓦剌人,當然不想讓自己的族人敗得太慘。

《大明風華》中瓦剌養馬人差點殺死於謙,因為他看出了于謙的厲害


于謙文武全才,為官清廉,忠直剛正,的確是難得的治國之才,正像《大明風華》中朱棣對朱瞻基所說的那樣:有這樣的人在,大明江山才有安穩的頂樑柱。宣宗朱瞻基登基後,也的確重用於謙,于謙也不負眾望。

只可惜,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僅僅十年就壯年去世,即位的長子朱祁鎮寵幸宦官王振,剛正不阿的于謙因得罪王振下獄。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倉促出征,大小軍機皆由王振決斷,最終釀成土木堡之變的慘痛悲劇。

土木堡之變後,大明王朝危在旦夕,京城騷動,群臣惶恐不安,大臣們商議著南遷回避瓦剌兵鋒。危難時機,于謙力排眾議,決策守備京師,在京城保衛戰中,于謙更是放棄了固城堅守的政策,而是陳兵城外,決一死戰的策略。

《大明風華》中瓦剌養馬人差點殺死於謙,因為他看出了于謙的厲害


京城保衛戰在於謙正確的軍事政治策略下,終於擊敗瓦剌大軍,贏得了勝利,渡過了大明王朝建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戰爭的勝利也使得瓦剌最終不得不放回明英宗,使明英宗避免了北宋靖康之恥後宋徽宗、宋欽宗的悲慘命運。

京城保衛戰顯現了于謙臨危不亂的大將風度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大明風華》中瓦剌人哈斯珠子的擔心最終成為現實。如果當時他冒險殺死了于謙,也許土木堡之變後的大明朝會亡於瓦剌,北部半壁江山不復存在。

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不過僅以《大明風華》劇情來看,瓦剌人哈斯珠子正是擔心於謙在軍事上的才能,在未來很可能不利於自己的族人,才想殺死他,以絕後患。

《大明風華》中瓦剌養馬人差點殺死於謙,因為他看出了于謙的厲害


知歷史,明興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隨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