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保护,站上“C位”

漳州古城保护,站上“C位”

日前,漳州启动古城保护建设攻坚战,列出17项古城内项目的建设清单,确保按时间节点打赢古城改造提升的阶段性收官战,这是自2014年底古城保护建设一期项目启动以来,为漳州古城的整治提升按下的加速键。

漳州古城保护,站上“C位”

漳州古城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和漳州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为迎接明年在福州举办的世界遗产大会,漳州市及芗城区启动新一轮的古城保护攻坚战,在充分保留古城神韵的基础上,持续抓好古城保护修缮和改造提升,推动业态培育和人气集聚,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造福漳州百姓。


提升漳州古城颜值

漳州古城保护,站上“C位”

记者来到漳州古城内的青年路,只见沿路已搭起脚手架,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在已修缮完成的骑楼立面,整排青年路建筑保留了闽南传统的骑楼及建筑特征和元素。

漳州建州千年,古城现存唐宋子城面积约53公顷,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形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千年古城轴线、府衙轴线至今犹存。

漳州古城保护,站上“C位”

2014年11月,漳州古城保护建设(一期)项目启动,立项总投资32.15亿元,2018年底已基本完成,重点实施文庙片区保护建设,古城东、西、北三个入口建设,“四纵五横”九条道路改造和建筑修缮、东宋河景观带建设等项目,古城成了热门景点。

时隔5年后,漳州再次对古城进行整治提升。在道路立面整治方面,近期共涉及青年路、博爱道、香港路南段、延安南路南段等。

记者来到位于延安南路的古城南入口,修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

“漳州古城共设有东西南北四个主要出入口,其中古城东、西、北三个入口均已建成投用,古城南入口连接江滨路,交通可达性最佳,目前也已启动修缮建设。”漳州历史街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海光说。

“通过前期广宣传、勤动员,争取古城居民理解,将对古城居民生活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漳州古城所在的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志平说,此外,还以古城保护修缮和改造提升为抓手,补齐古城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重视老旧房屋漏雨、灯光照明设施老旧、私搭乱建等问题,在整治老旧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卫生环境、污水内涝等方面下足功夫。以路灯建设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对古城路灯逐一排查,对存在问题的路灯及时上报处理,切实解决“有路无灯”现象。截至目前,台湾路、香港路北段、始兴北路(府埕)、始兴南路等灯光及夜景工程相继完成。

漳州古城保护,站上“C位”

留住古城历史神韵


“漳州古城内共有三座影院剧场,分别为侨芗剧场、向阳剧场、大众影院。”漳州历史街区管委会副主任詹立群说,在古城修缮提升中,这三座老影剧院全部保留并修缮利用,其中侨芗剧场规划布局品牌影院、文艺表演、休闲娱乐等业态,正筹划打造一场漳州特色闽南文化大戏,丰富古城游客夜生活;向阳剧场毗邻文庙,规划作为综合性文化艺术展馆和交流空间;大众影院位于太古桥小吃街,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拟规划作为漳州中华名小吃馆,并设置舞台,引入漳州布袋木偶戏、锦歌等国家级非遗表演,吸引中小型旅游团游客。目前,大众影院和向阳剧场的修缮已完成。

而侨芗剧场和芗侨片区的建筑修建工程此次也列入攻坚清单,预计在明年底可基本完成主体工程。

漳州古城保护,站上“C位”


漳州文庙位于修文西路,是漳州古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许多游客参观古城必不可少的打卡点,是漳州古城保护建设的灵魂。

在这几年来的漳州古城保护建设中,已完成泮池考古挖掘和环境整治,恢复了文庙泮池的历史风貌;完成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漳州文庙大成殿展陈配置;完成府学地块西桥小学分流,两所安置校新改扩建教学楼7000多平方米;完成府学片区考古工作,完整揭露明伦堂、书楼、门楼等遗迹,目前已基本完成方案设计;完成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漳州林氏宗祠(比干庙)、省级文保单位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省级涉台文物点汪春源故居修缮工程,以及东桥亭保护修缮方案设计;基本完成青年路番仔楼修缮工程。

“府学”项目备受市民关注,此次也列入攻坚清单,拟进行明伦堂、门楼等建筑恢复和片区环境整治,预计明年底可基本完成主体建设。

芗城区委书记胡栋良表示,要按既定时间节点,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完成漳州古城征迁扫尾工作,确保古城南入口等项目顺利实施;要加强古城日常管理,通过建立古城巡街打卡制度和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古城风貌管控与整治,不断提升古城管理水平和文化品位。


提升漳州文化品位


漳州古城保护,站上“C位”

网剧《奇葩侦探社》在漳州古城拍摄


日前,网剧《奇葩侦探社》在漳州古城开机取景拍摄。“随着漳州古城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很多剧组对漳州古城保护完好的古街、老牌坊、特色骑楼建筑情有独钟。”李海光说。

近年来,漳州古城吸引了《云水谣》《芳华里》《红色金融家——高捷成》等众多影视作品前来取景。2019年元宵前夕,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漳州老街:一街连两岸”为主题播出专集节目。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也刚完成古城专题片拍摄。

文化,成为漳州古城的一大卖点。为加强古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当地相继建成漳州古城记忆馆、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和漳州南词传习所、漳州锦歌传习中心等“五馆一所一中心”。

其中,漳州古城记忆馆展厅超1000平方米,全面展示古城千年历史与规划建设情况;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号称“中华灯谜第一馆”,所在的番仔楼极具特色,馆藏“镇馆三宝”;文庙泮池南面大厝古城文学馆,集中展示许地山、杨骚等漳州籍文学大师的作品及图文介绍。城投自营两家漳州非遗展示中心,集中展示代销漳州非遗产品;有百年历史的“爱人医院”复建完成,并引入博文书店、漳州职工书屋,目前已试营业。

此外,文庙西侧修文西路沿街店面被打造成“老行当手工街”,已遴选出竹器、糖画、剪纸等10多个非遗项目和碳精画、打白铁等传统老行当、老手艺商家入驻经营。


漳州古城保护,站上“C位”

“古城北入口太古桥路段集中打造漳州小吃一条街。”李海光说,这条短短100多米的小街上,汇聚卤面、海蛎煎、锅边糊、面煎粿、麻糍、莲子圆等众多老字号名优小吃,既弘扬小吃文化,又满足旅客需求。日前,东宋河太古桥附近,经营面积分别为1300多平方米的贰拾陆号、600多平方米的福味楼特色餐馆开张营业;由意大利客商投资经营、面积800平方米的意大利风情餐厅,即将入驻古城。宋河西岸,奎星阁和两座闽南大厝基本修建完成,新的文化地标即将诞生……

“在充分保留古城神韵的基础上,持续抓好古城保护修缮和改造提升,推动业态培育和人气集聚,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造福漳州百姓。”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日前在调研漳州古城改造提升工作说,要确保按照时间节点打赢古城改造提升的阶段性收官战;要以筹备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提升老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十项行动”,抓好古城环境整治和运营管理水平提升;要进一步提升开放度,学习借鉴成功景区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特色餐饮、购物、民宿、文创等服务配套,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充分激活优质静态资源,形成更多旅游消费。

“今年,芗城区先后举办了漳州古城文化节等活动,今后我们还将举办文庙祭孔和各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游客文化旅游体验。”芗城区区长石振棋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