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周天子得到了怎樣的待遇?

詩人袁公


周平王東遷洛陽,建立東周。原有的周管轄範圍大大縮減,原有的西土被秦國吞併。再加上東遷後的周王室日益衰弱,許多方面更是有求於各個強大的諸侯國。所以周王室所擁有的土地日益減少,而諸侯國卻日益做大。以至於到了周赧王時期,東周被一分為二成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周赧王自己寄住在西周國。這時候可憐的周王是連屬於自己的領地都沒有了。那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呢?沒辦法養了一群白眼狼,西周毀於周幽王外族入侵。周王室自己軍隊不行,得拉來諸侯的軍隊來剛,諸侯軍隊來剛完後就得賞賜點啥。那就只有土地了,所以就一塊塊地被割去喂狼了。

一隻狼吃上了,周圍還有狼肯定也要咬一口。開始還給周王室打打工要土地,後來直接開口要,不給就自己搶。於是諸侯國之間就開始打起來了,周王室不敢出聲也不敢怎麼滴啊。那就只能越來越少的地,直到自己立腳的地方都沒有了。分封啊,偉大到自己的家都給分完了,這又誰能想得到呢。

周赧王五十九年,在西邊強大起來的秦國出兵西周國,同年周赧王病死。西周覆滅,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周天子,而秦也等同於代周而立,只是還沒有統一全國。

再到秦始皇統一全國,周王室已經不存在好久了。加上秦朝實行郡縣制,所以沒有分封的制度,六國貴族周王室後裔都沒有得到什麼過多的優待。泯然眾人矣吧。


木鐸人


秦朝擊滅六國後,六國君主都被軟禁生活,除了出行不自由外,衣食住行都還算可以。六國君主尚且如此,周天子待遇自然比他們更好一些,周天子還在洛陽王城居住,他修了一個高高的觀景臺,天天在上面看雲來雲去,最終自然病亡!周天子欠了一屁股債也沒有還完,人死債消了!



秦昭襄王晚期,周天子在韓國的慫恿下招兵買馬,整軍備戰,意圖聯合六國消滅暴秦!六國都答應響應天子號召出兵滅秦,於是周天子在洛陽王城找到富商大戶借錢,承諾滅秦後三倍償還借款本息。周天子拼湊了一支六千人的天子王師,韓國出兵八萬扮演成天子王師出征秦國(韓國的資周抗秦計),其餘各國皆派兵觀望,勝則合縱伐秦,敗則割土賄秦。

秦昭襄王派老將蒙騖出兵一戰全殲韓周聯軍,其餘各國立馬退軍回防,紛紛向秦國表示稱臣!秦軍一路東進,西周公率眾投降,秦國存東周公祭祀周王室太廟!周天子寄養在東周國,並將天子之位禪讓給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封周天子為東周君,讓他頤養天年!東周國雖然存在,但是接受秦國官吏的管理!



周王室的官民成了秦周人,他們不得不接受秦國官吏的管理,矛盾越積越大,最終秦國取消了東周國,周王室徹底滅絕。周王室以王道治國,秦國以法治治國,兩者水火不容,秦法細緻周密,讓秦周人難以適應。周王室遺民在東周公的帶領下紛紛逃亡魏國與趙國,故秦相呂不韋直接出兵滅了東周國!


矛盾的爆發事件如下:周王室廢太子在野外與一隸農之女野合,原本答應野合之後就除去隸農一家的奴籍,但是事後廢太子不認賬,隸農之女就剖腹自殺了!廢太子唏噓一番,打算將她就地埋了,結果被一個秦國執法官吏發現了!秦吏依法處死了廢太子,直接把東周公的財產撥了一部分給隸農,且廢除隸農的奴籍!周王室成員認為秦國損害了他們的尊嚴和禮儀,故集體逃亡三晉,秦國則出兵滅了東周國!徹底結束了八百年周王朝!


大秦鐵鷹劍士


歷經五百多年、24代君主之後的東周末代帝王周郝王在位時,東周天子的影響力已經成功混到幾條街的水平上了。

周郝王姬延在位時間長達五十九年,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能排名前三,距離第二乾隆只有一年的小差距。跟康熙乾隆少年即位不一樣,周郝王即位的時候,雖然沒有年齡記載,但按照祖父和父親的年齡判斷,他當時應該不低於四五十歲,由此可見,姬延的壽命真正做到了長命百歲。

他漫長的人生中,見證了戰國末期太多的熙來攘往、諸侯紛爭。

姬延在位初期,周王室還控制著三萬多人口,但卻已經分成了“東西二週”,分別由“西周公”和“東周公”統治,兩週之間還經常打“內戰”。

饒是如此,姬延照樣在歷史上刷足了存在感,他始終抱有重振大周聲威、光復大周河山的偉大理想,併為之一直奮鬥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公元前256年,楚國的楚考烈王帶頭髮出江湖令,號召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集合地點就選在了周郝王的地盤。周郝王為此也十分開心,並提前在洛陽城中發行軍費債券,取得了洛陽一帶商賈們的支持,招兵買馬,可惜到了約定的時間,除了楚國派來幾萬軍隊,燕國象徵性的派來一點人馬,其它四國根本沒有動靜,楚、燕兵馬在周郝王的地盤上吃吃喝喝了四個月,向西征伐的路程卻沒走幾十裡,終於把周郝王的家底全部消耗完畢,兩家一看這點人馬,根本無法完成徵秦大業,抹抹嘴巴回國了。

這可坑哭了周郝王,戰爭債券是要靠勝利才能償還的,不打仗怎麼還?

各路商賈紛紛前來周王室逼債,周郝王先是哭求延期還債,被債主們拒絕,後來實在逼得沒法,只好用可能是僅存的一點經費修造了一處高高的樓臺,周郝王躲了上去,拆掉了梯子。

任憑債主們在高臺下面如何叫罵,周郝王始終不肯露頭,老老實實在高臺上吹冷風。

看到這個場面,大家多半會想起一個成語“債臺高築”,恭喜你答對了,周郝王正是這個成語的出處。

周郝王在高築的債臺上想到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是知道,當秦國聽說了周郝王準備“入侵”,秦昭襄王當場大怒,派出一路人馬攻打西周。

周赧王很乾脆的跟隨侵略者來到秦國,磕頭請罪,一咬牙一跺腳,把名義上的全部三十六邑共三萬人口全部一次性打包敬獻給了秦國,以此舉換來了秦王的諒解,周郝王被剝奪了天子身份後,被放回西周。

回去之後沒多久,周郝王去世,他是周朝八百多年來的最後一位帝王。

秦國輕而易舉地收取了九鼎,趕走了西周公。六年後,秦國再接再厲,拿下了東周公,周王朝的祭祀自此全部斷絕。


歷來現實


周天子鬱鬱而終,後世兒孫封地三十里,爵同列侯,號周子南君。但是這個封爵來的有點晚,已經是漢朝建立九十年以後,漢武帝封禪泰山時候的事了。

周朝的滅亡實屬必然,自我削弱,不顧一切。

現代人說周朝搞分封制好像很愚蠢,其實不是這樣的,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控制天下, 分封制已經是很理想的制度了。且最初時王畿千里,是所有諸侯中最強力的一支,那些被分封到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的諸侯,正是仗著周王室的力量才能站穩腳跟。

結果後世的統治者不能根據時局的變化和生產力的提高對制度進行有效改良,造成最後周王室越來越衰落,到了東周末期簡直可以用彈丸之地來形容了。

儘管如此,周王室控制的地盤居然還發生了分裂,變成了東周國和西周國。天子則需要依附於東周君或者西周君,像個蛀蟲一樣。

所以在始皇帝一統天下之前,東西周已經分別被秦昭王和秦莊王給滅掉了。周朝最後一位天子周赧王鬱鬱而終,東西周的國君都被流放。

武帝東巡,興亡繼絕

秦朝雖然完成了統一大業,奈何國祚太短就被掀了桌子。隨後漢高祖得了天下,漢朝興起,經過90多年勵精圖治,到了漢武帝時大漢終於雄起,北逐匈奴,南平百越,於是封禪泰山。在他東巡泰山的時候,路過河南地,特地尋訪到了周朝的後裔,並嘉封土地30裡,號稱周子南君,爵同列侯。這算是武帝秉持中國古代“興亡繼絕”的一個傳統吧。這就是周王室最後的下場了。

以上是作者知道的一點小知識,歡迎有識之士多多關注,給予指導交流,共同提高。


盤達說


情況是這樣的,東周傳位到周赧王姬延,已是第25代,戰國末期了,所能自主的地界僅限於洛陽附近,此時還發生了內部分裂,周王室分為東周公國、西周公國,各自為政,而正主周赧王姬延成了鹹魚掛在牆上晾著。

東周公國據鞏邑,西周公國據洛陽,周赧王姬延也住在洛陽,各諸侯國沒把周天子當回事,連周王室內的東、西周都沒把周赧王放在眼裡。公元前256年,韓、趙、魏諸侯國組成聯軍攻打秦國,周赧王姬延和西周文公姬咎懼怕聯軍,裹挾之下也跟著去了,結果聯軍輸了,周赧王姬延犯下大錯,跑到秦國獻出城池與寶鼎認罪,周赧王姬延被貶為平民,當年去逝,西周文公姬咎降秦,東周、西周公國滅亡。

圖為周王陵的“天子駕六”車馬坑。

東周、西公國滅亡後,東周公國姬傑代為天子,公元前249年,好死不死的又與各路諸侯國聯合準備伐秦,秦國丞相呂不韋直接帶兵橫掃,東周公國滅亡,周王室的隱患被徹底剷除,由於當時秦僅是諸侯國身份,名義上天下共主還是周天子,於是將周王室遺民遷往陽城縣繼續祭祀,以免斷了香火,此時的周王室再無任何特權與待遇,就一平民身份,維持形象工程罷了,此時的秦始皇才10歲。

周天子姬姓後人在王莽時期曾興起一次,王莽以恢復周禮為治國理念,於是把周天子後人姬寬拉出來,封為褒魯侯,拜為大司馬,爵位傳子孫姬相如、姬幄,光武帝時斷歿。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稱皇帝,再不需要奉周天子,周絕祀,周王室遺民徹底淪為普通百姓,史書上也沒有秦始皇迫害周王室遺民的記載。而《姬姓考》裡有記載,公元前213年李斯主持焚書坑儒時,周王室後人姬寅為避禍,隱嵩山,以禮經教授弟子數十人,劉邦開國後,孔子9世孫孔藂被封為蓼侯,他數次向朝廷舉薦周王室後人姬獲,而姬獲隱居不仕,漢武帝時期,姬盈、姬資、姬備均被授予博士,可見秦漢時期統治者,並未迫害周天子後人。


圖文繪歷史


最開始的時候,秦朝一統天下,周天子本可以得到最為妥善的照顧。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周天子自己折騰自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觸犯秦朝的底線,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要指望著周天子能夠善終的話,似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從當時秦始皇的表現以及他不耐煩的神色來看,他似乎對周天子已經慢慢喪失了所有的耐心。

周天子的糊塗賬

大家都曉得周武王伐紂之後,奠定了大周王朝的基礎,而在大周王朝的基礎之上,周天子實行了分封制度。

什麼是分封制度呢?我們有必要在這裡進行詳細介紹一下。

最開始的時候,周王朝建立的這一個小國家,國土面積非常的小,甚至連一個小小的魯國都比不上。可是周王朝終究是一個非常大的盛世王朝,而在這樣一個盛世王朝之下,國土面積小,就必然註定了這個王朝活不長久,或者說它的四周敵人必然不會允許周王朝的存在。

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周王朝環顧四面八方,所有的能夠看到的地方似乎都有敵人,他們潛伏在暗處,並且趁著周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就準備給周王朝來一下子。

其實這個時候周武王也是非常無奈,畢竟自己千辛萬苦才建立了這樣的一個小朝廷,可是朝廷還沒有建立完畢,就面臨著敵方的進攻,如果不積極主動地採取防禦措施的話,恐怕周天子就變成了其他的天子了。

思來想去,周武王想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分封制。簡單來講,周武王拿出地圖來,按照當時的將軍所率領的軍隊的實力大小進行分。簡單來講,你的實力強,那麼你就離我遠一點,去駐守這一大片地方,你的實力弱,你就離我近一點,去駐守這一小片地方。

最開始的時候,這樣的政策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分封制一旦執行下去,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能夠得到自己的爵位,開啟了巴結周天子的模式。

最高統治者非常開心,,畢竟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就開始了肆無忌憚的分土地,天底下土地數量是有限的,而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於是就在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分封土地的前提之下,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自己的稱號,並且擁有了自己的所屬土地。

於是一個要命的問題出現了:周天子把土地都分完了,自己沒有土地了。在公元前315年的時候,周王朝能夠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36個小城市,也僅僅有3萬人左右。

3萬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們拿長平戰役來看的話,白起一支軍團就屠殺了40萬人。

在這個前提下,周王朝的實力下跌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它基本上沒有了話語權。

秦王朝的隱忍和爆發

在很久之前我曾經舉過這樣的一個例子,雖然不形象但也很有趣。

那就是周天子如果能夠控制所有的諸侯必須做到一個前提,單憑周天子自身所能夠統帥的兵力,必須可以達到5~6個諸侯之間的綜合國力。

只有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周天子可以號令天下無所不從,因為自身強大才是一切的前提。

只不過周天子似乎忘記了這個初衷,緊隨其後,秦王朝崛起了。

秦朝最開始的時候僅僅是一個小官職,這個官職小到什麼程度呢?是給周天子養馬的。只不過後來敵方來襲,因為秦王朝的部分人表現的比較勇敢,獲得了周天子的賞賜,而賞賜之地非常偏頗,非常的貧瘠,是在所有的分封地的西面。


當然這對於秦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畢竟自己終於是諸侯的,而不是一個小小的官職,秦國也自此開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我們讀書的時候經常能夠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奮六世之餘烈,什麼叫奮六世之餘烈呢?那就是整個秦國祖先每一輩人都非常的勤奮,他們所要做的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秦國強大起來。

緊隨其後,求賢令的頒發以及商鞅變法讓秦國成為了當時所有諸侯國的頭頭。

而在秦國徹底爆發之後,周天子突然察覺出來了異樣,於是主動向秦國獻媚,並且主動討好秦國。

這一切,秦國看在眼裡樂在心裡,畢竟對於秦國來說能夠得到周天子的殷勤,似乎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

而且在秦國的思想認知當中,周天子似乎也並不是那樣的可惡,因為沒有周天子就沒有自己的現在。就在秦國決定一統天下之後好好對待周天子的時候,周天子做了一些糊塗的事情。

周天子自討苦吃

周天子畢竟只有36個城市了,而且這36個城市裡面幾乎沒有百姓,所以在秦國的戰馬包為周天子所統率的絕大多數區域的時候,周天子差點給秦國跪下了。

而秦國在享受了一艘阿諛奉承之後,決定讓周天子當自己的國中國,也就是不再為難周天子,轉而攻打韓國、趙國和魏國。

可是秦國在攻打到一半的時候,周天子突然後悔了,因為此時秦國有非常高強的戰力,對於周天子而言,無疑是懸在頭頂上的一把利劍。

對於周天子而言,如何消滅秦國這樣的一個隨時可以爆發的炸彈才是當務之急。於是在這個時候,另一個非常不靠譜的國家突然出現,並且告訴周天子放心,這邊的事情交給我了,你只需要去幫我完成兩件事就可以。

這個非常不靠譜的國家叫楚國,沒有看錯,在整個戰國後期的時候,秦國和楚國之間的爭奪還是非常激烈的。

眼看著秦國的國力進一步壯大,楚國告訴周天子你不要害怕,你通過你王室的能力和手段全方位的壓制秦國,只有這樣我們還有緩衝之機。

與此同時,楚國給周天子提供了一個非常下作的主意,那就是讓周天子聯合所有的能夠聯合的力量,並且讓他們一起去與秦國做對抗。

其實按照楚國的想法也非常不錯,畢竟當時其他諸侯國還有自己的餘力,一旦周天子能夠把這些人全都統帥在一起,擊潰秦國不成問題。

可分離的關鍵在於當這些不同國家的人聚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很難齊心協力,相互之間都有著自己的利益爭端,一來二去反而沒有辦法指揮這些人了。

正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一樣,此時的周天子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狀態。

諸侯國團滅,秦王朝一統天下

於是就在周天在上蹦下跳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背後強大的盾牌不見了,那個盾牌也是楚國。

最開始的時候楚國告訴自己你先這樣,然後再那樣,最後再這樣,最後再那樣,這樣來那樣去,我們就可以把秦國消滅。

可是楚國說完這句話之後沒多久自己就被消滅了,一時之間周天子也沒有了主意,只能發呆的坐在原地。

而秦國在消滅楚國之後,一統天下的步伐明顯加快,畢竟天底下已經沒有幾個諸侯國能夠與自己搞對立了。就這樣折騰來折騰去,沒有幾年的功夫,天下大一統,整個秦國稱霸天下。

周天子的最終結局以及核心分析

秦國一統天下之後就開始算舊賬了,畢竟周天子最開始說的和自己一起打天下,並且打完天下之後好好的孝敬他,可是沒有想到周天子背後給自己捅刀子,儘管捅的這個刀子不痛不癢。

可是對於一向好強的秦國來說,這絕對是不可原諒的,尤其是秦始皇在當上皇帝之後更加的肆無忌憚,畢竟這樣給自己下絆子的人,能夠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已經是自己最大的忍耐了。

一統天下之後,周天子得知秦國的聲勢浩蕩,並且自己沒有任何翻盤的時候,直接跑到了秦國。

在跑到秦國之後,周天子還恬不知恥的將自己的36個小城市以及其中的3萬多人通通奉獻給了秦國。這還不算完,周天子對於之前的事情似乎已經忘乾淨了,只希望能夠在秦始皇的同意之下讓自己多活幾年。

秦始皇一來還念記著之前的恩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把周天子殺掉可能會引起其他六個國家的反噬,而這股反噬力量自己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一來二去,秦始皇原諒了他,並且給他安排了一個小屋子,就算是他的養老之地了。而最終當這個周天子死掉之後,秦王朝再也沒有冊立任何的周天子,周天子這一脈算是絕了戶。

周天的其實是最糾結的,也是最心寒的,畢竟從最開始的依附於秦國,突然之間就變成了依附於楚國,周天早上似乎似乎成為了兩面派。

但這一切似乎又怨不得周天子,畢竟秦國很強大,楚國很強大,強大的楚國告訴周天子,你不需要害怕強大的秦國,因為有我在。可是這一切說完之後楚國還沒咋地呢,自己就先涼了,惹得周天子裡外不是人。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終究還是周天子最開始的分封制度有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在歷史的車輪之下,郡縣制即將登臺,而分封制則消失在歷史當中。


趣談唐宋元明清


周武王伐紂之後,確定了分封制度,將全國的土地分封給有功的諸侯,結果自己的土地越分越小。東周時期,周王室實際控制的土地已經變得非常少,甚至還不如當時一些二三流的國家,更別提戰國七雄這樣的大國了。公元前315年,周朝末代國君周赧[nan]王繼位,此時的周王室僅僅控制了36個城邑,3萬人左右。更要命的是36個城邑的人還分裂成為了兩個國家,即“東周國”和“西周國”。東周國由“東周公”管理,而西周國由“西周公”管理。周赧王暫時居住在了西周國。 戰國末期,天下形式非常明顯,秦國獨強而諸侯皆弱。此時的周赧王為了保住自己36個村子的領土,選擇向秦國獻媚。秦昭襄王看到後,感覺到了周赧王的順從,所以並沒有出兵攻打周赧王,反而是出兵去攻打韓、趙、魏三國了。公元前256年,秦國依靠著強大的武力侵吞了韓、趙、魏三國很多領土,並且攻取了韓國的陽城負黍。當時周赧王眼看著秦國對周朝的壓力驟增,所以非常擔心秦國會吞併自己的領土。恰在這時楚國站了出來,告訴周赧王不要害怕,楚國決定力挺周王室,壓制秦國。 東周末代國君東周靖公之前也被處死,但他的兒子被封在陽人(即陽人聚,在上圖汝陽東北處)這個地方。35年後,要麼是東周靖公的兒子在位,要麼是他的孫子在位。不過,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六國的末代國王沒有一個善終的。福垊大膽猜想東周靖公的兒子或者孫子也會被秦始皇處死或廢除封地的,從而使周朝絕祀。秦始皇是最徹底的反封建嘛!也就是說不是周天子的“周天子”在六國統一後,享受的待遇就是上天堂。 閱讀全文


suddenwealth73


周朝分西周和東周,西周最後一任天子忙著烽火戲諸侯,第二天就被犬戎給滅了國。而東周最後一任天子是周郝王姬延,他在位59年,據說活了100多歲,雖然面臨著亡國的威脅,但是主要一天天沒啥事,一登基就開啟退休生活,所以活了那麼久,這大概是周朝末代天子最後的倔強。

周郝王登基之前,齊國和魏國就已經在徐州相王,找周天子要豬肉吃了,天子埋怨道:我自己都不夠吃,還要給你們。然後過了10年,秦國又來稱王,又來找周天子要豬肉吃,周天子心裡苦啊。可憐周郝王自己都還沒登上天子位,就已經和這幾個諸侯國在名分上平起平坐了,雖然真實實力打不過。周郝王登基之後也是窮啊,都已經窮得找當地稍微有點錢的人借錢了,給你發國債,等有錢了就還你。都已經這樣了,還要擔心過完今天不知道明天吃啥的狀態,加上西邊有個秦國整天喊我要打戰,我要打你,這日子要多苦有多苦。

周朝都已經這樣了,內部還發生內亂,政權被分割,分成一個東周國(周郝王)和西周國(西周公),西周國還霸佔了洛陽,周郝王沒人啊,打不過對方,無奈啊,只好遷都到東邊去了,實際上就搬個家。然後就這樣過起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

一直到周郝王59年,西周國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聯合韓國和魏國在伊闕挑釁秦國,秦國一個白起把你們打的要不起了,西周國在伊闕戰役中被打了個精光,秦軍就一下子打到了周朝附近,西周公一看都打到家門口來了,趕緊投了降,36個村、3萬人口都給了秦國,秦國接受了這些就放過了西周公,然後周郝王聽說都給了秦國,氣不打一處來,一口老血上頭就過去了。秦國一聽周天子死了,一邊說自己什麼也沒幹一邊趕緊往洛陽趕,去搶嬴蕩最喜歡玩的九鼎去了。九鼎被秦國搬到了咸陽,就這樣東周滅亡了,歷時800年的周王朝走向了終結。

周朝後人沒有土地、人口可以依附,逐漸成為平民,被歷史給淡化了。


不務齋


實際上秦國還沒有統一的時候,周天子便已經去世,秦國在周天子去世後捎帶手滅亡周王朝分裂出來的東周國和西周國,從此周朝滅亡,祭祀斷絕。



周武王伐紂之後,確定了分封制度,將全國的土地分封給有功的諸侯,結果自己的土地越分越小。東周時期,周王室實際控制的土地已經變得非常少,甚至還不如當時一些二三流的國家,更別提戰國七雄這樣的大國了。

公元前315年,周朝末代國君周赧[nan]王繼位,此時的周王室僅僅控制了36個城邑,3萬人左右。更要命的是36個城邑的人還分裂成為了兩個國家,即“東周國”和“西周國”。東周國由“東周公”管理,而西周國由“西周公”管理。周赧王暫時居住在了西周國。



戰國末期,天下形式非常明顯,秦國獨強而諸侯皆弱。此時的周赧王為了保住自己36個村子的領土,選擇向秦國獻媚。秦昭襄王看到後,感覺到了周赧王的順從,所以並沒有出兵攻打周赧王,反而是出兵去攻打韓、趙、魏三國了。

公元前256年,秦國依靠著強大的武力侵吞了韓、趙、魏三國很多領土,並且攻取了韓國的陽城負黍。當時周赧王眼看著秦國對周朝的壓力驟增,所以非常擔心秦國會吞併自己的領土。恰在這時楚國站了出來,告訴周赧王不要害怕,楚國決定力挺周王室,壓制秦國。

楚國當時給周赧王出主意,讓周赧王以天子之名,號召天下諸侯合縱攻秦。周赧王看到楚國的力挺,立刻有了信心,當即和秦國決裂,召集了五千人的軍隊,準備攻打秦國。



當時由於缺乏製作兵器的經費,周赧王向西周國的富戶借了大量的財物,並且寫下了借券,也就是打了欠條,答應他們將來戰勝秦國之時,將戰利品作為償還借款的財物。

一切準備就緒,周赧王任命西周公為伐秦的大將軍,統帥五千人在伊闕等候六國的軍隊。結果左等右等,只有楚國和燕國來了一小部分軍隊。周赧王當時的內心估計是崩潰的,三個國家僅僅湊了幾萬人的隊伍,而秦國有數十萬的虎狼之師,根本就不是對手。



在等待了3個月後,萬般無奈之下,西周公帶著軍隊返回了國內。這時“西周”的富戶看到了軍隊回國,紛紛拿著借券向周赧王討債。周赧王此時心裡更崩潰了,大軍在伊闕駐紮了3個月,早已經把自己的老本吃光了,哪兒還有還債的錢。

但債主們不管周赧王有沒有錢,每天聚集在宮門在催債。無奈之下,周赧王修築了一座高臺,躲在了高臺之上找清靜。這也就是“債臺高築”的由來。



話表兩頭,秦昭襄王聽說了周赧王背叛了自己,所以派遣了大軍攻打西周國。西周公非常識相的跑到了秦國,並且把周赧王名義下的36個城邑和3萬多人口全部奉獻給了秦國。同年周赧王病逝,秦國不費吹灰之力收取了周王室的九鼎,並沒有再立新王,從此周朝滅亡。

公元前249年,秦昭襄王再次發兵滅掉了東周國,從此周王室的祭祀斷絕,秦國收取了周王室所有的土地和人口。


我是越關


秦朝統一六國之前,周朝就已經滅亡35年之久了,那時候秦始皇才三歲。

周朝雖然立國八百年,但是在大部分的歷史時期周朝都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對天下諸侯沒有實際上的控制權,其統治區域也非常狹小。而戰國爭霸之後,周朝的領土更是逐漸被蠶食。公元前314年,周朝的末代君主周赧王姬延即位,此時的周朝可以被稱為是“彈丸之地”了,但是即便如此,周朝還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已經分裂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周赧王居住在西周王城之中,其總人口只有三萬多人。

周赧王對天下已經沒有任何管控的力量,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其唯一的要求就是保住自己不被捲入這些紛爭之中(其實東周國和西周國之間也頻繁爆發戰爭)。但是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戰火還是燒到了家門口——秦國攻打韓國的陽城、負黍,周赧王決定背叛秦國,與天下諸侯聯合共同攻打秦國。秦昭王一怒之下直接派將軍摎出兵攻打西周,他才不管你是不是什麼天下共主呢!結果可想而知——西周戰敗,隨即西周國君投降,同年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去世。

莊襄王(秦始皇之父)元年(公元前249年),東周君與山東諸侯共同抗擊秦朝,莊襄王名呂不韋出擊東周,東周君被殺,東周國滅亡(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

至此,周朝就算徹底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