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别有仙境在“天柱”

长泰:别有仙境在“天柱”

天柱山,在长泰县东南25公里处,海拔933,1米,与朝天岭,双髻山相连结,成为长泰县与龙海市的分界线。游人自城关武安镇沿通往厦门的公路驰车3公里,再转左侧的盘山公路,就到达亭下林场。然后就可以徒步沿石径登山。一路绿树葱茏,浓荫蔽日,鸟语花香,景色明丽。再往上,南望可见象鼻岩,朝北有小道通往慈云岩。附近弥望尽是巨岩危石,累迭交支,各具异态,如象、如马、如鹰、如莲花,天然神似,无不毕肖。《长泰县志》上形容其奇曰:“巨灵所创,列真所栖,诡石错列,百奇万状。”又据《闽书》记载,山上东南西北有四座石门,古人名之为仙门、佛门、人门、鬼门。入门有石室、石库、石洞、石梯等,景色“窈然以幽”。然而最奇的莫过于“天柱”了。这个圆形如柱的奇石矗立在峰巅,高可十二丈,横阔六丈,色白如玉,有两行水痕苔迹,黝黑如带,自石顶直溜而下。每当旭日初照时,或是燃烧的晚霞映红天空之际,天柱便幻出虹色异彩,因而又名“紫玉峰”。在这里,可以东望日出,俯瞰沧海,“一览江山几万重”。


最早发现天柱山而见诸史册的,当归北宋徽崇宁年间的道人杨虔诚。他是龙溪人,十四岁宗弃俗慕道,历往名山,擅长诗文,自称“白衣道人”。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他于天宝山上学道时,遥见东北方天空出现天灯云旗的异象,他循天象,辨方位,从古溪吴峰登天柱山,见这里地僻清幽,山壑奇秀,就“芟草斩棘,结庐定居”。

长泰:别有仙境在“天柱”

所谓“天灯云旗”的异象,须在丽日晴天的好天气,从漳州平原遥望天柱山,每当东方欲晓,群山朦胧,独天柱岩染霞启曙,岩顶犹如一盏天灯,高挂碧霄,须臾之间,旭日东升,天柱山巅就象一幅红绡飘飞在白云间。古人称之为“天灯云旗”。若是阴霾笼罩,天柱潜形,自然非阴即雨了。前人有云:“循云旗之启闭,引为睛雨之变端”,这真是“一柱凌霄起,万象同仰首”了。

“天柱而外,忘归石最胜”,明代侍郎何乔远作《游天柱记》介绍道:“入门见寺矣,门际为‘忘归石’,石广可三丈,若砥,下俯幽绝,每当夕阳夜月泛酒其上,可忘归也。”此外奇者还有一线泉,泉水从岩上流出,一线逶迤,流在大石盘上,用手可掬起,涓涓清泉汇集在一臼形的石池里,终岁不绝,大旱亦不涸,池溢就漫入涧壑中。还有应潮泉,泉如潮汛,盈溢有期。两水合流有声,潮至时无声。或称泉久已湮没了。另一叫暗水泉,在最东边,石下闻水声,隐隐如弦,寻之却不见流处。

长泰:别有仙境在“天柱”

天柱山的景致不可胜数。大凡名山胜地,总是“地因人传”,没有探幽寻胜人登临为之讴歌传诵,往往不为世俗所知。由于天柱山的奇秀,引来无数名流雅士登临吟咏,使之包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并得到今人之瞩目。《长泰县志》中就保存有宋代的曾循、明代长泰知县管桔等人撰写的《天柱山游记》5篇和《游天柱山》的诗赋27篇。他们无不盛赞在天柱山为“临漳第一胜处”。历经沧桑的天柱山,虽然寺观如今多己废圯,但江山依旧,妩媚如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