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蜀國名將魏延立功無數,勇敢善戰,他斬了多少個猛將,怎麼樣?

五金員工陳可為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是個非常特殊的人物。在蜀漢陣營中,魏延是壯年派的代表人物,起著承上啟下,無縫銜接的重要作用。當蜀漢五虎老一輩逐漸凋零的時候,魏延扛起了蜀漢大軍的旗幟,成為軍中的頂樑柱。



在三國前期,猛將疊出,魏延就顯得比較普通;而到了後三國時代,能征善戰的猛將越來越少,魏延就逐步展露頭角,成為蜀漢軍中唯一能與曹魏張郃抗衡的將領。

那麼,魏延在戰場上的表現如何呢?咱們就通過他的戰鬥履歷來進行一些分析。

魏延起初也是個楞頭青,渾身上下充滿了不服氣。第一次亮相就展示了他性格上的驕狂,那是在襄陽城下與文聘的那場對戰。


1.惡鬥文聘

曹操略定北方,旌麾南指,軍勢浩大,劉備自知難以相抗,攜新野百姓渡江投襄陽而來,但被荊州投降派蔡瑁拒之城外。魏延率手下兵卒殺死守門士兵,打開城門,欲迎劉備入城。文聘率兵阻止,魏延大怒,“挺槍躍馬,直取文聘”。大家都知道魏延擅使的兵器是大刀,但這次他抓了長槍就上去幹,說明他根本就沒把文聘那兩下子放在眼裡。以少打多,“從已至未”,將近四個小時,手下兵卒折盡後,魏延殺出一條血路逃走了。

以單挑獨斗的武藝來說,魏延根本沒把文聘當回事。


2.鬥劍張任

劉備入川,魏延隨軍出征。在涪水關外,劉備與劉璋雙龍會,筳席間魏延持劍入帳,表演劍舞,欲行刺劉璋,劉璋麾下猛將張任挺劍相迎,護住劉璋。魏延“目視劉封”,要他相助。以此看來,魏延的劍術當與張任相近,急切間也突破不了張任的防禦。

3.邀鬥黃忠

為了與黃忠爭奪攻打雒城的先鋒之職,在劉備帳前,魏延話中帶刺,故意激怒黃忠,黃忠要與他比武,魏延毫不畏懼,當場就要動手,被劉備阻止。

魏延和黃忠以前在長沙城是同僚,對黃忠的武藝知根知底。魏延不傻,敢於向黃忠挑釁,證明他還是有一定底氣的,若相鬥起來,他還是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的。劉備對魏延挺欣賞,讓他另率一支人馬,分路進攻。

4. 激戰泠苞

魏延貪功,本來他的任務是打鄧賢,結果他去打泠苞了,一點功勞都不想留給黃忠。行進途中,魏延遇到了泠苞,雙方打了場遭遇戰,三十回合戰成不分勝負,這時候鄧賢率兵趕來了,前後夾擊,魏延敗走,馬失前蹄被黃忠所救。黃忠射死鄧賢,擊敗了泠苞。

以這場戰鬥來看,魏延的武藝與黃忠還是有差距的。而劉備對魏延這種違抗軍令的行為給予了袒護,魏延未受任何懲罰。

5. 生擒泠苞

泠苞這廝心計非常毒辣,他想趁著大雨掘開涪江水壩,給劉備來個“水淹七軍”,魏延率兵而來,戰不數合,生擒了泠苞。

估計泠苞當時還卷著褲腿,手拿鐵鍬,所以不是魏延的對手。

6. 速勝楊柏

魏延不但與黃忠爭功,他還想和張飛爭。但魏延很狡猾,他知道張飛的脾氣和地位,這次他沒有明爭,也沒有用言語刺激張飛,而是願意做先鋒。而這次他又提前出發了。

葭萌關前,魏延與馬超部將楊柏相遇,“戰不十合”,打敗了楊柏

7. 對陣馬岱

魏延擊敗楊柏之後,馬岱到來,魏延以為是馬超來了,非常興奮地與馬岱交鋒,“不十合”,馬岱詐敗,魏延窮追不捨,被馬岱一箭射中了左臂。

這是魏延第一次吃大虧,這次戰鬥給已魏延一個慘痛教訓,魏延非常善於學習,他痛定思痛,從此以後,魏延的戰鬥風格突然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8. 對戰龐德

劉備與曹操展開漢中爭奪戰,在陽平關,魏延率兵挑戰曹軍,龐德出陣迎戰,雙方惡鬥間,曹操下令全體出擊,魏延詐敗而走。

魏延學會詐敗了,不像以前那樣硬扛死打了。

9. 箭傷曹操

趁著雙方大軍混戰,場面混亂之機,魏延擺脫了龐德,悄悄迂迴到曹操附近,突然發起襲擊,一箭射中了曹操的上嘴唇,“折卻門牙兩個”,龐德奮勇來救,擊退殺退魏延。

這是曹操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一次,再往下三公分就到咽喉了。沒有了門牙,曹操形象大損,說起話來也走風漏氣,有醫生建議可以鑲上狗的尾骨,曹操大怒,那我說話豈不成放狗屁了?嚴辭以拒。

10. 誘擒鄂煥

諸葛亮南征孟獲,魏軍隨軍出征。叛將雍闓手下有猛將鄂煥,身長九尺,“有萬夫不當之勇”。魏延出戰鄂煥,“戰不數合”,詐敗而走,將鄂煥誘入伏擊圈,並與王平、張翼三人合力圍攻,生擒了鄂煥。

11. 生擒孟獲

南征之戰,魏延奉命在山道狹路埋伏,孟獲兵敗逃來,被魏延捉住。

12. 詐敗祝融

銀坑之戰,祝融夫人連擒張嶷、馬忠兩名蜀將。魏延出戰與祝融夫人交鋒,“戰不十合”,詐敗而走。

13.詐敗姜維

諸葛亮一出祁山,天水關遇到“涼州上士”姜維,兩次折兵。姜維去駐守冀城,魏延率兵來戰,與姜維對戰,“戰不數合”,魏延詐敗而走。



14. 對戰張郃

街亭之戰,張郃兵圍馬謖,蜀軍大亂,魏延率兵趕來支援遇到張郃,兩將交鋒,張郃詐敗而走,魏延追趕陷入包圍圈。

15. 刀劈曹遵

西平關之戰,魏軍主帥與羌人勾結進攻蜀漢。諸葛亮詐敗,設下伏兵。曹真麾下先鋒曹遵奉命追擊,被魏延一刀斬於馬下。


16. 襲殺王雙

陳倉之戰,曹魏猛將王雙連殺龔起、謝雄兩員蜀將,流星錘打傷張嶷。魏延奉命在陳倉道口設伏,王雙到來,被魏延突襲一刀斬殺。

17. 誘敵張郃

諸葛亮率兵回蜀,張郃奉命追擊。魏延與張郃交鋒,“戰不十合”,詐敗而走,將張郃誘入木門道伏擊圈,亂箭射死。

18.詐敗司馬懿

諸葛亮以木牛流馬運糧,司馬懿率兵搶奪,魏延出戰,“戰不三合”,詐敗而走,司馬懿窮追不捨,被誘入了上方谷,陷入埋伏。

魏延居然能把司馬懿這樣的老狐狸都騙住,心安理得地追上來,可見魏延的演技非常高明,是百花獎的有力爭奪者,實力派演藝明星。


19.擊退王平

諸葛亮死後,魏延作亂,率部燒燬棧道,追擊蜀軍,在陽平關與前來阻攔的王平對陣,“戰不數合”,王平詐敗而走。

這是魏延最後一場戰鬥,對戰的是自己昔日的戰友。後來,魏延在陣前被馬岱從背後襲殺,結束了自己波瀾起伏的戰鬥生涯。

檢點一下魏延的戰績,他總共斬殺過兩名敵將:曹遵(曹真的先鋒將官)、王雙(也是曹真的先鋒將官),看來魏延很善長收拾曹真,專殺他的猛將。魏延的斬殺率雖然不多,但都是曹軍的先鋒大將,含金量很高。

容易被忽視的是,魏延的擒獲率挺高,他生擒過的敵將有:泠苞(2次),鄂煥、孟獲。總共四擒敵將,和趙雲是一樣的。


魏延還有個特點,詐敗次數特別多,總共有6次詐敗,是三國諸將中最多的。同時,他還被敵人詐敗過3次。他的戰鬥生涯總是在詐敗和被詐敗,偷襲和被偷襲之間度過,真是活得不容易。

判斷一下魏延的武藝,他肯定進入不了超級猛將的行列,與蜀漢五虎有一定的差距,也不如五十合戰平黃忠的李嚴。魏延的武力值稍遜於張郃、張遼,而與關平、樂進、淩統等相仿,略高於姜維、關興、張苞等蜀漢年輕後輩。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三國演義》裡魏延斬殺的敵將不多,算上長沙太守韓玄,一共不過三人而已。

魏延是蜀漢集團裡僅次於五虎上將的一員猛將,自長沙之戰歸順劉備以後,在益州之戰、漢中之戰、諸葛亮徵南蠻、北伐等戰鬥中表現活躍,也是立下了不少戰功。不過前期蜀漢集團五虎上將都還建在,大部分時間輪不到魏延上場。而到後期五虎上將先後去世以後,單挑的次數又比較少,所以魏延斬殺敵將的數量和五虎上將差距很大,僅有三人而已。

魏延斬殺的第一個敵將是長沙太守韓玄。韓玄因為黃忠馬失前蹄關羽手下留情,而黃忠箭射關羽時也放水,認為黃忠是私自勾結關羽,因此要將他問斬。早就有意歸降劉備的魏延趁機煽動百姓,救了黃忠以後衝上城頭,一刀把韓玄砍為兩段。

魏延第二個殺死的敵將是曹遵。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擊敗夏侯楙以後,曹叡命曹真、郭淮統兵二十萬迎戰蜀軍。曹真以族弟曹遵為先鋒,朱贊為副先鋒,兵進祁山,又聯絡了西羌國為外援。結果卻不敵諸葛亮,西羌軍馬被擊敗,曹遵遇到魏延,交手三合被殺,而朱贊也死在趙雲槍下,曹真大敗。

魏延第三個殺死的是王雙。王雙也是三國後期的一員猛將,先後殺死蜀將謝雄、龔起,又以暗器流星錘打傷張嶷,表現不俗。諸葛亮因為魏延是先鋒大將,不願意讓他出戰冒險。直到最後用計引誘王雙來追時,才讓魏延埋伏偷襲王雙,將他一刀殺死。

此外魏延雖然曾經擊敗或者活捉泠苞、馬岱、孟獲等人,不過都沒有斬將記錄,所以他的斬殺敵將數只有三個。


不沉的經遠


魏延是蜀漢僅次五虎上將的存在,論武藝屬於一流,比起超一流名將中間還有強一流的徐晃,龐德等人的武藝在魏延之上。但是,論戰場的靈敏度,個人的天賦,魏延都是頂級的存在,而且一生戰鬥經驗豐富,主要戰績有:

戰平三人:



在襄陽,為了迎接劉備進城,和文聘大戰良久,兵盡而退。《第四十一回》

入蜀宴會,魏延和張任拔劍對舞平手。《第六十一回》

入蜀之戰,第一次戰泠苞,不利的環境下,三十回合平手。《第六十二回》

單挑不利兩次:



第一次十回合敗馬岱(詐敗嫌疑),回射一箭中魏延左臂;《第六十五回》

第二次魏延追殺曹操,被龐德奮力戰退;《第七十二回》

殺死太守一人:

長沙之戰,黃忠差點被太守韓玄斬了,幸虧魏延突然殺出,並把韓玄斬為兩段,迎接關羽入城《第五十三回》。

殺死將領兩人:



第一個是曹真先鋒曹遵,遭遇魏延軍埋伏,不三合被魏延斬了。《第九十四回》

第二個是曹魏中後期猛將王雙,單單兵器就有六十斤,還連殺兩個蜀漢裨將謝雄,龔起,錘傷猛將張嶷,卻被魏延突襲,一刀秒了。《第九十八回》

誘敵入圍而死者兩人:



第一個是兀突骨,天生長鱗,刀槍不入,更有藤甲軍讓蜀軍頭疼,於是諸葛亮設計讓魏延引入蛇谷中,一併燒死。《第九十回》

第二是張郃,魏延和關興先後十回合詐敗張郃,引誘至木門射殺之《第一百零一回》

剋死領導一人:

諸葛亮起七星壇續命,被魏延踏滅了燈,諸葛亮無力迴天,不久病死。《第一百零四回》

差點殺死君主以及諸侯六人:



第一個是劉璋,蜀中宴會,要不是劉備下不了決心,依魏延的個性早就手快斬了劉璋,不至於被張任發覺,和魏延對舞了。

第二個是曹操,先是被魏延射落門牙,要不是龐德奮力戰鬥,就被魏延殺了。

第三到第六個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魏延奉命三合詐敗司馬懿,於是引誘司馬氏父子三人入上方谷燒烤之,可惜天降大雨沒烤成。《第一百零三回》

生擒四人,其中一人至死:



第一個就是第二次戰泠苞,當時泠苞敗退,被魏延埋伏,不幾回生擒之,押回大營讓劉備斬首。《第六十三回》

第二個是南蠻第一猛將鄂煥,集魏延,張翼,王平三人才將其生擒。《第八十七回》

第三個是孟獲,兵敗中被魏延生擒。

第四個是祝融夫人,老趙雲和魏延輪流誘敵,祝融夫人就是不上當。於是,魏延軍齊聲大罵,祝融夫人臉皮薄,上前追趕,結果被馬岱絆馬索生擒。《第六十回》

和五虎上將配合度高:

魏延和關羽:雖然沒有正式搭配,但是殺韓玄獻城,成就關羽之功;

魏延和張飛:劉備派魏延送酒給張飛,順便進行協助,和雷銅配合張飛奪取了張郃三寨;瓦口關之戰,張飛甚至和魏延有商有量,由魏延在關前挑戰,張飛從後路包抄,由此張郃幾乎隻身逃亡;所以,張飛和魏延配合度最高,估計關係也最好;

魏延和趙雲:二人同是蜀漢中期鎮軍大將,趙雲年老,作為中生代的魏延必定要為趙雲分擔,至於二人合作就不一一說了;

魏延和馬超: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派馬超,馬岱入漢中,協助魏延防守,以擋魏軍。所以,馬超和魏延也合作過。

魏延和黃忠:從入蜀之戰就開始合作了,雖然有過爭功,不過這屬正常,總體上,二人合作得也不錯,常常聯袂出擊;

所以,魏延斬將不多也不少了,關鍵是他在戰場綜合表現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有驚豔之舉。如果運氣再好點,魏延哪怕能夠只殺一個君主或者當權者或者劉璋,那功績和影響力,恐怕足夠抵上斬殺一大堆武將。


大飛熊騎士


魏延,人稱蜀漢第六名將,尤其是在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他就是名副其實的蜀漢第一大將了。雖然諸葛亮認為魏延腦後長有反骨,可是蜀漢面臨青黃不接,無人可用的局面,不得不重用魏延。那麼,魏延作為蜀漢中後期第一武將,他到底斬殺了哪些武將呢?魏延在演義中屬於哪個級別的武將呢?

魏延一共斬殺了曹遵、王雙這兩員魏將,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大將,詳情如下。(本文純屬演義,與正史無關)

魏延斬殺曹遵

曹遵是曹魏大將軍曹真的族弟,在諸葛亮第一次伐魏,佔領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後,他作為曹真大都督的先鋒,馳援前線。兩軍陣前,諸葛亮罵死王朗,又設下埋伏,大敗曹真。曹真不得已,向西羌國求援。過了數旬,曹真見蜀軍撤退,以為西羌國援兵大勝,諸葛亮首尾難顧,這才退兵,他於是派出兩路先鋒,追殺諸葛亮蜀軍。

曹真沒想到中了諸葛亮的計策,原來諸葛亮早已擺平西羌國,故意設下陷阱,等著曹真跳進去。只見先鋒曹遵正興致勃勃地追趕蜀軍,想要一雪前恥,建功立業,忽然“鼓聲大震,一彪軍閃出”,大將魏延從天而降,殺了曹遵一個措手不及。

兩人交戰不到三合,魏延便將曹遵一刀砍於馬下。另一個副先鋒朱贊,同樣遇到了埋伏,被趙雲所殺。曹真和郭淮看到兩路先鋒都報銷了,又被關興、張苞兩路伏兵圍殺,只能捨棄營寨,大敗而逃。

遂分兩路追趕。前面蜀兵亂走,魏兵隨後追襲。先鋒曹遵正趕之間,忽然鼓聲大震,一彪軍閃出:為首大將乃魏延也,大叫:“反賊休走!”曹遵大驚,拍馬交鋒;不三合,被魏延一刀斬於馬下。

魏延斬王雙

王雙是曹真為了一雪前恥,特意搜尋的猛將。他“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是隴西狄道人。王雙的趁手兵器是重達六十斤的大刀,騎著千里大宛馬,有萬夫不當之勇,刀槍棍棒,樣樣精通。就連魏明帝曹叡見了,也誇讚不已,笑道:“朕得此大將,有何慮哉!”他當場封王雙為虎威將軍、前部大先鋒,並賜給錦袍金甲。曹真於是謝恩出朝,帶領十五萬精兵,以王雙為先鋒,前來抵禦蜀漢諸葛亮軍隊。

諸葛亮得到曹魏先鋒王雙馳援陳倉的報告後,詢問誰敢出戰,魏延是蜀漢先鋒大將,於是請戰。而諸葛亮覺得一個王雙不值得派出魏延這樣的大將,於是派出裨將謝雄和龔起兩人。這兩個都是酒囊飯袋,謝雄和王雙“戰不三合”,被王雙一刀劈死。龔起在王雙的手下,也只堅持了三合,同樣被斬。諸葛亮得到報告後,大驚失色,急忙派廖化、王平、張嶷三人抵擋王雙。王雙和張嶷交戰,未分勝負,於是詐敗引誘張嶷,使出看家武器流星錘打中張嶷後背。

王雙連殺蜀軍謝雄和龔起兩員裨將,打傷大將張嶷,春風得意,與郝昭一同鎮守陳倉,扼守蜀軍運糧的咽喉要道。諸葛亮在與魏軍對峙月餘,由於陳倉沒有拿下,糧草用盡,不得不退兵。他在退兵前,秘授魏延妙計。魏延帶領三十餘騎,設下埋伏,引誘王雙追趕,將其斬殺。

行到山坡左側,忽一騎馬從林中驟出,大喝曰:“魏延在此!”王雙大驚,措手不及,被延一刀砍於馬下。

結語:

在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得不得倚重大將魏延,即使魏延有什麼缺點,也儘量忍耐。魏延也不負眾望,作為蜀軍先鋒,多次打敗魏軍。如張郃就是被魏延和關興兩人引誘到木門道亂箭射死的。至於斬將記錄,魏延一共斬殺了曹遵和王雙兩員魏將。

曹遵是靠著曹真的裙帶關係才當上先鋒的,不值一提,可是王雙是真的有本事。他先後斬殺蜀軍謝雄和龔起兩員裨將,還打傷大將張嶷,是有兩把刷子的。魏延能夠將其斬殺,就是立了一大功勞。

魏延是三國中後期屈指可數的大將,蜀漢中後期第一大將,也只有張郃能夠與之爭鋒。雖然魏延在三國24名將之中,僅僅排第19名,可是他前面的大將們大部分去世了,也就將魏延顯得那麼厲害了。因此,魏延和關羽、張飛等排在他前面的大將相比差遠了,比姜維、王平等人強一些,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大將。


魁哥說三國


答案:在三國演義當中,魏延打敗的猛將差不多有十位,而且這十位都是當時響噹噹的名號,比如馬岱,再比如邀請黃忠打一架,只不過這一次打架直接被劉備控制住了,告訴他不能打。簡單來講,魏延就相當於遊戲裡面的戰士能抗能打能頂傷害,可惜的是這樣的一個將領卻沒有得到信任。

事件回顧

我們先挑幾個大家熟悉的人物來看看魏延是怎樣打敗他們的。

魏延曾經擊敗楊柏之後,敵方又來了一個人,魏延大喜,以為這是馬超直接跨馬就打了過去。

只不過打完之後魏延才曉得上當了,這個人不是馬超是馬岱。

但根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也不難發現,儘管他不是馬超,但是他的武功值也非常的高,在三國當中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而當時馬岱覺得自己打不過魏延,於是便使詐假裝逃跑,然後趁魏延不注意給他來了一下子。

這樣的話儘管描寫得很細枝末節,似乎不經意之間就過去了,但也能夠看得出來,如果真刀真槍的打,馬岱的可能不是魏延的對手。

第二次則是魏延和曹操的戰鬥。

按理來說魏延不會和曹操打仗的,因為曹操儘管是統帥型人物,但是他的武力值還並不是非常的高。

這件事情發生的一些巧妙,胃炎和龐德行軍作戰的時候,兩個人打著打著就打散了,然後魏延一瞅別人沒有注意自己,直接給曹操來了一下子,磕了他兩顆大門牙。

沒錯,這就是事實

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魏延是非常勇猛的將軍,而且在三國當中他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非常的大,在蜀漢尤其是劉備去世之後,魏延幾乎可以是排名第一的大將軍。

但即便如此,諸葛亮依然不信任他,而且百般懷疑。

突然想起之前一位歷史學家說過的那句話,諸葛亮從第一次看見魏延的時候就對他起了疑心。由此也不難發現,第一印象真的是非常重要。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魏延主要戰績有:

  

  

  1、第一次出場時,大戰文聘。

  

  

  2、取西川時,與冷苞戰三十合。

  

  

  3、戰葭萌關時,與馬岱戰不十合,岱敗走。但馬岱有詐敗的可能,因為他跟著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估計魏延怎麼也沒想到,日後就是此人砍下了他的頭顱!

  

  

  4、戰斜谷時,拈弓射中曹操,使他折卻門牙兩個,魏延驟馬來殺曹操,龐德奮力向前,戰退魏延。

  

  

  5、首伐中原時,魏軍先鋒曹遵(既為先鋒,理當不弱)戰不三合,被魏延一刀斬於馬下。

  

  

  6、二伐中原時,諸葛亮糧盡退兵,魏國先鋒大將王雙(猛將啊!)驅軍追趕,忽一騎馬從林中驟出,大喝:“魏延在此!”王雙大驚,措手不及,被一刀砍於馬下。雖是突襲,但魏延手下僅三十騎人馬,望漢中緩緩而行。真孤膽將軍也!我特佩服。

 




90後哲學


魏延一共斬殺了曹遵、王雙這兩員魏將,就是這幾個人是比較厲害的,在三國前期的話,有時候魏延在這裡,他根本不用去做任何事情,劉備就可以把他當做一個普通的男人而已,讓他當了太守,直接管理一個地方,而並不是帶兵打仗,但是到了後期的話。

關羽,張飛甚至是最後的趙雲已經死了,蜀國五虎將都沒有,而諸葛亮在修養了幾年之後,中國漸漸的恢復了元氣,除了這樣想著要幫助就可以完成統一大業,雖然劉備已經死了,但是夢想卻不能夠放棄。諸葛亮組建的,他叫魏延去攻打魏國,希望我們能夠完成北伐大業,所以這個時候魏延真正得到了重用,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而當時的時候蜀國已經很弱小了,魏延能夠殺死兩個厲害的將軍,已經是非常的厲害了。



不要小看魏延這一個人,他並不是只會帶兵打仗,更適合去治理國家,像衝鋒陷陣也是一樣的,簡直就是一個全能的將軍。

魏延三國志中是逐漸的慢慢的成長起來,當初的時候他表現的並不是怎麼樣好,被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鄙視,那只是他殺死了自己的主公,最後是把自己足夠的人頭送給了劉備,才會有了自己這麼好的待遇,劉備對他是非常歡喜,可是其他人對他卻不怎麼樣,尤其是諸葛亮認為他殺死了主公,認為他天生具有反骨,以後肯定是會造反的,所以想要殺掉他,但是劉備看到他這麼忠誠,不能夠殺了他,怕以後沒有人來到這裡。



其實劉備的眼光是正確的,而諸葛亮的眼光是非常差,諸葛亮只是適合帶兵打仗,並不是和治理人才,所以到了最後,沒有劉備的幫助,是沒有人才的。而胃炎的話,再就是那時候就被殺掉了,就是因為諸葛亮認為這個人會造反,他激化了矛盾,沒有殺死魏延的對頭,最後讓他們互相砍殺,最終是導致了他的死亡。


但是魏延本來有機會逃到的時候,可是魏卻不願意投降,他不是從前的那個人,他是一心一意想要投靠到劉備身邊,劉備才是他真正的主公,最後他是被殺了,可是也沒有頭像,從這一點上來看,他也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人物,是三國之中值得我們所有人都敬佩的一個。

你們認為魏延到底是值得你敬佩嗎?歡迎在下面評論。


史研三國


魏延斬殺了多少武將呢?因為他在蜀漢後期,特別是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幾乎參與了所有戰爭,所以他斬殺的武將應該有很多,但是能夠在書上呈現的就不多了,如王雙、韓玄、泠(ling)苞、曹遵等。

說魏延立功無數也沒什麼毛病,因為在蜀漢後期,魏延可以說是挑大樑的存在,前有五虎上將去世,後有五虎接班人要麼死掉,要麼沒長大,魏延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參與了所有的戰爭。

雖然魏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諸葛亮卻不曾採用,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延還不同意撤軍,在楊儀等人撤軍的時候,魏延還命令自己的手下搶在楊儀大部隊前面燒掉棧橋。最終被馬岱殺掉,並且被砍掉頭顱。

下面我們就說一說,被他斬殺的武將都有誰

一、泠苞(也不算被他直接斬殺,可以說是間接斬殺)

泠苞是東漢末年劉璋手下的武將,在《三國演義》裡面有著西川四將之一的名號,性格剛毅,公元213年,劉備準備攻打益州,泠苞帶領五萬大軍前去抵抗劉備,交戰過程和魏延交手三次,前兩次魏延都險些被泠苞擊敗,還好當時老將黃忠前來救援,泠苞才敗退。

雖然正面剛不過,但是魏延有腦子啊,他知道泠苞會在半夜來偷襲,但是泠苞自己也沒想到這是個雨夜,給自己徒增煩惱,最終被魏延活捉,之後被劉備下令斬殺。

二、韓玄

在《三國演義》中,韓玄被描述為性情殘暴,耐不住性子,沒有誰喜歡他,關羽征戰長沙的時候,韓玄埋怨黃忠和關羽對戰的時候不出全力說他通敵,引起了魏延對韓玄的不滿,之後在關羽再次攻城的時候,魏延將韓玄殺掉,開城門投降關羽。

關於魏延擊殺韓玄的事件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當時魏延在城內追殺韓玄,韓玄從南城牆翻過向北逃跑,路過兩條小巷,韓玄在小巷內將靴子脫下襬向其他方向來迷惑魏延,但是被魏延識破,追了上去,將韓玄擊殺,後人還將這兩條小巷命名為“南倒脫靴,西倒脫靴”。

三、曹遵

曹遵是魏國陣營中的武將,也是在後期才出現他的名字,最出名的就是和自己人打得火熱。

當時諸葛亮罵死王朗,魏國郭淮向大司馬曹真進言說諸葛亮知道我們肯定會給王朗發喪,所以一定想象不到我們現在會去偷襲他,於是曹真派曹遵和朱贊二位將領並分兩路,繞到祁山後面劫營,但是沒想到諸葛亮早就識破了他們的計謀。

曹遵部隊走到半夜二更的時候,看見遠處有人馬在動,還以為是蜀軍,還暗自說大都督神機妙算呢,急忙撲了過去,但是到了之後發現是一座空營,剛準備撤退,後方朱贊趕到,黑夜裡雙方分不清誰是誰,殺到一起。

後來曹遵被蜀軍埋伏,被魏延斬殺亂軍之中。

四、王雙

王雙是魏延斬殺的武將裡面最出名的,隴西人,身長九尺,虎背熊腰,九尺什麼概念呢,和關羽一樣高,比張飛高出一頭(張飛身長八尺),而且使一把六十斤重的達到,身後暗藏三柄流星錘,百發百中,萬夫莫當。

諸葛亮北伐時期,在曹真帳下,作戰當中十分勇猛,兩軍交戰不到三回合就斬殺蜀軍謝雄、龔起二將(雖然沒什麼名氣,但也是個將領)。諸葛亮見此人勇猛,又連忙派出王平、廖化和張嶷(yí)三位將領,但是張嶷剛上場就被王雙的流星錘擊中背部,吐血敗下陣來。

最終,還是靠著諸葛亮的計謀,在夜半時分,讓魏延率兵急退漢中,王雙追擊二十里地,看到前方是魏延的大旗,剛想追擊,後方突然傳來消息說是大本營起火,這時王雙下令撤軍,後隊崗變前隊,就聽見山坡旁邊一聲大喝“魏延在此”,王雙還沒看清來人,就被魏延一刀斬於馬下。

可以說死得很憋屈了。

結語

魏延勇猛無敵,蜀漢後期武將一哥,但是為人卻桀驁不馴,對諸葛亮都是害怕為主尊敬為輔,如果不是害怕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許早就想當蜀漢真正的一哥了,最終也落得個被馬岱誅殺,誅滅三族的下場,可悲可嘆。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三國演義中魏延是個非常厲害的武將之一。

魏延五有勇有謀,但不被諸葛亮信任。初隨劉備作戰,勇冠三軍,深得劉備信任,劉備稱王后受封漢中太守,後諸葛亮北伐,任徵西大將軍,曾經向諸葛亮提出奇襲長安“子午谷之策”,但未採納。魏延為人孤高,多立戰功,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這個“叛逆”不是古代意義上的謀反,而是現代意義上的,比如我們會說某個小孩子挺叛逆),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時常發牢騷,不懂得處理官場上的人際關係,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與楊儀勢同水火。在諸葛亮死後,因為不甘心就此撤軍以及不能容忍兵權落到死對頭楊儀的手中,而擅自違背諸葛亮撤兵的遺令,率軍燒燬棧道、攻擊楊儀。最後被定成謀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慘後果。

官至: 徵西大將軍【下二品】 南鄭侯 涼州刺史 漢中太守 前軍師 賜予假節 相貌:面如重棗,目若朗星 性格:驕矜高傲 這裡說一個千古奇冤在《三國演義》中,魏延卻寫成了腦後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為當年被劉備親手提拔上來的牙門將,魏延很快就證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劉備手下時間短,在諸葛亮手下時間長,我們由此發現,就在諸葛亮與司馬懿在隴西拉鋸般交戰之際,兩人手下同時都有一位出色的將軍,同時在體味著某種壯志不得伸的生命狀態。張郃好在還有一個街亭大捷可供誇口,同樣渴望建立戰功的魏延,則幾乎從諸葛亮手上領不到一點真正的機會。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希望能自領一支萬人大軍,像當年韓信那樣,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合,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絕。於是,就在張郃私下裡抱怨司馬懿怕諸葛亮的同時,魏延也牢騷滿腹地認為"諸葛亮膽小",使自己奇志難酬。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時,曾有過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使不能一舉統一大業,至少有望將長安併入蜀地。當時魏國派駐邊防的安西將軍夏侯茂乃曹操女婿,"素無武略","又多蓄妾",因著與魏文帝曹丕的關係才獲得這一荷守一方重鎮的職位。

魏延看準此一機緣,遂大膽向諸葛亮提議道:"給我五千人,自帶糧草,循秦嶺以東疾進,不出十日可到長安。膽怯的夏侯茂見我蜀兵天降,必然倉皇而逃。曹丕若想率軍親征,最起碼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達。這樣,咸陽以西可一舉而定。"今天的公論是:魏延的計劃雖然冒險,但成功的可能極大,因為他對當時敵我形勢及當地特殊地形的判斷都是非常準確的。考慮到後來蜀國滅於魏國之手,乃是由於魏國大將鄧艾採取了相似的"奇險"戰略,諸葛亮對魏延提議的否決,便只能讓我們深感遺憾了。


影視匯劇


魏延可以說是蜀漢後期最厲害的武將,在五虎大將相繼殞沒之後,蜀漢唯一一個挑大樑的武將就是魏延,諸葛亮雖然不聽他的計謀,可是每次北伐卻又都不能少了他。

可惜的是,在《三國演義》中魏延因為後腦勺骨頭長得不好,從正史裡的五虎大將的繼承人,一下子降低為二流武將,智不比諸葛亮,武不比姜維,完全被這對師徒壓得死死的。不但沒斬殺過什麼名將,還經常被人偷襲成功,中的暗算都快比得上“箭王”關羽了,簡直是偏見啊!



魏延第一次出場是在劉備敗走長坂坡之時,當時諸葛亮建議劉備奪取襄陽作為立身之地,而襄陽城中也分為擁曹派(蔡瑁、文聘)和擁劉派(魏延),魏延和文聘因為這事還在襄陽城下打了一戰,雖然結果是魏延勝了,可文聘在書中的設定卻不過是個三流武將,就算勝了也沒什麼好說的。

接著,魏延投靠了長沙太守韓玄,在關羽和黃忠大戰長沙之時,魏延一刀砍掉了韓玄的腦袋,率長沙軍民投降了關羽,正式走進了劉備集團的懷抱。不過對於魏延斬殺武力值為三(遊戲設定)的韓玄來說,這也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魏延甚至還因此揹負上背主棄義的罵名,諸葛亮也是因為這樣才斷定他日後必反,為他之後被馬岱斬殺埋下了伏筆,實在是得不償失。



劉備平定荊南之後率軍入蜀,魏延和黃忠就作為入蜀軍的先鋒,之後劉備和劉禪翻臉,魏延和黃忠協力拿下了葭萌關楊懷、高沛的軍隊。不過魏延為了儘快建立功勳,不顧和黃忠約定(黃攻鄧賢,魏攻冷苞),早黃忠一個時辰出發,率軍先攻鄧賢,再取冷苞,結果被兩人埋伏,導致馬匹受驚,魏延墜落馬下,要不是黃忠、劉封、關平幾時救援,魏延就被活捉或者斬首了。

雖然魏延以敗兵埋伏活捉了冷苞,不過此事也看出了魏延此人:急功近利、輕視將令、御兵無術的缺點,這些都是他日後被殺的原因所在。魏延最後雖然活捉了冷苞,但此人和鄧賢二位,只不過是揹著所謂“西川四將”的名號,濫竽充數之輩而已,魏延一開始能被這兩人逼得墜馬,可見他的心理素質也不高,就算贏了冷苞也不值得說道。

倒是老將黃忠還復當年之勇,斬鄧賢、救魏延、戰冷苞、擊退吳蘭、雷銅二將,這才是老將出馬,一個頂倆。之後在雒城下,魏延又被張任、吳蘭、雷銅包圍,又是得賴黃忠相救,殺退三人,魏延此戰無尺寸之功,反倒折了許多兵馬,軍師龐統被殺,這可是在魏延眼皮底下發生的事,他難辭其咎。龐統死後,劉備急調張飛、趙雲、諸葛亮入蜀,有張、趙二將,魏延自然也爭不到什麼功勞了。

益州破城在際,漢中張魯派遣馬超來抄劉備後路,劉備率軍回援,雙方於葭萌關展開大戰。此戰魏延十回合打敗了漢中將領楊柏,十回合再敗馬岱,立下了葭萌關首功,可這時的魏延又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他一心只要追擊馬岱(以為他是馬超),不顧有沒有埋伏就追趕過去,結果被馬岱一箭射中左臂,又是多虧了張飛及時趕來救援,魏延那顆頭顱才多留了十幾年。葭萌關大戰是馬超和張飛的主場,魏延的功勞也就止步於“擊敗馬岱,卻又中了他一箭”了。

曹劉漢中之戰,主場是張飛對張郃、黃忠對夏侯淵、劉備對曹操,魏延作為張飛的副手出場,唯一的亮點就是一箭射中曹操人中,害他掉了兩個門牙,說話偶爾會漏風。不過緊接著就敗在了前來救駕的龐德手裡,魏延這次依舊沒吸取益州和葭萌關的教訓,還想著在萬軍之中取曹操首級,要不是曹操自己退了,魏延輸給了龐德,還能不能全身而退就難說了。劉備擊退曹操自立漢中王后,魏延升任為漢中太守,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一筆帶過。

數年後,蜀漢南中地區叛亂,諸葛亮率軍平叛,由於五虎大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已先後去世,所以魏延和趙雲正式成為蜀漢政權的兩根頂樑柱,不過南中大戰,顯眼的是老將趙雲和新晉將領馬岱兩人,魏延的作用除了第一次擒住孟獲外,其餘時間多是用在收割一下地盤和引誘敵軍深入兩方面。此戰魏延沒有斬殺過一員將領,連馬岱都不如,馬岱至少還斬殺過一個忙牙長。



最後就是諸葛亮北伐了,此時蜀漢最後的五虎上將趙雲已經七十歲,所以魏延總算是熬出頭了,開始他演義生涯中最輝煌而又短暫的時光。第一次北伐拿下隴右三郡之一的安定和冀城,三回合不到斬殺了曹真軍先鋒曹遵,戲份多了不少。不過此後的街亭之戰,被馬謖無能拖累又被圍困了一次,直到王平率軍殺到,魏延才得以解脫,不得不說魏延的運氣是真的好。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攻打陳倉不下,曹真提拔王雙為先鋒救援陳倉,王雙此人身長九尺,虎背熊腰,手持六十斤大刀,身上流星錘百發百中,一出場就斬殺蜀漢裨將謝雄、龔起,流星錘傷了大將張嶷,被其稱為“英雄無敵”,算得上是曹魏後期名將,最後在追擊蜀軍時,被斷後的魏延一刀斬殺,這是魏延一生最高光的時刻。

但是斬殺王雙後,魏延基本就沒什麼戰績了,原因是諸葛亮越來越覺得他桀驁難馴,當年那“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的預言似乎即將成真。所以諸葛亮不再重用魏延,反倒是兩位曹魏降將:姜維、王平開始冒出頭了。

王雙是魏延唯一一個斬殺的名將,但由於三國後期將領凋零,曹魏張郃這樣敗給張飛,被趙雲嚇得動都不敢動的人,也成為曹魏後期第一名將,王雙更是不能和文丑、顏良、張郃等相比,魏延自然也不能和關羽、張飛等比肩了。尤其是最後魏延被馬岱一刀斬殺,更是給他本來就不出彩的演義生涯蒙上了一層叛逆謀亂的汙點,給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做了墊腳石。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