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建議:不要把老公當親人,無論他有多愛你

心理學家建議:不要把老公當親人,無論他有多愛你

在我們平常的思維裡,一對夫妻的發展模式關係是這樣的:從情侶到夫妻再到親人。這種關係的遞進是隨著時間和情感的增進而變化的。

雖然不知不覺間,我們習慣於在頭腦裡模糊愛人與親人的概念,但是我們對待愛人和親人的方式是絕對不相同的。

一些夫妻長時間的生活在一起,他們就會不自主地把對方當作了親人,這種心理變化在中年群體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中年夫妻要承受一生之中最大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以及情感上的重擔往往最大。

有些中年人,早就經歷了喪失父母的傷痛,對於那些獨生子女來講,這個過程無疑是痛苦的,也會讓自己感到格外的孤獨。

在這個情感脆弱期,丈夫或者妻子就成為了陪伴我們的人,所有的依賴感也就隨之而來,因此愛人的身份也就容易演變為親人。

心理學家建議:不要把老公當親人,無論他有多愛你

女人在婚姻裡似乎更容易扮演一個依賴者的角色,她們會情不自禁地把所有的愛投射給丈夫,所以在婚姻裡,女人其實比男人活得更加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的家庭和感情出了問題。

曾經有一個有趣的調查發現,女性更喜歡訂購情感類雜誌,我們在反觀男士,他們更喜歡有關於經濟政治方面的東西,情感則放在了倒數第二位。

剛剛戀愛的男性,可能對於情感的興趣比較大,但是隻要男人結婚之後,他會很自然地把愛人放在後面的位置。

這也並非是因為男人不愛女人了,而是與他的注意力轉移有關,在他看來自己的情感狀態已經穩定下來,就沒有必要在進行精力上的輸出了,所以就會將時間和注意力放在一些令自己覺得有成就的事情上。

正是因為女人和男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態度,所以有些心理學家忠告:不要把老公當親人,關係再好也不行,哪怕他真的很愛你。

心理學家建議:不要把老公當親人,無論他有多愛你

清楚愛人和親人的概念

愛人是建立在異性之間的吸引力基礎上的,兩個人互相有好感,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建立更加親密的關係,才能夠稱之為愛人。

親人則指的是建立在血緣關係基礎上的。丈夫是我們的愛人,並非親人,爸爸是我們的親人,並非愛人。

我們很難想象,將愛人和親人關係混淆之後,又會有多麼的尷尬。因為我們對待愛人和丈夫的方式本就是不相同的。

親人也許不會離開我,但是愛人也許會輕易的離開,我們與親人的關係更加平淡,但是也穩定。

相反,我們與愛人的生活雖然有幸福和快樂,可這段關係終究還沒有到了無堅不摧的地步。

心理學家建議:不要把老公當親人,無論他有多愛你

女人應當和老公保持距離感

聰明的女人一定不會把老公當親人,因為人與人之間都需要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感。

心理學家發現,人和人之間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距離,只不過對於愛人來說這種距離更近,親密互動的也更頻繁。

可是一旦當我們把老公當作了親人之後,會不由自主地犯錯,甚至將二人之間的距離會無限地拉近。

任何一個人都需要自我的空間與時間,有的時候一旦將空間和時間打破了之後,隨即而來的就是壓迫的窒息感。

那些不能夠和老公保持距離的女性,很容易成為對方無形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會造成一系列的矛盾發生。

心理學家建議:不要把老公當親人,無論他有多愛你

愛人和親人的需求不同

我們拿對待親人的態度來對待愛人,顯然這是不對的。因為二者從一開始的需求就不一樣,直接會導致夫妻之間將行漸遠。

女人一旦把老公當成了親人之後,婚姻生活裡就缺少了激情,女人渴望安穩和平靜,但是男人卻不甘心固守在這樣死氣沉沉的關係裡。

所以女人對待丈夫,會變得更加的用心,對自己也需要用心。

婚姻關係並非一成不變,我們學會去適應這個社會,去習慣於接受現實,也要適當地給予自己和他一個小浪漫,打破婚姻裡的平淡期。

夫妻本就應當是親密的,然而這層關係也非親人關係所能夠去替代的。一段好的夫妻關係一定是各自安好,隨性灑脫。

心理學家建議:不要把老公當親人,無論他有多愛你

還記得黃磊曾經在節目中提到:“愛人就應該是愛人,我的妻子才不是我的親人。”他這番言論,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少的爭議,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是非常認可黃磊的。

今天我們換了一個角度思考,把其中妻子的角色換成了老公,道理同樣是如此。女人不要把老公當成了親人,只有這樣我們的婚姻生活才會繼續維持健康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