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盡八缸水,始得龍鳳飛”學書法除了多寫多練,還有別的捷徑嗎?

俏漁妹海鮮


練習書法絕對沒有捷徑的,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善本字帖。臨帖前要讀貼,臨帖一段時間要進行背貼。讀帖要通過字帖領會運筆的方式及運筆的速度,背帖是要準確的掌握字體的結構及間架,對字體在大腦了形成深刻印象。多讀、多練才能得心應手。



菊壇名流


其實練習書法最重要的並不在於練了多少,寫了多少張,也就是數量上並不需要太多,而是要掌握方法。就想學數學題一樣,掌握住公式,舉一反三,看到類似的題型就都會做了。寫書法也是如此。單位的工會書法小組裡,領導在教我們寫書法的時候提到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那就是“臨帖”,也就是初步模仿。模仿什麼呢?模仿字的特點,首先第一步就是“觀察”,觀察字的筆畫,觀察字的間架結構,包括每個筆畫之間,空白部分哪個大哪個小,各個筆畫之間的交點在什麼位置,都要仔細觀察清楚。看準以後再動筆臨帖,臨帖的時候也不要頭也不抬地一口氣寫一大張,5遍足夠了,前4遍先臨帖,每一遍寫過以後要找每個字的缺點,在下一個字改正,越寫越像,到第5個字的時候,這個字的印象基本上就已經留在自己腦子裡了。那麼就可以默寫了,寫完以後還要對照,找缺點,找不同,等到一本字帖這麼練下來,舉一反三的能力和每個筆畫的方法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字體的間架結構也能夠讓人看起來美觀舒服了





書畫焦點


寫盡八缸水,始得龍鳳飛,這是我們現代人說書聖王羲之寫書的刻苦。我認為學書法是有捷徑的,那就是不走彎路。 一是開始學書法一定要臨摹。對照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臨三年,這三年不要頻繁換貼,當我們的筆法在書寫的時候,產生了技術動作習慣,而且和原帖的字非常相似,說明我們的字開始深入傳統了,這樣才能吸收養份,對傳統越深入學習和掌握,越能夠快速進入書法的美妙世界。

二是達到一定技術水平後,再找書風相似的字帖繼續臨摹,不斷掌握新的筆法和字法。豐富我們的技術層面。明代大書法家王鐸留給我們一條學習書法的秘密,那就是一日臨帖、一日應酬,可見臨帖並不只是初學者需要做,書法大師也同樣經常在做。

三是要增強我們的文化涵養,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我們的審美觀,這樣寫出來的字不僅充滿古意,而且還有無窮的韻味。


四融齋主


勤奮與悟性,是書法學習的兩大利器。二者之於書法學習的辯證關係是——不勤奮肯定成不了書法大家,但僅靠勤奮不善於學思踐悟,也同樣成不了書法大家。勤奮與悟性,二者缺一不可。

在書法學習的初期,勤奮佔有很大比重,誰學得勤奮,誰積累得就越,技能技法基礎也就越紮實。在書法入門之後,特別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書法功底之後,勤奮自不必說,主要拼得就是悟性了。

如果從書法技藝與風格的成長途徑來看,書法水平的提升,與學習時間成大致成正比關係,與學習質效成絕對正比關係。也就是說,雖然書學修養講究“人書俱老”,但學習時間長的未必就比時間短的水平高,這個“變量”就是方法的問題。

書法學習沒有捷徑,靠得是理論與實踐的累積效應。雖無捷徑,但書貴有法。什麼是方法,就是要貼合自身實際,科學合理地把握住書法學習中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使個人書法學養沿著最好的軌道循序漸進。比如,初學必先始於臨摹,學字最宜先入正書,善於通過讀帖來借鑑經驗豐潤個人風格等等,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如何有效解決問題困惑等等。這就叫質效,把握時間,緊盯效果,隨機應變。多看書看帖,多與書友切磋交流,這些也都是不錯的方法。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是講唐朝中期大書法家柳公權的故事。可見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其背後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

學習書法有無捷徑,這要看我們學書是為了什麼?假如象現在的書法展覽,想入展,那麼就會有幾條捷徑:一是我們選擇要寫的內容(內容不要太多字,十到二十個最好),每天就寫這些,想著入何佈局,如何用墨,如何用紙,這些研究好了,練上三個月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哈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規則問題。要麼潛規則走後門,要麼拜一位有名望的師尊。這些都是我們能夠入普通展的好辦法。

我個人認為想成長為一位真正的有影響的書家是沒有捷徑可言,只有勤奮和悟性高低之說。勤奮就如題主所說:“寫盡八缸水,始得龍鳳飛。”沒有苦工那來成就。悟性要靠我們天智聰慧,能夠舉一反三,取百家之長終生習之。悟透字體結構,運筆要領,運筆方法,然後跳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貼”,成為自己的風格。





文商匯


如果說勤奮就可以成功,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會太多了。書法裡面並沒有太多的捷徑,要想成功需要三點:勤奮、方法、悟性。

只有正確的方法上的勤奮才會有結果

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學習書法要臨帖,但是也有很多人練書法是不臨帖的,就是自己寫自己的字,高興怎麼寫就怎麼寫。我想這種練字方法“寫盡八缸水”也最多算是一個功力深厚的江湖體書家,頭上會頂著一個大大的帽子,上面寫著“江湖體”。

學習書法講究臨帖,通過臨帖學習古人的筆法和結體,之後學習行草書的時候還有章法佈局等等。臨帖不僅僅是對照著臨,還要講究讀帖。我就見過很多人臨帖是不讀帖的,因此總是進展緩慢。

通過臨習古人的法帖,再通過讀帖去揣摩古人的用筆之道,把古人的書寫方法變成自己的,再通過“寫盡八缸水”練就手上個功夫,那你絕對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書家。但是,日後能否成名,成為大師級人物,還要看悟性和機遇。

悟性和機遇

悟性加上正確的勤奮訓練,才能讓一個人脫穎而出。悟性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不能後天培養的,這個就是看緣分了。千百年來那些能夠才書法史留名的大家哪一個不是天賦異稟,在天賦的基礎上加上對書法的熱愛和苦練,而最後之所以才能在書史留名,還少不了一個機遇的問題。

米芾若不是他的母親曾經幫皇后哺乳,米芾也沒有機會混到上層社會中,就沒有機會看到那麼多的名家法帖,也就沒什麼機會成為大書法家了。趙孟頫若不是被程鉅夫舉薦去元大都,得不到忽必烈的喜愛,以他們家當時的家境哪有條件去得到那麼多的法帖練習。號稱當代草聖的林散之是六十歲以後才因為一次書法展出名。

當代書壇更是如此,沒點背景關係你是很難混到書協這圈裡的。書協就是利益的代名詞,沒有關係誰肯讓你進去分一杯羹啊。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最後說了點大實話,如有得罪實屬無意。


翰墨今香


成就書法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多練多臨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不斷的練習與臨帖中揣摩前人的筆法筆勢,將自己的水平提高。

如此一說,似乎讓人沮喪,要知道,現在是個講求效率的時代,書法這種慢工出細活的操作足以令人發狂,不由讓人抓耳撓腮絞盡腦汁地思索,究竟有沒有速成的空子可鑽呢?

倒是有的,操作好了也能名動天下,只不過這名聲說起來就見仁見智了。

1、特立獨行,吸引眼球,將書法玩成視覺藝術或行為藝術。

半年前,有位大師突然間名聲大噪,此大師深得特立獨行吸引眼球之八字精髓。一群美女拉扯著巨幅宣紙,此大師手持飽吸墨汁的針管,龍行虎步,動作順暢而輕盈地將墨汁射在紙上,紙上兩行墨跡淋漓點點,線條神秘莫測,令觀者傾倒,大名曰“射墨書”。

視頻一出,大師徹底紅了,並紅得發紫,一時間眾網友紛紛模仿,但無一人能習得大師作品之精髓,一個個好似邯鄲學步,惹人發笑。

模仿者根本不明白什麼叫走位,何謂神韻,模仿者只仿其形,而無其神,就像他們不明白那個俏皮的小跳所代表的意義一樣——那是一種超然的境界!

若走捷徑,此法可選。

大師的捷徑只是一個啟發,也可以在這之上更加創新激進一點,他用針管,咱可以用別的啊!比如用嘴用鼻子,甚至用耳朵用某器官用頭髮來寫,或者乾脆找來女子在他身體上動筆,只要足夠新奇,足夠驚世駭俗,便不失為一個好的捷徑。

2、發動人脈,投拜名師,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練不好書法,可以練成書法家!

這條捷徑比較有難度,而且要具備相當多的先置條件,比如你必須是某人的親戚或弟子,先天條件有了,只要得到某人的認可,也就得到了某人所在團體的認可。

於是不必再辛苦練習,只需經營好人脈關係,便可借他們之力,得到“書法家”的名頭。

有了名頭剩下的事就簡單多了,作品也不必害怕有人質疑,藝術的事,豈是質疑之人能懂的?這叫書法家為了有所突破搞的創新懂不懂?

哼!守舊之輩,鼠目寸光!

————————————

這兩條捷徑,只做淺層討論,為了給人以啟發,只需任選一道,便能成事,就看你的選擇了。

(一家之言,搏君一樂)


九應


“寫盡八缸水,始得龍風飛。”指的是古代書法家。

古代沒有鉛筆、鋼筆、中性筆,只有毛筆。

小童七八歲入學便開始使用毛筆,學成之後或考官入仕,或開私塾教學,或者給人當個帳房,終其一生都要與一枝毛筆打交道,研磨所用之水積累起來,就算是一個普同的讀書人,恐怕也有一兩缸吧?

所以古代是個讀書人,那一手毛筆字就寫的特別漂亮。

而怎樣使自己的字從歷朝歷代眾多的讀書人中脫穎而出呢?那就非得下苦功不可。

而從秦朝到民國,有記載的書法家,不過區區兩千餘人,你想吧,如果沒有研磨用盡八缸水的功夫,怎麼能擠入這區區兩千個書法家之列呢?

但今天就不同了,從改革開放到今天不過短短三四十年的時間,全國各地書法家協會會員就超過幾十萬人。

蘿蔔快了不洗泥,現代這幾十萬的書法家協會會員大都走的是捷徑,誰敢說自己有“八缸水的功夫?”


jianchi


書法甚難。有得力於天資,有得力於學力。天資高而學力到,未有不精奧而神化者也。

以上這句話,是出自虞集《臨池管見》。意思是說,學書法想要成功,要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天資”,一個是“學力”。又有天資,學力又到,那就沒有學不好的。“學力”是什麼,就是你所說的“寫盡八缸水”,肯下功夫。

“天資”不屬於能力可控的範圍,我們尚且不論。我們就單論“學力”。

有句話叫“笨鳥先飛”,但事實上,飛也要向正確的方向飛。如果方向錯了,飛得再早也是徒勞,最後事與願違。

所以,學書法除了多寫多練,還有別的捷徑嗎?

答案是,有!捷徑就是,要“取法乎上”!

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他習書,自稱“集古字”。最初,他受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等人的影響很大,但始終沒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門檻。後來他聽取蘇軾的建議,上溯晉人學習書法,後來,他的行草書名聲大噪。

作為行草書來說,“取法乎上”通常是學習晉人書法。黃庭堅說:“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於心,自得古人筆法也。”

以上簡單的以行草書為例,說明了一下“取法乎上”的重要性。只有“取法乎上”才能更好的吸收傳統的精華,在加上“寫盡八缸水”的努力,才有可能“始得龍鳳飛”!

我是【寫字吧】,期待你的【關注】!


寫字吧


以我對書法理解來試著回答。首先寫好書法和你所練習的量並非是絕對關係,但寫好書法的前提肯定要有一定的書寫的量來做基礎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付出與練習的量,並不能保證你就能寫出最好的作品,成名成家。有人說勤奮是好事,當然也不盡然。比如方向錯了越勤奮往往離你需要到達的目的地越遠。那些江湖書法也有非常勤奮者,一天能寫上十幾個小時而不知疲倦。但他收穫的除了外行人的叫好歡呼以外,比以前更敢寫胡來了更不要臉了。書法要真寫好首先是要有天賦很是重要,幾千年就那幾個能夠流傳書史的。但是每一個練書法的人不一定都是奔著這個方向去的。勤奮認知也很重要,天才不努力也成廢柴了,何況古之就有傷仲永。認知也很重要,古人說的藏頭護尾,有人就在護字上下工夫,護不好咱就畫還不行?滿世界的回鋒收筆。天才加勤奮在好不過,天賦不行認知夠或有明白人指路也可大有成就,如文徵明,死守一家最終也成一代大家。捷徑當然不存在的,找個明白人好好臨帖,深入其中,絕對比那八缸十六缸水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