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2019,又是一個「情懷」大年。


各種童年回憶輪番登場。


《終結者》系列迎來「正統」續集


卡梅隆編劇並監製,T800與莎拉·康納世紀會晤。


狠狠衝粉絲懷舊了一把。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霹靂嬌娃》IP重啟


天使們換了一批年輕演員,拯救世界的任務依舊不變。


只是在宣傳上以女權為賣點,迎合市場。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諸如此類的續集、重啟源源不斷。


而論到最大牌的情懷向電影,只怕還要屬這一部——


《睡夢醫生》

Doctor Sleep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作為一部新片,《睡夢醫生》的真正噱頭並不是影片本身,而在於其前作——


1980年上映的《閃靈》。


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傑克·尼克爾森與謝莉·杜瓦爾主演。


被公認為是「最偉大/最具藝術性的恐怖片之一」


世界影史上的里程碑。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然而與今天眾心捧月的待遇不同,該電影在面世之初,曾遭遇過公眾的冷遇與不解。


金酸梅獎把它評為年度爛片,庫布里克更被提名為最差導演。


庫神被評為「最差導演」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是在一位電影大師腦門上放了一坨shit啊同志們。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時至今日,時間做了正名,一代又一代的影迷為他重新加冕。


然而。


始終有一個人,依然對《閃靈》百般不屑。


他就是電影劇本的原作者,「恐怖小說之王」斯蒂芬·金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不少影迷應該都熟悉這段恩怨。


斯蒂芬·金對《閃靈》曠日持久的嫌棄,是影史留名的。


原作中父親傑克這一角色,斯蒂芬·金在其中投入了自己的影子。


在人設上並不捨得下死手。


傑克雖然受遠望酒店的影響日漸瘋狂,但依然心存良知。


在原版故事結尾,他奮起守衛家庭,反抗幽靈的控制,最終引爆鍋爐,與酒店同歸於盡。


然而這個溫情閤家歡的結尾庫布里克並不喜歡。


形容其為老套:


「說實話,對我來說原著的結尾有些陳腐,也沒有什麼意思,我想要給觀眾一個想不到的結尾」。


於是庫神發揮「上帝之手」技能,任性魔改,演變成一出父子相殘的人倫慘劇。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影迷自然看得很刺激受用,但卻大大惹毛了斯蒂芬·金。


老人家在影版上映之初就嚴厲批評:


「太冰冷了,庫布里克對家庭情感部分完全沒有投入足夠的筆墨,在我看來,這就像一部沒有動力的凱迪拉克」。


時隔多年還是氣不過。


又在1997年親自操刀編劇,炮製了一出劇版《閃靈》


在劇情上完全尊重並沿襲了小說。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奈何導演敘事手法平庸,演員演技水平不出挑,讓劇版《閃靈》完全無法與與庫布里克的作品相提並論。


人氣慘淡,口碑撲街。


或許也正因如此,斯蒂芬·金始終無法放下對《閃靈》的心結。


2013年,他老人家又再接再厲,筆耕不輟,出版了續作《睡夢醫生》。


積極推動影視化進程,精心物色合適人選。


重點是必須找個足夠三觀符合(聽話)的導演。


終於在今年,有了這部「《閃靈》續作」《睡夢醫生》。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有了前情鋪墊,大家心態也可以放平了。


雖然確實打著《閃靈》旗號,但《睡夢醫生》與庫布里克的《閃靈》毫無瓜葛。


甚至可以說是背道而馳。


是為了實現斯蒂芬·金一血前仇的目的。


過高的期望,是萬萬不可有的。


此次,老爺子千挑萬選,找來了一個曾經合(乖)作(乖)愉(聽)快(話)的導演,邁克·弗拉納根。


此人雖不可與庫神相提並論,但也不是什麼泛泛之輩。


去年他在網飛執導上線的鬼劇《鬼入侵》,就曾如潮好評。


IMDb 8.7,爛番茄新鮮度93%。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斯蒂芬·金顯然對他寄予了厚望。


在電影宣傳期間,就不顧庫布里克已去世多年,上演了一出好萊塢版的捧一踩一。


「所有我不喜歡《閃靈》的地方,都可以在《睡夢醫生》裡得到彌補」。


「我喜歡你(邁克·弗拉納根)對丹尼所做的一切,這部電影為我溫暖了那部電影」。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那麼,《睡夢醫生》到底彌補了些什麼呢?


這就需要先簡單為大家介紹下劇情了。


放心,並沒有關鍵劇情的劇透。


故事發生在《閃靈》結束的35年後。


小男孩丹尼已經長大成人,由伊萬·麥克格雷格飾演。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雖然逃離了遠望酒店,但記憶深處的幽靈依然緊追不捨,使得丹尼深受童年夢靨的侵襲。


他懼怕成為父親一般酗酒成癮、暴力瘋魔的人。


可越是如此,他越是隻能借助酒精與流浪逃避。


長期陷入自暴自棄的困境。


並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閃靈之力(一種類似於通靈的超能力,能夠看到過去和預知未來)。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後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從泥潭中走出。


戒酒重生,還在養老院找到了一份護工工作。


通過發揮閃靈能力,為垂死的老人帶去臨終關懷。


成為了一名「睡夢醫生」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與此同時,丹尼還結識了同樣擁有強大閃靈能力的小女孩,名叫阿布拉


兩人因為一樁命案走到一起。


根據設定,擁有閃靈能力的人會散發出一種叫作「汽魂」的東西。


受到的恐懼與痛苦越深,則「汽魂」越純正。


影片中的邪惡勢力「真結族人」便靠吸食「汽魂」為生。


以求獲得長生。


為此,他們已經殺害了不少人。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他們的頭領,是一個名叫「帽子蘿絲」的女人(麗貝卡·弗格森 飾演)。


是十足的狠角色。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為了與之對抗,丹尼不得不帶著阿布拉重回遠望酒店。


寄希望於依靠酒店的力量,消滅帽子蘿絲。


由此,故事大致可以分為兩條線索。


第一條是丹尼心理上的蛻變。


他從飽受童年創傷的困擾,到勇敢走出父親留下的陰影。


擺脫了重走父親老路的宿命輪迴。


在「睡夢醫生」的位置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僅這一部分,電影就花了近一個小時的筆墨,足見導演的重視。


也難怪,與內心的黑暗對抗,一直是斯蒂芬·金筆下作品的主題。


換個角度理解。


庫布里克「喪失人倫任性魔改」給史蒂芬·金所留下的「陰影」,終於是被克服了。


這樣的挽回無可厚非。


可惜,《睡夢醫生》呈現得太過單薄乏味。


論信息厚度,觀眾只看到丹尼是受好心人的接納,通過戒酒與工作找到自我。


論人物深度,也無法看到丹尼內心世界的天人交戰。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導演僅是以幾個簡單的帶到酒精的鏡頭,體現人物心理上的掙扎。

最終,大量意味不明、用處不大的片段致使

影片前半段過於冗長無聊。



險些淪為一部戒酒宣傳片

直等到雅各布·特倫布萊客串的小男孩被殺,劇情才真正開始抓人眼球起來。


電影也從這時進入第二條線。


也就是丹尼、阿布拉與真結族之間的鬥法。


然而,此時已經無力迴天。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睡夢醫生》的最終成績如何呢?


豆瓣6.9。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IMDb7.6。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公平地說,不算差。


對於恐怖片,這已經是一個高出及格線的分數


必須承認的是,《睡夢醫生》原著引出的真結族,拓展了《閃靈》的世界觀。


讓我們看到在遠望酒店以外,其他擁有閃靈的形色人物。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但很遺憾的是,在這二者之間,發生了無法調和的割裂


《閃靈》的恐怖,遠不在於神神鬼鬼,更不依靠一驚一乍。


正如影評人所說的那樣:


「《閃靈》這部電影講的不是鬼魂,而是瘋狂,以及在孤立的情形下人的精神會放大到何種程度」。


壓抑沉重的配樂。


幽靈般躲藏在人物背後的鏡頭。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全體演員在線甚至是超神的演技。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庫布里克用他高超的電影語言,將一樁家庭悲劇刻畫得陰翳重重。


沒有多少血腥暴力的畫面,陰森驚悚的氛圍卻一層層疊加。


主人公在鏡頭裡逐步走向瘋魔。


黑色恐怖的陰影,也逐漸在觀眾心中滋長。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反觀《睡夢醫生》。


劇情囉嗦淺白,敘事平鋪直敘。


導演在鏡頭設計與氛圍營造上,完全缺乏創造力。


不說可與庫布里克媲美,連庫神的三成功力都沒有。


真結族與阿布拉身上具備的,與其說是閃靈,不如說是超能力。


可獲悉他人想法的讀心術: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千里外遙感遠方發生的事: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靈魂出竅鑽入敵人的潛意識: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閃靈》心理層面上的驚悚不見了。


只留下超能力交鋒帶來的娛樂性與爽感。


也難怪許多觀眾看後評價:


《睡夢醫生》不像《閃靈》續作,倒像是恐怖片版《X戰警》或《哈利·波特》。


無論氣質或情節,都發生了重大的偏移。


續作的故事重心,明顯在於阿布拉與真結族的鬥爭。


丹尼雖看似為主角,但其主要職能在於作為阿布拉的導師人物,實際作用甚弱,


哪怕隨便創造個配角出來,同樣能夠擔綱。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讓《睡夢醫生》更像一部續作?


導演用了最直接粗暴,但也算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段大段、不厭其煩地「致敬」閃靈。


從照搬庫布里克的運鏡。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到復刻237號房女鬼、倒寫的「MURDER」等經典元素。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找來當年飾演丹尼的小演員客串。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傑克·尼克爾森與謝莉·杜瓦爾都已不可能出山。


那就找最相似的演員。


新版溫迪無論從說話聲音,到走路方式,都極力模仿了謝莉·杜瓦爾。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雖然效果很好。


但這種模仿越努力,越顯得不加思考的照搬越拙劣


甚至於,導演還生怕以上片段無法滿足粉絲情懷。


乾脆讓正反派在結尾重回遠望酒店,進行長達半小時的決鬥。


斧頭砍門、吧檯對話、電梯血潮......


經典橋段密集上演。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可這種過於頻繁的致敬,反而越能讓觀眾清晰認識到——


這不是我們心目中的《閃靈》。


無論成人丹尼、阿布拉還是帽子蘿絲。


續集角色的氣質,都與遠望酒店格格不入。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在滿足觀眾對庫布里克《閃靈》的懷念,與開展一個順應斯蒂芬·金的故事之間。


導演哪頭都沒敢放下。


於是哪邊都沒有做好。


距離《閃靈》上映已經有39年過去了。


這頂恐怖片影史上的王冠,仍然沒有等到自己的接任者。


在大銀幕上看到經典橋段被「翻拍」,固然是有些新鮮與感動。


但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缺乏創新的「致敬」嗎?


不止是《睡夢醫生》,整個好萊塢,甚至世界,都在轟轟烈烈地掀起懷舊潮。


折射出的,是影視領域的創作力不足,與創作者對安全牌的依賴。


翻拍、重啟、續集太多。


觀眾的情懷,已經有些不夠用了。


苦等40年的神作續集,恕我誇不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