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無數個第一,鑄就起浪潮。

文 / 華商韜略 熊劍輝

究竟,什麼是浪潮?

是見證中國第一臺PC誕生的欣喜,還是創制中國第一臺服務器的驕傲?

是鍛造出中國第一臺關鍵應用主機的無限豪邁,還是打造出全球最強AI主機後的無邊寂寞?

從PC、網絡時代立足硬件、腳踏實地,到開啟中國政務雲時代、衝上雲霄,乃至進軍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浪潮的當下,已超乎人們想象。

不論是圍繞雲中心、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雲生態六大方向,成就世界一流平臺生態型企業;抑或是構建政府、企業、個人三維數據新鏈接,成為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雲+數+AI”新型互聯網企業……浪潮的未來,註定將改變模樣。

70多年的潮落潮起,滄海桑田的時代變幻,究竟有多少個第一,鑄就了浪潮不斷進取、勇立潮頭的品質?

【1】

1983年,剛從山東大學電子系畢業的“學霸”孫丕恕,走進了鉅虧不止的山東電子設備廠(以下簡稱“山電”)。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學霸之名,並非過譽。1979年,孫丕恕參加完山東省化學競賽後,“覺得太簡單,不是高科技”,所以改報了山東大學電子系。畢業分配這一年,他剛滿21歲。

這一切,猶如“山電版”的《大江大河》。

當時,“山電”已連虧5年,走投無路。這家1945年成立、比共和國還年長的企業,受到過毛主席的蒞臨視察,研製出中國第一臺磁芯自動測試儀,為“東方紅一號”打造過三極管。但從1977年開始,效益急轉直下,1982年慘虧52萬。

一進廠,就要直面生死存亡。這是這群年輕人的宿命,也是孫丕恕的使命。

企業決定破釜沉舟,從微型計算機(PC)上殺出條血路。

但有人覺得,這不過是換一種死法。

當時,只有美國人能造出PC機。攻關組費盡周折,搞來一臺IBM PC樣機,花費5萬塊,相當於孫丕恕當時80多年的工資。除此之外,他們沒有任何技術資料。大家拆又不敢拆,仿又不會仿,要造出來簡直比登天還難。

因為難,國內廠商大都買零件、搞組裝。但“山電”,選擇了死磕。

造不了機器就造機箱,造不了芯片就仿板卡。孫丕恕和同事們開始沒日沒夜,琢磨電路佈局、學習程序設計。他們一邊查資料,一邊拆板卡,用逆向工程摸清原理,從易到難,向製造進軍。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1983年,中國第一臺PC機“0520A”由此誕生。

在品質上,“0520A”不遜於美國貨;在軟硬件上,與IBM PC完全兼容,價格則便宜2萬塊,大受市場歡迎。

這年,正值阿爾溫·托夫勒的名著《第三次浪潮》風行中國,預言信息時代降臨。於是,這款電腦有了一個時髦的品牌“浪潮”。

1983年底,“山電”憑藉“浪潮”一舉扭虧為盈,迎來了PC的大時代。

1985年,“浪潮0520A”以最高分勇奪電子部計算機質量評比“一等獎”;

1988年,“浪潮0540D”在美國世界計算機博覽會(COMDEX)上大放異彩,斬獲對美國出口主板的訂單;同年,浪潮銷售額第一次破億;

1990年,浪潮為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提供4000臺PC,奪得全行業“第一大單”。

……

巨大的輝煌,再度撲面而來。1990年,浪潮PC佔據全國25%的市場份額,成為與長城、東海鼎立的“三大品牌”,迎來企業發展的又一次巔峰。

但時代的大潮,波雲詭譎。這一刻,你或許還是王者;轉回頭,很可能就成往事。

【2】

1990年,全世界第一臺中文傳呼機,在浪潮誕生。浪潮,成為全球漢字傳呼標準的制定者。

但這個巨大的成功,只是企業“多元化”戰略中最閃耀的浪花,既沒給浪潮帶來通訊領域的新突破,也沒有太大的收益。之後,浪潮“什麼賺錢就幹什麼”,涉足到酒店、印刷、運輸、駕校等多種產業當中。

1992年,中國開始取消國外電腦進口配額,給了浪潮當頭一棒;之後,聯想、方正等後起之秀崛起,開始取代其PC領頭羊的地位。

內憂外患,浪潮再度面臨向何處去。

此時,升任集團副總工的孫丕恕,卻預見到一片新藍海——服務器。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當時,中國廠商在服務器技術上一片空白。它們價格昂貴,動輒千萬,被美國等極少數國家壟斷,中國銀行業只能高價購買,且必須放在特定的“玻璃房”裡,並承諾不會用在軍事領域。

這是一種屈辱,也是一個機會。

但孫丕恕的建議,很快讓浪潮內部吵翻了天。有人覺得,PC依然很賺錢,守住“這畝地”比啥都強;有人認為,東方不亮西方亮,多元化總有一根藤能開花結果;但孫丕恕卻認準一條:浪潮的優勢在研發,要是不敢突破、沒有創新,不掌握獨有的核心科技,你靠什麼賺錢?

1992年,浪潮再次下定決心,支持孫丕恕殺出一條血路。

這次,孫丕恕帶著攻關團隊,遠赴香港、新加坡,蒐集到大量寶貴資料,展開超常規的研發工作。

當年,他們的工作方式不是996,而是“7×24”式沒日沒夜地封閉開發。孫丕恕更是“拼命三郎”一般,要求自己“日事日清、日清日高”。漸漸的,這成了浪潮人的工作鐵律。

就在攻關的關鍵時刻,一家香港企業相中了孫丕恕,直接開出2萬港幣的月薪,想把他挖走。

90年代初,孫丕恕在浪潮拿著100塊的“高薪”。當時港幣很值錢,這家企業開出的是翻漲200多倍的薪資,一般人完全把持不住。但孫丕恕只喜歡埋頭做事,滿腦子是技術攻關,直爽乾脆地拒絕了。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1993年,中國第一臺小型機服務器SMP2000研發成功。孫丕恕一戰封神,從此被尊為“中國服務器之父”。

但稱號不能當飯吃,孫丕恕開始扛著100多斤的機器,挨個去敲金融、電信機構的門。

1994年,山東德州的中國銀行,終於同意試試浪潮的服務器,條件說好:不提錢,先用著。孫丕恕又拍著胸脯打保票:絕對不比國外的差。

於是,德州中行白天用國外的機器,晚上用國產服務器測試。試用大半年,果然穩定可靠。當時,國外同類服務器要500萬一臺;而德州中行最終以100萬的單價,買了兩臺SMP2000。

服務器成交後,孫丕恕相當興奮。他專門花50塊,在德州中行開了個賬戶。這個存摺被他珍藏至今,成為中國服務器發展的歷史見證。

1996年,浪潮SMP2000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很快成為國產服務器銷量冠軍。

進入21世紀,中國互聯網產業洪波湧起。特別是孫丕恕成為企業的掌舵人後,浪潮開始在服務器行業中不斷爆發。

2003年,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商用高效能服務器“天梭TS20000”,打破商業智能計算TPC-H的世界紀錄;

2010年,研發出中國第一代融合架構雲服務器;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2013年,研發出中國第一臺關鍵應用主機“天梭K1”,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掌握這一核心技術的國家,並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6年,研發出10倍於“天梭K1”的新一代關鍵應用主機“天梭M13”;

……

如今,浪潮的計算力已無處不在,甚至大多數中國人,都“享受”過浪潮帶來的便利。

【3】

2019年2月4日,新年除夕。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中國人闔家歡樂之際,春晚平臺正經歷著史上最大的流量衝擊:每分鐘峰值10億次!

如果1次點擊是1毫米的細珠,那10億次點擊,就是一堵100萬米高的巨浪。它曾將阿里、騰訊的計算集群“沖垮”。而這次,輪到了“發紅包”的百度。

經過計算,百度要搭建起一個10萬臺服務器的超大規模集群,才能頂住這樣衝擊。百度內部抽調了5萬,預定了4萬;還有1萬,必須火速採購。

但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服務器生產,遵循著嚴密的週期:備料要10周、製造要1周、調試安裝要1周,一般要提前3個月。可百度1月4日才突然接到任務,時間只剩30天。

這樣的訂單,大部分服務器廠商直接拒絕。

浪潮,卻一口應承下來。

果敢承諾的背後,是浪潮打磨多年的生產利器——JDM(聯合開發模式)。它將客戶需求、研發定製、物料採購、智能製造、運輸物流等環節全部數字化。緊急狀態下,JDM系統爆發出驚人實力,1000多種物料實現火速採購、突擊運輸,智能製造則晝夜不息、產能全開。

僅用8小時,浪潮完成了1萬臺服務器的交付。

這是人類服務器製造史上的新紀錄。

2019年春晚,“超強洪峰”安然衝過百度的計算集群。百度人在欣喜之餘由衷感慨:如果沒有浪潮的鼎力相助,百度的春晚活動,很難確保最終成功。

這成為浪潮在當下中國的一個縮影。

不論是春運12306搶票、“雙十一”搶購,還是抖音視頻、移動支付、共享單車……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大都運轉在浪潮的服務器上。

2017年,浪潮服務器出貨量已穩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三,至今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市場份額逐步提升。

而在5G、AI噴湧的當下,什麼才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浪潮的答案是:計算力!

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臉書、阿里、騰訊……全球科技企業的市值排名,差不多是一張算力排行榜!

美、中、日、德、法……全球大國GDP的排名,與服務器出貨量名次幾乎一致。

有預測顯示:2020年,全球將有340億設備連接入網,數據量將突破35ZB(1ZB=1048576TB)。

在人類的這場“數據大爆炸”面前,算力將劃定人類認知的新邊界。

為此,浪潮正傾盡全力,聚焦智慧計算,不斷提升計算力。

2018年全球超算大會上,浪潮發佈的AI超級服務器AGX-5震撼世人。它以2000萬億次/秒的算力,成為全球最強大AI主機之一。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2019年,“浪潮元腦”更將計算、算法、框架、服務等全部打包,把機器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識別等AI解決方案,統統變成了“交鑰匙工程”。中國AI百強中80%的企業,都成了浪潮的合作伙伴。

多年來,浪潮的雲服務器、AI服務器高居全球第一,但“服務器之王”的頭銜,早已無法定義浪潮的未來。

【4】

2010年,憑藉1500多項專利,浪潮研發出中國第一代融合架構雲服務器。採購的企業,迅速踏破了浪潮的門檻。採購數量之巨,讓董事長孫丕恕深感吃驚。

他很快意識到,時代的潮水,正再次改變方向。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彼時,雲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新技術正蓬勃興起。以往,由成百上千臺服務器構成的數據中心,正被幾萬、幾十萬服務器組成的雲計算集群取代。量的鉅變,正引發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重革命。浪潮要勇立潮頭,就決不能只製造服務器,而應加速投入“雲數智”的懷抱。

是年,浪潮提出“雲計算戰略1.0”,開始向雲計算、大數據運營服務商轉型。

令人意外的是,孫丕恕選擇了當時最冷僻、最難啃的“政務雲”,作為突破口。

這是一步險棋。

當時,不但普通人搞不清“雲”為何物,連互聯網大佬們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雲計算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有人覺得,雲計算太超前,現在談為時尚早。

面對未來,企業雲都沒有絕對把握。更何況,政府信息化的安全要求極致而苛刻,很多廠商因此望而生畏。

但孫丕恕憑藉在IT產業深耕數十年的經驗,認準了雲計算必然是大趨勢,“政務雲”絕對是大方向。浪潮越早轉型,政府、企業、百姓都會越早受益。

因此,孫丕恕利用一切機會向政府科普,哪怕領導們聽得“雲裡霧裡”,他依然不拋棄不放棄。2013年,孫丕恕終於說動濟南市政府,成立了濟南市浪潮雲計算中心,全球第一朵“政務雲”由此誕生。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浪潮第一個定義了“政務雲”,並開啟了中國政務的雲時代。

濟南市很快發現,上雲之後,“沉睡”在不同部門的割裂數據,徹底通了、活了,並大幅提高了政府效率。

很快,濟南人感受到“雲政務”帶來的超級便利。

開公司、辦執照,從磨破嘴、跑斷腿,變成20分鐘取證、一小時刻章、一次辦完所有手續;辦出境遊簽章,從排斷腿、擠破頭,到網上申請、線下打印,實現“零跑腿”;此外,開車出門訂車位,看病掛號付藥費,看孩子進出校園報平安,一部手機全搞定。

孫丕恕形象稱之為:“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在全國,浪潮為25個省、146個城市提供“政務雲”服務,連續5年蟬聯中國政務雲佔有率第一。

如此龐大的“政務雲”,使浪潮自然成為“政務數據”的最大運營商。

to B、to C的大數據,已相當寶貴;而to G(Government)的大數據,堪稱其中的“鑽石礦”。

在此基礎上,浪潮創立打破一切壁壘的“天元大數據”,匯聚60PB高價值數據,全面解決了數據上架、在線交易等核心問題。to G、to B、to C大數據在此被徹底打通,並全面釋放出內在價值。

此時,人們才明白浪潮當初進軍“政務雲”的深謀遠慮。

2014年,浪潮將雲計算戰略升級為2.0,希望通過提供“計算+”平臺、政務雲服務和大數據資源服務,做信息化的“平臺產品供應商”、“雲服務運營服務商”與“生態建設者”,致力於成為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的“新三大運營商”。

在這一方略指引下,浪潮打造出連接數百座中國城市的超級應用——“愛城市網”。

【5】

2019年4月,濟南的張寧打算開一家花店。貨源、店面、銷售渠道都聯繫好了,卻為30萬啟動資金犯了難。

之前,張寧去銀行跑貸款,房本信息、央行徵信資料交了一堆,結果折騰兩個月,一毛錢沒借到。

銀行指不上,朋友勸她試試“愛城市網”APP。

這個APP,張寧不陌生。查社保、查個稅,預約掛號水電暖,駕照記分公積金,濟南人人都在用。但她真不知道,上面的“一貸通”還能辦貸款。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張寧用手機填了資料、交了申請。結果,與“一貸通”打通數據的齊魯銀行,當天就放款。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閃電放款的背後,湧動著浪潮的大數據、AI技術。通過整合海量數據,構建風控模型,對企業、個人進行數據畫像,“一貸通”就能提供這種不見面、純信用、即刻到賬的貸款。

如今,“一貸通”與齊魯、民生、浦發等銀行合作,在濟南、天津、重慶等17城落地,上線一年多,累計為9500多家小微企業提供超過26.5億資金,並實現了1分鐘申請、0人工干預、1秒鐘到帳的“101”模式。

“愛城市網”中的“質量鏈”,更讓“剁手黨”大聲叫好。

金秋9月,又到了辨別“陽澄湖大閘蟹”真假的季節。2017年,全中國賣出了300億的“陽澄湖大閘蟹”,真實產量卻只有1600噸、銷售額3億元。也就是說,只有1%是真貨。

為了防偽,蘇州市質監局傷透了腦筋。2010年,官方就統一發放“蟹扣”,好讓消費者掃碼驗真偽。但不法商販很快偽造出“蟹扣”,繼續欺瞞消費者。

但從2018年開始,“蟹扣”上了“愛城市網”的“質量鏈”。

通過不可篡改的區塊鏈技術,每隻正版“陽澄湖大閘蟹”的養殖、流通、認證數據,全部有據可查。“蟹扣”由官方把控,數據自動上傳到“愛城市網”雲端,不法商販無法“數據造假”。於是,消費者只要用“質量鏈”掃一掃,一眼就能辨明真偽。

2019年,質量鏈在浪潮雲計算力的支撐下,以原產地誠信蟹農為主體,鏈接多各方責任主體,在官方防偽“蟹扣”基礎上建立連續性可信數據,傳遞陽澄湖大閘蟹的“可信”形象。

如今,“質量鏈”中不但入駐了茅臺、格力、青島啤酒等2000多家知名企業,更為陽澄湖大閘蟹、鹽津烏骨雞、“羌地聖果”茂縣李子等高質量農產品,建立起質量追溯體系。

整個“愛城市網”中,不僅擁有質量鏈、一貸通等殺手級應用,還整合了社保、醫療、教育、公積金、水電暖等90多項便民應用;除了在濟南、天津、重慶等60多座大中城市運營,還覆蓋了337個城市站點,服務人口上億;在中國城市服務門戶市場上,“愛城市網”穩坐頭把交椅,並榮獲“互聯網+”城市服務最佳實踐獎、“領先科技成果優秀項目”等多項殊榮。

浪潮的智慧城市模式,因此拓展得更加廣闊。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在山東濟南,市府與浪潮共同打造的“智慧泉城運管中心”,不但讓濟南甩掉了“首堵”的帽子,還斬獲“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獎”等大獎。

在湖南婁底,浪潮協助開發的“平安e通”APP中,第一次出現百姓給政府“辦事評分”的功能。這座地級市,由此榮獲“2018中國智慧城市創新獎”。

在福建福州,浪潮輔助打造的“政務大超市”,實現一週七天全開放,破解了雙休不服務的傳統難題。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也成了斬獲中國“質量之光”質監改革創新示範獎的唯一單位。

誠如孫丕恕所願:以前,浪潮是做保姆;現在,浪潮要做管家。

【6】

2018年,浪潮再次升級“雲計算3.0戰略”。在2.0基礎上,特別提出“智慧企業”新方向,致力於構建涵蓋政府、企業、個人的三維數據新鏈接,以便成為“雲+數+AI”新型互聯網企業。

顯然,浪潮的“雲智數”能力,更是強大的智慧生產力。

山東滕州,被譽為“中國中小機床之都”。這裡機床企業300多家,年產機床10萬臺,卻面臨著低端產能過剩、高端嚴重不足的結構性矛盾。

針對滕州痛點,雙方一拍即合,浪潮便對機床製造業展開升級改造。

為解決機床智能化水平低的問題,浪潮雲研發出智能機床雲。機床的運行狀態、關鍵參數、報警數據等,隨時上傳雲端,展開大數據分析。於是,機床的刀具壽命、主軸的溫度負載、震動的頻率範圍等,全被精確掌握,並動用工業APP監控預警,大幅降低了斷刀、崩刃的損失,延長了機床壽命,實現了降本增效。

以威達重工為例,通過加入滕州機床雲,機床的賣價翻了一倍,達60萬元一臺,而運維在雲端,費用大大降低。

接著,浪潮又打造出“中國機床海淘網”,把機床廠、配件商、服務商、用戶全部聚合,展示、檢測、交易全部上線,構建起完整的機床雲生態圈。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如今,400多家企業加入“滕州機床雲”,平均備件時間、生產成本大降,運營、物流、服務、利潤率全面上升。滕州也因此升級為“中國機床裝備服務之都”。

如此成果,並非個例。

浪潮的“雲智數”,正成為數字時代的“水電氣”。

在山能集團,浪潮搭建的水泵運行數據平臺,用機器學習預警模型,實現事故秒級預測和90%以上精準率。

在中國交建,浪潮的財務智能機器人EAbot,2秒完成對賬、7×24小時錄入、自動出具銀行餘額調節報表,財務效率提升千倍。

在格力電器,浪潮搭建的超算中心,讓“排隊”的仿真研發分析提速300%,新品研發週期縮短10%。

……

目前,整個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聚集起5000+合作伙伴,成為中國八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助力百萬企業數字化轉型。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而最新消息顯示,以國務院、財政部、上海國資委所屬的投資機構為主力,“浪潮雲”完成B輪融資,估值直上70億,成為浪潮旗下炙手可熱的“獨角獸”。未來一旦登陸科創板,前景不可限量。

9月1日,當“2019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出爐時,人們敏銳注意到,以“雲數智”驅動成長的新型互聯網企業浪潮,排名較去年大幅攀升18位,名列189位。

與此同時,浪潮還躋身“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企業中,取得了排名第8的佳績。

有數據顯示,2018年數字經濟已佔中國GDP總量的34.8%,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而到2030年,這個比重大概率將突破50%,中國將全面步入數字經濟時代。

而以浪潮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軍企業,正通過將“雲智數”技術與政府數字化、企業智能化相融合,引領著中國新興產業發展,併成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浪潮崛起:如何從“服務器之王”,進化為“數字化之王”

歷經70多年潮落潮起、大江大河,浪潮從抗戰勝利後誕生的小作坊,成長為銷售超千億、員工超3萬的大型高科技企業,並將業務拓展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誕生了“中國服務器之父”、“數據開放第一人”、“工業互聯網發展助推者”孫丕恕,中國高端服務器開創者、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等一大批信息技術領軍人物;併成長為一家基業長青、全球領先的IT企業。

今天的浪潮,再次站在了新的轉折點上。在中國,鮮少有哪家科技企業在經歷瞭如此漫長的時代洗禮,依然保持著超越自我、永爭第一的銳氣。

“浪潮能夠發展到現在,靠的是什麼?”孫丕恕不止一次問自己。他的感悟,“是創新,是對大勢的洞察,是對產業、技術、市場變化的高度敏感”。

而在數字化和計算力席捲未來的時代,浪潮會將進化出怎樣的新形態、掀起第N次新浪潮?大家拭目以待。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