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農村逐漸消失的美食,你知道多少?

新農視角小劉


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農村一些手工美食逐漸消失,曾經的美味,慢慢成為老時光裡的一種回憶。農村裡都有哪些正在消失的美食呢,一起來回憶一下。

1、手工炒米餅

在我們當地農村,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尤其盛行做炒米餅,那時候過年,幾乎都會做上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炒米餅,供自家吃和招待客人。

這種炒米餅是用煮飯的米炒香了,然後打成米粉,加煮化的紅糖或白糖,撒上花生芝麻,製作成米餅,放在炭火上烤乾多餘的水分,就是香噴噴的手工炒米餅了。

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現代食品生產,農村手工炒米餅已很少有人去做,許多人家已是多年沒吃過也沒見過它們了。

2、油炸糖環

油炸糖環也是我們當地農村過年時的手工自制美食,用糯米粉和紅糖,做出特定的形狀,放到油鍋裡油炸而成。和炒米餅一樣,是八九十年代農村特別喜歡做的美食。如今,油炸糖環在農村也逐漸消失了。

3、手打餈粑

曾經,手打餈粑是多少奶奶輩過年必做的美食。傳統的農村送禮往來中,餈粑是禮物中的重頭戲。如今,農村也幾乎不見了手打餈粑的蹤影,手打餈粑的熱鬧場景已經成為記憶了。

總之,除了上面所說的那些傳統手工美食逐漸消失,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農村其他的一些傳統美食也慢慢淡出人們的生活。那些老傳統,正在成為過去,成為人們心中美味的回憶。


田園漫記


我這邊是青海大通的農村,我家裡多數是吃麵食多,麵食的種類也很多。

比如:指甲面片——面片的大小薄厚好比指甲蓋一樣,分湯麵和炒麵片,本人是吃貨喜歡吃炒麵片。

寸寸面——寬一寸多長3~5釐米左右和喜歡吃的蔬菜一起下鍋做湯麵吃,清淡的口味是老人的最愛。

家常拉麵——面要揉的精,手工拉細長條配合臊子一起吃簡直美味。


鄉村尚星


我是一位60後,從小生活在河南農村,記得小時候由於生活比較困難,經常吃不飽肚子,一天的飲食就基本清一色的紅薯製品。

一般情況下早餮紅薯面水鍋裡再煮上紅薯幹,中午雜麵條摻點紅薯,晚上紅薯麵湯加紅薯面饃,三紅連轉那胃可真的受不了,一見冷風那酸水就吐個不停。

不過記憶最深的也最值得懷念的應該是媽媽為了讓我提高食慾並填飽肚子,用紅薯面製作的紅薯麵餅了,我們當地叫死麵板子,做熟後二指厚度,底黃面軟,甜香味現在想起來還口水直流,那麼問題來了,年輕人不說,年紀大的北方人,你年輕時吃過這樣的紅薯面美食嗎


老尹評彩


楊樹絮,這個美食沒有特定的名字,在我們這邊叫楊毛毛。一年只能吃一回。而且只能在剛長出來那會,從樹上掉下來才能吃。其他時間越晚就不能吃了。

現在比較少見了,我記憶還是小時候和我媽一塊出去撿,早上撿到快中午的時候,能撿到那麼一盆(家裡普通的盆子),回家洗乾淨用水泡一會,然後在鍋裡用水抄一下,在配上土豆,土豆切絲和楊毛毛配在一塊涼拌。那味道相當不錯。

現在很少見人們吃了,也是由於做起來費勁,還有時間問題,人們都不太願意去做這道吃的了,不過這道菜可是好幾代人滿滿的回憶啊!





老燭燈


三道菜

一是蒸槐花,我家在河南,學校在四川,一年回家兩次,槐花花期很短,所以現在已經沒可能吃的到了。前不久家裡大姐微信還曬圖,另我羨慕不已。槐花開的時間很短,還記得小時候爬到牆上用長杆綁上鐮刀去鉤槐花枝。要蒸槐花還是要趁未完全開放的時候吃,口感清香甘甜、鮮嫩無比,吃完齒頰留香。蒸槐花,現在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全是回憶。

第二就是田螺了,小時候夥伴們一起下河一節節地堵上,除水,然後瘋了似的摸田螺。也有在水渠裡摸魚時意外收穫不少田螺,兼職開心到跳起。那時候爸媽炒的田螺好吃到爆炸,炒好後用剪刀削個竹籤,跳出來的田螺肉吃掉上面一節,美味佳餚不過如是。現在學校周邊雖然也有夜市裡賣炒田螺,口味卻差了不是一點半點。可能是多了一份回憶,一份念想,反正現在吃到的田螺遠不如那時候的好吃。

第三是八寶粽,兒時最喜歡的甜食,沒有之一,每每聽到吆喝聲,第一時間去纏上賣家,留下一個小夥伴盯著,一鬨而散找爸媽。“媽,我想吃粽子!”堅定無比,不給賣就一哭二鬧三上吊。現在卻再也見不到了。

此外還有泡沫箱賣的冰棍,酸溜溜一毛錢一包的飲料。數不勝數的美食,都已經消失了…有的改了口味,有的改了配料,有的完全絕跡。


農科學子劉建行


其實 我記憶中的農村中的美食 在我的生活中 大多是 小時候的記憶 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 不分食材高低 不分做法優劣 覺得好吃 便是好 覺得 高興便是 第一等 比如:

1.爆米花 那時賣的爆米花 大多是小販走街串巷吆喝著賣的 聽到吆喝聲 家中有孩子的多會纏著父母 帶上三五斤玉米 一斤作為爆米花的製作費用 剩下的倒入 “炸彈”似的高壓烤爐中 放上半袋糖精 烤上個十多分鐘 “砰”一聲過去 爆米花就熟了 到時小孩子一擁而上 顧不得 米花燙手 抓一把 趁熱塞進嘴裡 米香瀰漫嘴中 那滋味 在當時 是給什麼都不換的~

2.麥芽糖 那時的農村 普遍不富裕 孩子一年到頭吃不到幾塊糖 要是不過年過節的 能吃上一塊糖 那真是別提多美了 那時吃過最多的就是麥芽糖 製糖匠 用麥芽 熬出湯漿來 在一根帶杈的木棍上 反覆“盤”上幾圈 帶糖漿微微凝固 放到案板上 鋪平 撒上黃豆粉 或者 芝麻碎之類的東西 放涼 放到推車上 有人買的話 用小錘子 削下一塊 諾是少了 便多削一塊 若是多了 便多了 名曰 多吃點 嘛~ 那時的麥芽糖香甜 剛入口 脆脆的 嚼的久了便 稠軟下來 滿口麥芽的香氣 混合著 黃豆粉 或者 芝麻碎的味道 卻是那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3.蛋炒飯 說起蛋炒飯 或許 是最最普遍的一種 吃食 現在 不管是餐館 還是 自己家中 多多少少 都是經常做的 但 “蛋炒飯”雖然普通 但每碗炒飯味道都是多少有差異的 因為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秘訣 在我的記憶中 吃過最不能忘卻的 是母親給我做的 用農村特有的大鐵鍋 鍋底填上木柴 鍋中倒油 要把油燒的熱熱的 冒煙最好 這樣炒出的蛋才最香 加上隔夜的米飯 用鏟子攪勻 飯粒大多粒粒分開 反覆翻炒 炒熟後 不出鍋 在鍋中悶上兩三分鐘 待鍋底有一層薄薄的鍋巴時 再次翻炒 這樣做出的炒飯 焦香四溢 出鍋前再撒上一撮 自家院子種的蔥花 盛上滿滿一大碗 就著自家醃的鹹菜 坐在院子中 摔著腮幫子 大快朵頤~

這些美食 在我的記憶中 雖是最普通的 談不上美食的 卻是我最難忘去 也是最想吃的 這些東西 大多是因為快速的發展 而漸漸淡出了生活 在某些角落裡散發著餘暉 但事 最最美味的 那碗 (天下一等)的蛋炒飯卻是會有吃不到的一天 消失了 卻是真的消失了 好的東西 是看心情的 是注重看法的 去注意了 去在乎了的才是最好的~

各位看官 你們覺得“美”食 是消失了?還是 這個時代 拋!棄!了它們呢~





三葉生活


我記得有一位作家曾寫過懷念故鄉的榆錢飯。

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糧食的稀缺讓人把目光盯向了榆樹。人們揹著籮筐,拿著鐮刀去採榆錢葉。採了滿滿一籮筐後帶回家把榆錢葉洗淨和大米一起煮,就這樣硬生生地撐起了那段青黃不接的時光,也成為了作者心中一道難忘的家鄉美食。後來,每次回到家鄉都沒能吃到,因為主人家如果給客人吃榆錢飯是會讓人看不起的。最接近的一次是吃榆錢葉,算是對過去的一種緬懷吧。

我小時候最喜歡吃油稀飯,菜乾飯、烤紅薯。

以前家裡窮,人口又多。為了讓大家都有東西吃,媽媽經常煮一大鍋稀飯,裡面加上豬油、胡蘿蔔、青菜和白菜。飯煮好後十分的美味,每人都一連吃了好幾碗一直到肚子吃撐了才肯罷休。但是加的東西再多還是不能改變稀飯的本質,過了一兩個小時,肚子就又癟下去了。菜乾飯也是如此,不過因為加的油鹽比較多,吃起來還是很美味的。

烤紅薯則是每年秋天的必嘗美食。把紅薯從地裡挖出來後,小步跑到正在給豬燒豬食的爺爺旁邊,將紅薯丟進下面的柴火堆裡用灰蓋住。不一會兒,紅薯就被烤的焦黑,拿出來兩手輕輕一撥,濃郁的香氣鋪面而來,內部也是亮橙橙的。

現在因為家庭環境的變化,已經很少吃到這些東西了。


揚大百曉生


小的時候比較頑皮,幾個小夥伴去割草,把筐一扔,就在地上支起火,這個去拔豆子,那個去掰玉米,這個逮到幾個螞蚱,那個從樹上捉到一隻螳螂,統統扔進火裡。豆子烤裂角開始摘著吃,香;玉米煨黃了開始啃,香;螞蚱也熟了,從頭頸扯開扔了螞蚱屎,也香;螳螂只留下肚子,有點酸,不太好吃, 弄得手上嘴上黑乎乎的。多多少少割點草用桔杆支著,怕到家大人見空筐要捱打。


那時候村裡安琲"翻筐的″,就是對付不聽話的孩子或者愛偷愛摸的人。有的孩子想出好辦法,弄一大筐草,在底下放

上屎,翻筐的人一般用手掏,摸摸有沒有玉米豆子之類,這一掏準讓他噁心三天吃不下飯。

晚上,孩子們又出動了,有的扛著榔頭,有的提著壺子,在樹林路邊又支起火堆。榔頭一敲樹幹,上面的"蛸蛸″(蟬)飛叫著衝向火堆,燒熟的直接吃了,落在火旁的捉到水壺裡,叫聲嗡嗡的,回去扯掉翅,鹽水醃一天就可下鍋炒了。蟬皮比較硬,吃多了雜心,一般炒幹炒脆,一個字:香!蟬的幼蟲我們叫"爬爬″,最好晚上打著燈籠或手電去找。行動慢的還沒出窩,只露豆粒大的洞,手指一摳洞大了,有的夾手指正好拽出來,有的精明,一下溜下去,想弄它出來非用鍁掘不可。行動快的已經爬到樹上,有的脫殼一半,掛在樹葉上嫩嫩的,新新的好可愛。爬爬和嫩蟬炒著吃比樹上的蛸蛸更好吃。

除豆子玉米外,以上說的這些小昆蟲只是現在少了,也許正在逐步消失,是我自以為的美味,不能代表他人是不是美食,只當抓一絲飄蕩的記憶,與大夥分享一下過去的樂趣!


/


漫步鄉村


農村逐漸消失的美食,座標,常德。

一,醃菜

在我小時候農村可以說是萬物皆可醃,豬肉、魚,豆角、蒜、藠頭、辣椒、豆腐、刀豆,黃瓜,白菜,蘿蔔等,除了有些是因為覺得這些菜醃了別有一翻風味以外,更多的還是因為豐收後吃不完的菜醃製後能夠存放更久,等到菜地青黃不接的時候也可以拿出來吃,但後來有消息說醃菜不健康後,農村製作醃菜的便越來越少了,除了不健康以外,個人覺得也與現在發展迅速,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會缺菜吃有很大的關係。



二,手工麥芽糖

這個是阿周小時候最愛的零嘴之一了,經麥子發芽後熬製的麥芽糖不僅香甜,吃完後嘴裡也不會感覺到膩,冬天的時候用筷子在熬好的麥芽糖裡攪上一圈,會有一大團糖黏在筷子上,然後拿著筷子可以添上好久,可惜現在買的麥芽糖裡面添加了紅糖,味道不再純正了。



三,手工米泡糖

說到麥芽糖就不得不說米泡糖了,麥芽糖是製作米泡糖的原料之一,用米自己炒製成米泡,然後加上熬製好的麥芽糖一起翻炒,最後放到磨具裡,等稍稍冷卻卻又沒有完全冷卻的時候快速切成薄片(切早了不成型,切遲了容易碎)然後裝袋,那時候過年前家家戶戶都會做好糖,過年的時候拿出來待客,不過現在的米泡都是機器炒的,而且加的糖也是白糖和紅糖,再也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總體來說,現在工業越來越發達,當初純手工古法制作的東西是越來越少了,雖然現在微商出現了很多說以古法熬製的東西,但終究是失了小時候的味道,阿周覺得除了原料以及製作工序的原因外,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缺失了我們童年的心境,你們覺得呢?


吃貨阿周


首先就是酸菜。小的時候,村子裡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會做酸菜,胡蘿蔔、大白菜等等,酸爽可口,可惜,再也吃不到了。

還有就是醃菜,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醃蘿蔔、醃醃蒜薹等等,那時候確實窮,就靠醃菜度過青黃不接的時候。

八寶粥,不是現在吃到的稀飯粥一樣東西。農村條件有限,將玉米粒磨成大粒,糅合大豆、豆腐、蘿蔔等等常見蔬菜,蒸煮熟即可享用。家裡每次都會做很多,我們放學回家,爸媽從地裡回來,馬上熱一些,就能暢快的咥飽。最想吃的就是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